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学习Hibernate,首先说一下Hibernate出现的原因吧,Hibernate是因为MVC的分层体系结构的出现,即数据持久层(模型层)的出现,持久层是在MVC三层架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提出持久层之前,业务逻辑层在实现业务逻辑的同时,还需要访问数据库,这样就为业务逻辑的扩展怎家了难度,有了持久层,业务逻辑层只需要负责业务逻辑的实现,对数据的交给持久层,使每一段业务逻辑代码的目的都更明确,这样操作就更简单了。

如下图:增加了持久层的MVC分层结构

Hibernate作为一个中间件,很好的实现了持久层的功能,其中就是使用了ORM(对象到关系的映射),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何谓“持久化”持久(Persistence),即把数据(如内存中的对象)保存到可永久保存的存储设备中(如磁盘)。持久化的主要应用是将内存中的数据存储在关系型的数据库中,当然也可以存储在磁盘文件中、XML数据文件中等等。持久化顾名思义就是把缓存中的东西放到数据库中使之持久

 对于需要持久化的对象,它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状态:临时状态,持久化状态,游离状态.

 临时状态(Transient):刚刚用new语句创建,没有被持久化,不处于session的缓存中.处于临时状态的java对象被称为临时对象.

 持久化状态(Persistent):已经被持久化,加入到session的缓存中.处于持久化的java对象被称为持久化对象.

游离状态(Detached):已经被持久化,但不处于session的缓存中,处于游离状态的java对象被成为游离对象.

持久化对象的特征:

.  位于一个session事例的缓存中,可以说持久化对象总是被一个session事例关联

.  持久化对象和数据库中的相关记录对应

.  Session在清理缓存时,会根据持久化对象的属性变化来同步更新数据库

.  Session的save()方法把临时状态变为持久化状态.

.  Session的update() ,saveOrUpdate()和lock()方法使游离状态变为持久化状态.

ORM模式

ORM是实现持久化的技术之一,ORM—Object-Relational Mapping对象到关系的映射,通过使用描述对象和数据库之间的元数据,将Java程序中的对象自动持久化到关系数据库中。

对象和关系数据是业务实体的两种表现形式,业务实体在内存中表现为对象,在数据库中表现为关系数据。内存中的对象之间存在关联和继承关系,而在数据库中,关系数据库无法直接表达多对多关联和继承关系。因此,ORM一般以中间件的形式存在,主要实现程序对象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ORM中间件能在任何一个Java程序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之间充当桥梁。

ORM的优点:

1.提高了开发效率。由于ORM可以自动对实体对象与数据库中的表进行字段与属性的映射,所以实际操作中已经不再需要一个专用的、庞大的数据访问层。

2.ORM提供了对数据库的映射能够像操作对象一样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而不用直接进行SQL编码。

ORM的缺点

系统结构方面,采用ORM的系统一般都是多层系统,层次多了效率就会降低。

2.性能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持久化对象的提取和对数据的加工处理上,采用ORM时,系统可能将全部数据提取到内存对象中,然后进行过滤和加工处理,这样会产生性能的问题。

3.对象持久化方面,ORM一般会持久化所有的属性,这对有些应用是不希望发生的。

常用的ORM中间件有Hibernate、IBatis、Apache OJB 等等

解析Hibernate中的持久化—ORM(转载)的更多相关文章

  1. 【Hibernate】解析hibernate中的缓存

    Hibernate中的缓存一共有三种,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查询缓存.缓存除了使用Hibernate自带的缓存,还可以使用redis进行缓存,或是MongoDB进行缓存. 所使用的Demo: User. ...

  2. Hibernate中的持久化类

    一.持久化类概述 就是一个JavaBean,这个JavaBean与表建立了映射关系.这个类就称为是持久化类. 简单理解为 持久化类=JavaBean+映射文件. 持久化类:是指其实例需要被Hibern ...

