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ar()、sync()、ignore()】的更多相关文章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 cin>>a; cout<<cin.rdstate()<<endl; if(cin.rdstate() == ios::goodbit) { cout<<"输入数据的类型正确,无错误!"<<endl; } if(cin.rdstate() == ios_base::failbit) { cout…
目录 一.缓冲 二.延迟写的优缺点 三.sync.fsync.fdatasync 关注送书!<Netty实战>(今晚开奖) Hi,大家好!我是白日梦. 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话题是:"了解fsync这个系统调用嘛?谈谈看!" 文章公号 首发!连载中!关注微信公号回复:"抽奖" 还可参加抽活动 一.缓冲 传统的UNIX实现的内核中都设置有缓冲区或者页面高速缓存,大多数磁盘IO都是通过缓冲写的. 当你想将数据write进文件时,内核通常会将该数据复制到其中一个缓…
简述 在C中,输入输出用scanf和printf,在输入数据的同时还需说明数据的类型,如果输入数据较多,那就很麻烦,而C++中也有相似的东西cin和cout,它们来自C++的一个名叫" iostream"的类库. iostream是由istream(输入流)和ostream(输出流)派生.所以在iostream中就有了输入和输出的相关对象: cin:标准输入(standard input)的istream类对象,cin使我们可以从设备读取数据. cout:标准输出(standard o…
Linux就这个范儿 第15章 七种武器  linux 同步IO: sync.fsync与fdatasync   Linux中的内存大页面huge page/large page  David Cutler  Linux读写内存数据的三种方式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如此评价自己30多年写作生涯:“第一个十年我才华横溢,‘贼光闪现’,令周边黯然失色:第二个十年,我终于‘宝光现形’,不再去抢风头,反而与身边的美丽相得益彰:进入第三个十年,繁华落尽见真醇,我进入了‘醇光初现’的阶段,真正…
前几天一朋友在群里问clear:left的意思,我以为是简单的清除浮动问题,就让他百度"清除浮动",导致中间有点小误会.后来我按照他写的DEMO,发现我自己也没完全理解clear:left和clear:right的意思.特别看了下手册,和写了几个DEMO,经过群里其他人指导,总结如下,希望对其他人能有点帮助. clear的值有四个 none:允许两边都可以有浮动对象: both:不允许有浮动对象: left:不允许左边有浮动对象: right:不允许右边有浮动对象. 老实说,我没真正理…
最近阅读leveldb源码,作为一个保证可靠性的kv数据库其数据与磁盘的交互可谓是极其关键,其中涉及到了不少内存和磁盘同步的操作和策略.为了加深理解,从网上整理了linux池畔同步IO相关的函数,这里做一个罗列和对比.大部分为copy,仅为记录,请各位看官勿喷. 传统的UNIX实现在内核中设有缓冲区高速缓存或页面高速缓存,大多数磁盘I/O都通过缓冲进行.当将数据写入文件时,内核通常先将该数据复制到其中一个缓冲区中,如果该缓冲区尚未写满,则并不将其排入输出队列,而是等待其写满或者当内核需要重用该缓…
转自:http://blog.csdn.net/cywosp/article/details/8767327 [-] 1  write不够需要fsync 2 fsync的性能问题与fdatasync 3 使用fdatasync优化日志同步   传统的UNIX实现在内核中设有缓冲区高速缓存或页面高速缓存,大多数磁盘I/O都通过缓冲进行.当将数据写入文件时,内核通常先将该数据复制到其中一个缓冲区中,如果该缓冲区尚未写满,则并不将其排入输出队列,而是等待其写满或者当内核需要重用该缓冲区以便存放其他磁盘…
声明: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文章来自SAP师太技术博客( 博/客/园www.cnblogs.com):www.cnblogs.com/jiangzhengjun,并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jiangzhengjun/p/4263661.html 1.8.  CLEAR.REFRESH.FREE 内表:如果使用有表头行的内表,CLEAR 仅清除表格工作区域.要重置整个内表而不清除表格工作区域,使用REFRESH语句或…
转自http://www.2cto.com/os/201409/339460.html 同步内核缓冲区 1.缓冲区简介 人生三大错觉之一:在调用函数write()时,我们认为该函数一旦返回,数据便已经写到了文件中.但是这种概念只是宏观上的.实际上,操作系统实现某些 文件I/O时(如磁盘文件),为了保证I/O的效率,在内核通常会用到一片专门的区域(内存或独立的I/O地址空间)作为I/O数据缓冲区.它用在输入输 出设备和CPU之间,用来缓存数据,使得低速的设备和高速的CPU能够协调工作避免低速的输入…
传统的UNIX实现在内核中设有缓冲区高速缓存或页面高速缓存,大多数磁盘I/O都通过缓冲进行.当将数据写入文件时,内核通常先将数据复制到其中一个缓冲区中,如果 该缓冲区尚未写满,则并不将其排入输出队列,而是等待其写满或者当内核需要重用该缓冲区以便存放其他磁盘块数据时,再将该缓冲排入输出队列,然后等待其到达队首时,才进行实际的I/O操作.这种输出方式被称为延迟写(delayed write). 延迟写减少了磁盘读写次数,但是却降低了文件内容的更新速度,使得欲写到文件中的数据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写到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