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问题 当你用单片驱动发光二极管的时,你还感觉不到P0.P1口的差别.(10-20mA之间,当中P0驱动能力最强,但对于驱动直流电机依旧非常弱.其结果就是电机不转).那么有什么办法提高驱动能力吗?以下就来介绍本文的一种简单方法. 二.实验元件 NPN三极管:s8050  (管脚序列为:EBC)      元件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3467208.htm?fr=aladdin 推断方法:平面对着自己.三个管脚朝下,从左到右依次为 (E 发射极).(B基…
嵌入式开发PCB设计几点体会(转载):http://bbs.ednchina.com/BLOG_ARTICLE_3021801.HTMCollector-Emitter Saturation Voltage: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 PCB常见封装(转载):http://blog.163.com/w_m314@126/blog/static/67849299201092211745865/?latestBlog 51单片机的IO口驱动能力.灌电流.拉电流.上拉电阻的选择:http://bbs.el…
摘要: 详细分析了几种常见单片机的I/O口结构,并据此分析其驱动能力大小 在控制系统中,经常用单片机的I/O口驱动其他电路.几种常用单片机I/O口驱动能力在相关的资料中的说法是:GMS97C2051.AT89C2051的P1.P3的口线分别具有 10mA.20mA的输出驱动能力,AT89C51的P0.P1.P2.P3的口线具有10mA的输出驱动能力.在实际应用中,仅有这些资料是远远不够的.笔者通过实验测出了上述几种单片机的I/O口线的伏安特性(图1.图2),从中可以得到这些I/O口的实际驱动能力…
单片机的引脚,可以用程序来控制,输出高.低电平,这些可算是单片机的输出电压.但是,程序控制不了单片机的输出电流. 单片机的输出电流,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引脚上的外接器件. 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时,将允许外部器件,向单片机引脚内灌入电流,这个电流,称为“灌电流”,外部电路称为“灌电流负载”: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则允许外部器件,从单片机的引脚,拉出电流,这个电流,称为“拉电流”,外部电路称为“拉电流负载”. 这些电流一般是多少?最大限度是多少? 这就是常见的单片机输出驱动能力的问题. 早期的 51 系列单…
转载自:http://bbs.dianyuan.com/article/20312-2 单片机的引脚,可以用程序来控制,输出高.低电平,这些可算是单片机的输出电压.但是,程序控制不了单片机的输出电流. 单片机的输出电流,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引脚上的外接器件.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时,将允许外部器件,向单片机引脚内灌入电流,这个电流,称为“灌电流”,外部电路称为“灌电流负载”;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则允许外部器件,从单片机的引脚,拉出电流,这个电流,称为“拉电流”,外部电路称为“拉电流负载”.这些电流一般是…
以STM32的IO口为例,最大的输出电流和灌入电流在芯片手册上都有说明.单个IO口一般都是十几mA到几十mA,同时总的VDD电流也有限制,大概为150mA.所以单片机驱动外设时,如果不是信号型而是功率型的,如继电器,都要用三极管等缓冲器扩流.…
1. 数据库访问性能优化 数据库的连接和关闭 访问数据库资源需要创建连接.打开连接和关闭连接几个操作.这些过程需要多次与数据库交换信息以通过身份验证,比较耗费服务器资源. ASP.NET中提供了连接池(Connection Pool)改善打开和关闭数据库对性能的影响.系统将用户的数据库连接放在连接池中,需要时取出,关闭时收回连接,等待下一次的连接请求. 连接池的大小是有限的,如果在连接池达到最大限度后仍要求创建连接,必然大大影响性能.因此,在建立数据库连接后只有在真正需要操作时才打开连接,使用完…
1.什么是源型 漏型?什么是上拉电阻?下拉电阻?什么是 线驱动输出 集电极开路输出,推挽式输出? 我们先来说说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如图1所示,右边的那个三极管集电极什么都不接,所以叫做集电极开路(左边的三极管为反相之用,使输入为“0”时,输出也为“0”).对于图1,当左端的输入为“0”时,前面的三极管截止(即集电极c跟发射极e之间相当于断开),所以5v电源通过1k电阻加到右边的三极管上,右边的三极管导通(即相当于一个开关闭合):当左端的输入为“1”时,前面的三极管导通,而后…
推挽输出:可以输出高,低电平,连接数字器件;推挽结构一般是指两个三极管分别受两互补信号的控制,总是在一个三极管导通的时候另一个截止. 开漏输出:输出端相当于三极管的集电极. 要得到高电平状态需要上拉电阻才行. 适合于做电流型的驱动,其吸收电流的能力相对强(一般20ma以内). 我们先来说说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如图1所示,右边的那个三极管集电极什么都不接,所以叫做集电极开路(左边的三极管为反相之用,使输入为"0"时,输出也为"0").对于图1,当…
学习51单片机的时候我们就知道51单片机的I/O口的特点:P0口没有弱上拉,所以做地址线时不用上拉,但输出“1”时就要加上拉电阻,不然输出电平到不了高电平,P1~P3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每个输出管脚都有弱上拉电阻(也就是电阻很大的上拉电阻),造成的结果是输出高电平电流很小,为uA量级,驱动不了LED.数码管之类的,所以要么在外加一个NPN的三极管增强驱动,要么LED.数码管用共阳极接法(也就是LED正接VCC,负接MCU的I/O:数码管用共阳数码管,COM口接VCC). 虽然道理懂得,但很多时候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