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ython
Java
IOS
Andorid
NodeJS
JavaScript
HTML5
linux写时复制技术
2024-09-06
Linux写时拷贝技术(copy-on-write)
1.传统的fork()函数创建一个子进程,子进程和父进程共享正文段,复制数据段,堆,栈到子进程示意图如下: 2.Linux的fork()函数-写时复制(copy-on-write)创建一个子进程,内核只为子进程创建虚拟空间,不分配物理内存,和父进程共享物理空间,当父进程中有更改相应段的行为发生时,才为子进程分配物理空间.示意图如下: 3.vfork()函数创建一个子进程,共享父进程的一切.示意图如下: 4.传统fork与copy-on-write区别 传统的fork函数直接把所有资源复制给新的进
Linux写时拷贝技术(copy-on-write)
COW技术初窥: 在Linux程序中,fork()会产生一个和父进程完全相同的子进程,但子进程在此后多会exec系统调用,出于效率考虑,linux中引入了“写时复制“技术,也就是只有进程空间的各段的内容要发生变化时,才会将父进程的内容复制一份给子进程. 那么子进程的物理空间没有代码,怎么去取指令执行exec系统调用呢? 在fork之后exec之前两个进程用的是相同的物理空间(内存区),子进程的代码段.数据段.堆栈都是指向父进程的物理空间,也就是说,两者的虚拟空间不同,但其对应的物理空间是同一个.
【转】Linux写时拷贝技术(copy-on-write)
http://www.cnblogs.com/biyeymyhjob/archive/2012/07/20/2601655.html 源于网上资料 COW技术初窥: 在Linux程序中,fork()会产生一个和父进程完全相同的子进程,但子进程在此后多会exec系统调用,出于效率考虑,linux中引入了“写时复制“技术,也就是只有进程空间的各段的内容要发生变化时,才会将父进程的内容复制一份给子进程. 那么子进程的物理空间没有代码,怎么去取指令执行exec系统调用呢? 在fork之后exec之前两个
[转] Linux写时拷贝技术(copy-on-write)
PS:http://blog.csdn.net/zxh821112/article/details/8969541 进程间是相互独立的,其实完全可以看成A.B两个进程各自有一份单独的liba.so和libb.so,相应的动态库的代码段和数据段都是各个进程各自有一份的.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由于代码段是不会被修改的,所以操作系统可以采用copy on write的优化技术,让两个进程共享同一份物理内存.这是属于在不改变系统行为的基础上,为了节省内存,的优化技术. COW技术初窥: 在Linux程序中
Linux写时拷贝技术【转】
本文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biyeymyhjob/archive/2012/07/20/2601655.html COW技术初窥: 在Linux程序中,fork()会产生一个和父进程完全相同的子进程,但子进程在此后多会exec系统调用,出于效率考虑,linux中引入了“写时复制“技术,也就是只有进程空间的各段的内容要发生变化时,才会将父进程的内容复制一份给子进程. 那么子进程的物理空间没有代码,怎么去取指令执行exec系统调用呢? 在fork之后exec之前两个进
fork()的写时复制技术(转载)
本文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wuchanming/p/4495479.html,为了方便以后查看... 写时复制技术最初产生于Unix系统,用于实现一种傻瓜式的进程创建:当发出fork( )系统调用时,内核原样复制父进程的整个地址空间并把复制的那一份分配给子进程.这种行为是非常耗时的,因为它需要: · 为子进程的页表分配页面 · 为子进程的页分配页面 · 初始化子进程的页表 · 把父进程的页复制到子进程相应的页中 创建一个地址
Redis_RDB持久化之写时复制技术的应用
背景: 最近生产环境中某个Set的Redis集群经常出现短暂的内存降低现象,经过查看日志是因为在RDB持久化所造成的内存突降(日志中:RDB: 4929 MB of memory used by copy-on-write ),其根本原理是RDB持久化的过程中,Redis借助操作系统提供的写时复制技术(Copy-On-Write,COW),在执行bgsave(snapshot)快照的同时,能够处理正常的写请求. 1.RDB持久化原理 写时复制技术: 如果主线程要修改一块数据,那么这块数据就会被
