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local python中有threading local处理方式,在多线程环境中将变量按照线程id区分 由于协程在Python web中广泛使用,所以threading local不再满足需要 local中优先使用greenlet协程,其次是线程id,如下所示: try: from greenlet import getcurrent as get_ident except ImportError: try: from thread import get_ident except Im…
一.flask中的CBV 对比django中的CBV,我们来看一下flask中的CBV怎么实现?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nder_template, url_for, views app = Flask(__name__) class Login(views.MethodView): def get(self): print(url_for("my_login")) # /login return render_template("login.…
我们都知道在Flask中g,request,session和request是作为全局对象来提供信息的,既然是全局的又如何保持线程安全呢,接下来我们就看看flask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在源码中的ctx.py中有AppContext和RequestContext两个类,他们分别管理应用上下文和请求上下文.两者的实现也差不多,这里我们看看AppContext的实现 class AppContext(object): """The application context binds a…
缘起 在使用flask的时候一直比较纳闷request是什么原理,他是如何保证多线程情况下对不同请求参数的隔离的. 准备知识 在讲request之前首先需要先理解一下werkzeug.local中的几个类,因为request就是基于这几个类来搞事情的. # -*- coding: utf-8 -*- import copy from werkzeug._compat import PY2, implements_bool # since each thread has its own green…
前引 在了解flask上下文管理机制之前,先来一波必知必会的知识点. 面向对象双下方法 首先,先来聊一聊面向对象中的一些特殊的双下划线方法,比如__call__.__getattr__系列.__getitem__系列. __call__ 这个方法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单例模式中,我们可能用到过,除此之外,还想就没有在什么特殊场景中用到了.我们往往忽视了它一个很特殊的用法:对象object+()或者类Foo()+()这种很特殊的用法.在Flask上下文管理中,入口就是使用了这种方式. __getit…
  Flask零基础到项目实战(七)请求方法.g对象和钩子函数 一.get方法 二.post方法 post请求在模板中要注意几点: input标签中,要写name来标识这个value的key,方便后台获取. 在写form表单的时候,要指定method='post',并且要指定action='/login/'. 示例代码: <form action="{{ url_for('login') }}" method="post"> <table>…
在Flask中处理请求时,应用会生成一个“请求上下文”对象.整个请求的处理过程,都会在这个上下文对象中进行.这保证了请求的处理过程不被干扰.处理请求的具体代码如下: def wsgi_app(self, environ, start_response): with self.request_context(environ): # with语句中生成一个`response`对象 ... return response(environ, start_response) 在Flask 0.9版本之前,…
当一个请求到来时,浏览器会携带很多信息发送发送服务端.在Django中,每一个处理函数都要传入一个request的参数,该参数携带所有请求的信息,也就是服务端程序封装的environ(不明白该参数可以参见上一篇flask初探之WSGI).简单示例如下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def index(request): context = {} return render(request, "index.html", context) 每一个请…
一 . flask中的CBV 相对于Django中的CBV,让我们来看看flask中的CBV是如何实现的 ?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nder_template, url_for, views app = Flask(__name__) class Login(views.MethodView): def get(self): print(url_for("my_login")) # /login return render_template("…
目录 Local 局部变量 全局变量 使用threading.local() 自定义threading.local 函数版 面向对象版 通过setattr和getattr实现 每个对象有自己的存储空间(字典) 在Flask请求上下文中,我们发现Flask中current_app, g这两个对象以及request,session这两个对象,在整个Flask生命周期中,都只是一个对象,那当请求过来的时候,是怎么区分是哪个用户的呢? current_app = LocalProxy(_find_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