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 Linux 的 RCU 机制】的更多相关文章

欢迎大家前往腾讯云社区,获取更多腾讯海量技术实践干货哦~ 作者:梁康 RCU(Read-Copy Update),是 Linux 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同步机制.顾名思义就是"读,拷贝更新",再直白点是"随意读,但更新数据的时候,需要先复制一份副本,在副本上完成修改,再一次性地替换旧数据".这是 Linux 内核实现的一种针对"读多写少"的共享数据的同步机制. 不同于其他的同步机制,它允许多个读者同时访问共享数据,而且读者的性能不会受影响("…
RCU(Read-Copy Update)是数据同步的一种方式,在当前的Linux内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CU主要针对的数据对象是链表,目的是提高遍历读取数据的效率,为了达到目的使用RCU机制读取数据的时候不对链表进行耗时的加锁操作.这样在同一时间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读取该链表,并且允许一个线程对链表进行修改(修改的时候,需要加锁).RCU适用于需要频繁的读取数据,而相应修改数据并不多的情景,例如在文件系统中,经常需要查找定位目录,而对目录的修改相对来说并不多,这就是RCU发挥作用的最佳场景.L…
本文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xabc3000/article/details/15335131 简介 RCU(Read-Copy Update)是数据同步的一种方式,在当前的Linux内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CU主要针对的数据对象是链表,目的是提高遍历读取数据的效率,为了达到目的使用RCU机制读取数据的时候不对链表进行耗时的加锁操作.这样在同一时间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读取该链表,并且允许一个线程对链表进行修改(修改的时候,需要加锁).RCU适用于需要频繁的读取数据,而…
经常遇到一些刚接触Linux的新手会问内存占用怎么那么多?在Linux中经常发现空闲内存很少,似乎所有的内存都被系统占用了,表面感觉是内存不够用了,其实不然.这是Linux内存管理的一个优秀特性,在这方 面,区别于Windows的内存管理.主要特点是,无论物理内存有多大,Linux 都将其充份利用,将一些程序调用过的硬盘数据读入内存,利用内存读写的高速特性来提高Linux系统的数据访问性能.而Windows是只在需要内存时, 才为应用程序分配内存,并不能充分利用大容量的内存空间.换句话说,每增加…
经常遇到一些刚接触Linux的新手会问内存占用怎么那么多? 在Linux中经常发现空闲内存很少,似乎所有的内存都被系统占用了,表面感觉是内存不够用了,其实不然.这是Linux内存管理的一个优秀特性,在这方 面,区别于Windows的内存管理.主要特点是,无论物理内存有多大,Linux 都将其充份利用,将一些程序调用过的硬盘数据读入内存,利用内存读写的高速特性来提高Linux系统的数据访问性能.而Windows是只在需要内存时, 才为应用程序分配内存,并不能充分利用大容量的内存空间.换句话说,每增…
RCU是linux系统的一种读写同步机制,说到底他也是一种内核同步的手段,本问就RCU概率和实现机制,给出笔者的理解. [RCU概率] 我们先看下内核文档中对RCU的定义: RCU is a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that was added to the Linux kernel during the 2.5 development effort that is optimized for read-mostly situations. 翻译:RCU是在2.5版本…
1.简介: RCU(Read-Copy Update)是数据同步的一种方式,在当前的Linux内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RCU主要针对的数据对象是链表,目的是提高遍历读取数据的效率,为了达到目的使用RCU机制读取数据的时候不对链表进行耗时的加锁操作.这样在同一时间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读取该链表,并且允许一个线程对链表进行修改(修改的时候,需要加锁). 2.应用场景: RCU适用于需要频繁的读取数据,而相应修改数据并不多的情景,例如在文件系统中,经常需要查找定位目录,而对目录的修改相对来说并不多,这…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3769728-id-3080134.html RCU的设计思想比较明确,通过新老指针替换的方式来实现免锁方式的共享保护.但是具体到代码的层面,理解起来多少还是会有些困难.在<深入Linux设备驱动程序内核机制>第4章中,已经非常明确地叙述了RCU背后所遵循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从一个比较高的视角来看,因为我觉得过多的代码分析反而容易让读者在细节上迷失方向.最近拿到书后,我又重头仔细看了RCU部分的文字,觉得还应该补充一点点内容,…
