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检测 — NMS】的更多相关文章

1.非极大值抑制步骤 非极大值抑制算法(Non-maximum suppression,NMS)在目标检测中经常用到.我们的检测算法可能对同一目标产生多次检测的结果,非极大值抑制算法可以保证每个目标只检测一次,找到检测效果最好的框. (1)去除所有预测框置信度于某个阈值的框,这里的阈值选取为0.5. (2)在剩下的1.2.4.5.6号框中选取置信度最大的,即图中5号框,比较除5号框以外所有框于5号框的交并比,若交并比大于某个阈值(人工给定的值),则抑制这些不是局部极大值预测框输出. (3)再从剩…
1.定义: 非极大值抑制算法NMS广泛应用于目标检测算法,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多余的候选框,找到最佳的物体检测位置. 2.原理: 使用深度学习模型检测出的目标都有多个框,如下图,针对每一个被检测目标,为了得到效果最好的那一个,需要使用一定的过滤技术把多余的框过滤掉.NMS应运而生. 现,假设有一个候选BOXES的集合B和其对应的SCORES集合S: 1.找出分数最高的那个框M: 2.将M对应的BOX从B中删除: 3.将删除的BOX添加到集合D中: 4.从B中删除与M对应的BOX重叠区域大于阈值Nt的…
目标检测:nms源码解析 原理:选定一个阈值,例如为0.3,然后将所有3个窗口(bounding box)按照得分由高到低排序.选中得分最高的窗口,遍历计算剩余的2窗口与该窗口的IOU,如果IOU大于阈值0.3,则窗口删除(保留得分高的窗口),再从剩余的窗口中选得分最高的,重复该过程,直到所有窗口都被计算过.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random def nms(dets, thresh): print(dets) x1 = dets[:, 0]…
​前言: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项传统任务.自2015年以来,人们倾向于使用现代深度学习技术来提高目标检测的性能.虽然模型的准确性越来越高,但模型的复杂性也增加了,主要是由于在训练和NMS后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动态标记.这种复杂性不仅使目标检测模型的实现更加困难,而且也阻碍了它从端到端风格的模型设计. 关注公众号CV技术指南,及时获取更多计算机视觉技术总结文章. 早期方法 (2015-2019) 自2015年以来,人们提出了各种深度学习中的目标检测方法,给该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些方法主要分为…
"目标检测"是当前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从Viola-Jones Detector.DPM等冷兵器时代的智慧到当今RCNN.YOLO等深度学习土壤孕育下的GPU暴力美学,整个目标检测的发展可谓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部浓缩史.整个目标检测的发展历程已经总结在了下图中:(非常感谢mooc网提供的学习视频:https://coding.imooc.com/class/298.html) 图 1. 目标检测发展历程图 可以看出,在2012年之前,在目标检测领域还是以传统手工特征的检…
SSD论文阅读(Wei Liu--[ECCV2016]SSD 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 目录 作者及相关链接 文章的选择原因 方法概括 方法细节 相关背景补充 实验结果 与相关文章的对比 总结 作者 intro: ECCV 2016 Oral arxiv: http://arxiv.org/abs/1512.02325 paper: http://www.cs.unc.edu/~wliu/papers/ssd.pdf slides: http://www.cs…
技术揭秘:海康威视PASCAL VOC2012目标检测权威评测夺冠之道 原创 2016-09-21 钟巧勇 深度学习大讲堂 点击上方“深度学习大讲堂”可订阅哦!深度学习大讲堂是高质量原创内容平台,邀请学术界.工业界一线专家撰稿,致力于推送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最新技术.产品和活动信息!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崛起,计算机视觉得到飞速发展.目标检测作为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算法,也搭上了深度学习的快车.基于Proposal的检测框架,从R-CNN到Faster R-CNN,算法性能越来越…
YOLO算法(You Only Look Once) 比如你输入图像是100x100,然后在图像上放一个网络,为了方便讲述,此处使用3x3网格,实际实现时会用更精细的网格(如19x19).基本思想是,使用图像分类和定位算法,然后将算法应用到9个格子上.更具体一点,你需要这样定义训练标签,对于9个格子中的每一个都指定一个标签y,其中y是一个8维向量(与前面讲述的一样,分别为Pc,bx,by,bh,bw,c1,c2,c3,其中Pc=1表示含有目标,Pc=0表示为背景:c1,c2,c3表示要分类的3个…
前面介绍的R-CNN系的目标检测采用的思路是:首先在图像上提取一系列的候选区域,然后将候选区域输入到网络中修正候选区域的边框以定位目标,对候选区域进行分类以识别.虽然,在Faster R-CNN中利用RPN网络将候选区域的提取以放到了CNN中,实现了end-to-end的训练,但是其本质上仍然是提取先提取候选区域,然后对候选区域识别,修正候选区域的边框位置.这称为tow-stage的方法,虽然在精度已经很高了,但是其速度却不是很好.造成速度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候选区域的提取,这就需要一种网络能够直…
anchor在计算机视觉中有锚点或锚框,目标检测中常出现的anchor box是锚框,表示固定的参考框. 目标检测的任务: 在哪里有东西 难点: 目标的类别不确定.数量不确定.位置不确定.尺度不确定 传统算法的解决方式: 都要金字塔多尺度+遍历滑窗的方式,逐尺度逐位置判断"这个尺度的这个位置处有没有认识的目标",非常笨重耗时,并不能很好的推广适用. 现状: 近期顶尖(SOTA)的目标检测方法几乎都用了anchor技术 作用: 首先预设一组不同尺度不同位置的固定参考框,覆盖几乎所有位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