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hinaunix.net/uid-7530389-id-2050116.html 由于各种的I/O负载情形各异,Linux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缺省配置一般来说都比较中庸,强调普遍适用性.然而在特定应用下,这种配置往往在I/O性能方面不能达到最优.因此,如果应用对I/O性能要求较高,除了采用性能更高的硬件(如磁盘.HBA卡.CPU.MEM等)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文件系统进行性能调优,来获得更高的I/O性能提升.总的来说,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做工作: 1.Disk相关参数调优…
本文绝大部分是转载自CSDN刘爱贵专栏: http://blog.csdn.net/liuben/archive/2010/04/13/5482167.aspx另外根据参考文档增补了一部分内容. 由于各种的I/O负载情形各异,Linux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缺省配置一般来说都比较中庸,强调普遍适用性.然而在特定应用下,这种配置往往在I/O 性能方面不能达到最优.因此,如果应用对I/O性能要求较高,除了采用性能更高的硬件(如磁盘.HBA卡.CPU.MEM等)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文件系统进行性能调优,来获…
本文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ty_laurel/article/details/51685193 FUSE概述 FUSE(用户态文件系统)是一个实现在用户空间的文件系统框架,通过FUSE内核模块的支持,使用者只需要根据fuse提供的接口实现具体的文件操作就可以实现一个文件系统. 在fuse出现以前,Linux中的文件系统都是完全实现在内核态,编写一个特定功能的文件系统,不管是代码编写还是调试都不太方便,就算是仅仅在现有传统文件系统上添加一个小小的功能,因为是在内核中实…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Jimmy1988/p/7479856.html 用户态和内核态 程序代码的依赖和调用关系如下图所示: Lib:标准ASCI C函数,几乎所有的平台都支持该库函数,因此依赖该库的程序可移植性好: System Function:系统调用函数,与系统内核进行交互,不同平台具备不同的函数接口,因此可移植性较差 区分用户态和内核态主要是由于系统资源的有限性,不能无限制的随意分配给用户使用,必须由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User mode:不能直接对系统资…
用户态和内核态 程序代码的依赖和调用关系如下图所示: Lib:标准ASCI C函数,几乎所有的平台都支持该库函数,因此依赖该库的程序可移植性好: System Function:系统调用函数,与系统内核进行交互,不同平台具备不同的函数接口,因此可移植性较差 区分用户态和内核态主要是由于系统资源的有限性,不能无限制的随意分配给用户使用,必须由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User mode:不能直接对系统资源进行访问,如果要操作系统资源,必须转化为内核态 Kernel mode:管理系统资源,可直接对系统资源…
一:背景 1. 一个很好奇的问题 我们在学习 C# 的过程中,总会听到一个词叫做 内核态 ,比如说用 C# 读写文件,会涉及到代码从 用户态 到 内核态 的切换,用 HttpClient 获取远端的数据,也会涉及到 用户态 到 内核态 的切换,那到底这是个什么样的交互流程?毕竟我们的程序是无法操控 内核态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下. 二:探究两态的交互流程 1. 两个态的交界在哪里 我们知道人间和地府的交界处在 鬼门关,同样的道理 用户态 和 内核态 的交界处在 ntdll.dll 层,画个图就像…
转自:https://blog.csdn.net/jasonchen_gbd/article/details/44066815?utm_source=blogxgwz8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博链接. https://blog.csdn.net/jasonchen_gbd/article/details/44066815内核中的dump_stack()获得内核中当前进程的栈回溯信息需要用到的最重要的三个内容就是: 栈指针:sp寄存器,用来跟踪程序执行过程. 返回地址:ra寄存…
内核版本:linux-2.6.11 Linux在加载一个可执行程序的时候做了种种复杂的工作,内存分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一个linux程序员必然会想要知道这个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内核源码会告诉你这一切. 线性区 一个可执行程序,是经过编译器处理后的遵守一定规则的数据.符号表和指令序列的组合,当linux加载一个可执行程序的时候,会为其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其对应的进程描述符task_struct中会保存许多资源的描述符,其中的mm_struct就是这个进程的内存描述符,用来管理该进程拥有的所有…
序言 设备驱动可以运行在内核态,也可以运行在用户态,用户态驱动的利弊网上有很多的讨论,而且有些还上升到政治性上,这里不再多做讨论.不管用户态驱动还是内核态驱动,他们都有各自的缺点.内核态驱动的问题是:系统调用开销大:学习曲线陡峭:接口稳定性差:调试困难:bug致命:编程语言选择受限:而用户态驱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中断处理:如何DMA:如何管理设备的依赖关系:无法使用内核服务等.对此,<User-Space Device Drivers in Linux: A First Look> 一文有较详…
转自:https://blog.csdn.net/gatieme/article/details/84189280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 && 转载请著名出处 @ http://blog.csdn.net/gatieme https://blog.csdn.net/gatieme/article/details/84189280title: 用户态使用 glibc/backtrace 追踪函数调用堆栈定位段错误date:2018-11-17 15:22author: gati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