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vide/inject 数据响应式更新的坑及源码解析 下面是我自己曾经遇到 一个问题,直接以自己QA的形式来写吧 自问自答了,需要的同学也可以直接访问segmentfault地址 官网给出实例,说本身是不支持数据响应式的, 但是可以传入响应式数据,那么provide,inject就可以实现响应式.我这里理解应该没错哈,有不对的地方请指出. 我自己写的demo,做了如下更改 parent 页面: export default { provide(){ return {foo:this.fon…
_ 阅读目录 一. 什么是Vue.nextTick()? 二. Vue.nextTick()方法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2.1 更改数据后,进行节点DOM操作. 2.2 在created生命周期中进行DOM操作. 三. Vue.nextTick的调用方式如下: 四:vm.$nextTick 与 setTimeout 的区别是什么? 五:理解 MutationObserver 六:nextTick源码分析 回到顶部 一. 什么是Vue.nextTick()? 官方文档解释为:在下次DOM更新循环结束之…
最近准备开启Vue的源码学习,并且每一个Vue的重要知识点都会记录下来.我们知道Vue的核心理念是数据驱动视图,所有操作都只需要在数据层做处理,不必关心视图层的操作.这里先来学习Vue的响应式原理,Vue2.0的响应式原理是基于Object.defineProperty来实现的.Vue通过对传入的数据对象属性的getter/setter方法来监听数据的变化,通过getter进行依赖收集,setter方法通知观察者,在数据变更时更新视图. 1.使用rollup搭建开发环境 安装rollup环境 n…
vue在init的时候会执行observer方法,如果value是对象就直接返回,如果对象上没有定义过_ob_这个属性,就 new Observer实例 export function observe (value: any, asRootData: ?boolean): Observer | void { if (!isObject(value) || value instanceof VNode) { return } let ob: Observer | void if (hasOwn(v…
关于defineReactive等使用细节需要自行了解 一些关键知识点 $mount时 会 new Watcher 把组件的 updateComponent 方法传给watcher 作为getter 在watcher的get中通过pushTarget 把当前watcher赋值给Dep.target Dep的作用是调度中心/订阅器,在defineReactive 为每一个属性都实例话了一个Dep, 对用到该属性的Watcher进行管理(getter中收集,setter中通知) Watcher是订阅…
先来看看官网的介绍: 简单的说,当组件的引入层次过多,我们的子孙组件想要获取祖先组件的资源,那么怎么办呢,总不能一直取父级往上吧,而且这样代码结构容易混乱.这个就是这对选项要干的事情 provide和inject需要配合使用,它们的含义如下: provide        ;一个对象或返回一个对象的函数,该对象包含可注入起子孙的属性,可以使用ES6的Symbols作为key(只有原生支持Symbol才可以)inject         ;一个字符串数组或一个对象             ;字符串…
先来看看官网的介绍: 主要有八个生命周期,分别是: beforeCreate.created.beforeMount.mounted.beforeupdate.updated   .beforeDestroy和destroyed,分别对应八个不同的时期,另外还有两个activated和deactivated生命周期是对应Keep-Alive组件的 关于这八个生命周期的具体用法官网介绍的很详细了,飞机入口:点我点我 ,另外还有一张比较直观图形介绍,飞机入口:点我点我 例如: <!DOCTYPE h…
第一次写博客,坚持了一个多月时间,Vue源码分析基本分析完了,回过头也看也漏了一些地方,比如双向绑定里的观察者模式,也可以说是订阅者模式,也就是Vue里的Dep.Watcher等这些函数的作用,网上搜一下讲解也挺多的,这些知识点也是很重要的,对于阅读源码的同学这一块务必要花点时间学一下 还有一个挺重要是Vue的一个use和mixin方法,这两个方法用于Vue插件的注册,比如Vuex.Vuex-router等等都是通过Vue.use()来注册的,注册完后会执行对应插件的install方法进行安装,…
函数式组件比较特殊,也非常的灵活,它可以根据传入该组件的内容动态的渲染成任意想要的节点,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高级组件里用到,比如Vue-router里的<router-view>组件就是一个函数式组件. 因为函数式组件只是函数,所以渲染开销也低很多,当需要做这些时,函数式组件非常有用: 程序化地在多个组件中选择一个来代为渲染. 在将children.props.data传递给子组件之前操作它们. 函数式组件的定义和普通组件类似,也是一个对象,不过而且为了区分普通的组件,定义函数式组件需要指定一个属…
