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64是网络上最常见的用于传输8Bit字节代码的编码方式之一,大家可以查看RFC2045-RFC2049,上面有MIME的详细规范.Base64编码可用于在HTTP环境下传递较长的标识信息.例如,在Java Persistence系统Hibernate中,就采用了Base64来将一个较长的唯一标识符(一般为128-bit的UUID)编码为一个字符串,用作HTTP表单和HTTP GET URL中的参数.在其他应用程序中,也常常需要把二进制数据编码为适合放在URL(包括隐藏表单域)中的形式.此
mysql数据库的默认编码方式是latin1, 在mysql中存储和显示中文时会产生乱码,必须要更改默认的编码方式为utf8 或 gbk.(以下以gbk为例.) 更改服务器的编码方式,在终端输入以下命令: mysqld --character-set-server=gbk --collation-server=gbk_chinese_ci 更改某个数据库的编码方式 mysql -u root -p alter database character set gbk collate gbk_ch
测试代码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charsetNames={ "UTF-8", "UTF-16", "UTF-16BE", "UTF-16LE", "UTF-32", "UTF-32BE", "UTF-32LE", "UNICODE"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IO; using System.Text; /// <summary> /// 用于取得一个文本文件的编码方式(Encoding). /// </summary> public class TxtFileEncoder { public TxtFileEncoder() { // // TODO: 在此处添加构造函数逻辑 // } /// <summary> /// 取得一个文本文件的编码方式.如果无法在文件头部找
在Ubuntu支持中文后(方法见上篇文章),默认是UTF-8编码,而Windows中文版默认是GBK编码.为了一致性,通常要把Ubuntu的默认编码改为GBK.当然你也可以不改,但这会导致我们在两个系统之间共享文件变得非常不方便,Samba共享的文件也总会有乱码出现.总不能每次传完文件都人肉转码一次吧. ubuntu转码需要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进行: 1)让Ubuntu支持GBK Ubuntu默认是不支持GBK的.这里若不更改,则后续步骤均无法生效. a) 修改配置文件# vi /var/li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