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i体验理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mui简介 1.1  缘起 1.基于jq的jqmobile,性能低的无法忍受,且UI难看 2.bootstrap这种响应式设计,性能在低端机不足,而且UI风格一看就是网页,不是App的感觉. 3.framework7当时只能在iPhone上运行也无法被接受. 4.基于angular的ionic,把pc端很重的东西引入到移动App中,且angular学习门槛较高 看来看去ratchet框架还比较接近我们想要的高性能App框架,但发展理念和我们不同,我们是要求极致化的考虑App的性能…
1.      mui简介 1.1  缘起 1.基于jq的jqmobile,性能低的无法忍受,且UI难看 2.bootstrap这种响应式设计,性能在低端机不足,而且UI风格一看就是网页,不是App的感觉. 3.framework7当时只能在iPhone上运行也无法被接受. 4.基于angular的ionic,把pc端很重的东西引入到移动App中,且angular学习门槛较高 看来看去ratchet框架还比较接近我们想要的高性能App框架,但发展理念和我们不同,我们是要求极致化的考虑App的性能…
MUI简介-最接近原生App体验的前端框架 一.总结 一句话总结:最接近原生App体验的前端框架 二.多端发布 – 开发一套代码,发布六个平台 真正彻底的跨平台开发,不是简单的跨iOS和Android. 基于mui,一套HTML5工程,通过前端构建工具(如grunt)条件编译,可同时发行到iOS Appstore.安卓各大应用商店.普通手机浏览器.微信App和流应用. 并且在每个平台上,都能调用该平台的专有API达到原生体验. 三.MUI介绍 1.1 MUI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1)性能和…
理解 组件(Component)是 Vue.js 最强大的功能之一.组件可以扩展 HTML 元素,封装可重用的代码.在较高层面上,组件是自定义元素, Vue.js 的编译器为它添加特殊功能.在有些情况下,组件也可以是原生 HTML 元素的形式,以 is 特性扩展. 使用组件 创建单文件组件 <template>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 </script> <style lang="st…
1.MongoDB回顾 .启动 mongod - 改变data/db位置: --dbpath D:\data\db mongod --install 安装windows系统服务 mongod --remove 卸载windows系统服务 mongo 打开客户端 cmd 窗口 NoSQLBooster4mongodb .概念 - 使用了不存在的对象即创建该对象 - use db 创建或切换当前数据库 内存中 - db.tablename 创建或使用 tablename 内存中 .指令 db 查看当…
本人微信公众号:前端修炼之路,欢迎关注 背景介绍 大概在今年的十月份左右,我了解到Dcloud推出了uni-app.当时下载了一个Hbuilder X,下载了官方提供的hello示例教程.经过一番努力,在云端打包成功了.当时这个软件还不够完善,用iphone真机模拟运行时,还会存在中文乱码问题.我还特意提交了一个bug. 当时觉得这个框架真的好用.早先开发过混合app,也就是在webview下内嵌html5页面,经常会出现卡顿的和性能问题.这个解决方案DCloud本身也提供了,就是mui.但是u…
前篇博客分享了一下自己初入github的过程,傻瓜式一步步搭建好主页后,终于该做正事儿了——写简历.在脑袋中构思了很多版本,最后终于决定,先写一个最传统的版本,于是我在箱子中翻出我word版本的简历,对照写一个html版本的. word版本看起来是这个样子的 html版看起来是这样子的 本来以为很简单的事情,没想到折腾好久,反反复复修改,终于弄出一个满意的版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我的github上看看 技术点儿分析 源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
合作者:201631062210,201631062110 Gitee项目地址:https://gitee.com/zhouyue98/learngit 本次作业的链接地址:https://edu.cnblogs.com/campus/xnsy/2018softwaretest2398/homework/2187 一·代码互审情况 1.C#编程避免使用大文件,如果一个文件里的代码超过300-400行,必须考虑将代码分开到不同的类中,同伴写的太长,所以将代码分成了一个WC类. 2.有些变量命名格式…
mui提供了tap事件替换了html5的click事件,解决了300ms延时的问题.不过相比原生app的click体验还是有些许差距的.关于300ms延时的问题,这篇帖子分析的比较完善,其中提到了穿透的问题,值得一读 仅用微信为例,只有当手指离开屏幕时才触发click事件,如果对象绑定了长按事件,则触发长按操作,离开时不再触发单击事件. 这些逻辑无论是android, ios或者仅有1%的windows mobile都已经封装好了,根本不用关心.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实现呢? 下面是详细的填坑历…
先说点没用的: 不会选择,选择后不坚持,不断的选择.这是人生中的一个死循环,前两一直迷茫.觉得自己前进方向很不明朗.想去学的东西有很多.想学好YII,想学PYTHON 想学学hadoop什么的,又想研究下mongodb.还想学习redis.这么多的想法一股脑的涌入我的脑海,一下让我这个脑袋不堪重负.一下就乱了阵脚.于是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经历了几天的思想挣扎.终于静下心来,从最想学的开始,研究YII.在网上无意中看见这句话,觉得挺符合我当时的心境的.现在想想.其实无非是,贵在坚持. 想好好学习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