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30349961/article/details/8266255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f05a2c01016j7n.html

经常看到一些Hive优化的建议中说当小表与大表做关联时,把小表写在前面,这样可以使Hive的关联速度更快,提到的原因都是说因为小表可以先放到内存中,然后大表的每条记录再去内存中检测,最终完成关联查询。这样的原因看似合理,但是仔细推敲,又站不住脚跟。

多小的表算小表?如果所谓的小表在内存中放不下怎么办?我用2个只有几条记录的表做关联查询,这应该算是小表了,在查看reduce的执行日志时依然是有写磁盘的操作的。实际上reduce在接收全部map的输出后一定会有一个排序所有键值对并合并写入磁盘文件的操作。写入磁盘(spill)有可能是多次的,因此有可能会生成多个临时文件,但是最终都要合并成一个文件,即最终每一个reduce都只处理一个文件。

我做了一个实验,用1条记录的表和3亿多条记录的表做join,无论小表是放在join的前面还是join的后面,执行的时间几乎都是相同的。再去看reduce的执行日志,1条记录的表在join前或者join后两次查询的reduce日志几乎也是一摸一样的。如果按照上面的说法把join左侧的表放内存等待join右侧的表到内存中去检测,那么当3亿多条记录的表放在join左侧时,内存肯定是无法容下这么多记录的,势必要进行写磁盘的操作,那它的执行时间应该会比小表在join前时长很多才对,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也就说明了上面说到的原因并不合理。

事实上把小表放在前面做关联可以提高效率这种说法,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把重复关联键少的表放在join前面做关联可以提高join的效率。

分析一下Hive对于两表关联在底层是如何实现的。因为不论多复杂的Hive查询,最终都要转化成mapreduce的JOB去执行,因此Hive对于关联的实现应该和mapreduce对于关联的实现类似。而mapreduce对于关联的实现,简单来说,是把关联键和标记是在join左边还是右边的标识位作为组合键(key),把一条记录以及标记是在join左边还是右边的标识位组合起来作为值(value)。在reduce的shuffle阶段,按照组合键的关联键进行主排序,当关联键相同时,再按照标识位进行辅助排序。而在分区段时,只用关联键中的关联键进行分区段,这样关联键相同的记录就会放在同一个value list中,同时保证了join左边的表的记录在value list的前面,而join右边的表的记录在value list的后面。

例如A join B ON (A.id = b.id) ,假设A表和B表都有1条id = 3的记录,那么A表这条记录的组合键是(3,0),B表这条记录的组合键是(3,1)。排序时可以保证A表的记录在B表的记录的前面。而在reduce做处理时,把id=3的放在同一个value list中,形成 key = 3,value list = [A表id=3的记录,B表id=3的记录]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当两个表做关联时reduce做了什么。Reduce会一起处理id相同的所有记录。我们把value list用数组来表示。

1)  Reduce先读取第一条记录v[0],如果发现v[0]是B表的记录,那说明没有A表的记录,最终不会关联输出,因此不用再继续处理这个id了,读取v[0]用了1次读取操作。

2)  如果发现v[0]到v[length-1]全部是A表的记录,那说明没有B表的记录,同样最终不会关联输出,但是这里注意,已经对value做了length次的读取操作。

3)  例如A表id=3有1条记录,B表id=3有10条记录。首先读取v[0]发现是A表的记录,用了1次读取操作。然后再读取v[1]发现是B表的操作,这时v[0]和v[1]可以直接关联输出了,累计用了2次操作。这时候reduce已经知道从v[1]开始后面都是B 表的记录了,因此可以直接用v[0]依次和v[2],v[3]……v[10]做关联操作并输出,累计用了11次操作。

