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5修改配置不重启自动生效】的更多相关文章

.NET Core,.NET5默认配置都是只加载一次,修改配置时都需要重启才能生效,如何能修改即时生效呢,下面来演示一遍. 一.设置配置文件实时生效 1.1配置 在Program.cs的CreateHostBuilder()处增加加载配置文件的时候,reloadOnChange:true. 这样配置文件修改的时候,程序就会监听到文件发生变化,自动重新加载了. public static IHostBuilder CreateHostBuilder(string[] args) => Host.C…
CentOS 6.7/Linux下设置IP地址 1:临时修改: 1.1:修改IP地址 # ifconfig eth0 192.168.2.104 1.2:修改网关地址 #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2.1 dev eth0 1.3:修改DNS # echo "nameserver 192.168.2.1" >> /etc/resolv.conf         // 与主机的DNS服务器保持一致 这个时候就可以上网了,上网的IP地址为192.…
搞linux上网是件很闹心的事情,更有些闹心的在于毛线DNS在重启之后就木有了,写在/etc/resolv.conf文件中的,后来发现在文件中丫是这样写的: # Dynamic resolv.conf(5) file for glibc resolver(3) generated by resolvconf(8) #     DO NOT EDIT THIS FILE BY HAND -- YOUR CHANGES WILL BE OVERWRITTEN 为么不早说...为么和rhel的不一样?…
近来安装python scrapy经常忘了添加到path,需要时增加了但需要重启才能起作用,用下面的方法马上能生效: 1修改path:右击"计算机"--高级--环境变量--path 2.打开"任务管理器",结束进程"explorer.exe",再打开.方法:在任务管理器进程中找到"explorer.exe",右击打开文件位置,记住位置及名称.然后结束进程,然后再打开…
1.修改好yml配置 2.进入logstash 容器内,或服务器上 3.ps -ef | grep logstash 拿到进程号 4.kill -1 <pid> 5.logstash 会重新加载配置 这种方法步骤比较适合我docker 的logstash ,这个本身是可以配置动态,定时更新等策略的. 当然,是否成功后可以看下日志 /var/log/logstash/logstash-plain.log…
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执行以下命令: 显示DNS缓存内容 ipconfig /displaydns 删除DNS缓存内容 ipconfig /flushdns ps.电脑卡的话,先关机再开机(别直接重启)…
修改1: 修改2: ctrl+shift+a 弹出页面中搜索“registry” 修改3:修改configerations…
可以修改类不用重启Tomcat加载整个项目(手工启动)     配置reloadable=true(自动重载)     使用Debug模式,前提是仅限于局部修改.(修改类不用重启--热加载) (reloadable:如果这个属性设为true,tomcat服务器在运行状态下会监视在WEB-INF/classes和WEB-INF/lib目录下class文件的改动,如果监测到有class文件被更新的,服务器会自动重新加载Web应用. 在开发阶段将reloadable属性设为true,有助于调试serv…
这种方式仅适合于比较小的项目,例如只有一两台服务器,而且配置文件是可以直接修改的.例如 Spring mvc 以 war 包的形式部署,可以直接修改resources 中的配置文件.如果是 Spring boot 项目,还想用这种方式的话,就要引用一个外部可以编辑的文件,比如一个固定的目录,因为 spring boot 大多数以 jar 包部署,打到包里的配置文件没办法直接修改.如果是比较大的项目,最好还是用配置中心,例如携程的 Apollo.Consul 等. 原始方式 原始方式指的是每次要修…
(后期添加: 这篇博客是在刚研究并发构建时写的,所以方法比较老套,采用的时流水线(pipeline)的方式,实现时通过如果job的用户配置来创建多个新的执行任务的job,并且将执行日志回收到入口job,任务执行结束后删除job,基本上是采用jenkins api来创建job-->执行job-->删除job,这样的方法比较麻烦,并且不直观.但是如果你想了解jenkins api如何实现流水线来仿照并发构建过程,你可以参考下这篇博客~~ 后面资料看多了,也手动操作多了,发现并发构建有更加简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