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端口测试连接】的更多相关文章

udp端口测试连接 http://www.361way.com/nc-udp-port/2949.html…
TCP端口大家都知道,比如80端口,可以使用 telnet ip 80,来验证端口是否正常监听,那UDP端口是否可以同样测试呢?详细如下: 下面我们来进行测试,123端口是服务器42.11.12.13打开的UDP端口,udp 0 0 42.11.12.13:123 0.0.0.0:* 1472/ntpd 1.我们首先使用telnet连接,如下[root@kr-sg-test ~]# telnet 42.11.12.13 123Trying 42.11.12.13…telnet: connect…
最近几天,到一个项目上安装Linux部署环境.由于服务器在机房,而进机房又比较麻烦,于是选择VNC远程连接Linux就显得自然而然了.以前也用过VNC,而且还经常使用,由于各个项目环境不太一样,这次也遇到几个问题,记下来,分享备忘. 使用VNC大致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1.VNC是否安装: 2.VNC服务是否启动: 3.网络是否通畅,包括IP.端口等. Linux版本:Red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release 6.5 VNC工具:vnc-4_1_2-x86…
测试 TCP 端口: telnel IP PORT nc -vz IP PORT 测试 UDP 端口: nc -vuz IP PORT 其中 -u 表示使用 udp 协议来进行测试. -u, --udp                  Use UDP instead of default TCP 具体选项的功能,可以观察man page 来进行查询. udp 端口示例: [root@docker log]# nc -vuz Ncat: Version 7.70 ( https://nmap.o…
项目遇到问题时首先排查网络是否正常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遇到很多次,同事找我解决问题,最后发现却是IP或端口不通的问题.然而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问题,对方却花费了甚至一天的时间排查原因. 现在大部分项目都是用的TCP/UDP协议,遇到问题如何能先定位一下,当前电脑到目标服务上对应端口是否是通的,可以在很多情况下避免走冤枉路,那么应该如何排查呢? 如果是TCP端口,很简单直接用Telnet命令即可. 如果是UDP端口,在Linux下可用nc命令,但由于UDP协议本身没有应答这种特征,依旧没法准确的判定是否…
1.在Windows下用CMD netstat命令可以获得当前进程监听端口号的信息,如netstat -ano可以看到IP.port.状态和监听的PID. 那么可以执行CMD这个进程得到监听的端口号信息,C#代码如下: //进程id int pid = ProcInfo.ProcessID; //存放进程使用的端口号链表 List<int> ports = new List<int>(); Process pro = new Process(); pro.StartInfo.Fil…
1 TCP端口的连通性 TC端口的连通性,一般通过telnet检测: 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以直接通过telnet命令连接 telnet host-ip port 2 UDP端口的连通性 因为公司网络防火墙一般对端口会有一些限制,通过公司网络访问外部服务器特定端口时,需要检测与目标服务器特定端口的连通性: 若无法连通,在确认目标服务器相关端口打开时,则很有可能是被公司网络(中间网络)屏蔽了.对于TCP端口,如上一般用telnet检测. 对于UDP端口,一般稍微复杂点: 因为UDP协议是无连接…
nc介绍: nc是netcat的简写,有着网络界的瑞士军刀美誉.因为它短小精悍.功能实用,被设计为一个简单.可靠的网络工具,其有Windows和Linux的版本,可通过TCP或UDP协议传输读写数据.同时,它还是一个网络应用Debug分析器,因为它可以根据需要创建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 nc的作用: (1)实现任意TCP/UDP端口的侦听,nc可以作为server以TCP或UDP方式侦听指定端口 (2)端口的扫描,nc可以作为client发起TCP或UDP连接 (3)机器之间传输文件 (4)机…
http://zh.wikipedia.org/wiki/TCP/UDP%E7%AB%AF%E5%8F%A3%E5%88%97%E8%A1%A8 TCP/UDP端口列表     本条目可通过翻译外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请在翻译前点击右边的“显示▼”了解重要说明. 不要翻译不可靠及低质量的内容.若可能,请查证外语条目中的参考来源. 基于版权协议,提交翻译时请在编辑摘要注明翻译来源,也可以将{{Translated page}}加入讨论页. 可从维基百科:翻译请求和维基百科:翻译守则获取更多指…
原文:https://blog.csdn.net/sunmmer123/article/details/82734245 近期需要学习流媒体知识,做一个Android设备相互投屏Demo,因此找到了这个博主写的,看了很久也同该博主交流探索了许久,非常感谢该博主. 这位博主介绍了Android之间互相的录屏直播 --点对点传输(tcp长连接发送h264),详细介绍了h264的数据结构,对于刚学习流媒体的人来说是很好的福利,不多说附上地址: 来自:baidu_33546245的博客(1) And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