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ython
Java
IOS
Andorid
NodeJS
JavaScript
HTML5
OS_CRITICAL_ENTER会不会被硬中断打断
2024-09-06
【STM32】临界区进入退出宏 OS_ENTER_CRITICAL() 和 OS_EXIT_CRITICAL()
宏函数展开为: #define OS_CRITICAL_METHOD 3 #if OS_CRITICAL_METHOD == 3 #define OS_ENTER_CRITICAL() {cpu_sr = OS_CPU_SR_Save();} #define OS_EXIT_CRITICAL() {OS_CPU_SR_Restore(cpu_sr);} #endif OS_CPU_SR_Save() 和 OS_CPU_SR_Restore(cpu_sr) 在os_cpu_a.asm 中,为移植函
软中断与硬中断 & 中断抢占 中断嵌套
参考了这篇文章:http://blog.csdn.net/zhangskd/article/details/21992933 从本质上来讲,中断是一种电信号,当设备有某种事件发生时,它就会产生中断,通过总线把电信号发送给中断控制器(如 8259A). 如果中断的线是激活的,中断控制器就把电信号发送给处理器的某个特定引脚.处理器于是立即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 跳到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点,进行中断处理. 常见的中断控制器有两种:可编程中断控制器 8259A 和高级可编程中断控制器(APIC),中断控制器
[Linux内核]软中断与硬中断
转自:http://blog.csdn.net/zhangskd/article/details/21992933 本文主要内容:硬中断 / 软中断的原理和实现 内核版本:2.6.37 Author:zhangskd @ csdn blog 概述 从本质上来讲,中断是一种电信号,当设备有某种事件发生时,它就会产生中断,通过总线把电信号发送给中断控制器. 如果中断的线是激活的,中断控制器就把电信号发送给处理器的某个特定引脚.处理器于是立即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 跳到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点,进行中断处理
Linux性能优化从入门到实战:05 CPU篇:硬中断、软中断
软中断(softirq)会导致CPU 使用率升高 中断是系统用来响应硬件设备请求的一种机制,它会打断进程的正常调度和执行,然后调用内核中的中断处理程序来响应设备的请求.中断其实是一种异步的事件处理机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由于中断处理程序会打断其他进程的运行,所以,为了减少对正常进程运行调度的影响,中断处理程序就需要尽可能快地运行.并且当CPU执行在中断处理函数中时,不会响应同时发生的又一次中断. 所以为了加快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和解决中断丢失的问题,Linux将中断分为上半部和
linux软中断与硬中断实现原理概述
linux软中断与硬中断实现原理概述. 1.软中断通过open_softirq注册一个软中断处理函数,即在软中断向量表softirq_vec数组中添加新的软中断处理action函数. 2.调用raised_softirq软中断触发函数,即把软中断标记为挂起状态. 内核会在一些位置检查是否有挂起状态的软中断,如果有的话会调用do_softirq函数来执行软中断处理函数. 3.do_softirq函数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切换到软中断请求栈.切换到软中断请求栈就代表了此时已经处于了软中断上下文中了.
Linux内核实现透视---硬中断
Linux的中断处理是驱动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要清楚具体的实现才能更好的理解而不是靠记住别人理解后总结的规律,所以今天就打算从从源码来学习一下Linux内核对于中断处理过程,设计中断子系统的初始化的内容比较少,后续有空了在去深入的看看.通过追踪Linux中断的响应过程就能知道中断的具体处理细节. 中断响应过程 网上总结中断的执行过程的大致流程是: 保存中断发生时CPSR寄存器内容到SPSR_irq寄存器中 修改CPSR寄存器,让CPU进入处理器模式(processor mode)中的IRQ模
把握linux内核设计思想(二):硬中断及中断处理
