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itMQ学习之集群模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由于RabbitMQ是用erlang开发的,RabbitMQ完全依赖Erlang的Cluster,因为erlang天生就是一门分布式语言,集群非常方便,但其本身并不支持负载均衡.Erlang的集群中各节点是经由过程一个magic cookie来实现的,这个cookie存放在 $home/.erlang.cookie 中(像我的root用户安装的就是放在我的root/.erlang.cookie中),文件是400的权限.所以必须包管各节点cookie对峙一致,不然节点之间就无法通信. Rabbit…
我们先搭建一个普通集群模式,在这个模式基础上再配置镜像模式实现高可用,Rabbit集群前增加一个反向代理,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反向代理访问RabbitMQ集群. 架构图如下: 设计架构可以如下:在一个集群里,有4台机器,其中1台使用磁盘模式,另2台使用内存模式.2台内存模式的节点,无疑速度更快,因此客户端(consumer.producer) 连接访问它们.而磁盘模式的节点,由于磁盘IO相对较慢,因此仅作数据备份使用,另外一台作为反向代理. 一.4台机器如下(通过/etc/sysconfig/ne…
http://blog.csdn.net/zhu_tianwei/article/details/40931971 我们先搭建一个普通集群模式,在这个模式基础上再配置镜像模式实现高可用,Rabbit集群前增加一个反向代理,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反向代理访问RabbitMQ集群. 架构图如下: 设计架构可以如下:在一个集群里,有4台机器,其中1台使用磁盘模式,另2台使用内存模式.2台内存模式的节点,无疑速度更快,因此客户端(consumer.producer) 连接访问它们.而磁盘模式的节点,由于磁盘…
Raft consensus in swarm mode 在集群模式中的Raft共识 当Docker引擎在集群模式下运行时,manager节点实现Raft 共识算法来管理全局集群状态.Docker swarm模式使用共识算法的原因是为了确保集群中负责管理和调度任务的所有manager节点都存储相同的一致性状态.跨集群具有相同的一致状态意味着在出现故障时,任何管理器节点都可以接收任务并将服务恢复到稳定状态.例如,如果集群中负责调度任务的Leader Manager意外死亡,那么任何其他Manage…
1.增加负载均衡器 关于负载均衡器,商业的比如F5的BIG-IP,Radware的AppDirector,是硬件架构的产品,可以实现很高的处理能力.但这些产品昂贵的价格会让人止步,所以我们还有软件负载均衡方案.互联网公司常用的软件LB一般有LVS.HAProxy.Nginx等.LVS是一个内核层的产品,主要在第四层负责数据包转发,使用较复杂.HAProxy和Nginx是应用层的产品,但Nginx主要用于处理HTTP,所以这里选择HAProxy作为RabbitMQ前端的LB.HAProxy的安装使…
Redis总结(五)缓存雪崩和缓存穿透等问题   前面讲过一些redis 缓存的使用和数据持久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http://www.cnblogs.com/zhangweizhong/category/771056.html .今天总结总结缓存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预热等等. 缓存雪崩 缓存雪崩是由于原有缓存失效(过期),新缓存未到期间.所有请求都去查询数据库,而对数据库CPU和内存造成巨大压力,严重的会造成数据库宕机.从而形成一系列连锁…
前面讲过一些RabbitMQ的安装和用法,也说了说RabbitMQ在一般的业务场景下如何使用.不知道的可以看我前面的博客,http://www.cnblogs.com/zhangweizhong/category/855479.html 本来一直想写一个介绍RabbitMQ高可用的集群的文章.不过,后来发现园子里,有个已经RabbitMQ大牛写了,关于高可用集群的文章了.特别巧合的是,还是以前公司的同事.所以,这里就不啰嗦.直接引用过来吧.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
作者:Grey 原文地址:Redis学习笔记八:集群模式 前面提到的Redis学习笔记七:主从复制和哨兵只能解决Redis的单点压力大和单点故障问题,接下来要讲的Redis Cluster模式,主要是用来解决Redis的单点容量问题. 如何来解决Redis单点容量问题呢? 如果数据可以拆分,我们可以让不同业务的客户端打到不同的Redis实例中. 如果数据不能拆分,我们有如下方式: 方案2-1 modula方式 可以通过Hash加上取模的方式来定位打到哪个Redis实例中. 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模…
回到目录 Redis自主提供了集群模式,当然也只是比较简单的读写分离模式,或者叫主从模式,它在各个redis服务端自己做数据同步机制,当然就是将主服务端的信息同步到各个slave服务器上,在客户端集成的驱动中,需要指定主节点和从节点的信息,服务端根据各自的conf的文件来实现的,下面我主要说一下两大客户端驱动是实现集群的方式方法. 服务端配置 服务端各个从服务器配置如何(6789为主节点的端口,6380为自己节点的端口)…
具体的过程参见伪分布模式的安装,集群模式的安装和伪分布模式的安装基本一样,只有细微的差别,写在下面: 修改masers和slavers文件: 在hadoop/conf文件夹中的配置文件中有两个文件masters和slavers两文件,分别记录物理机器的主节点和从节点.分别以文本格式把主节点和从节点的名字写入到这两个文件中. 向各个节点复制hadoop: 在一个节点中安装好hadoop并且配置好了hadoop/conf/…下的一些配置文件之后,就能把hadoop复制到各个节点了: #scp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