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FaceNet: A Unified Embedding for Face Recognition and Clustering>.时间线为2015年6月.是谷歌的作品. 0 引言 虽然最近人脸识别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大规模有效地进行人脸验证和识别还是有着不小的挑战.Florian Schroff等人因此提出了FaceNet模型,该模型可以直接将人脸图片映射到欧式空间中.在该空间中,欧式embedding可以用平方的L2距离直接表示人脸的相似度: 相同ID的人脸距离较小: 不同ID
1. DeepFace:Closing the Gap to Human-Level Performance in Face Verification 最早将深度学习用于人脸验证的开创性工作.Facebook AI实验室出品.动用了百万级的大规模数据库.典型的识别信号提特征+验证信号refine的两步走,对DeepID等后人的工作影响很大. 技术概括 关注了人脸验证流程中的人脸对齐步,采用了比较复杂的3D人脸建模技术和逐块的仿射变换进行人脸对齐.可以解决non-planarity对齐问题. 提出
名称:FaceNet: A Unified Embedding for Face Recognition and Clustering 时间:2015.04.13 来源:CVPR 2015 来自谷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利用深度学习来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目前在LFW上面取得了最好的成绩,识别率为99.63%.传统的基于CNN的人脸识别方法为:利用CNN的Siamese网络来提取人脸特征,然后利用SVM等方法进行分类.而本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方法叫做FaceNet,它直接学习
Tasks & executors relation Q1. However I'm a bit confused by the concept of "task". Is a task an running instance of the component(spout or bolt) ? An executor having multiple tasks actually is saying the same component is executed for multi
一个如何识别相似语句的问题,于是上网找了找,一个叫Levenshtein Distance的算法比较简单,就写了段代码实现了一下,效果还不错. 这个算法是一个俄国人Lvenshtein提出的,用于计算两个字符串之间,由一个转换成另一个所需的最少编辑操作次数.次数越少,表示两个字符串相似度越高. 用实例来讲解算法最直观,我们假设有两个字符串:test和est,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获取LD值. 1.初始化一个矩阵 ┌──┬───────────┐ │ │test t e s t │ ├──┼───
一.引言 双边滤波在图像处理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去噪.去马赛克.光流估计等等,最近,比较流行的Non-Local算法也可以看成是双边滤波的一种扩展.自从Tomasi et al等人提出该算法那一天起,如何快速的实现他,一直是人们讨论和研究的焦点之一,在2011年及2012年Kunal N. Chaudhury等人发表的相关论文中,提出了基于三角函数关系的值域核算法,能有效而又准确的实现高效双边算法.本文主要对此论文提出的方法加以阐述. 双边滤波的边缘保持特性主要是通过在卷积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