[版权声明:尊重原创.转载请保留出处:blog.csdn.net/shallnet,文章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硬件设备.为了使系统和硬件设备的协同工作不减少机器性能.系统和硬件的通信使用中断的机制,也就是让硬件在须要的时候向内核发出信号,这样使得内核不用去轮询设备而导致做非常多无用功. 中断使得硬件能够发出通知给处理器.硬件设备生成中断的时候并不考虑与处理器的时钟同步,中断能够随时产生. 也就是说,内核随时可能由于新到来的中断而被打断. 当接收到一个中
Linux设备驱动程序 之 中断和锁
中断和锁 1. 硬中断和软中断(包括tasklet和timer)共享数据,硬中断中使用spin_lock/spin_unlock,软中断中使用spin_lock_irq/spin_unlock_irq或者spin_lock_irqsave/spin_unlock_irqrestore: 硬中断可以打断软中断,所以软中断中访问共享数据需要禁止中断:考虑如下情况,当软中断中获取到锁,之后被硬中断打断,硬中断此时尝试获取锁,因为锁已经被软中断持有,硬中断获取不到,产生死锁: 2. 硬中断和进程上下文共
那些情况该使用它们spin_lock到spin_lock_irqsave【转】
转自:http://blog.csdn.net/wesleyluo/article/details/8807919 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Spinlock的目的是用来同步SMP中会被多个CPU同时存取的变量.在Linux中,普通的spinlock由于不带额外的语义,是用起来反而要非常小心. 在Linux kernel中执行的代码大体分normal和interrupt context两种.tasklet/softirq可以归为normal因为他们可以进入等待:nest
Linux内核同步机制
http://blog.csdn.net/bullbat/article/details/7376424 Linux内核同步控制方法有很多,信号量.锁.原子量.RCU等等,不同的实现方法应用于不同的环境来提高操作系统效率.首先,看看我们最熟悉的两种机制——信号量.锁. 一.信号量 首先还是看看内核中是怎么实现的,内核中用struct semaphore数据结构表示信号量(<linux/semphone.h>中): struct semaphore { spinlock_t lock;
Linux内核的同步机制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Linux内核中的同步机制:原子操作.信号量.读写信号量和自旋锁的API,使用要求以及一些典型示例 一.引言 在现代操作系统里,同一时间可能有多个内核执行流在执行,因此内核其实象多进程多线程编程一样也需要一些同步机制来同步各执行单元对共享数据的访问.尤其是在多处理器系统上,更需要一些同步机制来同步不同处理器上的执行单元对共享的数据的访问. 在主流的Linux内核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现代的操作系统具有的同步机制,这些同步机制包括:原子操作.信号量(semaphore).读写信号量(rw
linux内核--自旋锁的理解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543672-id-3252604.html 自旋锁:如果内核配置为SMP系统,自旋锁就按SMP系统上的要求来实现真正的自旋等待,但是对于UP系统,自旋锁仅做抢占和中断操作,没有实现真正的“自旋”.如果配置了CONFIG_DEBUG_SPINLOCK,那么自旋锁按照SMP系统来编译. 但是为什么在UP系统中不需要真正的“带有自旋的”自旋锁呢?其实在理解了自旋锁的概念和由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重新查找了关于自旋锁的资
Linux内核的同步机制---自旋锁
自旋锁的思考:http://bbs.chinaunix.net/thread-2333160-1-1.html 近期在看宋宝华的<设备驱动开发具体解释>第二版.看到自旋锁的部分,有些疑惑.所以来请教下大家. 以下是我參考一些网络上的资料得出的一些想法,不知正确与否.记录下来大家讨论下: (1) linux上的自旋锁有三种实现: 1. 在单cpu.不可抢占内核中,自旋锁为空操作. 2. 在单cpu,可抢占内核中,自旋锁实现为"禁止内核抢占&quo
转:自旋锁(spinlock)
自旋锁与互斥锁有点类似,只是自旋锁不会引起调用者睡眠,如果自旋锁已经被别的执行单元保持,调用者就一直循环在那里看是否该自旋锁的保持者已经释放了锁,"自旋"一词就是因此而得名. 由于自旋锁使用者一般保持锁时间非常短,因此选择自旋而不是睡眠是非常必要的,自旋锁的效率远高于互斥锁. 信号量和读写信号量适合于保持时间较长的情况,它们会导致调用者睡眠,因此只能在进程上下文使用(_trylock的变种能够在中断上下文使用),而自旋锁适合于保持时间非常短的情况,它可以在任何上下文使用. 如果被保护的
