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RBAC模型的动态访问控制改进方法,属于访问控制领域.对原有RBAC模型进行了权限的改进和约束条件的改进,具体为将权限分为静态权限和动态权限,其中静态权限是非工作流的权限,动态权限是工作流中的权限:将约束条件分为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其中静态约束包括最小权限约束和职责分离约束,动态约束使动态权限按照工作流进行操作.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改进后的RBAC模型具有以下优势:为传统的RBAC模型中增加了动态特性:跟纯动态模型相比较具有更高的效率:保证需要按顺序执行的权限能够按顺序执行,使得系…
1. 为什么我们需要基于RBAC模型的通用企业权限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交互系统,其中每个具体环节都可能受到安全威胁.构建强健的权限管理系统,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权限管理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代码重用性最高的模块之一.任何多用户的系统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相同的权限需求,都需要解决实体鉴别.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抗否认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服务(据ISO7498-2).例如,访问控制服务要求系统根据操作者已经设定的操作权限,控制操作者可以访问哪些资源,以及确定对资源如何进…
-------------------paper--------------------- 一种基于GPU并行计算的MD5密码解密方法 0.abstract1.md5算法概述2.md5安全性分析3.基于GPU的爆破3.1GPGPU3.2CUDA3.3implementation4性能对比 -----------------presentation------------------ [Code] Section 0:Introduction of MD5, and its application…
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英文名称Rose base Access Controller.本博客介绍这种模型的权限系统设计.取消了用户和权限的直接关联,改为通过用户关联角色.角色关联权限的方法来间接地赋予用户权限.从而实现了解耦.RBAC在发展过程中分为以下几个版本.RBAC0.RBAC1.RBAC2.RBAC3. RBAC0,这是RBAC的初始形态,也是最原始.最简单的RBAC版本: RBAC1,基于RBAC0的优化,增加了角色的分层(即:子角色),子角色可以继承父角色的所有权限: RB…
首先,白话一下RBAC模型.RBAC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的简称.RBAC认为权限授权实际上是Who.What.How的问题.在RBAC模型中,who.what.how构成了访问权限三元组,也就是"Who对What进行How操作".至于RBAC模型具体包含哪些内容,网上有很多相关的资料,可以参考一下.下面,主要写写自己对RBAC的理解和在Xianfeng平台中的应用. 理解RBAC,还是从""Who对What进行H…
一.什么是RABC RBAC(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模型的核心是在用户和权限之间引入了角色的概念.取消了用户和权限的直接关联,改为通过用户关联角色.角色关联权限的方法来间接地赋予用户权限(如下图),从而达到用户和权限解耦的目的. RABC的好处 职能划分更谨慎.对于角色的权限调整不仅仅只影响单个用户,而是会影响关联此角色的所有用户,管理员下发/回收权限会更为谨慎: 便于权限管理.对于批量的用户权限调整,只需调整用户关联的角色权限即可,无需对每一个用户都进行权限调整,既大幅提升权限调整的效率,又降低…
RBAC(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模型的核心是在用户和权限之间引入了角色的概念.取消了用户和权限的直接关联,改为通过用户关联角色.角色关联权限的方法来间接地赋予用户权限,从而达到用户和权限解耦的目的. RABC的好处 职能划分更谨慎.对于角色的权限调整不仅仅只影响单个用户,而是会影响关联此角色的所有用户,管理员下发/回收权限会更为谨慎: 便于权限管理.对于批量的用户权限调整,只需调整用户关联的角色权限即可,无需对每一个用户都进行权限调整,既大幅提升权限调整的效率,又降低漏调权限的概率: 在不断的发展…
摘要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建立DBMS能识别的关系数据模型.而关系数据模型建立的基础是首先建立E-R模型,通过E-R模型才能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如何建立E-R模型以及如何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摘自<价值工程> 可以通俗理解为E-R模型能够更好的去帮助我们去分析创建关系数据库中的所需的表 一.那么什么是E-R模型? E-R模型即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的提出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数据库总是存储现实世界中有意义的数据,而现实世界是由…
1.UITableView加载的顺序是先得到表的行的高度,也就是先调用heightForRowAtIndexPath方法,然后再调用cellForRowAtIndexPath,所以我们有两个办法实现自定义cell高度(解决不同section的不同行高问题). 一:改变它的加载顺序,或者说白了就是计算好cell高度后,再次让它加载heightForRowAtIndexPath方法: 二:直接在heightForRowAtIndexPath计算,做判断,直接返回对应的高度. 以下是第一种方法的实例:…
求轻喷... [顺便get一份LaTeX论文模板....还是XeLaTex好用.珍爱生命远离CJK http://files.cnblogs.com/files/pdev/paper.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