4)  换过来,假设A表id=3有10条记录,B表id=3有1条记录。首先读取v[0]发现是A表的记录,用了1次读取操作。然后再读取v[1]发现依然是A表的记录,累计用了2次读取操作。以此类推,读取v[9]时发现还是A表的记录,累计用了10次读取操作。然后读取最后1条记录v[10]发现是B表的记录,可以将v[0]和v[10]进行关联输出,累计用了11次操作。接下来可以直接把v[1]~v[9]分别与v[10]进行关联输出,累计用了20次操作。

5)  再复杂一点,假设A表id=3有2条记录,B表id=3有5条记录。首先读取v[0]发现是A表的记录,用了1次读取操作。然后再读取v[1]发现依然是A表的记录,累计用了2次读取操作。然后读取v[2]发现是B表的记录,此时v[0]和v[2]可以直接关联输出,累计用了3次操作。接下来v[0]可以依次和v[3]~v[6]进行关联输出,累计用了7次操作。接下来v[1]再依次和v[2]~v[6]进行关联输出,累计用了12次操作。

6)  把5的例子调过来,假设A表id=3有5条记录,B表id=3有2条记录。先读取v[0]发现是A表的记录,用了1次读取操作。然后再读取v[1]发现依然是A表的记录,累计用了2次读取操作。以此类推,读取到v[4]发现依然是A表的记录,累计用了5次读取操作。接下来读取v[5],发现是B表的记录,此时v[0]和v[5]可以直接关联输出,累计用了6次操作。然后v[0]和v[6]进行关联输出,累计用了7次操作。然后v[1]分别与v[5]、v[6]关联输出,累计用了9次操作。V[2] 分别与v[5]、v[6]关联输出,累计用了11次操作。以此类推,最后v[4] 分别与v[5]、v[6]关联输出,累计用了15次操作。

7)  额外提一下,当reduce检测A表的记录时,还要记录A表同一个key的记录的条数,当发现同一个key的记录个数超过hive.skewjoin.key的值(默认为1000000)时,会在reduce的日志中打印出该key,并标记为倾斜的关联键。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写在关联左侧的表每有1条重复的关联键时底层就会多1次运算处理。

假设A表有一千万个id,平均每个id有3条重复值,那么把A表放在前面做关联就会多做三千万次的运算处理,这时候谁写在前谁写在后就看出性能的差别来了。

SQL Join连接大小表在前在后的重要性(小表在前提高执行效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SQL】各取所需 | SQL JOIN连接查询各种用法总结

    前面 在实际应用中,大多的查询都是需要多表连接查询的,但很多初学SQL的小伙伴总对各种JOIN有些迷糊.回想一下,初期很长一段时间,我常用的似乎也就是等值连接 WHERE 后面加等号,对各种JOIN也 ...

  2. SQL Server SQL性能优化之--通过拆分SQL提高执行效率,以及性能高低背后的原因

    复杂SQL拆分优化 拆分SQL是性能优化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具体就是将复杂的SQL按照一定的逻辑逐步分解成简单的SQL,借助临时表,最后执行一个等价的逻辑,已达到高效执行的目的 一直想写一遍通过 ...

  3. SQL JOIN连接分类[转]

    1.内联接(典型的联接运算,使用像 =  或 <> 之类的比较运算符):包括相等联接和自然联接: 内联接使用比较运算符根据每个表共有的列的值匹配两个表中的行:    2.外联接.外联接可以 ...

  4. SQL Join连接

    SQL 连接(Joins) SQL join 用于把来自两个或多个表的行结合起来. SQL JOIN SQL JOIN 子句用于把来自两个或多个表的行结合起来,基于这些表之间的共同字段. 最常见的 J ...

  5. 如何测试sql语句性能,提高执行效率

    有时候我们经常为我们的sql语句执行效率低下发愁,反复优化后,可还是得不到提高 那么你就用这条语句找出你sql到底是在哪里慢了 示例: SET STATISTICS io ON        SET ...

