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a-convert最主要的作用是:将koa1包中使用的Generator函数转换成Koa2中的async函数。更准确的说是将Generator函数转换成使用co包装成的Promise对象。然后执行对应的代码。当然该包中也提供了back方法,也可以把koa2中的async函数转换成koa1包中的Generator函数。

首先我们来看下使用Koa1中使用Generator函数和Koa2中使用的async函数的demo代码如下: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 koa1 使用generator函数的写法
app.use(function *(next) {
console.log(1111); // 1. 第一步先打印 1111
yield next;
console.log(222222); // 4. 第四步打印 222222
}); // koa2的写法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3333); // 2. 第二步再打印 3333
await next();
console.log(44444); // 3. 第三部打印44444
}); app.listen(3001);
console.log('app started at port 3001...');

当我们在node命令行中使用 node app.js 命令时,然后浏览器中 输入地址:http://localhost:3001/ 访问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命令中会分别打印 1111 3333 444444 222222.

我们再来看下,Koa源码中的application.js 代码如下:在use方法内部,代码如下:

const convert = require('koa-convert');
use(fn) {
if (typeof fn !== 'function') throw new TypeError('middleware must be a function!');
if (isGeneratorFunction(fn)) {
deprecate('Support for generators will be removed in v3. ' +
'See the documentation for examples of how to convert old middleware ' +
'https://github.com/koajs/koa/blob/master/docs/migration.md');
fn = convert(fn);
}
debug('use %s', fn._name || fn.name || '-');
this.middleware.push(fn);
return this;
}

如上koa2源码中的use函数,该函数有一个fn参数,首先判断该fn是不是一个函数,如果不是一个函数的话,直接抛出一个错误,提示,中间件必须为一个函数。第二步继续判断该fn函数是不是一个Generator函数,如果它是generator函数的话,就把该函数使用 koa-convert包转换成async函数。然后把对应的async函数放进 this.middleware数组中。最后返回该对象this。

这上面是koa2中的基本源码,下面我们来看看 koa-convert中的源码是如何做的呢?

const co = require('co')
const compose = require('koa-compose') module.exports = convert function convert (mw) {
if (typeof mw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middleware must be a function')
}
if (mw.constructor.name !== 'GeneratorFunction') {
// assume it's Promise-based middleware
return mw
}
const converted = function (ctx, next) {
return co.call(ctx, mw.call(ctx, createGenerator(next)))
}
converted._name = mw._name || mw.name
return converted
} function * createGenerator (next) {
return yield next()
} // convert.compose(mw, mw, mw)
// convert.compose([mw, mw, mw])
convert.compose = function (arr) {
if (!Array.isArray(arr)) {
arr = Array.from(arguments)
}
return compose(arr.map(convert))
}

1. 部分源码如上,首先引入co包中的代码,要深入了解co包中源码请看这篇文章, 该co的作用是:将Generator函数转换成promise对象,然后会自动执行该函数的代码。

2. 引入 koa-compose包,要深入了解 koa-compose包,请看这篇文章. 该包的作用是:将koa包中的中间件合并,然后依次执行各个中间件。

3. convert 函数
1. 该函数有一个参数mw,首先判断该参数mw是不是一个函数,如果该mw不是一个函数的话,就直接抛出一个异常提示,该中间件必须是一个函数。
2. 判断该 mw.constructor.name !== 'GeneratorFunction' 是不是一个Generator函数,如果不是Generator函数的话,就直接返回该mw。
3. 如果它是Generator函数的话,就会执行 converted 函数,该函数有2个参数,第一个参数ctx是运行Generator的上下文,第二个参数是传递给Generator函数的next参数。
4. 最后返回 return co.call(ctx, mw.call(ctx, createGenerator(next))); co的作用是介绍一个Generator函数,然后会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然后该Generator函数会自动执行。createGenerator函数代码如下:

function * createGenerator (next) {
return yield next()
}

因此 mw.call(ctx, createGenerator(next)),如果mw是一个Generator函数的话,就直接调用该Generator函数,返回return yield next(); 返回下一个中间件,然后使用调用co包,使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该本身对象的代码会自动执行完。

5. 在convert函数代码中,有一句代码 mw.constructor.name !== 'GeneratorFunction' 是不是一个Generator函数。
可以如上面进行判断,比如如下代码演示是否是Generator函数还是AsyncFunction函数了,如下代码:

function* test () {};
console.log(test.constructor.name); // 打印 GeneratorFunction async function test2() {};
console.log(test2.constructor.name); // 打印 AsyncFunction

如上所有的分析是 convert 函数的代码了,该代码一个最主要的作用,判断传递进来的mw参数是不是Generator函数,如果是Generator函数的话,就把该Generator函数转化成使用co包装成Promise对象了。
4. back函数代码如下:

convert.back = function (mw) {
if (typeof mw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middleware must be a function')
}
if (mw.constructor.name === 'GeneratorFunction') {
// assume it's generator middleware
return mw
}
const converted = function * (next) {
let ctx = this
let called = false
// no need try...catch here, it's ok even `mw()` throw exception
yield Promise.resolve(mw(ctx, function () {
if (called) {
// guard against multiple next() calls
// https://github.com/koajs/compose/blob/4e3e96baf58b817d71bd44a8c0d78bb42623aa95/index.js#L36
return Promise.reject(new Error('next() called multiple times'))
}
called = true
return co.call(ctx, next)
}))
}
converted._name = mw._name || mw.name
return converted
}

