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搭建 只有3台服务器,开始搭建mongodb集群里主要参照的是http://www.lanceyan.com/tech/arch/mongodb_shard1.html,端口的设置也是mongos为 20000, config server 为 21000, shard1为 22001 , shard2为22002, shard3为22003.其大体思路为: 在每台服务器上启动config服务 在每台服务器上启动mongos服务,并指定每个mongos服务包含的config服务地址(前一步启…
mongoDB安装http://www.mongodb.org/downloads拷文件到# cp mongodb-linux-i686-2.4.1.tgz /usr/local/进入目录:# cd /usr/local/解压:# tar zxvf mongodb-linux-i686-2.4.1.tgz改名:# mv mongodb-linux-i686-2.4.1 mongodb根目录# cd建文件夹:# mkdir -p /data/mongodb/data_shard1 #创建数据存储目…
此文已由作者袁欢授权网易云社区发布. 欢迎访问网易云社区,了解更多网易技术产品运营经验. 在Docker中安装mongodb 采用的mongodb镜像:https://registry.hub.docker.com/u/tutum/mongodb/ 以该镜像启动一个容器(注意此时mongodb是standalone模式): docker run -d --name=mongodb -p 27017:27017 -p 28017:28017 tutum/mongodb:3.0 docker log…
mongodb 集群包含副本集群,主从集群以及分片集群,分片集群比较复杂,这里测试我采用了三台机器,交差部署 blog地址:http://www.cnblogs.com/caoguo 一 .环境:#mongo1:#172.31.100.97 #mongo2:#172.31.100.81 #mongo3:#172.31.100.82 #mongo1 and mongo2,mongo3 二 .基本安装 yum install ntp #add #restrict /etc/init.d/iptabl…
环境需求:Mongodb集群有三种模式:  Replica Set, Sharding,Master-Slaver.  这里部署的是Replica Set模式. 测试环境: 这里副本集(Replica Set)采用一主一备一仲裁模型: 配置步骤: 1.下载mongodb MongoDB官网下载中心:MongoDB Download Center mongodb 3.4.10下载地址:https://fastdl.mongodb.org/linux/mongodb-linux-x86_64-rhe…
转自:http://www.lanceyan.com/tech/arch/mongodb_shard1.html 按照上一节中<搭建高可用mongodb集群(三)-- 深入副本集>搭建后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 从节点每个上面的数据都是对数据库全量拷贝,从节点压力会不会过大? 数据压力大到机器支撑不了的时候能否做到自动扩展? 在系统早期,数据量还小的时候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但是随着数据量持续增多,后续迟早会出现一台机器硬件瓶颈问题的.而mongodb主打的就是海量数据架构,他不能解决海量数据怎么…
按照上一节中<搭建高可用mongodb集群(三)—— 深入副本集>搭建后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 从节点每个上面的数据都是对数据库全量拷贝,从节点压力会不会过大? 数据压力大到机器支撑不了的时候能否做到自动扩展? 在系统早期,数据量还小的时候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但是随着数据量持续增多,后续迟早会出现一台机器硬件瓶颈问题的.而mongodb主打的就是海量数据架构,他不能解决海量数据怎么行!不行!“分片”就用这个来解决这个问题. 传统数据库怎么做海量数据读写?其实一句话概括:分而治之.上图看看就清楚…
在上一篇文章<搭建高可用MongoDB集群(一)——配置MongoDB> 提到了几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主节点挂了能否自动切换连接?目前需要手工切换. 主节点的读写压力过大如何解决? 从节点每个上面的数据都是对数据库全量拷贝,从节点压力会不会过大? 数据压力大到机器支撑不了的时候能否做到自动扩展? 这篇文章看完这些问题就可以搞定了.NoSQL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大数据量.高扩展性.高性能.灵活数据模型.高可用性.但是光通过主从模式的架构远远达不到上面几点,由此MongoDB设计了副本集和分片的功能…
按照上一节中<搭建高可用mongodb集群(三)—— 深入副本集>搭建后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 从节点每个上面的数据都是对数据库全量拷贝,从节点压力会不会过大? 数据压力大到机器支撑不了的时候能否做到自动扩展? 在系统早期,数据量还小的时候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但是随着数据量持续增多,后续迟早会出现一台机器硬件瓶颈问题的.而mongodb主打的就是海量数据架构,他不能解决海量数据怎么行!不行!“分片”就用这个来解决这个问题. 传统数据库怎么做海量数据读写?其实一句话概括:分而治之.上图看看就清楚…
在上一篇文章<搭建高可用MongoDB集群(一)——配置MongoDB> 提到了几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主节点挂了能否自动切换连接?目前需要手工切换. 主节点的读写压力过大如何解决? 从节点每个上面的数据都是对数据库全量拷贝,从节点压力会不会过大? 数据压力大到机器支撑不了的时候能否做到自动扩展? 这篇文章看完这些问题就可以搞定了.NoSQL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大数据量.高扩展性.高性能.灵活数据模型.高可用性.但是光通过主从模式的架构远远达不到上面几点,由此MongoDB设计了副本集和分片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