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ython
Java
IOS
Andorid
NodeJS
JavaScript
HTML5
nginx 日志记录指定cookie
2024-11-06
Nginx配置日志格式记录cookie
Nginx配置日志格式记录cookie1. 一般用来做UV统计,或者获取用户token等. 配置方式: 在nginx的配置文件中有个变量:$http_cookie来获取cookie的信息.配置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在nginx配置文件的http段,新添加一个log_format就可以了:http{log_format hehe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nginx 日志记录 自定义详解(分析上报用)
nginx 日志记录 自定义详解 1.log_format 普通格式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
nginx不记录指定文件类型的日志
1.指定记录文件日志记录的内容. vim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如下部分: log_format dd '$remote_addr $http_x_forwarded_for [$time_local]' '$host "$request_uri" $status' '"$http_referer" "$http_user_agent"'; 其中dd是指日志格式的名字,可修改.2.在虚拟主机配置文件中,指
nginx不记录指定文件类型日志
1.指定记录文件日志记录的内容. vim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如下部分: log_format dd '$remote_addr $http_x_forwarded_for [$time_local]' '$host "$request_uri" $status' '"$http_referer" "$http_user_agent"'; 其中dd是指日志格式的名字,可修改.2.在虚拟主机配置文件中,指
Nginx 日志记录post数据,并使用goaccess进行日志分析
nginx日志默认不会记录post数据 在nginx配置文件的http节 log_format 日志格式标识 [escape=json] 日志格式 比如:日志格式标识设置为main,添加escape=json以便中文正确显示(注意,escape=json 需要 nginx 1.11.8 以上版本才支持),记录post和cookie的请求的相信信息 log_format main escape=json '$remote_addr [$time_local] "$request" $st
[docker]docker日志驱动记录nginx日志情形探究
这里研究下容器nginx记录日志的集中情况,主要想弄明白,docker的日志--log-driver=fluentd 改成fluentd后,会不会在本地在记录一份日志 整体架构是这样的 情况1: 首先将nginx日志挂在本地 通过tail日志目录,一边访问,可以看到日志在刷,说明日志已经记录到access.log了. docker run -itd -v /opt/logs:/var/log/nginx -p 8089:80 nginx 情况2: 将容器的日志放法到fluentd一份, dock
配置nginx,Tomcat日志记录请求耗时
由于公司的业务比较特殊,对速度比较在意,客户最近反应我们的平台时间比较久,处理一个请求十秒左右才返回,领导要求找出原因,我想让nginx日志记录请求处理用了多长时间,后端处理用了多长时间,总共用了多长时间,哪里出现的瓶颈好进行针对性解决 配置nginx统计请求和后端服务Tomcat服务响应时间 编辑nginx的配置文件nginx.conf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
Linux环境下使用logrotate工具实现nginx日志切割
一. 前提背景及需求 nginx运行日志默认保存在nginx安装目录下的 /usr/local/nginx/logs 文件夹, 包含access.log和error.log两个文件. (1) access.log 记录了哪些用户.哪些页面以及用户浏览器.ip和其他的访问信息: (2) error.log 则是记录服务器错误日志. 在所有时间内nginx产生的日志均保存在同一个文件下, 随着访问量的增加,尤其是access.log增长极快,服务器会很快消耗磁盘空间,影响服务器效率. 另外,当需要对
linux中使用corntab和shell脚本自动备份nginx日志,按天备份
编写shell脚本,实现nginx日志每天自动备份到指定文件夹! 需要的命令mv , corntab -e(定时任务),shell脚本 这里先说一下corntab: https://www.cnblogs.com/longjshz/p/5779215.html 这里有一篇详细介绍corn的, 这里只简单说一下用法: corntab -e 就可以编写我们需要的定时任务,编辑之后保存即可,需要按指定格式: 比如: 0 6 * * * echo "Good morning." >&g
ELK - nginx 日志分析及绘图
1. 前言 先上一张整体的效果图: 上面这张图就是通过 ELK 分析 nginx 日志所得到的数据,通过 kibana 的功能展示出来的效果图.是不是这样对日志做了解析,想要知道的数据一目了然.接下来就是实现过程实录. 2. 实现过程 通过上一篇:ELK 部署文档 已经对 ELK + filebeat 获取 nginx 做了详细的配置介绍,这里重点就不在安装 ELK 上面了. 下面这边的内容,主要是针对 logstash 配置文件的编写和 kibana web界面的配置. 主机信息在申明下,和上
nginx日志配置(cookie,header,post等字段记录)
如果你对nginx日志格式,有这样那样的要求. 那么就看一下说明吧. $remote_addr The remote host $remote_user The authenticated user (if any) $time_local The time of the access $request The first line of the request $status The status of the request $body_bytes_sent The size of the
Apache/Nginx/IIS日志记录的各个字段内容与含义
