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始使用ls-dyna,几天前还只知道点开dyna界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人带,资料也没多少,但是科研还得继续往下做呀(手动滑稽),通过在仿真论坛上搜索相关的资料,并通过自己的一步步操作,做了大概有5个例子,目前成功了两个,一个是平板压力加载以及刚性球撞击弹性平板,大体的流程已经全部搞清楚了,现在把我的一些经验发到网上,供大家参考,后续我也还会继续做下去,可以和不知远在何方的你们一起交流,也是一大幸事. 钢球撞击平板的例子可以在http://www.lstc.com/lspp/conten…
目录 1. ANSYS热分析简介 1.1 传导 1.2 热载荷分类 1.2.1 载荷施加 1.3 热分析分类 1.3.1 稳态热分析 1.3.2 瞬态热分析 1.3.3 非线性分析综述 2. 热分析单元简介 1. ANSYS热分析简介 ANSYS热分析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热平衡方程,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各节点的温度,并导出其他物理参数. ANSYS热分析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此外还可以分析相变.有内热源.接触热阻等问题. ANSYS中耦合场的分析种类有热-结构耦合.热-流体耦合.…
最近赢了人机大战的AlphaGo火了,火得一塌糊涂,圈里圈外,是人都在谈AlphaGo.但是AlphaGo毕竟是为特定场景特定应用设计的特定型人工智能,和通用型人工智能还是有很大差别,离人工智能普及更差得很远.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之前做过几个特定型人工智能项目(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类型的,合起来可以是视频识别,但是没做),有些体会,对特定型人工智能设计思路比较了解,近期一直在考虑通用型人工智能的事,现在已经开始做这件事.但是只是一个开始,很多东西还在琢磨.探索中,路能不能走通也是未知数.在此和大家说…
文|水手 日前,德勤发布了<2016-2017年全球CIO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德勤从影响CIO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决定因素出发,探索了CIO为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方式,同时以CIO的视角,分析他们在不同的模式类型之间如何切换定位,为他们的职业道路匹配企业需求出谋划策,帮助其晋级为成功.具有核心影响力的CIO. 一.成功靠后天 许多人通常把领军人物的成功归结到他与生俱来的个性特质,但德勤在全球范围内调查了1217名CIO发现,CIO创建价值的能力并不受限于那些与生俱来.基于个性的因素,相反…
非结构网格 结构网格 拓扑 拓扑完建立part边界条件,然后创建block 拓扑完后进行边界条件关联 全局网格设置…
​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4.0,物联网等概念概念炒得飞起的年代,现在已经变成某宝天天给我推送我感兴趣的东西.由此可见数据和科技正在慢慢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企业的内部决策方式也是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缩短企业内部的决策时间和提高决策的效率是各个企业追求的目标. 1.可视化报表呈现 运用商业智能BI中的可视化图表可以将企业日常的业务数据(财务.供应链.人力.运营.市场.销售.产品等)全面展现出来,再通过各种数据分析维度筛选.关联.跳转.钻取等方式查看各类业务指标.让企业管理者对…
OMT方法是用3种模型来描述软件系统,分别是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1)对象模型:课程网络注册系统 2)动态模型:序列图 3)功能模型:数据流图 0层DFD图 1层DFD图…
前面已经知道,通过修改以下inp的节点和单元编号,就可以新建模型,可是对于大的工程来说,逐个选取单元进行添加材料以及确定哪步进行填土仍是比较麻烦的(如果工程网格划分好并告知哪些单元好属于哪些材料,哪些单元号在哪步加载).如果完全在abaqus中建模和计算就没必要看下面的介绍了. 首先建模: *Heading ** Job name: buildmodel Model name: Model- ** Generated by: Abaqus/CAE *Preprint, echo=NO, mode…
编写服务器时,许多程序员习惯于使用高层次的组件.中间件(例如OO(面向对象)层层封装过的开源组件),相比于服务器的运行效率而言,他们更关注程序开发的效率,追求更快的完成项目功能点.希望应用代码完全不关心通讯细节.他们更喜欢在OO世界里,去实现某个接口.实现这个组件预定义的各种模式.设置组件参数来达到目的.学习复杂的通讯框架.底层细节,在习惯于使用OO语言的程序员眼里是绝对事倍功半的.以上做法无可厚非,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讲述的网络编程头前冠以"高性能",它是指程序员设计编写的服务器需…
今天用将近一天的时间学习了层次分析模型(AHP),主要参考了一份pdf,这个网站,和暨南大学章老师的课件,现写出一些自己总结的要点.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角度一: 实际问题——分解——>多个因素——建立——>层次结构— —确定——>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计算——>权向量— —判断——>综合决策 角度二: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 二.几个理解的重点 1.正反矩阵 若矩阵A=(ai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