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章-制作文件系统,并使内核成功启动jffs2文件系统了 本章便开始使内核支持烧写yaffs2文件系统 1.首先获取yaffs2源码(参考git命令使用详解) cd /work/nfs_root git clone git://www.aleph1.co.uk/yaffs2 //若下载出现error:403,可以试试vi /etc/resolv.conf,将nameserver地址改为: 114.114.114.114 2.将yaffs2源码来配置到内核里(使内核支持yaffs2) vi /w…
在上章-制作文件系统,并使内核成功启动jffs2文件系统了 本章主要内容如下: 1)使内核支持yaffs2文件系统 2)裁剪内核 3)制作内核补丁 1.首先获取yaffs2源码(参考git命令使用详解) cd /work/nfs_root git clone git@github.com:lifeyx/yaffs2.git//若下载出现error:403,可以试试vi /etc/resolv.conf,将nameserver地址改为: 114.114.114.114 2.将yaffs2源码来配置…
在上章-使内核支持烧写yaffs2,裁剪内核并制作补丁了 本章,便开始移植以前2.6内核的驱动到3.4新内核 1.介绍 首先内核更新,有可能会重新定义新的宏,去除以前的宏,以前更改函数名等 所以移植驱动的过程如下: 1)编译 2)解决错误 ->2.1)头文件不对:去掉或改名 ->2.2)宏不对:改名使用新宏 ->2.3)有些函数没有了:改名使用新函数 2.移植内核自带的DM9000网卡驱动 machid=16a(mach-smdk2440.c)的内核下输入ifconfig,发现该板卡的内…
------------------------------------------------------------------------------------------------------------------------------ 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4.5.4 Linux内核版本:Linux-3.0 主机操作系统:Centos 6.5 开发板:FL2440 ------------------------------------------------…
在上一章,裁剪uboot以及分区后,本章主要使uboot支持yaffs以及制作补丁 1. 修改uboot支持yaffs 首先,每个命令都会对应一个文件,比如nand命令对应的common/cmd_nand.c 而我们使用nand命令时,便会进入do_nand()函数,位于common/cmd_nand.c 1.1do_nand()函数代码如下所示: int do_nand(cmd_tbl_t * cmdtp, int flag, int argc, char * const argv[]) {…
1, 解决启动时的错误 Warning - bad CRC, using default environment 搜索发现 在 /tools/env/fw_env.c 中 /* 放在NAND FLASH 中 大小 128K 开始地址 */ #define CONFIG_ENV_IS_IN_NAND #define CONFIG_SYS_ENV_SECT_SIZE (128 << 10) #define CONFIG_ENV_OFFSET (256<<10) #define CONF…
1.在上章-移植uboot里.我们来分析下uboot是如何进入到内核的 首先,uboot启动内核是通过bootcmd命令行实现的,在我们之前移植的bootcmd命令行如下所示: bootcmd=nand read 0x30000000 kernel; bootm 0x30000000 //bootm:从0x30000000处启动内核 1.1然后我们进入cmd_bootm.c,找到对应的bootm命令对应的do_bootm(): int do_bootm(cmd_tbl_t *cmdtp, int…
内核版本:2.6.22  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个较低的版本进行移植了,因为韦东山大牛说了,低版本的才能学到东西,越是高版本需要移植时做的工作量越少,学的东西越少. 内核启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运行head.S文件和head-common.S,第三个阶段是允许第二是运行main.c文件 对于ARM的处理器,内核第一个启动的文件是arc/arm/kernel下面的head.S文件.当然arc/arm/boot/compress下面也有这个文件,这个文件和上面的文件略有不同,当要生成压缩的内核时zIma…
Linux内核为大规模支持100Gb/s网卡准备好了吗?并没有 之前用 千兆的机器 下载速度 一般只能到 50MB 左右 没法更高 万兆的话 可能也就是 200MB左右的速度 很难更高 不知道后续的服务器 会不会 能够提升一下 之前坐着说到了 120nm 的时间 发送一个包 记得CPU的指令周期是 -3nm左右 个内存的时间差不多了 不知道RDMA等的方式 可不可能完成相应的高吞吐量的处理. 原作者博客 https://blog.csdn.net/zhoukejun/article/detail…
一.裁剪内核 1.1 第一次修改 现在的内核大小为2.8M左右,要裁剪到2.0M以下,毕竟给内核分区就只有2.0M. 这两个设备我们没有,裁剪掉. 进入make menuconfig中,搜索mousedev: 进入里面按需要进行裁剪. 搜索 lp: hostname修改: 文件系统再此修改: 去掉如下选项: 再次进入device driver,->input device->touch creen 配置上 去掉: 修改完后,保存.然后编译执行,查看uImage的大小 裁剪出来的大小为2.6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