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准备ccf,各种补算法,图的算法基本差不多看了一遍.今天看的是Dijkstra算法,这个算法有点难理解,如果不深入想的话想要搞明白还是不容易的.弄了一个晚自习,先看书大致明白了原理,就根据书上的代码敲,边敲边深入思考,第一遍敲完运行失败,然后回过头在分析代码,改进还是失败.经过三次修改总算勉强跑起来了,但是结果还是不对,找了半天也找不出来.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弄了快三个小时结果还是有问题.时间差不多就回宿舍,在路上边走边想终于找到自己代码的问题了,回到宿舍代码修改后终于完美运行.经过一晚上…
paxos出身 paxos出身名门,它爹是没多久前获得图灵奖的在分布式领域大名鼎鼎的LeslieLamport. paxos为何而生 那么Lamport他老人家为什么要搞这个东东呢,不是吃饱了撑的,而是为了解决分布式系统的大难题.分布式系统一 般要求具有高可用性,高可用性一般又是通过冗余也就是多副本来解决,多副本接着又带来了一致性问题,所以分布 式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可简单归结为多副本的一致性问题.怎么解决一致性问题呢?抢答:用事务.何为事务?抢答: 多个操作序列的原子性.何为原子性?抢答:还需要您…
1.源码下载及转换为VS2012 WIN32版本. http://www.cnblogs.com/larch18/p/4560690.html 2.原文: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ls5vmcYnsUdC-ynKdBzWgxMX9WomZH2sDRvnQ634UlN8p7oJm_ATFWrLlTQ3H_Co3y-7fL8Jt0MbHu800RWJtSABPKRxrtZvkjkXiFzdLLG 3.原文翻译: http://www.cnblogs.com/l…
维基的简介:Paxos算法是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就是 LaTeX 中的"La",此人现在在微软研究院)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基于消息传递且具有高度容错特性的一致性算法. Paxos算法目前在Google的Chubby.MegaStore.Spanner等系统中得到了应用,Hadoop中的ZooKeeper也使用了Paxos算法,在上面的各个系统中,使用的算法与Lamport提出的原始Paxos并不完全一样,这个以后再慢慢分析.本博文的目的是,如何让一个小白在半…
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求最短路径的算法,数据结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 1 . 理解 算法思想::设G=(V,E)是一个带权有向图,把图中顶点集合V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S表示,初始时S中只有一个源点,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 , 就将 加入到集合S中,直到全部顶点都加入到S中,算法就结束了),第二组为其余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U表示),按最短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依次把第二组的顶点加入S中.在加入的过程中,总保持从源点v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不大于从源点v…
KMP算法也算是相当经典,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有点绕,大学时候弄明白过后来几年不看又忘记了,然后再弄明白过了两年又忘记了,好在之前理解到了关键点,看了一遍马上又能理解上来.关于这个算法的详解网上文章可以说遍地开花,可我觉得大多数文章,不需要看内容,光看看详解的文章篇幅就可以吓死人,然后讲来讲去内容也让人云里雾里.我在这里结合自己的理解,简单的解释一下. 在读这篇文章之前,首先请忘记以前了解的关于KMP算法的任何知识点.因为关于有些文章的解释还不一样,可能会让本来就很绕的说法变得更绕,与其说哪样…
首先相对于上个blog讲的匈牙利算法用于解决无权二分图的最佳匹配,km算法则是在匈牙利算法基础上更进一层的,每条边增加了权值后,真的开始看时有些无厘头,觉得没有什么好方法,但两位牛人Kuhn-Munkras在1957年提出的,而匈牙利算法是在1965年提出的, 终于翻了图书馆3本书的讲解和无数网上牛人的讲解,终于看懂的,这当然是后话. 首先km算法是在匈牙利算法基础上运行的,本质上km算法大致意思就是先将x集合中每条边连接上其所能连接的最大权值边,如果没有冲突,当然是正确的,有的话,也别急,现在…
作为脚本,python具备了弱类型语言的灵活性,便捷性.这在日常的开发使用中能够大幅度的减轻开发人员的编码负担,开发者也能够将精力集中在程序的逻辑管理和总体构架设计上.一般而言,随着经验的积累,开发人员都能使用python写出漂亮的代码,简洁而美观. python也是严谨的,从对各类预定义错误的设定我们就可以发现python具备着编译语言具备的严密的逻辑结构.可以这么讲,随着对python的深入理解,就越能感受到python在提供各类便捷操作的同时依然保持了编译语言具有的严密逻辑,只是很多"隐藏…
liuyihai@126.com http://www.cnblogs.com/liuyihai/ TLD(Tracking-Learning-Detection)是英国萨里大学的一个捷克籍博士生Zdenek Kalal在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提出的一种新的单目标长时间(long term tracking)跟踪算法.该算法与传统跟踪算法的显著区别在于将传统的跟踪算法和传统的检测算法相结合来解决被跟踪目标在被跟踪过程中发生的形变.部分遮挡等问题.同时,通过一种改进的在线学习机制不断更新跟踪模块的"显…
1 传统的位式控制算法 用户期望值Sv(设定值)经控制算法输出一个输出信号OUT,输出信号加载到执行部件上(像MOS管等)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步进电机.加热器等),控制对象的当前值(Pv)如速度通过传感器反馈给控制算法与Sv相比较. 特点:1 位式算法输出的控制信号只有两种状态‘H’或者‘L’. 2 算法输出信号OUT的依据: 如果Pv>=Sv 输出信号高了 如果Pv<Sv 输出信号低了 缺点:只能考察控制对象的当前值 2 PID算法 Sv:用户的设定值(目标值) Pv:反应负载当前的状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