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不多讲,简单说就是将系统API的跳转地址,替换为我们自己写的API的地址,所以要求我们自定义的API函数要和被拦截的API有相同的参数.在用完后,记得恢复. 因为要挂全局的钩子,所以Hook的部分,做成DLL. 源码下载 Hook.DLL主工程文件代码 library Hook; uses SysUtils, Windows, Classes, ApiDefine in 'ApiDefine.pas', APIHook in 'APIHook.pas'; {$R *.res} var H
昨天尝试了一系列的可疑模块拦截试验,尽管最终的方案还存在着一些兼容性问题,但大体思路已经明确了: 静态模块:使用 MutationObserver 扫描. 动态模块:通过 API 钩子来拦截路径属性. 提到钩子程序,大家会联想到传统应用程序里的 API Hook,以及各种外挂木马.当然,未必是系统函数,任何 CPU 指令都能被改写成跳转指令,以实现先运行自己的程序. 无论是在哪个层面,钩子程序的核心理念都是一样的:无需修改已有的程序,即可先执行我们的程序. 这是一种链式调用的模式.调用者无需关心
昨天尝试了一系列的可疑模块拦截试验,尽管最终的方案还存在着一些兼容性问题,但大体思路已经明确了: 静态模块:使用 MutationObserver 扫描. 动态模块:通过 API 钩子来拦截路径属性. 提到钩子程序,大家会联想到传统应用程序里的 API Hook,以及各种外挂木马.当然,未必是系统函数,任何 CPU 指令都能被改写成跳转指令,以实现先运行自己的程序. 无论是在哪个层面,钩子程序的核心理念都是一样的:无需修改已有的程序,即可先执行我们的程序. 这是一种链式调用的模式.调用者无需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