写时复制技术(Copy-on-write)
COW技术初窥: 在Linux程序中,fork()会产生一个和父进程完全相同的子进程,但子进程在此后多会exec系统调用,出于效率考虑,linux中引入了"写时复制"技术,也就是只有进程空间的各段的内容要发生变化时,才会将父进程的内容复制一份给子进程. 那么子进程的物理空间没有代码,怎么去取指令执行exec系统调用呢? 在fork之后exec之前两个进程用的是相同的物理空间(内存区),子进程的代码段.数据段.堆栈都是指向父进程的物理空间,也就是
Linux的fork()写时复制原则(转)
写时复制技术最初产生于Unix系统,用于实现一种傻瓜式的进程创建:当发出fork( )系统调用时,内核原样复制父进程的整个地址空间并把复制的那一份分配给子进程.这种行为是非常耗时的,因为它需要: · 为子进程的页表分配页面 · 为子进程的页分配页面 · 初始化子进程的页表 · 把父进程的页复制到子进程相应的页中 创建一个地址空间的这种方法涉及许多内存访问,消耗许多CPU周期,并且完全破坏了高速缓存中的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常常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许多
Linux进程管理——fork()和写时复制
写时复制技术最初产生于Unix系统,用于实现一种傻瓜式的进程创建:当发出fork( )系统调用时,内核原样复制父进程的整个地址空间并把复制的那一份分配给子进程.这种行为是非常耗时的,因为它需要: · 为子进程的页表分配页面 · 为子进程的页分配页面 · 初始化子进程的页表 · 把父进程的页复制到子进程相应的页中 创建一个地址空间的这种方法涉及许多内存访问,消耗许多CPU周期,并且完全破坏了高速缓存中的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常常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许多
copy-on-write(写时拷贝技术)
今天看<Unix环境高级编程>的fork函数与vfork函数时,看见一个copy-on-write的名词,貌似以前也经常听见别人说过这个,但也一直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东西.所以就好好在网上了解了下,也算明白个大概,先记录下来. 参考http://www.cnblogs.com/biyeymyhjob/archive/2012/07/20/2601655.html COW概念 在linux程序中,fork()会产生一个与父进程完全相同的子进程,但子进程在此后多会exec系统调用,出于效率考虑,li
fork()和写时复制
写时复制技术最初产生于Unix系统,用于实现一种傻瓜式的进程创建:当发出fork( )系统调用时,内核原样复制父进程的整个地址空间并把复制的那一份分配给子进程.这种行为是非常耗时的,因为它需要: · 为子进程的页表分配页面 · 为子进程的页分配页面 · 初始化子进程的页表 · 把父进程的页复制到子进程相应的页中 创建一个地址空间的这种方法涉及许多内存访问,消耗许多CPU周期,并且完全破坏了高速缓存中的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常常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许多
写时复制和fork,vfork,clone
写时复制 原理: 用了“引用计数”,会有一个变量用于保存引用的数量.当第一个类构造时,string的构造函数会根据传入的参数从堆上分配内存,当有其它类需要这块内存时,这个计数为自动累加,当有类析构时,这个计数会减一,直到最后一个类析构时,此时的引用计数为1或是0,此时,程序才会真正的Free这块从堆上分配的内存.引用计数就是string类中写时才拷贝的原理! 共享同一块内存的类发生内容改变时,才会发生Copy On Write(写时复制).比如string类的[].=.+=.+等,还有一些str
Redis持久化之父子进程与写时复制
之所以将Linux底层的写时复制技术放在Redis篇幅下,是因为Redis进行RDB持久化时,BGSAVE(后面称之为"后台保存")会开辟一个子进程,将数据从内存写进磁盘,这儿我产生了一个疑惑,就当这篇文章的引入场景: 如果我们内存中有4G数据,现在8:00执行后台保存,由于数据写会磁盘需要时间,假设8:05数据才写完毕,但是这中间的5分钟,服务器一直对外提供服务,如果很多数据在这期间遭受到了更改,那么写回磁盘的数据是8:00之前的数据还是保存了8:00~8:05这段时间变化的数据呢?
