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栈 -----链路层】的更多相关文章

这节说一下链路层和ARP RARP协议 链路层: 在协议栈中链路层的目的有三个:1. 为IP模块发送或接受数据包 2.为ARP模块发送或接受ARP请求 3. 为RARP模块发送或接受RARP请求. 让我们看一下最常用的以太网链路层封装格式 这里可以看到以太网协议头部有类型字段 来表明是IP 还是 ARP RARP数据包,尾部还有CRC校验码. 环回接口:localhost 127类的地址,一个传给环回接口的数据包不能再网络中出现,一旦传输层检测到目的端地址是环回地址时,应该可以省略部分传输层和所…
1.TCP/IP中链路层的附加数据是什么 在用wireshark打开报文时,链路层显示的Trailer数据就是附加数据,如图 2.如何产生 1.例如以太网自动对小于64字节大小的报文进行填充(未实验). 2.使用链路层套接字写数据时,实际数据大小 > (ip头标示报文大小 + 链路层头部) 3.生存周期 测试:使用套接字发送带Trailerr数据的报文,看收端是否可以收到. IP层SOCK_RAW套接字 1.内网 可以携带Trailerr数据 2.外网 丢包(路由器所为?) 链路层SOCK_PA…
TCP/IP 协议栈是一系列网络协议的总和,是构成网络通信的核心骨架,它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进行传输.TCP/IP 协议采用4层结构,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协议来完成自己的需求.由于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在应用层,下层的事情不用我们操心:其次网络协议体系本身就很复杂庞大,入门门槛高,因此很难搞清楚TCP/IP的工作原理,通俗一点讲就是,一个主机的数据要经过哪些过程才能发送到对方的主机上.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个过程…
链路层的目的是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以太网和IEEE 802局域网标准 以太网指的是一套标准,有DEC.Intel公司和Xerox公司在1980年首次发布,并在1982年加以修订.第一个常见格式的以太网被称为"10Mb/s以太网"或"共享以太网",它被IEEE采纳为802.3标准. 其网络格式如下: 上图共享以太网包含一个或多个站(工作站.计算机等),它们共享一段电缆.当(传输)介质被确定为空闲时,链路层PDU可用从一个站发送到其他站.如果多个站点同时发…
链路层: 路径MTU: 网络层: ifconfig netstat IP首部 网络字节序:大端字节序…
前情回顾:一篇短短的博客明显不能满足TCP和UDP这两个饥渴的汉子,而且还被应用协议占了一小半的篇幅.在昨天结束之后,相信大家都基本对TCP/IP协议栈的轮廓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了,能够对整体有所把握. 今天白天上班的时候完全抽不出时间来复习,配了一天的环境才把一个公司的项目跑起来.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实习以来我觉得配环境是最麻烦最恶心人的事儿了,没有之一.用的是Eclipse,其中还涉及maven什么的,没有了解过,只是按照文档一步一步去做,出现问题报了异常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该怎么解决.只好一点点去…
学习Linux,就算是像小编我这样的小萌新,也知道OSI模型.什么?!你不知道!!! 好吧,这篇秘籍拿走,不谢~~~ 一.两个协议 (1)OSI 协议模型(7层)国际协议    PDU: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递的数据单位 OSI协议(7层) 国际协议 PDU 单位 功能 实例 7   应用层 application message 为应用程序进程(例:mail.终端防伪)提供网络服务:提供用户访问界面 提供用户身份验证 HTTP Telnet 6   表示层 presention messa…
TCP/IP协议栈中各层包头的分析 Protocol列表示的是该数据包最高层对应的协议,Length列表示该包的长度(包括从底层的协议到最高层的协议,其中包头一般是,链路层14字节,IP20字节,TCP20字节) 1.获取数据包 (a) 以“DIY_DE2之DM9000A网卡调试系列例程(二)——DM9000A测试.自收发.实现UDP”为实例 获取数据包的方式有两种:通过wireshark抓包工具抓取数据包和通过NIOS II端中断的方式获取PC端发送的数据包,获取的数据包分别如下: 通过wir…
OSI参考模型 OSI 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OSI参考模型具有以下优点: 简化了相关的网络操作: 提供设备间的兼容性和标准接口: 促进标准化工作: 结构上可以分隔: 易于实现和维护.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增长.各大厂商为了在数据通信网络领域占据主导地    位,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网络架构体系和标准,如IBM公司的SNA,Novell IPX/SPX协议,Apple公司的AppleT…
http://m.blog.csdn.net/blog/dog250/18959371 前几天有人回复我的一篇文章问,为何TCP/IP协议栈设计成沙漏型的.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先不谈为何它如此设计,我一个80后根本就没有资格去评论上世纪80年代已经臻于成熟的一个设计,我只是说一下目前的趋势,然后你就会明白当初的这个设计是如此之好,以至于它不但满足了30年前的需求,并且适配到了现在以至于未来! 总体趋势:通信网的退化 网络在退化,我指的是IP网络在退化,所有的逻辑全部在纵向上挤向两端,上端管协议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