深入分析Linux自旋锁【转】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543672-id-3252604.html 前言: 在复习休眠的过程中,我想验证自旋锁中不可休眠,所以编写了一个在自旋锁中休眠的模块.但是在我的ARMv7的单核CPU(TI的A8芯片)中测试的时候,不会锁死,并且自旋锁可以多次获取.实验现象和我对自旋锁和休眠的理解有出路. 在spinlock上不过就是多了CONFIG_DEBUG_SPINLOCK的自旋锁调试功能.于是我将自己板子的内核也加了这个配置,并让同事Omap3530
linux 3.10 的又一次hung
最近又遇到一次hung,dmesg中堆栈如下: [176223.913270] ------------[ cut here ]------------ [ PID: at net/sched/sch_generic.c: dev_watchdog+0x248/0x260-----注意cpu号是10 [ timed out----------------warn的内容 [176223.913283] Modules linked in: witdriver(OE) mysendmsg(OE) f
linux内核自锁旋spinlock常用宏解释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9134b0100tdn8.html 自旋锁与互斥锁有点类似,只是自旋锁不会引起调用者睡眠,如果自旋锁已经被别的执行单元保持,调用者就一直循环在那里看是否该自旋锁的保持者已经释放了锁,"自旋"一词就是因此而得名. 由于自旋锁使用者一般保持锁时间非常短,因此选择自旋而不是睡眠是非常必要的,自旋锁的效率远高于互斥锁. 信号量和读写信号量适合于保持时间较长的情况,它们会导致调用者睡眠,因此只能在进程上下文使用(_try
Linux内核同步:自旋锁
linux内核--自旋锁的理解 自旋锁:如果内核配置为SMP系统,自旋锁就按SMP系统上的要求来实现真正的自旋等待,但是对于UP系统,自旋锁仅做抢占和中断操作,没有实现真正的“自旋”.如果配置了CONFIG_DEBUG_SPINLOCK,那么自旋锁按照SMP系统来编译. 但是为什么在UP系统中不需要真正的“带有自旋的”自旋锁呢?其实在理解了自旋锁的概念和由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重新查找了关于自旋锁的资料,认真研究了自旋锁的实现和相关内容. 一.自旋锁spinlock的由来
Linux内核同步机制--自旋锁【转】
本文转载自:http://www.cppblog.com/aaxron/archive/2013/04/12/199386.html 自旋锁与互斥锁有点类似,只是自旋锁不会引起调用者睡眠,如果自旋锁已经被别的执行单元保持,调用者就一直循环在那里看是否该自旋锁的保持者已经释放了锁,"自旋"一词就是因此而得名. 由于自旋锁使用者一般保持锁时间非常短,因此选择自旋而不是睡眠是非常必要的,自旋锁的效率远高于互斥锁. 信号量和读写信号量适合于保持时间较长的情况,它们会导致调用者睡眠,因此只能在进
深入分析_linux_spinlock_实现机制【转】
转自:http://blog.csdn.net/electrombile/article/details/51289813 在 x86 平台上,spinlock 主要通过处理器的 lock 指令前缀实现当某个线程的一条指令访问某个内存的时候,其他的线程的指令无法访问该内存的功能.(可见都是由处理器特性来保证!) 因此在 spinlock 初始化阶段,将锁变量中的值某个值 k 赋为1.在加锁的时候,使用 lock decl (%eax) 指令互斥地将该变量变成0,并且将结果是否问0 赋值给 EFL
(linux)自旋锁及其衍生锁
自旋锁 毫秒以下. 自旋锁用于多个CPU系统中,在单处理器系统中,自旋锁不起锁的作用,只是禁止或启用内核抢占.在自旋锁忙等待期间,内核抢占机制还是有效的,等待自旋锁释放的线程可能被更高优先级的线程抢占CPU. 来确定锁现是否可用,然后在忙等待的循环中"自旋"直到锁可用为止. 通用自旋锁 表示解锁状态,说明有1个资源可用:0或负值表示加锁状态,0说明可用资源数为0.Linux内核为通用自旋锁提供了API函数初始化.测试和设置自旋锁.API函数功能说明如下. 宏定义 功能说明 spin
热门专题
C#WinForm知识点
cnetos6 l2tp服务器搭建
Centos6 默认密码
feign 超时机制
turnjs带控制按钮翻书特效
修改域用户默认命名homemdb
上位机 串口 接收 fifo
vue ie9 无法获取属性apply的值,
c# winform 通过name访问控件
css 禁用div的滚轮
命令行启动chrome 最大化
酷我MV api接口
vue父传子props概念
mac idea配置git后Update failed
Visual Studio2022设置输出
proteus中接近传感器是啥
dpdk解绑网卡 Other Network devices
mathtype 指数exp
gittortoise 提交人中文乱码
mac secrueCRT 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