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cp : 属于长连接 与客户端连接了之后 其他客户端需要等待 要连接另外一个 必须优雅的断开前面这个客户的连接. 二.缓冲区 :为了避免网络传输信号不通畅而是程序一直停留在消息发送状态而不向下进行. 每个socket被创建后 都会分配两个缓冲区 ,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write()/send()并不立即向网络中传输数据 而是先写入缓冲区 再由tcp协议将数据从缓冲区发送到目标机器 一旦写入到缓冲区 函数就可以成功返回 继续进行接下来的操作 不管数据有没有到达目的机器 也不管何时被发送到…
@以字符串名称形式引入外部模块:同级文件lib里面有个函数a打印66 1.解释器内部使用 m=__import__('lib')print(m.a()) 结果: 66 None 官方推荐用户使用 import importlibm=importlib.import_module('lib')print(m.a()) @类 F()()#执行类下面的__call__方法 __metaclass__暂时用不到 @@上周提到? Fligh.status Status.setter Status.delt…
一.粘包现象原理分析 1.我们先来看几行代码,从现象来分析: 测试程序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服务端和客户端 服务端.py #!/usr/bin/env python3 #-*- coding:utf-8 -*- # write by congcong import socket server = socket.socket(family=socket.AF_INET,type=socket.SOCK_STREAM) server.bind(('127.0.0.1',3306)) server.lis…
1.文件传输的要点: 采用iterator(迭代器对象)迭代读取,提高读取以及存取效率: 通过for line in file_handles逐行conn.send(): 2.socket粘包问题: [出现原因]:A.TCP协议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需要收集定量的数据才会封装给底层并发送,若出现连续send(data),TCP会把该数据进行整合(直到装满数据缓冲区),这样就造成了粘包数据:B.接收方接收方的粘包是由于接收用户相关进程不及时接收数据,从而导致粘包问题,这是因为接收方先把接收到…
粘包client.send(data1)client.send(data2)这两次send紧挨在一起,处理的时候会放在一起发过去在Linux里每次都粘包,Windows里面某次会出现粘包在两次send中间放一个time.time(0.5)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比较low 粘包问题解决(一) 解决办法是在第一次send之后等待客户端确认,客户端确认之后,发给服务端,服务端收到之后进行第二次send 粘包问题解决(二) import socket ''' server.send(data1) ser…
os.popen()模式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import os phone = socket.socket() # 实例化一个socket对象 phone.bind(("localhost",8088)) # 绑定地址(host,port)到套接字,在AF_INET下,以元组(host,port)的形式表示地址 phone.listen(5) # 开始TCP监听.backlog指定在拒绝连接之前,操作系统可以挂起的最大连接数量.该值至少为1,大部分应用程序设为…
一. subprocess 的简单用法 import subprocess sub_obj = subprocess.Popen( 'dir', #系统指令 shell=True, #固定方法 stdout=subprocess.PIPE, #标准输出 PIPE 管道,保存着指令的执行结果 stderr=subprocess.PIPE #标准错误输出 ) # dir 当前操作系统(Windows)的命令,会执行stdout print('正确输出',sub_obj.stdout.read().d…
使用网上socket代码实现ssh功能,如下: server.py #服务端Linux系统下:处理命令并返回import socketimport os#声明类型,生成socket链接对象server = socket.socket()#监听接收端口元组(本地,端口),绑定要监听的端口server.bind(('localhost',6969))#最大监听数,允许多少人在排队server.listen(5)while True: #循环锁定访问客户端 print("等待执行指令") c…
一. subprocess 的简单用法 import subprocess sub_obj = subprocess.Popen( 'dir', #系统指令 shell=True, #固定方法 stdout=subprocess.PIPE, #标准输出 PIPE 管道,保存着指令的执行结果 stderr=subprocess.PIPE #标准错误输出 ) # dir 当前操作系统(Windows)的命令,会执行stdout print('正确输出',sub_obj.stdout.read().d…
1.sub简单使用 2.粘包现象(1) 3.粘包现象(2) 4.粘包现象解决方案 5.struct学习 6.粘包现象升级版解决方案 7.打印进度条…