​    同步自我的 csdn 博客 6.S081 从自旋锁.睡眠锁.读写锁到 Linux RCU 机制讲解_我说我谁呢 --CSDN博客 总结一下 O/S 课程里面和锁相关的内容. 本文是 6.S081 课程的相关内容总结回顾结合 Real World 的 Linux 讲解各种锁和 RCU lock free 机制原理, 前置知识是基本的操作系统知识以及部分组成原理知识:线程与并发的概念, 中断与管态用户态概念, 以及基本的并发编程锁模型如读写锁等和部分数据结构. 最好掌握的:高速缓存一致性协…
RCU机制是Linux2.6之后提供的一种数据一致性访问的机制,从RCU(read-copy-update)的名称上看,我们就能对他的实现机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修改数据的时候,首先需要读取数据,然后生成一个副本,对副本进行修改,修改完成之后再将老数据update成新的数据,此所谓RCU. 在操作系统中,数据一致性访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常我们可以采用锁机制实现数据的一致性访问.例如,semaphore.spinlock机制,在访问共享数据时,首先访问锁资源,在获取锁资源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数据…
转载自:再谈Linux内核中的RCU机制-MagicBoy2010-ChinaUnix博客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3769728-id-3080134.html RCU的设计思想比较明确,通过新老指针替换的方式来实现免锁方式的共享保护.但是具体到代码的层面,理解起来多少还是会有些困难.在<深入Linux设备驱动程序内核机制>第4章中,已经非常明确地叙述了RCU背后所遵循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从一个比较高的视角来看,因为我觉得过多的代码分析反而容易让读者在细节…
转自:http://blog.csdn.net/fzubbsc/article/details/37736683?utm_source=tuicool&utm_medium=referral 很早之前就接触过同步这个概念了,但是一直都很模糊,没有深入地学习了解过,近期有时间了,就花时间研习了一下<linux内核标准教程>和<深入linux设备驱动程序内核机制>这两本书的相关章节.趁刚看完,就把相关的内容总结一下.为了弄清楚什么事同步机制,必须要弄明白以下三个问题: 什么是互…
Linux内核同步机制之(一):原子操作 http://www.wowotech.net/linux_kenrel/atomic.html 一.源由 我们的程序逻辑经常遇到这样的操作序列: 1.读一个位于memory中的变量的值到寄存器中 2.修改该变量的值(也就是修改寄存器中的值) 3.将寄存器中的数值写回memory中的变量值 如果这个操作序列是串行化的操作(在一个thread中串行执行),那么一切OK,然而,世界总是不能如你所愿.在多CPU体系结构中,运行在两个CPU上的两个内核控制路径同…
    本文将就自己对内核同步机制的一些简要理解,做出一份自己的总结文档.     Linux内部,为了提供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下面简要的一一介绍. Technorati 标签: 互斥 Linux     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Linux内核中为什么需要同步机制,先来简要分析以下 在内核中 并发的来源,简要概述如下:     1.  中断处理          当系统正在执行A进程时,发生了中断,内核进入中断服务程序B,此时,A和B之间是并发的,对于关键资源的访问,可能会发生竞…
非常早之前就接触过同步这个概念了,可是一直都非常模糊.没有深入地学习了解过,最近有时间了,就花时间研习了一下<linux内核标准教程>和<深入linux设备驱动程序内核机制>这两本书的相关章节.趁刚看完,就把相关的内容总结一下.为了弄清楚什么事同步机制,必需要弄明确下面三个问题: 什么是相互排斥与同步? 为什么须要同步机制? Linux内核提供哪些方法用于实现相互排斥与同步的机制? 1.什么是相互排斥与同步?(通俗理解) 相互排斥与同步机制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控制进程对某些特定资源…
