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 集群部署--分片服务器搭建】的更多相关文章

部署分片服务器 1.分片 为了突破单点数据库服务器的I/O能力限制,对数据库存储进行水平扩展,严格地说,每一个服务器或者实例或者复制集就是一个分片. 2.优势 提供类似现行增·长架构 提高数据可用性 提高大型数据库查询服务器性能 3.什么时候需要分片 单点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成为瓶颈 单点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成为瓶颈 大型应用分散数据库已充分利用内存 4.简单配置 1台路由实例(端口27017) 1台配置实例(端口37017) 2台shard实例(端口47017,47018) 5.搭建mongodb分…
1. 前言 Ceilometer将meter.event等数据保存在MongoDB中,之前将MongoDB部署在控制节点上,使用三副本模式,时间长了发现meter数据爆炸式增长,区区2T的磁盘捉襟见肘,而想删除旧数据,需要执行db.repairDatabase()命令才能真正回收磁盘空间. 虽然按官方说法,MongoDB 3.2版本以后默认使用的WiredTiger Storage Engine,在执行db.repairDatabase()时不需要额外空间,可实际操作时发现它会重建索引,保存在s…
网上关于三种集群方式的搭建方式很多,都是分开来介绍的.Replica Set (复制集成)主要是做主从库的,但是没法实现负载均衡的效果,真正实现这个的,是Sharding(分片集群),通过数据分布在每个分片上而实现.所以,如果只用分片,如果一个只有一个主库,那么挂了就真的挂了.所以在我尝试的集群部署采用的Replica Set+Sharding的方式.OS是Redhat_x64系统,客户端用的是Java客户端.Mongodb版本是mongodb-linux-x86_64-2.4.9.tgz. 要…
MongoDB的集群部署方案中有三类角色:实际数据存储结点.配置文件存储结点和路由接入结点. 连接的客户端直接与路由结点相连,从配置结点上查询数据,根据查询结果到实际的存储结点上查询和存储数据.MongoDB的部署方案有单机部署.复本集(主备)部署.分片部署.复本集与分片混合部署. 混合的部署方式如图: 混合部署方式下向MongoDB写数据的流程如图: 混合部署方式下读MongoDB里的数据流程如图: 对于副本集,又有主和从两种角色,写数据和读数据也是不同,写数据的过程是只写到主结点中,由主结点…
分片集群   Mongodb中数据分片叫做chunk,它是一个Collection中的一个连续的数据记录,但是它有一个大小限制,不可以超过200M,如果超出产生新的分片.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分片集群实例   分片集群的构成: Shard server:mongod实例,用于存储实际的数据块 Config server:mongod实例,用于存储整个Cluster Metadata,其中包括chunk信息. Route server:mongos实例,做为整个集群的前端路由,整个集群由此接入.从…
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CentOS 7.2 最小化安装 主服务器IP地址:192.168.197.21 mongo01 从服务器IP地址:192.168.197.22 mongo02 从服务器IP地址:192.168.197.23 mongo03 关闭selinux,关闭防火墙. Mongodb版本:mongodb-linux-x86_64-3.4.10.tgz 角色规划 服务器197.21 服务器197.22 服务器197.23 Mongos Mongos Mongos Config serve…
课程链接:https://www.imooc.com/learn/501 一.什么是分片? 分片:将数据进行2拆分,将数据水平的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二.为什么要分片? 架构上:读写均衡.去中心化 结构上:12节点(version<=2.6) 硬件上:内存.硬盘容量限制 分片目的 改善单台机器数据的存储及数据吞吐性能. 提高在大量数据下随机访问性能. 分片(Shard).副本集(Replication)集群对比 成员节点介绍 Shard节点:存储数据的节点(单个mongod或者副本集) Con…
原文:点击打开链接 MongoDB分片 分片(sharding)是将数据拆分,将其分散在不同的机器上的过程.MongoDB支持自动分片 片键(shard key)设置分片时,需要从集合里面选一个键,用该键作为数据拆分的依据,此键就叫片键 分片一般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片     可以是普通的mongod进程,也可以是副本集. 但是即使一片内有多台服务器,也只能有一个主服务器,其他的服务器保存相同的数据 Mongos 就是mongodb的路由器进程,它路由所有请求,然后将结果聚合.它不保存存储数据或…
前面我们介绍了简单的集群配置实例.在简单实例中,虽然MongoDB auto-Sharding解决了海量存储问题,和动态扩容问题,但是离我们在真实环境下面所需要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还有一定的距离.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个接近实际的解决方案: Shard:使用Replica Sets,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这个方案,可以在每个节点有数据的备份.实现自动控制容错转移和自动恢复 Config:使用3个配置服务器,确保元数据完整性 Route:配合LVS,实现负载均衡,提高接入性能.   1.配置集群目录…
首先我们计划启动了三个mongo服务:master,salve,arbiter 1.准备工作 新建文件夹如图(每个文件夹下面有db和configdb文件夹): 生成认证文件并修改权限 openssl rand -base64 100 > /root/docker/mongo/keyfile0 --文件内容采base64编码,一共100个字符chmod 600 /root/docker/mongo/keyfile0手动拷贝keyfile0到configdb目录, 然后验证权限: chmod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