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绍了字节缓存的一堆概念,可能有的朋友还来不及消化,虽然文件通道的用法比起传统I/O有所简化,可是平白多了个操控繁琐的字节缓存,分明比较传统I/O更加复杂了.尽管字节缓存享有缓存方面的性能优势,但传统I/O也有缓存输入输出流呀,大家都有缓存机制,凭什么说NIO的文件处理更高效?之所以目前还看不出文件通道的性能优势,是因为前面介绍的仅限于它的基本用法,尚未涉及到高级特性,接下来阐述文件通道的真正杀手锏:使用通道复制文件.复制文件的常规做法很简单,从源文件中读出数据,再将数据写进目标文件.采取文…
前面介绍了日历工具Calendar的基本用法,乍看起来Calendar与Date两个半斤八两,似乎没有多大区别,那又何苦庸人自扰鼓捣一个新玩意呢?显然这样小瞧了Calendar,其实它的作用大着呢,接下来不妨深入探讨一下Calendar的几种实际应用,主要包括:Calendar和Date类型互相转换.计算两个日历时间的天数.打印当前月份的月历等,分别说明如下. 1.Calendar和Date类型互相转换虽说Date早就应该被Calendar取代,但毕竟是前辈,而且Java也一直没有抛弃它,特别有…
前面介绍了许多数据类型,除了基本类型如整型int.双精度型double.布尔型boolean之外,还有高级一些的如包装整型Integer.字符串类型String.本地日期类型LocalDate等等,那么这些数据类型为何会分成基本和高级两种呢?这与编程语言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像中文.英文这些是人类社会的自然语言,而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是机器语言,但是机器语言全为以0和1表达的二进制串,看起来仿佛天书一般,读都读不懂,更别说写出来了.为了方便程序员也能操纵计算机,科学家把机器语言所表达的一些常见操作归纳…
前面介绍了如何通过Date工具获取各个时间数值,但是用户更喜欢形如“2018-11-24 23:04:18”这种结构清晰.简洁明了的字符串,而非啰里八唆依次汇报每个时间单位及其数值的描述.既然日期时间存在约定俗成的习惯表达,那就有劳程序员手工把日期时间转换成字符串呗,于是利用String类型的format方法,可将各个时间单位按照规定格式拼接成符合要求的字符串.下面是通过String.format方法转换日期时间的代码例子: Date date = new Date(); // 手工拼接指定格式…
前面的文章提到,Date是Java最早的日期工具,估计当时的设计师是个技术宅男,未经过充分调研就拍脑袋写下了Date的源码,造成该工具存在先天不足,比如getYear方法返回的不是纯正的公元纪年.getHours方法无法区分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等等,这很不利于Java语言的国际化.故而从JDK1.1开始,Java又提供了一个日历工具Calendar,官方建议采用Calendar替代Date,并且Date的相关get方法都被标记为Deprecated(意思是已废弃).接下来就来看看这个全新的Ca…
话说Java一连设计了两套时间工具,分别是日期类型Date,以及日历类型Calendar,按理说用在编码开发中绰绰有余了.然而随着Java的日益广泛使用,人们还是发现了它们的种种弊端.且不说先天不良的Date类型,单说后起之秀的Calendar类型,这个日历工具在实际开发中仍然存在以下毛病:1.日历工具获取当前月份的时候,与Date一样都是从0开始计数,比如通过get方法获得的一月份数值为0:2.日历工具获取当天是星期几的时候,星期日是排在最前面的,通过get方法获得的星期日数值为1,而星期一数…
之前介绍Calendar的时候,提到日历实例无法直接输出格式化后的时间字符串,必须先把Calendar类型转换成Date类型,再通过格式化工具SimpleDateFormat获得字符串.而日期时间的格式化恰恰是最常用的场合,这就很尴尬了,原本设计Calendar是想取代Date,结果大家还在继续使用Date类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Java8重新设计的本地日期时间家族,为了彻底革了Date的命,同时推出了自己的格式化器具DateTimeFormatter,并定义了几种常见的日期时间格式.例如…
前面介绍了如何定义一个简单的类,以及它的成员属性和成员方法,从示例代码可以看到,不管是OrangeSimple还是OrangeMember,都要先利用关键字new创建一个实例,然后才能通过实例名称访问成员属性和成员方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new后面的类名跟着一副圆括号,就像下面代码这样: // 创建OrangeMember的一个实例 OrangeMember orange = new OrangeMember(); 可圆括号通常是方法的标配呀,为啥类名后面也能直接跟着圆括号呢?这是因为,类…
前面介绍了类的基本定义,包括成员属性.成员方法.构造方法几个组成要素,可谓是具备了类的完整封装形态.不过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前述的类定义代码,看看是否存在哪些需要优化的地方.首先观察以下的代码片段,主要是重量属性的定义及其设置方法: // 定义了橘子的重量 private double weight; // 设置橘子的重量 public void setWeight(double inputWeight) { weight = inputWeight; } 注意到setWei…
前面介绍了类的基本用法,主要是如何封装一个类的各项要素,包括成员属性.成员方法.构造方法等,想必大家对类的简单运用早已驾轻就熟.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所以某些事物会聚在一起,乃是因为它们拥有类似的品性.那么面向对象的目的,就是将一群事物之间共同的行为特征提炼出来,从而归纳为具有普适性的类型.像日常生活中说的昆虫.鱼类.鸟类,便是人们把外表相似.习性相近的一系列动物归类的结果.以鸟类为例,按照科学家的定义,它们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下面所有动物的总称.倘若按照大众的观点,鸟类为长着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