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对MATLAB有进行了新一轮的学习,对其矩阵化编程的思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确实精妙! 例1: 将矩阵A= [1 2 3; 2 4 3; 3 4 5]中所有的数字3替换为33. 如果还停留在C语言的思维可能就是 >> for i=1:3 for j=1:3 if A(i,j)==3 A(i,j) = 33; end end end >> A A = 1 2 33 2 4 33 33 4 5 而MATLAB语言则有更灵活的语法, >> A(A==3) = 33 A
循环结构有两种基本形式:while 循环和for 循环.两者之间的最大不同在于代码的重复是如何控制的.在while 循环中,代码的重复的次数是不能确定的,只要满足用户定义的条件,重复就进行下去.相对地,在for 循环中,代码的重复次数是确定的,在循环开始之前,我们就知道代码重复的次数了. while 循环: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While 循环是一个重复次数不能确定的语句块.它的基本形如下 while expression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难免不了去写一些交互性质的脚本,然而呢往往有些用户偏偏会输入不合规范的输入,为了避免就此退出脚本重新执行,这时候就可以用while去写一个死循环去针对用户的输出啊.哈哈~他输不对,就让他继续输入,直到输入为止喽~ 这次就简单写一个脚本好了,童鞋们只需要意会其用法就可以 需求:让对方输入成绩,并判断优异程度,如果输入有误不退出脚本让其继续输入,直到输对为止 脚本如下: #!/bin/bash while : do read -p "please type your grade:
条件判断 if 表达式 语句 elseif 表达式 语句 -. else 语句 end 这个与c语言不同的就是 1:要多一个end 2:还有没有括号 3:else if连在一起 for 循环 for 循环变量名=循环变量表达式 语句块 end for i=a:b:c end 等价于c语言的 for(int i=a;i<=c;i+=a){ } while循环 while 表达式 语句块 end a(1)=1;a(2)=1;i=2; while a(i)<=10000 a(i+1)=a(i-1)+
程序场景:一系列的图片,从第一张到最后一张依次加载图片,形成“动画”. 生成BitmapImage的方法有多种: 1. var source=new BitmapImage(new Uri("图片路径",UriKind.xxx)); 一般的场景使用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方便快捷,但是对于本场景,内存恐怕得爆. 2. var data =File.ReadAllBytes("图片路径"); var ms = new System.IO.MemoryStream(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