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异常?

异常即是一个事件,该事件会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生,影响了程序的正常执行。

一般情况下,在Python无法正常处理程序时就会发生一个异常。

异常是Python对象,表示一个错误。

当Python脚本发生异常时我们需要捕获处理它,否则程序会终止执行。

异常处理

捕捉异常可以使用try / except语句。

try/except语句用来检测try语句块中的错误,从而让except语句捕获异常信息并处理。

如果你不想在异常发生时结束你的程序,只需在try里捕获它。

以下为简单的try....except...else的语法

try:
    正常的操作
......................
except: #可以多次使用except捕捉多个错误
发生异常,执行这块代码
......................
else:  #可有可无
如果没有异常执行这块代码

例:索引错误

l = [1, 2, 3, 4]
try:
l[5]
except IndexError:
print('索引错误')
else:
print('成功')

运行结果:

l = [1, 2, 3, 4]
try:
l[5]
except IndexError as i: #可以给错误个别名
print(i) #然后打印错误,会出现原生错误
else:
print('成功')

运行结果:

try-finally 语句

try-finally 语句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将执行最后的代码。

try:
<语句>
finally:
<语句> #退出try时总会执行
raise

 例:

l = [1, 2, 3, 4]
try:
l[5]
except IndexError:
print('索引错误')
finally:
print('happy')

运行结果:

自定义异常

通过创建一个新的异常类,程序可以命名它们自己的异常。异常应该是典型的继承自Exception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

以下为与RuntimeError相关的实例,实例中创建了一个类,基类为RuntimeError,用于在异常触发时输出更多的信息。

在try语句块中,用户自定义的异常后执行except块语句,变量 e 是用于创建Networkerror类的实例。

例:

class 异常错误名字(Exception): #自定义异常,继承Exception类的形式

    def __init__(self, msg): #初始化
self.message = msg # def __str__(self):
# return self.message try:
raise 异常错误名字('我的异常') #固定格式
except 异常错误名字 as e:
print(e)

多任务多线程

线程的并发是利用cpu的上下文的切换,在python3里是假的多线程,它不是真真正正的并行,其实就是串行,只不过利用了cpu上下文的切换而已

线程是程序最小的调度单位

例:串行

def test1():
for i in range(3):
print('test1=======>%s' % i)
def test2():
for i in range(3):
print('test2=======>%s' % i) test1()
test2()

运行结果:

例:并发

import threading #导入线程模块
import time #导入time模块
def test1():
for i in range(3):
time.sleep(1) #为了看出效果,延迟1秒
print('test1=======>%s' % i)
def test2():
for i in range(3):
time.sleep(1) #为了看出效果,延迟1秒
print('test2=======>%s' % i)
t1 = threading.Thread(target=test1) #实例化一个线程,用Thread方法 ,目标是test1(不加括号,是内存地址)
t2 = threading.Thread(target=test2)
t1.start() #执行这个线程
t2.start() #执行这个线程

运行结果:图一出现后1秒,再次出现两行,如图二,再1秒后,再次出现两行,如图三

多线程执行的顺序是无序的

def test1(n):
time.sleep(1)
print('task', n)
for i in range(10):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test1, args=('t-%s' % i,)) #传参args,必须元组形式,必须要加逗号
t.start()

运行结果:

多线程共享全局变量

因为函数内得不到函数外的数据,所以要global声明

g_num = 0 #全局变量
def update():
global g_num #global声明全局变量(才可以修改)
for i in range(10):
g_num += 1
update()
print(g_num)

运行结果:

g_num = 0 #全局变量
def update():
global g_num #global声明全局变量(才可以修改)
for i in range(10):
g_num += 1
def reader():
global g_num
print(g_num) t1 = threading.Thread(target=update)
t2 = threading.Thread(target=reader)
t1.start()
t2.start()

运行结果:

线程是继承在进程里的,没有进程就没有线程

GIL全局解释器锁

GIL的全称是:Global Interpreter Lock,意思就是全局解释器锁,这个GIL并不是python的特性,他是只在Cpython解释器里引入的一个概念,而在其他的语言编写的解释器里就没有这个GIL例如:Jython,Pypy

为什么会有GIL?

