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程序调用自身的编程技巧称为递归.一个过程或函数在其定义或说明中有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把一个大型复杂的问题层层转化为一个与原问题相似的规模较小的问题来求解,递归策略只需少量的程序就可描述出解题过程所需要的多次重复计算,大大地减少了程序的代码量. 一般应用于不是清晰级别的结构名调用上. 构成递归需具备的条件: 1. 子问题须与原始问题为同样的事,且更为简单: 2. 不能无限制地调用本身,须有个出口,化简为非递归状况处理.   例1: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
直接斐波那契... #include<stdio.h> #include<queue> #include<string.h>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INF=0x3f3f3f3f; const LL mod=1e9+7; LL a[1010]; int main() { a[1]=1; a…
本节主要说了递归的设计和算法实现,以及递归的基本例程斐波拉契数列.strlen的递归解法.汉诺塔和全排列递归算法. 一.递归的设计和实现 1.递归从实质上是一种数学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一种分而治之的思想. 这个是常见的一种数学算法,其实它就是递归的本质.我们要求的是所有数的乘积,那么我们就先求出两个数的乘积,然后再根据这两个数的乘积去求第三个数的乘积,这样每一次我们实际上都是进行的两个数的相乘,也就是我们把一个很多个数的相乘转换为了两个数的相乘. 2.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递归就是将大型复杂问…
一.二分查找 二分查找也称之为折半查找,二分查找要求线性表(存储结构)必须采用顺序存储结构,而且表中元素顺序排列. 二分查找: 1.首先,将表中间位置的元素与被查找元素比较,如果两者相等,查找结束,否则利用中间位置将表分成前.后两个子表. 2.如果中间位置元素<被查找元素,则开始位置 = 中间位置,结束位置 = 表的长度-1 3.如果中间位置元素>被查找元素,则开始位置=0,结束位置=中间位置 l = [2,3,5,10,15,16,18,22,26,30,32,35,41,42,43,55,…
牛客网链接 下面介绍一下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 js代码 知道了通项公式,那代码就非常简单了 function Fibonacci(n) { // write code here let pre = 1 let back = 1 let now if (n === 0) return 0 if (n ===1 || n ===2) return 1 for (let i = 3; i <= n; i++){ now = pre + back pre = back back = now } retur…
day4 --------------------------------------------------------------- 实例006:斐波那契数列 题目 斐波那契数列. 题目没说清楚,大概说的是输出制定长度的数列吧,想了想实现如下: 1 a = int(input("请输入斐波那契数列位数:")) 2 list = [] 3 for i in range(a): 4 if i <2: 5 list.append(i) 6 else: 7 list.append(l…
一.斐波那契数列 目标: 编写fib.py脚本,主要要求如下: 输出具有10个数字的斐波那契数列 使用for循环和range函数完成 改进程序,要求用户输入一个数字,可以生成用户需要长度的斐波那契数列 方案: 斐波那契数列就是某一个数,总是前两个数之和,比如0,1,1,2,3,5,8.由于输出是一串数字,可以用列表的结构存储.开始时,列表中有两个值,即0,1.然后通过循环向列表中追加元素,追加元素总是列表中最后两个元素值之和. 本例使用的是列表,不能使用元组,因为列表是一个可变类型,而元组是不可…
1. 循环实现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fibonacciFor(nums int) (s1 []int) { // 循环实现斐波那切数列 num1, num2 := 0, 1 s1 = []int{num1, num2} for i := 2; i < nums; i++ { num1, num2 = num2, num1 + num2 s1 = append(s1, num2) } return } func main() { // 循环…
//递归         public static long recurFib(int num)         {             if (num < 2)             {                 return num;             }             else             {                 return recurFib(num - 1) + recurFib(num - 2);             }   …
# 递归 def myAdd(a, b): c = a + b print(c) if c > 100: return return myAdd(a + 1, c) #最大递归深度是1000 myAdd(2, 3) # 功能同上递归 a = 2 b = 3 for i in range(1000): c = a + b print(c) a += 1 b = c def myFibo(a, b): c = a + b print(c) if c > 500: return return m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