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迭代器 迭代器是访问集合元素的一种方式.迭代器对象从集合的第一个元素开始访问,直到所有的元素被访问完结束.迭代器只能往前不会后退,不过这也没什么,因为人们很少在迭代途中往后退.另外,迭代器的一大优点是不要求事先准备好整个迭代过程中所有的元素.迭代器仅仅在迭代到某个元素时才计算该元素,而在这之前或之后,元素可以不存在或者被销毁.这个特点使得它特别适合用于遍历一些巨大的或是无限的集合,比如几个G的文件. 特点: 访问者不需要关心迭代器内部的结构,仅需通过next()方法不断去取下一个内容 不能随…
本文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的三种C++实现并详细地分析了时间复杂度. 斐波那契数列定义:F(1)=1, F(2)=1, F(n)=F(n-1) + F(n-2) (n>2) 如何计算斐波那契数 F(n) 及时间复杂度 T(n) 呢? 我参考了一些资料总结了以下3种方法:递归法.顺序法和矩阵乘法,并给出了基于C++的简单代码实现和时间复杂度分析. 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方法1:递归法 实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一.三元运算 三元运算又称三目运算,是对简单的条件语句的简写,如: 简单条件处理: if 条件成立: val = 1 else: val = 2 改成三元运算 val = 1 if 条件成立 else 2 二.智能检测文件编码 用第三方模块chardet 首先要安装chardet模块 ,用pip命令进行安装 chardet的用法 import chardet f = open("staff_table.txt","rb") data =f.read() f.clos…
题目要求:编写程序在控制台输出斐波那契数列前20项,每输出5个数换行 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 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java编程:三种方法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其一方法: public class Demo1 { // 定义三个变量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1, b = 1, c = 0; Sy…
斐波那契数列即著名的兔子数列:1.1.2.3.5.8.13.21.34.…… 数列特点:该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个数的值为其前两个数之和,用python实现起来很简单: a=0 b=1 while b < 1000: print(b) a, b = b, a+b 输出结果: 这里 a, b = b, a+b 右边的表达式会在赋值变动之前执行,即先执行右边,比如第一次循环得到b-->1,a+b --> 0+1 然后再执行赋值 a,b =1,0+1,所以执行完这条后a=1,b=1 a=0 b=…
著名的斐波拉契数列(Fibonacci),除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外,任意一个数都可由前两个数相加得到: 1, 1, 2, 3, 5, 8, 13, 21, 34, ... 如果用Python的列表生成式,很难写出来 如果用函数和生成器的话就很容易了 def fib(max): n, a, b = 0, 0, 1 while n < max: print(b) a, b = b, a + b n = n + 1 return 'done'需要注意上面的 a,b = b, a+b 相当于: t = (b…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0)=0,F(1)=1, F(n)=F(n-1)+F(n-2)(n>=2,n∈N*)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斐波纳契数列都有直接的应用,为此,美国数学会从1963起出版了以<斐波纳…
先科普一下什么叫斐波那契数列,以下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这个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根据以上定义,用python定义一个函数,用于计算斐波那契数列中第n项的数字是多少: def fib_recur(n): if n==0: return "&q…
1.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推的方法定义:F(1)=1,F(2)=1, F(3)=2,F(n)=F(n-1)+F(n-2)(n>=4,n∈N*)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斐波纳契数列都有直接的应用,为此,美国数学…
https://www.cnblogs.com/wolfshining/p/7662453.html 斐波那契数列即著名的兔子数列:1.1.2.3.5.8.13.21.34.…… 数列特点:该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个数的值为其前两个数之和,用python实现起来很简单: a=0 b=1 while b < 1000: print(b) a, b = b, a+b 输出结果: 这里 a, b = b, a+b 右边的表达式会在赋值变动之前执行,即先执行右边,比如第一次循环得到b-->1,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