粘包 注意注意注意: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shell=True,stderr=subprocess.PIPE,stdout=subprocess.PIPE) 的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K解码 且只能从管道里读一次结果 注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 的结果是既有正确stdout结果,又有错误stder…
一.粘包现象 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1:执行错误命令 2:执行ls 3:执行ifconfig) 注意注意注意: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shell=True,stderr=subprocess.PIPE,stdout=subprocess.PIPE) 的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K解码 且只能从管道里读一…
一,粘包问题详情 1,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你的程序实际上无权直接操作网卡的,你操作网卡都是通过操作系统给用户程序暴露出来的接口,那每次你的程序要给远程发数据时,其实是先把数据从用户态copy到内核态,这样的操作是耗资源和时间的,频繁的在内核态和用户态之前交换数据势必会导致发送效率降低, 因此socket 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次数据给对方.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 socket 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
目录 什么是粘包(演示粘包现象) 解决粘包 实际应用 什么是粘包 首先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没有粘包 socket收发消息的原理 发送端可以是一K一K地发送数据,而接收端的应用程序可以两K两K地提走数据,当然也有可能一次提走3K或6K数据,或者一次只提走几个字节的数据,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所看到的数据是一个整体,或说是一个流(stream),一条消息有多少字节对应用程序是不可见的,因此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这也是容易出现粘包问题的原因.而UDP是面向消息的协议,每个UDP段都是一条消息,…
python套接字解决tcp粘包问题 目录 什么是粘包 演示粘包现象 解决粘包 实际应用 什么是粘包 首先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没有粘包 socket收发消息的原理 发送端可以是一K一K地发送数据,而接收端的应用程序可以两K两K地提走数据,当然也有可能一次提走3K或6K数据,或者一次只提走几个字节的数据,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所看到的数据是一个整体,或说是一个流(stream),一条消息有多少字节对应用程序是不可见的,因此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这也是容易出现粘包问题的原因.而UDP是面向消…
一.TCP协议 粘包现象 和解决方案 黏包现象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执行远程命令的模块 需要用到模块subprocess subprocess通过子进程来执行外部指令,并通过input/output/error管道,获取子进程的执行的返回信息. import os import subprocess ret = os.popen('dir').read() print(ret) print('*'*50) ret = sub…
粘包现象两种 登陆 #服务端import json import socket server=socket.socket()#创建socket对象 ip_port=('127.0.0.1',8001)#获取本机回环地址和通信端口号 server.bind(ip_port)#绑定ip地址和端口号 #设置用户名和密码 username='alex' password=' server.listen()#监听服务端口号 conn,addr=server.accept() while 1: ''' fr…
TCP与UDP协议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前戏: 之前在python---基础知识回顾(六)网络编程异步模块中提到过粘包现象,而且在使用twisted中提到过一种处理办法,按行接收lineReceived,当收到\r\n换行符时,才去缓冲区中获取到数据. from twisted.internet import reactor from twisted.internet.protocol import Protocol,Factory from twisted.protocols.basic import LineReceiver cl…
一:什么是粘包 “粘包”, 即服务器端你调用时send 2次,但你send调用时,数据其实并没有立刻被发送给客户端,而是放到了系统的socket发送缓冲区里,等缓冲区满了.或者数据等待超时了,数据才会被send到客户端,这样就把好几次的小数据拼成一个大数据,统一发送到客户端了,这么做的目地是为了提高io利用效率,一次性发送总比连发好几次效率高嘛. 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粘包”,即2次或多次的数据粘在了一起统一发送了.这里必须要想办法把粘包分开, 因为不分开,你就没办法取出来服务器端返回的命令执…
