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用户态的变化,耳熟能详不在赘述.现在支持读时共享,写时复制. 一.内核态的变化 1.fork一个子进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int argc, char * argv[]) { int pid; /* fork another process */ pid = fork(); if (pid < 0) { /* error occurre…
一.现代操作系统的权限分离: 现代操作系统一般都至少分为内核态和用户态.一般应用程序通常运行于用户态,而当应用程序调用系统调用时候会执行内核代码,此时会处于内核态.一般的,应用程序是不能随便进入内核态的而是需要向OS申请,因为内核态拥有更高的权限.所以当程序运行的时候,其实是有两个栈的,一个位于用户态,一个位于内核态.他们之间会按照操作系统的规定进行通信. 二.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三种方式: 1.系统调用,也即是应用程序使用OS提供的接口调用内核功能.例如x86平台的int 80h和powerr…
内核态:进程运行在内核空间:管理系统的所有资源,比如读写磁盘文件,分配回收内存,从网络接口读写数据等等 用户态:进程运行在用户空间.比如一些应用程序 内核如何调用硬件资源的:内核空间中的代码控制了硬件资源的使用权 用户态如何调用硬件资源:用户空间中的代码只有通过内核暴露的系统调用接口(System Call Interface)才能使用到系统中的硬件资源 用户态与内核态的转换:用户态必须切换成内核态才能使用系统资源: 用户态转换成内核态的方法:系统调用.软中断和硬件中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c8cc401012pxj.html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非抢占式内核(Non-Preemptive Kernel)和可抢占式内核(Preemptive Kernel)的区别.接着分析Linux下有两种抢占:用户态抢占(User Preemption).内核态抢占(Kernel Preemption).然后分析了在内核态下:如何判断能否抢占内核(什么是可抢占的条件):何时触发重新调度(何时设置可抢占条件):抢占发生的时机(何时检…
Linux内核态抢占机制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c8cc401012pxj.html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非抢占式内核(Non-Preemptive Kernel)和可抢占式内核(Preemptive Kernel)的区别.接着分析Linux下有两种抢占:用户态抢占(User Preemption).内核态抢占(Kernel Preemption).然后分析了在内核态下:如何判断能否抢占内核(什么是可抢占的条件):何时触发重新调度(何时设置可抢…
转自:http://blog.csdn.net/yiyeguzhou100/article/details/53097665 目录(?)[-] 1非抢占式和可抢占式内核的区别 21 用户态抢占User Preemption 22 内核态抢占Kernel Preemption 31 可抢占的条件 32 内核态需要抢占的触发条件 33 何时触发重新调度 34 抢占发生的时机何时检查可抢占条件 35 禁用使能可抢占条件的操作 36 什么时候不允许抢占 41 数据结构 42 代码流程 5参考资料 [摘要…
本文转载自:http://blog.csdn.net/zcabcd123/article/details/8272360 这是一篇学习笔记,主要是对<Linux 系统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通信的实现与分析>中的源码imp2的分析.其中的源码,可以到以下URL下载: http://www-128.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netlink/imp2.tar.gz [size=3]参考文档[/size] <linux 系统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通信的实现与分析…
http://www.cnblogs.com/bakari/p/5520860.html 内核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软件——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提供上层应用程序运行的环境.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的最小功能单位,这些系统调用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进行扩展和裁剪,现在各种版本的Unix实现都提供了不同数量的系统调用,如Linux的不同版本提供了240-260个系统调用,FreeBSD大约提供了320个(reference:UNIX环境高级编程). Intel的X86架构的CPU提供了0到3四个特权级,数…
Linux 用户态与内核态的交互  在 Linux 2.4 版以后版本的内核中,几乎全部的中断过程与用户态进程的通信都是使用 netlink 套接字实现的,例如iprote2网络管理工具,它与内核的交互就全部使用了netlink,著名的内核包过滤框架Netfilter在与用户空间的通 读,也在最新版本中改变为netlink,无疑,它将是Linux用户态与内核态交流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通信依据是一个对应于进程的标识,一般定为该进 程的 ID.当通信的一端处于中断过程时,该标识为 0.当使用 net…
转自:http://blog.csdn.net/yihaolovem/article/details/37119971 目录(?)[-] 8 Linux 系统中堆栈的使用方法 81  初始化阶段 82  任务的堆栈 83  任务内核态堆栈与用户态堆栈之间的切换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朋友说在编写驱动时遇到一个怪异的问题.他在内核中使用了一个深度函数调用(多层嵌套的函数),但没有实现预定的效果,但如果把嵌套去掉,函数就没问题了.当时我也没有多想,就回答可能是编译器的问题.回来后头脑中又浮现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