基于tcp/udp协议的套接字通信】的更多相关文章

目录 一.套接字分类 二.套接字的工作流程 三.基于tcp协议的套接字 四.基于udp协议的套接字 一.套接字分类 1.基于文件类型的套接字家族:AF_UNIX 2.基于网络类型的套接字家族:AF_INEX python支持很多种地址家族,但是由于我们只关心网络编程,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么只使用AF_INET 二.套接字的工作流程 先从服务器端说起.服务器端先初始化Socket,然后与端口绑定(bind),对端口进行监听(listen),调用accept阻塞,等待客户端连接.在这时如果有个客户端初始…
8.5 基于UDP协议的套接字通信 UDP协议:数据报协议 特点:无连接,一发对应一收,先启动哪一端都不会报错 优点:发送效率高,但有效传输的数据量最多为500bytes 缺点:不可靠:发送数据,无需确认,容易丢包 udp服务端 1 ss = socket() #创建一个服务器的套接字 2 ss.bind() #绑定服务器套接字 3 inf_loop: #服务器无限循环 4 cs = ss.recvfrom()/ss.sendto() # 对话(接收与发送) 5 ss.close() # 关闭服…
import   socket 1.通信套接字(1人1句)服务端和1个客户端 2.通信循环(1人多句)服务端和1个客户端 3.通信循环(多人(串行)多句)多个客户端(服务端服务死:1个客户端--->下一个客户端...) 基于上面的基础:实现远程执行命令 发现问题:send(cmd) recv() send(命令结果) recv(1024)命令结果没收完 粘包问题: 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解决   自定义报头固定长度 import str…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server=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DGRAM) server.bind(('127.0.0.1',8080)) while True: res,client_addr=server.recvfrom(1024) # print(data) server.sendto(res.upper(),client_addr) 客户端: import socket client=socket.socket(s…
一.客户端/服务器架构(C/S架构)                                                即C/S架构,包括: 1.硬件C/S架构(打印机) 2.软件C/S架构(web服务) 美好的愿望: 最常用的软件服务器是 Web 服务器.一台机器里放一些网页或 Web 应用程序,然后启动 服务.这样的服务器的任务就是接受客户的请求,把网页发给客户(如用户计算机上的浏览器),然 后等待下一个客户请求.这些服务启动后的目标就是“永远运行下去”.虽然它们不可能实现这样的…
socket:是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一个抽象层,它把TCP/IP层的复杂的操作封装抽象,并提供一些接口供应用层调用 套接字:被设计用于同一台主机上多个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被称为进程之间通信或IPC 基于文件类型的套接字:AF_UNIX UNIX一切皆文件,基于文件的套接字调用的就是底层文件系统来抓取数据,两个套接字进程运行在同一机器 可以访问同一文件系统间接完成通信 基于网络类型的套接字:AF_INET 套接字工作流程 套接字工作流程:服务端先初始化socket(),然后与端口进行绑定bind…
一.基于UDP协议的套接字 TCP是建立可靠连接,并且通信双方都可以以流的形式发送数据.相对TCP,UDP则是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使用UDP协议时,不需要建立连接,只需要知道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号,就可以直接发数据包.但是,能不能到达就不知道了. 虽然用UDP传输数据不可靠,但它的优点是和TCP比,速度快,对于不要求可靠到达的数据,就可以使用UDP协议. 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UDP协议传输数据.和TCP类似,使用UDP的通信双方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服务器首先需要绑定端口: 1. TCP与UDP的…
udp协议的套接字 udp协议传输  服务端和客户端没有建立连接一说. import socket # 总结一下基础工作流程:服务端生成套接字并绑定ip_port,进入数据传输循环,服务端接受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和地址, # 然后服务端对客户端请求做出响应,发送处理好的数据根据而客户端地址. # 客户端建立套接字,直接进入传输循环,根据服务端的ip_port给服务端发送请求,接收数据返回处理的数据内容和服务端ip_port. # 客户端 sendto(字节 + 服务端ip_port) ——>服务端…
粘包现象: 如上篇博客中最后的示例,客户端有个 phone.recv(2014) , 当服务端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大于1024个字节时, 多于1024的数据就会残留在管道中,下次客户端再给服务端发命令时,残留在管道的数据会先发送给客户端,新命令产生的数据会排在上次命令残留数据的后面发送到客户端,即两次结果的数据粘在一起了, 这个就是粘包现象. 粘包现象的原理分析: # 运行一个软件或程序需要的硬件:CPU.内存.硬盘 # CPU负责执行:CPU执行需要数据,而数据从内存中取,最后可以把数据存到硬盘…
一.UDP协议(数据报协议) 1.何为udp协议 不可靠传输,”报头”部分一共只有8个字节,总长度不超过65,535字节,正好放进一个IP数据包. 以太网头 ip头                      udp头                            数据                                            2.udp协议的特点 (1)传输数据以数据报的形式传送.因为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所以没发送一次就会接收一次 from so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