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增量思维v.s.存量思维】的更多相关文章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经>   声明在前,本文并不是要论述“存量思维”是不好的, 而是整理某些场景下需要摒弃“存量思维”,或者提倡“增量思维”.   1.既有之物——禀赋效应 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囤积症”——长久“占有”某些无法产生实际价值的物品而不愿放弃.   禀赋效应,由Richard Thaler(201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出,指一旦拥有某件物品时,就会高估其价值的现象,有点类似于“敝帚自珍”. e.g. 购物送的赠品,甚至包装盒什么的,想着以…
有意无意中,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觉得非常富有正能量,而且也比较有同感.而且,不仅仅对于职场暂时失落或者失意的人有帮助,就是对学生,也一样的.故特分享,以共勉之. 我想每个新人进入职场之后都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这个时候是很挫败的,因为会发现自己连邮件也不会写电话也不会打.从学校带出来的良好的自我感觉被瞬间摧毁,每天都在焦虑不安.我也曾经要做一个公司产品的简介 PPT,从来没试过对接客户,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出高大上的 PPT.于是一直在拖延,选择性忽略这项工作去忙别的事情.即使…
题目:戳这里 题意:起点(0,0),终点(n,m),走k步,可以走8个方向,问能不能走到,能走到的话最多能走多少个斜步. 解题思路:起点是固定的,我们主要分析终点.题目要求走最多的斜步,斜步很明显有一个性质就是不会改变n和m的相对奇偶性.就是走斜步的话,n和m要么+1要么-1,如果一开始n和m奇偶性不同,那么只走斜步最后奇偶性怎么都不会相同.因为起点始终是(0,0),所以如果终点(n,m)的n和m奇偶性不同,那么肯定要走一个直步,而且只需要走一次直步.为什么只需要一次直步呢,我们可以随便画一条斜…
计算机领域就会有计算机领域的一些特性和一些思维方式,或者说有他自己的一些问题,须要用相应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理解它,从而更好的驾驭他.有些时候遇到的一些问题,自己想却想不明确,也是由于我们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计算机,而是当做人自己在进行思考,由于不匹配,从而会引发理解的误差,也会出现一定的错误.要知己知彼,才干给百战百胜.所以在设计领域,要尽可能多的去了解他的设计的思想,设计的思维.      尽管是要有计算机的思维,可是计算机也是人设计的,非常多方面都是符合人的思维的,这个也是正常的,我设计的你,那…
A. Vicious Keyboard time limit per test:2 seconds memory limit per test:256 megabytes input:standard input output:standard output Tonio has a keyboard with only two letters, "V" and "K". One day, he has typed out a string s with only t…
背景:近期在新产品的开发任务完毕后一直在为寻找好的IDC和优质的托管服务忙碌.需求源自于我们重点要解决之前老版产品面临的国内外用户訪问速度慢甚至连接不上的问题. 除去架构技术上使用高性能.可扩展的方案,针对眼下的并发量和数据量而言仅仅要能保证网络质量的优质就能够达到较好的用户体验. 首先我们的产品平台数据须要较强的一致性.高可用性.并且非常多是动态数据. 依据CAP理论,我们首先否决了分布式部署的方案,一是自己和团队对分布式技术的拿捏还欠缺,二是从开发周期上来说不同意我们有太复杂的研究和设计.所…
原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cly-none/p/9794411.html \[ \newcommand{\stif}[2]{\left[ \begin{matrix} #1 \\ #2 \end{matrix} \right]} \newcommand{\stis}[2]{\left\{ \begin{matrix} #1 \\ #2 \end{matrix} \right\}} \newcommand{\comb}[2]{\left( \begin{matrix…
题目地址: 选题为入门的Codeforce div2/div1的C题和D题. 题解: A:CF思维联系–CodeForces -214C (拓扑排序+思维+贪心) B:CF–思维练习-- CodeForces - 215C - Crosses(思维题) C:CF–思维练习–CodeForces - 216C - Hiring Staff (思维+模拟) D:CF思维联系–CodeForces-217C C. Formurosa(这题鸽了) E:CF思维联系–CodeForces - 218C E…
前言: 随着CYQ.Data 开始回归免费使用之后,发现用户的情绪越来越激动,为了保持这持续的激动性,让我有了开源的念头. 同时,由于框架经过这5-6年来的不断演进,以前发的早期教程已经太落后了,包括使用方式,及相关介绍,都容易引人误解. 为此,我打算重新写个系列来介绍最新的版本,让大伙从传统的ORM编程过渡到自动化框架型思维编程(自已造的词). 于是:这个新系列的名称就叫:CYQ.Data 从入门到放弃ORM系列 什么是:CYQ.Data 1:它是一个ORM框架. 2:它是一个数据层组件. 3…
在网上看到有个人总结的java技术的东东,觉得很好,就保存下来了,码农还真是累啊,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提高,才能拿更多的RMB啊. java技术思维导图 服务端思维导图 前端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