随着电脑多核cpu的出现核cpu频率的提升,为了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进行多线程的编程方式更为普及,随之而来的困难是线程之间数据的一致性和状态同步,而python也利用了多核,所以也逃不开这个困难,为了解决这个数据不能同步的问题,设计了gil全局解释器锁。

例:

def test1():
global global_num #声明全局变量
for i in range(1000000):
global_num += 1 #加1
print("test1", global_num) def test2():
global global_num
for i in range(1000000):
global_num += 1
print("test2", global_num)
t1 = threading.Thread(target=test1)
t2 = threading.Thread(target=test2)
t1.start()
t2.start()
# # t1.join() #等t1线程执行完毕
# # t2.join()
print(global_num)

执行结果:会发现每次都是不同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每次的执行结果都不一样呢,让我们结合上面的大图,分析一下:

上图和实例解析:

线程共享数据池,就相当于声明的全局变量,线程1拿到公共数据后,首先会申请到gil锁,就是在它进行操作时,不允许其他线程的操作,通过python解释器,调用系统原生线程,,然后假设在cpu上执行,若执行时间到了,线程1 还没有执行结束,那么将会被要求释放gil锁,相当于暂停,释放后线程2会拿到公共数据,同样申请到gil锁,通过python解释器调用原生线程,假设在cpu3上执行,并且完成+1的赋值,全局变量将会从0变成1,并且 ,线程2释放gil锁,线程1再次开始执行,将从暂停的位置开始,当结束+1赋值时,释放gil锁,这里线程1的从0到1赋值的过程将会覆盖掉线程2的赋值,所以,全局变量还是1,接下来还是同样的道理,不管线程1还是线程2,每一次赋值都是覆盖形式的,所以当主线程结束的时候,每次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那么上面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针对上面的情况我们的解决的方案是再加一把锁

互斥锁,要么不作,要么做完

GIL全局解释器锁
import threading
global_num = 0 lock = threading.Lock() #申请一把锁
def test1():
global global_num
lock.acquire() #上锁
for i in range(1000000):
global_num += 1
lock.release() #释放锁
print("test1", global_num) def test2():
global global_num
lock.acquire() #上锁
for i in range(1000000):
global_num += 1
lock.release() #释放锁
print("test2", global_num)
t1 = threading.Thread(target=test1)
t2 = threading.Thread(target=test2)
t1.start()
t2.start()
t1.join() #为了防止主线程结束的太快,等t1线程执行完毕
t2.join() #为了防止主线程结束的太快,等t2线程执行完毕
print(global_num)

运行结果:

那么上过锁之后,实际就变成了串行

例:下面代码开了10个进程,跑了多久的时间

import time
def run(n):
time.sleep(2)
print('this is running======>%s' % n) for i in range(10):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run, args=(i,))
t.start()

解决方案:

import time
def run(n):
time.sleep(2)
print('this is running======>%s' % n)
l = [] #建立一个空列表
start = time.time() #记录开始的时间
for i in range(10):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run, args=(i,))
t.start()
l.append(t) #把创建的实例加入列表
for j in l: #循环l列表
j.join() #等待循环进程结束
end = time.time() #记录结束的时间
print('cost', (end-start))
只要在进行耗时的IO操作的时候,能释放GIL,所以只要在IO密集型的代码里,用多线程就很合适

进程

一个程序运行起来之后,代码+用到的资源称之为进程,它是操作系统分配资源的基本单位,不仅可以通过线程完成多任务,进程也是可以的,cpu密集的时候适合用多进程

多进程的并发

import time
import multiprocessing #导入多重处理模块
def test1():
for i in range(10):
time.sleep(1)
print('test1====>', i) def test2():
for i in range(10):
time.sleep(1)
print('test2====>', i) if __name__=='__main__': #main的固定格式,如果没有将报错不支持
p1 = multiprocessing.Process(target=test1) #进程1的调用
p2 = multiprocessing.Process(target=test2) #进程2的调用
p1.start()
p2.start()

一这两个进程任务为例,如果cpu核数>=2,那么就是真真正正的 并行

运行结果:以此类推

进程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import multiprocessing
import time
g_num = 0
def update(): #写函数
global g_num
for i in range(100):
g_num += 1
print(g_num) def reader(): #读函数
print(g_num) if __name__ == '__main__':
p1 = multiprocessing.Process(target=update)
p2 = multiprocessing.Process(target=reader)
p1.start()
p2.start()

运行结果:,由此看出读函数没有读到写函数更改的内容,所以得出,进程之间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进程池

 什么时候用进程池?