【死磕 Java 基础】 — 谈谈那个写时拷贝技术(copy-on-write)
copy-on-write,即写时复制技术,这是小编在学习 Redis 持久化时看到的一个概念,当然在这个概念很早就碰到过(Java 容器并发有这个概念),但是一直都没有深入研究过,所以趁着这次机会对这个概念深究下.所以写篇文章记录下. COW(copy-on-write 的简称),是一种计算机设计领域的优化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如果有多个调用者(callers)同时要求相同资源(如内存或磁盘上的数据存储),他们会共同获取相同的指针指向相同的资源,直到某个调用者试图修改资源的内容时,系统才会真正复
JAVA中写时复制(Copy-On-Write)Map实现
1,什么是写时复制(Copy-On-Write)容器? 写时复制是指:在并发访问的情景下,当需要修改JAVA中Containers的元素时,不直接修改该容器,而是先复制一份副本,在副本上进行修改.修改完成之后,将指向原来容器的引用指向新的容器(副本容器). 2,写时复制带来的影响 ①由于不会修改原始容器,只修改副本容器.因此,可以对原始容器进行并发地读.其次,实现了读操作与写操作的分离,读操作发生在原始容器上,写操作发生在副本容器上. ②数据一致性问题:读操作的线程可能不会立即读取到新修改的数据
[转]QVector与QByteArray——Qt的写时复制(copy on write)技术
我们在之前的博文QVector的内存分配策略与再谈QVector与std::vector——使用装饰者让std::vector支持连续赋值中简单聊了聊QVector内存分配和赋值方面的一点东西,今天接着从QVector展开谈谈Qt的写时复制技术.老实说,“隐式共享,引用计数,写时复制”也是老调重弹的话题了,不过也是QTL与STL最大的区别之一,这篇博文不详谈“写时复制”技术的细节,那个有不少文章介绍过了,我们扯点关于operator[]和QByteRef和QStringRef的犊子就好. 废话不
Java进阶知识点6:并发容器背后的设计理念 - 锁分段、写时复制和弱一致性
一.背景 容器是Java编程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组件,但Java默认提供的基本容器(ArrayList,HashMap等)均不是线程安全的.当容器和多线程并发编程相遇时,程序员又该何去何从呢? 通常有两种选择: 1.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将对容器的操作有序错开,确保同一时刻对同一个容器只存在一个操作.Vector,HashTable等封装后的容器本质也是这种解决思路,只不过synchronized关键字不需要我们来书写而已. 2.使用java.util.concurrent包下提供的并
关于Linux平台malloc的写时拷贝(延迟分配)【转】
Linux内核定义了“零页面”(内容全为0的一个物理页,且物理地址固定),应用层的内存分配请求,如栈扩展.堆分配.静态分配等,分配线性地址后,就将页表项条目指向“零页面”(指定初始值的情况除外),这样“零页面”就被所有进程共享,当向页面执行写入操作时,内核就会新分配一个物理页,实行“写时拷贝”操作,这样就实现了物理页面的延迟分配(如果只有读没有写,则无需另分配物理页). 动态内存通过glibc库的malloc函数分配,当现有地址空间不够时(即malloc维护的空闲链表中没有足够空间),就调用br
使用C#给Linux写Shell脚本(下篇)
在上篇的<使用C#给Linux写Shell脚本>结尾中,我们留下了一个关于C#如何调用BashShell的问题.在文章发布之后,我留意到有读者留言推荐使用“Pash”(一款类PowerShell的东西),在我下载并安装了该项目之后,尝试之下发现这仍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似乎C#还真的没有提供这种(输出重定向)功能,这也迫使我们采取了其他方式来实现.在本篇中,我们将提升“恫吓”等级并顺带把这个难题一并解决,各位看官请系好安全带. 本篇中,我们将介绍: (1).C#直接调用BashShell所遭遇的问
热门专题
PG数据库默认端口修改
本地 ls 不是内部命令
service与多个activity通信
数组使用preg_replace
java输入某人的身份证号码,解析出其年龄及性别
java 实例化对象 build
springboot 单元测试 去除部分bean
access F_OK 头文件
poj2947 高斯消元
sql递归菜单横向显示
不同项目swagger
webrtc发送文本聊天
为什么ADCCTL=0x9000
2.2.1-RC没有nacos-server
vspere 7.0添加共享存储多路径
manifest.mf文件
SQL 数据整合为字典字段
webservice设置Bind
Python数据合并
vmtools如何共享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