一.粘包现象 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1:执行错误命令 2:执行ls 3:执行ifconfig) 注意注意: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shell=True,stderr=subprocess.PIPE,stdout=subprocess.PIPE) 的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K解码 且只能从管道里读一次结…
一.基于UDP的套接字 UDP服务端 ss = socket() #创建一个服务器的套接字 ss.bind() #绑定服务器套接字 inf_loop: #服务器无限循环 cs = ss.recvfrom()/ss.sendto() # 对话(接收与发送) ss.close() # 关闭服务器套接字 UDP客户端 cs = socket() # 创建客户套接字 comm_loop: # 通讯循环 cs.sendto()/cs.recvfrom() # 对话(发送/接收) cs.close() #…
socket粘包现象分析与解决方案 简单远程执行命令程序开发(内容回顾) res = 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shell=True,stderr=subprocess.PIPE,stdout=subprocess.PIPE) #subprocess模块详情见模块详解 命令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K解码,且只能从管道里读一次结果 远程执…
客户端发送hello,如果服务端 recv(1) ,那只能接收到 h 这一个字符,然后再recv(1) 一下,可以再接收一个 e , 因为客户端发送的结果长,所以只能把其他的先缓存下来,下次recv的时候再去接收. 这就是粘包,即两次结果粘到一起了. 粘包发生的原因是 socket 缓冲区导致的,如图: ​ 你的程序实际上无权直接操作网卡的,你操作网卡都是通过操作系统给用户程序暴露出来的接口,那每次你的程序要给远程发数据时,其实是先把数据从用户态copy到内核态,这样的操作是耗资源和时间的,频繁…
1.   粘包现象 先了解一个词MTU MTU是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上传送的最大数据包.MTU的单位是字节. 大部分网络设备的MTU都是1500个字节,也就是1500B.如果本机一次需要发送的数据比网关的MTU大,大的数据包就会被拆开来传送,这样会产生很多数据包碎片,增加丢包率,降低网络速度 超出缓冲区大小会报下面的错误,或者udp协议的时候,你的一个数据包的大小超过了你一次recv能接受的大小,也会报下面的错误,tcp不会,但是超出缓存区大小的时…
Python之粘包 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1:执行错误命令 2:执行ls 3:执行ifconfig) 注意注意注意: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subprocess.PIPE) 的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K解码 且只能…
python--(socket与粘包解决方案) 一.socket: Socket 是任何一种计算机网络通讯中最基础的内容.例如当你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 http://www.cnblogs.com/ 时,你会打开一个套接字,然后连接到 http://www.cnblogs.com/ 并读取响应的页面然后然后显示出来.而其他一些聊天客户端如 gtalk 和 skype 也是类似.任何网络通讯都是通过 Socket 来完成的 打开 => 读写 => 关闭 socket ftp传输: import…
本节内容: 1.socket的介绍 2.基于tcp的socket 3.基于tcp的问题分析 4.基于udp的socket 5.基于udp的问题分析 6.基于udp的ntp服务 7.基于tcp的远程执行命令服务 8.粘包 9.粘包的两种解决办法 1.socket的介绍 socket通常也称作"套接字",用于描述IP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 注意的一点:socket 的应用程序在内存的用户空间中,而操作系统…
一. 粘包现象 1. 粘包现象的由来(1)TCP属于长连接,当服务端与一个客户端进行了连接以后,其他客户端需要(排队)等待.若服务端想要连接另一个客户端,必须首先断开与第一个客户端的连接. (2)缓冲区(参考资料):a. 缓冲区(buffer),它是内存空间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内存空间中预留了一定的存储空间,这些存储空间用来缓冲输入或输出的数据,这部分预留的空间就叫做缓冲区,显然缓冲区是具有一定大小的.b. 每个socket(套接字)被创建后,都会分配两个缓冲区: 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c.…
1.为什么会出现粘包?? 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1:执行错误命令 2:执行ls 3:执行ifconfig) 注意注意注意: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shell=True,stderr=subprocess.PIPE,stdout=subprocess.PIPE) 的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K解码 发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