当不知道有多少个进程池要跑的时候,用进程池最合适。

import multiprocessing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ool #或者用 multiprocessing.Pool(),再给他赋变量
import time
import threading
g_num = 0
def test1(n):
for i in range(n):
time.sleep(1)
print('test1', i) def test2(n):
for i in range(n):
time.sleep(1)
print('test2', i) if __name__ == '__main__': pool = Pool() #声明进程池 #括号内没有声明进程数,默认无限(根据电脑配置情况)
pool.apply_async(test1, (10,)) #使用方法并且加参数
pool.apply_async(test2, (10,))
pool.close() #进程池关闭
pool.join() #进程池等待(注意的是:join必须放在close后边)

这就是程池的并发,运行结果:

等等

协程

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单位切换需要的资源最大,效率低
线程是操作系统调度的单位切换需要的资源一般,效率一般
协程是寄生在线程里的,所以协程切换任务资源很小,效率高。IO操作密集的时候首选协程
多进程、多线程根据cpu核数不一样可能是并行的,但是协成在一个线程中

协程,其实就是串行

例:

import gevent,time
def test1():
for i in range(10):
time.sleep(1) #遇见延迟就切换
print('test1', i) def test2():
for i in range(10):
time.sleep(1) #遇见延迟就切换
print('test2', i)
g1 = gevent.spawn(test1) #声明实例,调用函数的方法就是spawn
g2 = gevent.spawn(test2)
g1.join() #调用方式join,不是start
g2.join()

运行结果:依次出现,由此看出是串行

协程,可以自动切换

由于协程工作时遇见延迟就会切换,所以会在test1,test2来回切换,因为test1延迟1秒,test2,延迟2秒,所以会按照2个test1,一个test2 的规律打印

import gevent,time
# from gevent import monkey #打个补丁支持time.sleep()
# monkey.patch_all() #让gevent支持time.sleep()
def test1():
for i in range(10):
# time.sleep(1) #遇见延迟就切换
gevent.sleep(1) #延迟1秒
print('test1', i) def test2():
for i in range(10):
# time.sleep(2) #遇见延迟就切换
gevent.sleep(2) #延迟2秒
print('test2', i)
g1 = gevent.spawn(test1) #声明实例,调用函数的方法就是spawn
g2 = gevent.spawn(test2)
g1.join() #调用方式join,不是start
g2.join()

运行结果:

python异常处理,多线程,多进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进阶--多线程多进程

    一.线程和进程 进程是拥有独立内存,能够独立运行的最小单位,也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线程是程序运行过程中,一个单一的顺序控制流程,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位,一个进程至少包含一个线程,多线程共享进程的内存 ...

  2. 静听网+python爬虫+多线程+多进程+构建IP代理池

    目标网站:静听网 网站url:http://www.audio699.com/ 目标文件:所有在线听的音频文件 附:我有个喜好就是听有声书,然而很多软件都是付费才能听,免费在线网站虽然能听,但是禁ip ...

  3. python 爬虫 多线程 多进程

    一.程序.进程和线程的理解  程序:就相当于一个应用(app),例如电脑上打开的一个程序. 进程:程序运行资源(内存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一个程序可以有多个进程. 线程:cpu最小的调度单位,必须依赖 ...

  4. Python之多线程多进程

    (一)进程 1.定义 进程:就是一组资源的集合.一个程序就是一个进程. 线程是用来干活的,只有进程的话是没办法运行的,进程里其实是线程在具体干活的.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 ...