一.Apache 1.1 Apache日志文件名称及路径介绍 当我们安装并启动Apache后,Apache会自动生成两个日志文件,这两个日志文件分别是访问日志access_log(在Windows上是access.log)和错误日志error_log(在Windows上是error.log).路径一般在Apache的logs文件中. 1.2 Apache访问日志格式详解 访问日志access_log记录了所有对Web服务器的访问活动,下面是访问日志access_log中的一个标准记录 192.1
针对Nginx日志的相关运维操作记录
在分析服务器运行情况和业务数据时,nginx日志是非常可靠的数据来源,而掌握常用的nginx日志分析命令的应用技巧则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快速进行定位和统计. 1)Nginx日志的标准格式(可参考:http://www.cnblogs.com/kevingrace/p/5893499.html)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
nginx日志文件按天记录定时清理循环记录
问题 nginx日志默认记录在一个文件access.log中,时间长了会导致日志文件特别大,甚至磁盘占满. 解决方案 使用以下方法,将access.log文件每天一个,然后清过15天以前的文件. 方法 创建clearNginxLog.sh文件 #!/bin/bash LOG_PATH="/data/nginx/log/" save_days=1 YESTERDAY=$(date -d "yesterday" +%Y%m%d) echo "---------
Nginx正确记录post日志的方法
Nginx正确记录post日志的方法 事实上可以很简单,这取决于把 access_log 放在哪个 location 里面. 一,放到包含fastcgi_pass或proxy_pass的Location里面. 如下: [php] view plaincopy location ~ \.php$ { root /data/webapps; fastcgi_pass ; fastcgi_index index.php;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ata/weba
Python 日志处理(一) 按Nginx log_format 分割日志记录
要求:不使用正则 根据nginx 默认的日志记录格式,分割日志记录.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日志记录先后顺序: 访客IP - 访
nginx日志相关运维操作记录
在分析服务器运行情况和业务数据时,nginx日志是非常可靠的数据来源,而掌握常用的nginx日志分析命令的应用技巧则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快速进行定位和统计. 1)Nginx日志的标准格式(可参考:http://www.cnblogs.com/kevingrace/p/5893499.html) 1 2 3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
Apache 日志设置不记录指定文件类型的方法和日志轮
Apache日志精准的记录了Web访问的记录,但对于访问量很大的站来说,日志文件过大对于分析和保存很不方便.可以在http.conf(或虚拟主机设置文件httpd-vhosts.conf)中进行设置,限制日志不记录指定文件类型,减少日志文件空间占用. 〈FilesMatch “\.(ico|gif|jpg|swf)”〉SetEnv IMAG 1〈/FilesMatch〉CustomLog logs/access_log combined env=!IMAG 第一行中:蓝色部分为指定文件类型,设置
Linux下定时切割Mongodb数据库日志并删除指定天数前的日志记录
此为在网络上找来的,觉得很好! 实现目的: 对Mongodb数据库日志按天保存,并且只保留最近7天的日志记录. 具体操作: 使用Mongodb数据库自带的命令来切割日志 ps -def | grep mongod kill -SIGUSR1 <mongod process id> 1.创建Mongodb数据库日志切割脚本 vi /home/crontab/cut_mongodb_log.sh #编辑 #!/bin/sh datafile=/home/data/mongodb/mongodb_d
在nginx日志access log可以记录POST请求的参数值
1) 在nginx日志access log可以记录POST请求的参数值 实现程度:日志中可以显示POST请求所提交的参数值 问题: 日志中文显示十六进制(在配置文件中配置中文也无效) 没有对json数据进行测试,正文类型为: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harset=UTF-8 配置说明: log_format指令用来设置日志的记录格式,语法: log_format name format {format ...}
4.Direct交换机之使用指定routingkey完成日志记录场景
标题 : 4.Direct交换机之使用指定routingkey完成日志记录场景 目录 : RabbitMQ 序号 : 4 const string logOthersQueueName = "log-queue-others"; var connection = connectionFactory.CreateConnection(); var channel = connection.CreateModel(); //设置服务质量 channel.BasicQos(0,
热门专题
tinker-dex-dump.jar 下载
浏览器的前缀实现不同的效果
python 提取字符串中的内容
keil 仿真dll 环境变量
编写一个长方形类,具有私有数据成员
web开发离不开servlet
ssh 无法控制远程服务器打开端口
mongo批处理查询
jeecg自定义提示按钮
jdk-8u251-windows-x64.exe下载
plsql注册码永久可用
火狐浏览器做ip教程
uni-app通过canvas绘制图片
nodejs和Django
centosnat模式IP地址为172.20
pycharm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
为什么选canopen而不是devicenet
mysql等保查看超时参数
python3 http 标准库
href 当前页面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