官网对data属性的介绍如下: 意思就是:data保存着Vue实例里用到的数据,Vue会修改data里的每个属性的访问控制器属性,当访问每个属性时会访问对应的get方法,修改属性时会执行对应的set方法. Vue内部实现时用到了ES5的Object.defineProperty()这个API,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Vue不支持IE8及以下浏览器(IE8及以下浏览器是不支持ECMASCRIPT 5的Object.defineProperty()). 以一个Hello World为例,如下: <!DO…
Vue源码分析(二) : Vue实例挂载 author: @TiffanysBear 实例挂载主要是 $mount 方法的实现,在 src/platforms/web/entry-runtime-with-compiler.js & src/platforms/web/runtime/index.js 等文件中都有对Vue.prototype.$mount的定义: // vue/platforms/web/entry-runtime-with-compiler.js Vue.prototype.…
Vue源码分析(一) : new Vue() 做了什么 author: @TiffanysBear 在了解new Vue做了什么之前,我们先对Vue源码做一些基础的了解,如果你已经对基础的源码目录设计等有基础的了解的话,可以跳过下面这部分. 源码目录设计 Vue.js 的源码都在 src 目录下,其目录结构如下. src ├── compiler # 编译相关 ├── core # 核心代码 ├── platforms # 不同平台的支持 ├── server # 服务端渲染 ├── sfc #…
vue双向绑定的原理及实现双向绑定MVVM源码分析 双向数据绑定的原理是:可以将对象的属性绑定到UI,具体的说,我们有一个对象,该对象有一个name属性,当我们给这个对象name属性赋新值的时候,新值在UI上也会得到更新.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有一个输入框或者textarea的时候,我们输入一个新值的时候,也会在该对象的name属性得到更新. 实现数据绑定的做法有如下几种:1. 发布者-订阅模式(http://www.cnblogs.com/tugenhua0707/p/7471381.html)2…
Vue 源码分析-逻辑层 预期的效果: 监听input的输入,input在输入的时候,会触发 watch与computed函数,并且会更新原始的input的数值.所以直接跟input相关的处理就有3处,但实际上会有连带性的触发,触发watch的input函数的时候,还会触发this.answer对应的依赖处理 看看内部是如何处理的: Vue在初始化data的时候,会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重新定义input的set与get访问接口,同时会创建一个记录并且保持其数据对应的依赖…
不知不觉接触前端的时间已经过去半年了,越来越发觉对知识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会用的层面,这在我学jQuery的一段时间后便有这样的体会. 虽然jQuery只是一个JS的代码库,只要会一些JS的基本操作学习一两天就能很快掌握jQuery的基本语法并熟练使用,但是如果不了解jQUery库背后的实现原理,相信只要你一段时间不再使用jQuery的话就会把jQuery忘得一干二净,这也许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果. 最近在学vue的时候又再一次经历了这样的困惑,虽然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vue的基本使用,也能…
最近小组有个关于vue源码分析的分享会,提前准备一下… 前言:我们都知道使用v-model可以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及实现数据的变化驱动dom的更新,dom的更新影响数据的变化.那么v-model是怎么实现这一原理的呢?接下来探索一下这部分的源码. 前期准备①:vue2.5.2源码(用于阅读.查看关联等)②:建立vue demo,创建包含v-model指令的实例(用于debugger)以下为demo: genDirectives在模板的编译阶段, v-model跟其他指令一样,会被解析到 el.d…
模板内的表达式非常便利,但是设计它们的初衷是用于简单运算的.在模板中放入太多的逻辑会让模板过重且难以维护,比如: <div id="example">{{ message.split('').reverse().join('') }}</div> <script> var app = new Vue({ el:'#example', data:{message:'hello world'} }) </script> 这样模板不再是简单的声…
当使用is特性切换不同的组件时,每次都会重新生成组件Vue实例并生成对应的VNode进行渲染,这样是比较花费性能的,而且切换重新显示时数据又会初始化,例如: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script src="https://cdn.…