信号量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没有区分临界区的读写属性,读写锁允许多个线程进程并发的访问临界区,但是写访问只限于一个线程,在多处理器系统中允许多个读者访问共享资源,但是写者有排他性,读写锁的特性如下:允许多个读者同时访问临界区,但是同一时间不能进入: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写者进入临界区:读者和写者不能同时进入临界区.读写锁也有关闭中断和下半部的版本. RCU:read-copy-update   .................... 问题:rcu相比读写锁,解决了什么问题? rcu的基本原理? 1.…
今天了解了下linux内存管理机制,在这里记录下,原文在这里http://ixdba.blog.51cto.com/2895551/541355 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了张图: 下面是转载的内容: 一 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          我们知道,直接从物理内存读写数据要比从硬盘读写数据要快的多,因此,我们希望所有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都在内存完成,而内存是有限的,这样就引出了物理内存与虚拟内存的概念.物理内存就是系统硬件提供的内存大小,是真正的内存,相对于物理内存,在linux下还有一个虚拟内存的概念,…
前一段时间看了<深入理解Linux内核>对其中的内存管理部分花了不少时间,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不是很清楚,最近又花了一些时间复习了一下,在这里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对Linux中内存管理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我比较喜欢搞清楚一个技术本身的发展历程,简而言之就是这个技术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在这个技术之前存在哪些技术,这些技术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被目前的技术所取代,而目前的技术又解决了之前的技术所存在的哪些问题.弄清楚了这些,我们才能比较清晰的把握某一项技术.有些资料在介绍某个概念的时候直接就介绍这个概念的…
http://blog.csdn.net/bullbat/article/details/7376424 Linux内核同步控制方法有很多,信号量.锁.原子量.RCU等等,不同的实现方法应用于不同的环境来提高操作系统效率.首先,看看我们最熟悉的两种机制——信号量.锁. 一.信号量 首先还是看看内核中是怎么实现的,内核中用struct semaphore数据结构表示信号量(<linux/semphone.h>中): struct semaphore { spinlock_t      lock;…
2005 年 7 月 01 日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 Linux 2.6 内核中新的锁机制 RCU(Read-Copy Update) 的实现机制,使用要求与典型应用. 一.引言 众所周知,为了保护共享数据,需要一些同步机制,如自旋锁(spinlock),读写锁(rwlock),它们使用起来非常简单,而且是一种很有效的同步机制,在UNIX系统和Linux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获得这种锁的开销相对于CPU的速度在成倍地增加,原因很简单,CPU的速度与访问内存的速度差距越…
一.概念 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用于内存芯片级的单元寻址,与处理器和CPU连接的地址总线相对应.——这个概念应该是这几个概念中最好理解的一个,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可以直接把物理地址理解成插在机器上那根内存本身,把内存看成一个从0字节一直到最大空量逐字节的编号的大数组,然后把这个数组叫做物理地址,但是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硬件提供给软件的抽像,内存的寻址方式并不是这样.所以,说它是“与地址总线相对应”,是更贴切一些,不过抛开对物理内存寻址方式的考虑,直接把物理地址与物理的内存一…
一.为何会有rw spin lock? 在有了强大的spin lock之后,为何还会有rw spin lock呢?无他,仅仅是为了增加内核的并发,从而增加性能而已.spin lock严格的限制只有一个thread可以进入临界区,但是实际中,有些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可以严格区分读和写的,这时候,其实多个读的thread进入临界区是OK的,使用spin lock则限制一个读thread进入,从而导致性能的下降. 本文主要描述RW spin lock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需要说明的是Linux内核同步机制之…