  5. Python的多线程(threading)与多进程(multiprocessing )

    进程:程序的一次执行(程序载入内存,系统分配资源运行).每个进程有自己的内存空间,数据栈等,进程之间可以进行通讯,但是不能共享信息. 线程:所有的线程运行在同一个进程中,共享相同的运行环境.每个独立的 ...

  6. 学习笔记--python中使用多进程、多线程加速文本预处理

    一.任务描述 最近尝试自行构建skip-gram模型训练word2vec词向量表.其中有一步需要统计各词汇的出现频率,截取出现频率最高的10000个词汇进行保留,形成常用词词典.对于这个问题,我建立了 ...

  7. Python之多线程和多进程

    一.多线程 1.顺序执行单个线程,注意要顺序执行的话,需要用join. #coding=utf-8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import time def my_co ...

  8. Python的多线程和多进程

    (1)多线程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发明了多核CPU甚至现在有多个CPU+多核的硬件,也不是因为多线程CPU运行效率比单线程高.单从CPU的运行效率上考虑,单任务进程及单线程效率是最高的,因为CPU没有任何进 ...

  9. Python【多线程与多进程】

    import time,threading print("=======串行方式.并行两种方式调用run()函数=======")def run(): print('哈哈哈') # ...

  10. 聊聊Python中的多进程和多线程

    今天,想谈一下Python中的进程和线程. 最近在学习Django的时候,涉及到了多进程和多线程的知识点,所以想着一下把Python中的这块知识进行总结,所以系统地学习了一遍,将知识梳理如下. 1. ...

随机推荐

  1. Project Euler 25 1000-digit Fibonacci number

    题意:在斐波那契数列( 1 ,1,2,3,5 ...... )中,第一个有1000位数字的是第几项? 思路:滚动数组 + 大数加法 /********************************* ...

  2. jenkins 新增节点的3种方式

    1.通过ssh建立节点(在节点机子上要安装好jdk) (1)通过用户+密码建立ssh连接 (2)通过用户+密钥建立连接 2.通过jnlp,javaweb的方式连接 (1)创建好节点 (2)在节点的机子 ...

  3. C#中的Attribute Property区别

    Attribute 一般译作"特性",Property 仍然译为"属性". Attribute 是一种可由用户自由定义的修饰符(Modifier),可以用来修饰 ...

  4. Cocos2d-x 3.0 红孩儿私家必修 - 第一章 初识Cocos2d-x 3.0project

    第一章    初识Cocos2d-x 3.0project Cocos2d-x 3.0出来了,听说与之前版本号相比修改较大 做为一个游戏开发人员.我们应该欢迎Cocos2d-x持续的更新和强大,Coc ...

  5. 读配置文件能够保持顺序的 Java Properties 类

    序 前几天,公司项目中有一个需求是读取配置文件的.并且最好可以保证载入到内存中的顺序可以和配置文件里的顺序一致,可是.假设使用 jdk 中提供的 Properties 类的话,读取配置文件后.载入到内 ...

  6. caioj1496: [视频]基于连通性状态压缩的 动态规划问题:Manhattan Wiring

    %%%%orz苏大佬 虽然苏大佬的baff吸不得,苏大佬的梦信不得,但是膜苏大佬是少不得的囧 这题还是比较有收获的 哼居然有我不会做的插头DP 自己yy了下,2表示属于2的插头,3表示3的插头 假如当 ...

  7. DNS配置外网

    dnssec开启,部分dns请求为不信任链导致解析延迟或者解析失败(error显示为不信任)解决方法: vi /etc/named.conf dnssec-enable no; dnssec-vali ...

  8. 在eclipse环境下使用maven install 命令碰到native2ascii-utf8问题解决方案

    报错语句:Failed to execute goal org.codehaus.mojo:native2ascii-maven-plugin:1.0-beta-1:native2ascii (nat ...

  9. linux下服务启动脚本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 utf-8 -*-# @File : deployment.py# @Author: Anthony.waa# @Date : 2 ...

  10. Building Block[HDU2818]

    Building Block Time Limit: 2000/1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32768/32768 K (Java/Others)Tot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