对于过度动画如果要同时渲染整个列表时,可以使用transition-group组件. transition-group组件的props和transition组件类似,不同点是transition-group组件的props是没有mode属性的,另外多了以下两个props    tag                  标签名    moveClass      新增/移除元素时的过渡    ;如果未指定则默认会拼凑出name+"-move"这个格式的,一般很少用到,比较复杂的动画可以该…
transition组件可以给任何元素和组件添加进入/离开过渡,但只能给单个组件实行过渡效果(多个元素可以用transition-group组件,下一节再讲),调用该内置组件时,可以传入如下特性: name         用于自动生成CSS过渡类名        例如:name:'fade'将自动拓展为.fade-enter,.fade-enter-active等    appear      是否在初始渲染时使用过渡         默认为false    css            是否…
当我们的项目足够大,使用的组件就会很多,此时如果一次性加载所有的组件是比较花费时间的.一开始就把所有的组件都加载是没必要的一笔开销,此时可以用异步组件来优化一下. 异步组件简单的说就是只有等到在页面里显示该组件的时候才会从服务器加载,不显式的话就不会加载,这样即可提高客户端的访问速度也可以降低对服务器的请求次数,可谓优化的一个利器. 异步组件常用有3种异步组件的实现:工厂函数.Promise加载和高级异步组件. 注:一般的项目都是在vue-router的路由里面创建vue-router实例时通过…
普通的插槽里面的数据是在父组件里定义的,而作用域插槽里的数据是在子组件定义的. 有时候作用域插槽很有用,比如使用Element-ui表格自定义模板时就用到了作用域插槽,Element-ui定义了每个单元格数据的显示格式,我们可以通过作用域插槽自定义数据的显示格式,对于二次开发来说具有很强的扩展性. 作用域插槽使用<template>来定义模板,可以带两个参数,分别是: slot-scope    ;模板里的变量,旧版使用scope属性 slot              ;该作用域插槽的nam…
我们定义一个组件的时候,可以在组件的某个节点内预留一个位置,当父组件调用该组件的时候可以指定该位置具体的内容,这就是插槽的用法,子组件模板可以通过slot标签(插槽)规定对应的内容放置在哪里,比如: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script s…
除了核心功能默认内置的指令 (v-model 和 v-show),Vue 也允许注册自定义指令. 官网介绍的比较抽象,显得很高大上,我个人对自定义指令的理解是:当自定义指令作用在一些DOM元素或组件上时,该元素在初次渲染.插入到父节点.更新.解绑时可以执行一些特定的操作(钩子函数() 自定义指令有两种注册方式,一种是全局注册,使用Vue.directive(指令名,配置参数)注册,注册之后所有的Vue实例都可以使用,另一种是局部注册,在创建Vue实例时通过directives属性创建局部指令,局…
v-show的作用是将表达式值转换为布尔值,根据该布尔值的真假来显示/隐藏切换元素,它是通过切换元素的display这个css属性值来实现的,例如: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script src="https://cdn.jsde…
Vue.js提供了v-model指令用于双向数据绑定,比如在输入框上使用时,输入的内容会事实映射到绑定的数据上,绑定的数据又可以显示在页面里,数据显示的过程是自动完成的. v-model本质上不过是语法糖.它负责监听用户的输入事件以更新数据,并对一些极端场景进行一些特殊处理.例如: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
该指令会跳过所在元素和它的子元素的编译过程,也就是把这个节点及其子节点当作一个静态节点来处理,例如: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vue@2.5.16/…
数据绑定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使用“Mustache”语法 (双大括号) 的文本插值,例如:<p>Message: {{ msg }}</p>以后每当msg属性发生了改变,插值处的内容都会自动更新. 可以给DOM节点添加一个v-once指令,这样模板只会在第一次更新时显示数据,此后再次更新该DOM里面引用的数据时,内容不会自动更新了,例如: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
双大括号会将数据解释为普通文本,而非 HTML 代码.为了输出真正的 HTML,你需要使用 v-html 指令,例如: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vu…
我们可以用 v-for 指令基于一个数组or对象来渲染一个列表,有五种使用方法,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vue@2.5.16/dist/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