今天我们来谈谈Linux的内存机制. 首先我们理一下概念 一.什么是linux的内存机制? 我们知道,直接从物理内存读写数据要比从硬盘读写数据要快的多,因此,我们希望所有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都在内存完成,而内存是有限的,这样就引出了物理内存与虚拟内存的概念. 物理内存就是系统硬件提供的内存大小,是真正的内存,相对于物理内存,在linux下还有一个虚拟内存的概念,虚拟内存就是为了满足物理内存的不足而提出的策略,它是利用磁盘空间虚拟出的一块逻辑内存,用作虚拟内存的磁盘空间被称为交换空间(Swap Spa…
目录: <Linux中断管理> <Linux中断管理 (1)Linux中断管理机制> <Linux中断管理 (2)软中断和tasklet> <Linux中断管理 (3)workqueue工作队列> 关键词:GIC.IAR.EOI.SGI/PPI/SPI.中断映射.中断异常向量.中断上下文.内核中断线程.中断注册. 由于篇幅较大,简单梳理一下内容. 本章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讲解硬件背景的1. ARM中断控制器. 系统初始化的静态过程:GIC初始化和各中断的…
理解 Linux 的虚拟内存 https://www.cnblogs.com/zhenbianshu/p/10300769.html 段页式内存 文章了里面讲了 页表 没讲段表 记得最开始的时候 学习过段表 但是已经想不起来了.. 感觉记性真是不好. TLB 进行内存地址的转换 性能还是很快的 还有一个 cache的分组 策略还是什么 几ways 的 其实 一直没有搞清楚 为什么 virt 的内存那么高 但是resident 的内存反而不够高 一些htop 里面的参数都理解的不够好 需要继续学习…
深入理解Linux内存分配 为了写一个用户层程序,你也许会声明一个全局变量,这个全局变量可能是一个int类型也可能是一个数组,而声明之后你有可能会先初始化它,也有可能放在之后用到它的时候再初始化.除此之外,你有可能会选择在函数内部去声明局部变量,又或者为变量动态申请内存. 不管你在用户程序中采取哪种方式申请内存,这些都对应着不同的内存分配方式以及不同的数据段,如果再加上代码段,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进程.由此可见,一个完整的进程在内存空间中对应着不同的数据区,具体来说,对应着五种不同的数据区: 代码…
深入理解linux系统下proc文件系统内容 内容摘要:Linux系统上的/proc目录是一种文件系统,即proc文件系统. Linux系统上的/proc目录是一种文件系统,即proc文件系统.与其它常见的文件系统不同的是,/proc是一种伪文件系统(也即虚拟文件系统),存储的是当前内核运行状态的一系列特殊文件,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文件查看有关系统硬件及当前正在运行进程的信息,甚至可以通过更改其中某些文件来改变内核的运行状态. 基于/proc文件系统如上所述的特殊性,其内的文件也常被称作虚拟文件,并…
背景介绍 最近看了linux系统编程(linux system programming)一书,结合深入理解linux内核(understanding the linux kernel)一书,深入理解了linux关闭文件还有删除文件的整个过程,并且本人第一次学着查看源码来仔细理解过程,这个过程中感觉自己也学习了很多,下次再要看源码的时候应该会轻松些(下次估计会学着用vim+ctags了),万事开头难呀,O(∩_∩)O~. 书上的内容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 关闭文件 当程序完成对某个文件的操作之后,可以…
前言 本人再看深入理解Linux内核的时候发现比较难懂,看了Linux系统编程一说后,觉得Linux系统编程还是简单易懂些,并且两本书都是讲Linux比较底层的东西,只不过侧重点不同,本文就以Linux系统编程为例并且会穿插一些深入理解Linux内核的内容来写. 1 入门与基本概念 本书的背景 Linux内核3.9,gcc编译器4.8,C库2.17 文件和文件系统 文件必须打开才能访问 同一个文件可以由多个进程或者同一个进程多次打开.系统会为每个打开的文件实例提供唯一描述符.进程可以共享文件描述…
前言:本文为参考他人的文章,是一篇学习记录型博客.理解linux的系统缓存机制有助于理解elasticsearch实时更新的原理. 一.缓存机制 为了提高文件系统性能,内核利用一部分物理内存分配出缓冲区,用于缓存系统操作和数据文件,当内核收到读写的请求时,内核先去缓存区找是否有请求的数据,有就直接返回,如果没有则通过驱动程序直接操作磁盘. 缓存机制优点:减少系统调用次数,降低CPU上下文切换和磁盘访问频率. 二.查看缓冲区及内存使用情况 第一行Mem: 表示物理内存统计 total: u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