  6. 测试sql语句性能,提高执行效率

    为了让您的程序执行的效率更高,SQL的效率一定不可忽视. 现有以下方法去检测SQL的执行效率. 对于多表查询的效率测试: )直接from ,where方式. SET STATISTICS io ON ...

  7. ElementUi 表单验证失败后 页面滚动到表单验证失败位置

    1.应用场景 当进行长表单验证时 用户填写到了单子的最下面 可是已经滚动过去的部分单子验证失败 为了友好的用户体验 这时候就需要滚动到验证失败位置 2.解决思路 elementUi本身并没有提供相关获 ...

  8. SQL join 连接时 条件加在 on后面和 where 的区别

    task 是用户任务表,manageuser是用户表,以left join 为参考: 此时主表是task,三条sql语句:注意区别.第一句无筛选条件,第二句筛选条件在on后面,第三句sql的筛选语句放 ...

  9. SQL中join连接查询时条件放在on后与where后的区别

    数据库在通过连接两张或多张表来返回记录时,都会生成一张中间的临时表,然后再将这张临时表返回给用户. 在使用left jion时,on和where条件的区别如下: 1. on条件是在生成临时表时使用的条 ...

随机推荐

  1. 第五届新疆ACM H-虚无的后缀

    来源 第五届新疆省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nowcoder重现赛 H-虚无的后缀 思路1 好菜哦. 首先后缀零的个数最多,我们只需要考虑他的质因子2和5的个数就行了(存为a,b). 因为其他因子对 ...

  2. 第03组 Alpha冲刺

    队名:不等式方程组 组长博客 作业博客 团队项目进度 组员一:张逸杰(组长) 过去两天完成的任务: 文字/口头描述: 制定了初步的项目计划,并开始学习一些推荐.搜索类算法 GitHub签入纪录: 暂无 ...

  3. CGLIB和Java动态代理的区别(笔记)

    java常用知识点: 1.Java动态代理只能够对接口进行代理,不能对普通的类进行代理(因为所有生成的代理类的父类为Proxy,Java类继承机制不允许多重继承):CGLIB能够代理普通类:2.Jav ...

  4. Mysql与Postgresql常用命令比较

    PostgreSQL MySQL 服务启动:1)#service postgresql start2)#/etc/init.d/postgresql start3)#su – postgresql$p ...

  5. 数据结构Java版之基数排序(四)

    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LSD ,从最低位开始排序, 第二种是 MSD 从最高位开始排.这里介绍第一种LSD排序算法.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基数.基数是根据具体的排序情况而定的,比如我 ...

  6. [Beta阶段]第五次Scrum Meeting

    Scrum Meeting博客目录 [Beta阶段]第五次Scrum Meeting 基本信息 名称 时间 地点 时长 第五次Scrum Meeting 19/05/10 新主楼F座2楼 50min ...

  7. EventHandler

    表示将处理不包含事件数据的事件的方法 作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把这两个事放在一起了,意思就是叫你吃完饭了喊我一声.我委托你吃完饭了,喊我一声.这样我就不用过一会就来看一下你吃完了没有了,已经委托你了.

  8. Android -------- kotlin插件神器Json直接生成javaBean

    这是一个data class从JSON字符串生成Kotlin 的插件,换句话说,是一个将JSON字符串转换为Kotlin data class(Json到Kotlin)的插件 在使用Kotlin进行开 ...

  9. iOS项目运行出现:[__NSPlaceholderDictionary initWithObjects:forKeys:count:]: attempt to insert nil object

    说白了就是 字典初始化 的时候 放入空的值了 下面这个比较具体 错误原因: NSDictionary *dic = @{@"key":value}这个初始化方法,发现keys co ...

  10. java中为什么notify()可能会导致死锁,而notifyAll()则不会

    简单的说,notify()只唤醒一个正在等待的线程,当该线程执行完以后施放该对象的锁,而没有再次执行notify()方法,则其它正在等待的线程 则一直处于等待状态,不会被唤醒而进入该对象的锁的竞争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