  3. Hibernate原理解析-Hibernate中实体的状态

  4. 三、hibernate中持久化类的使用

    hibernate的持久化类 持久化:将内存中的一个对象持久化到数据库中的过程,hibernate就是一个用来进行持久化的框架 持久化类:一个Java对象与数据库中表建立了关系映射,那么这个类在hib ...

  5. Hibernate中的PO

    Hibernate中的PO PO就是持久化对象,它的作用就是完成持久化操作,即通过以面向对象的方式操作该对象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执行增.删.改.查的操作. Hibernate是低侵入式的设计,完全采用Ja ...

  6. 使用SQLQuery 在Hibernate中使用sql语句

    对原生SQL查询执行的控制是通过SQLQuery接口进行的,通过执行Session.createSQLQuery()获取这个接口.下面来描述如何使用这个API进行查询. 1.标量查询(Scalar q ...

  7. hibernate中session的线程安全问题

    Hibernate的基本特征是完成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在Hibernate中使用持久化对象PO(Persistent Object)完成持久化操作,对PO的操作必须在Sessio ...

  8. ORM进阶之Hibernate中对象的三大状态解析

    ORM进阶之 ORM简单介绍 ORM进阶之Hibernate简单介绍及框架搭 ORM进阶之Hibernate的三大对象 ORM进阶之Hibernate中对象的三大状态解析 在Hibernatea中每一 ...

  9. xml解析----java中4中xml解析方法(转载)

    转载:https://www.cnblogs.com/longqingyang/p/5577937.html 描述 XML是一种通用的数据交换格式,它的平台无关性.语言无关性.系统无关性.给数据集成与 ...

随机推荐

  1. 封装好的AFN网络请求框架和MBProgress

    demo:https://github.com/IMCCP/CCPAFNNetworking(收藏下来)

  2. Storm入门2-单词计数案例学习

     [本篇文章主要是通过一个单词计数的案例学习,来加深对storm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基本的开发流程和如何提交并运行一个拓扑] 单词计数拓扑WordCountTopology实现的基本功能就是不停地读入 ...

  3. linux -- nano

    今天在git commit的时候碰到了一种编辑方式 -- 不会用 T.T,然后找了下相关的文档. ^G -- ctrl+g 帮助文档 ^O -- ctrl+o 写出,会出现下面的一行提示,是否保存,直 ...

  4. Missing artifact com.microsoft.sqlserver:sqljdbc4:jar:4.0

    maven构建项目的时候遇到这个错误: 一.直接原因 制定路径下确实没有sqljdbc4.jar文件. 二.根本原因 微软不允许以maven的方式直接下载该文件. 三.解决办法 3.1 手动下载相关库 ...

  5. 远程执行shellcode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io.h> #pragma comment( ...

  6. CSUOJ_1002

    /* * Title : A+B(III) * Data : 2016/11/09 * Author : Andrew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 ...

  7. 【转】linux中do{...} while(0)的解释

    在看ldlm的代码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有很多宏定义使用了do while(0)这种看起来好像没啥用的代码.然后我就问问师兄,才得知,这种用法很常见,自己又查了一下资料,原来在linux内核代 ...

  8. position之fixed固定定位、absolute绝对定位和relative相对定位

    什么是层模型? 什么是层布局模型?层布局模型就像是图像软件PhotoShop中非常流行的图层编辑功能一样,每个图层能够精确定位操作,但在网页设计领域,由于网页大小的活动性,层布局没能受到热捧.但是在网 ...

  9. 如何编写高质量的Javascript代码

    1.避免全局变量,因为全局变量容易发生名称上的冲突,可维护性不好. a,使用命名空间 b,使用闭包 c,在函数内部使用var声明 2.编写可维护的代码 a.可读性 b.连续性 c.预见性 d.看起来是 ...

  10. CSRF token 无法被验证. ----Yii连接数据库后数据库错误日志报错

    CSRF token 无法被验证. 我使用的是mongodb+ yii1.1 What is CSRF, please see the details here.  http://en.wikip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