代码也是一样判断:
1. 判断mw是否是一个函数,如果不是一个函数,则抛出异常。
2. 判断mw.constructor.name === 'GeneratorFunction'; 如果是Generator函数的话,就直接返回该Generator函数。
如果不是Generaror函数的话,就执行 converted 方法,转换成Generator函数。同样的道理调用co模块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

5. convert.compose函数代码如下:

convert.compose = function (arr) {
if (!Array.isArray(arr)) {
arr = Array.from(arguments)
}
return compose(arr.map(convert))
}

该函数的作用是:就是将一系列Generator函数组成的数组,直接转成Koa2中可执行的middleware形式。调用 koa-compose 包转换成中间件形式。

koa-convert源码分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koa2中间件koa和koa-compose源码分析原理(一)

    koa是基于nodejs平台的下一代web开发框架,它是使用generator和promise,koa的中间件是一系列generator函数的对象.当对象被请求过来的时候,会依次经过各个中间件进行处理 ...

  2. Koa源码分析(三) -- middleware机制的实现

    Abstract 本系列是关于Koa框架的文章,目前关注版本是Koa v1.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Koa源码分析(一) -- generator Koa源码分析(二) -- co的实现 Koa源码分 ...

  3. Koa源码分析(二) -- co的实现

    Abstract 本系列是关于Koa框架的文章,目前关注版本是Koa v1.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Koa源码分析(一) -- generator Koa源码分析(二) -- co的实现 Koa源码分 ...

  4. Koa源码分析(一) -- generator

    Abstract 本系列是关于Koa框架的文章,目前关注版本是Koa v1.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Koa源码分析(一) -- generator 2. Koa源码分析(二) -- co的实现 ...

  5. koa源码分析

    最近项目要使用koa,所以提前学习一下,顺便看了koa框架的源码. 注:源码是koa2.x koa的源码很简洁,关键代码只有4个文件,当然还包括一些依赖npm包 const Koa = require ...

  6. 《分享》Koa2源码分析

    曾经在公司内部做的一起关于koa源码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koa2 源码分析整理 koa2(2.4.1版本)源码主要包含四个js,包括application.js, context.js, req ...

  7. zookeeper源码分析之四服务端(单机)处理请求流程

    上文: zookeeper源码分析之一服务端启动过程 中,我们介绍了zookeeper服务器的启动过程,其中单机是ZookeeperServer启动,集群使用QuorumPeer启动,那么这次我们分析 ...

  8. flask源码分析

    本flask源码分析不间断更新 而且我分析的源码全是我个人觉得是很beautiful的 1 flask-login 1.1 flask.ext.login.login_required(func),下 ...

  9. 移动web app开发必备 - Deferred 源码分析

    姊妹篇  移动web app开发必备 - 异步队列 Deferred 在分析Deferred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老套的设计模式给搬出来,便于理解源码!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 又叫发布者-订阅者模 ...

  10. jQuery源码分析系列(36) : Ajax - 类型转化器

    什么是类型转化器? jQuery支持不同格式的数据返回形式,比如dataType为 xml, json,jsonp,script, or html 但是浏览器的XMLHttpRequest对象对数据的 ...

随机推荐

  1. Linux应用和系统库的2种安装方式---源码安装tarball和二进制rpm包

    一.应用程序和系统库从哪里来? 两种机制,源码安装和二进制安装. 二.源码安装 tarball 1.核心思想是:利用开源代码,自己编译生成应用程序或者库,要求系统上必须已安装TMG(tar, make ...

  2. Android通过Chrome Inspect调试WebView的H5 App出现空白页面的解决方法(不需要FQ)

    本文系博主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未经本人同意,私自转载或盗取资源提供下载,本人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调试基于WebView的Hybrid App最舒服的工具当然是Chrome自带的开发者工具 ...

  3. [Python] wxPython 基本控件 (转)

    转自:http://www.cnblogs.com/wangjian8888/p/6028777.html 一.静态文本控件 wx.StaticText(parent, id, label, pos= ...

  4. Java:JavaBean和BeanUtils

    本文内容: 什么是JavaBean JavaBean的使用 BeanUitls 利用DBUtils从数据库中自动加载数据到javabean对象中 首发日期:2018-07-21 什么是JavaBean ...

  5. SQL中常用系统函数

    --1 CONVERT(数据类型,表达式),CAST( 表达式 AS 数据类型) 转变数据类型--将数字转化为字符串SELECT CONVERT(varchar(2),12)+CONVERT(varc ...

  6. [20181108]with temp as 建立临时表吗.txt

    [20181108]with temp as 建立临时表吗.txt --//链接:http://www.itpub.net/thread-2106304-1-1.html--//作者提到在dg上使用w ...

  7. Oracle EBS FORM lov

    存在一种情况: 一个LOV的值当前有效,因此填入保存.但突然无效后,当查询该界面时就会弹出LOV框使其修改. 解决方案: 1. 非常粗暴,不设置校验,在LOV对应的item强行将校验设置为NO. 2. ...

  8. SQL Server基础之登陆触发器

    虽然同表级(DML)触发器和库级(DDL)触发器共顶着一个帽子,但登陆触发器与二者有本质区别.无论表级还是库级,都是用来进行数据管理的,而登陆触发器是纯粹的安全工具. 登陆触发器只响应LOGON事件, ...

  9. HttpHandler实现网页图片防盗链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Web; /// <summary ...

  10. MYSQL中默认隐式事务及利用事务DML

    一:默认情况下,MySQL采用autocommit模式运行.这意味着,当您执行一个用于更新(修改)表的语句之后,MySQL立刻把更新存储到磁盘中.默认级别为不可重复读. 二:会造成隐式提交的语句以下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