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日照一中夏令营数据结构提高班的同学们终于想起了,被Day2上午的三道题支配的恐惧……
 
是的。。这一天的题有点难想。。
本来打算前天写这篇随笔,然而前天在机房和同学打luogu月赛……
昨天晚上写着写着睡着了。。GG
 
  声明:标程全部来源于GTY哥哥,并非本人所写。
 
 
T1:债务
题目描述
小G有一群好朋友,他们经常互相借钱。假如说有三个好朋友A,B,C。A欠B20元,B欠C20元,总债务规模为20+20=40元。小G是个追求简约的人,他觉得这样的债务太繁杂了。他认为,上面的债务可以完全等价为A欠C20元,B既不欠别人,别人也不欠他。这样总债务规模就压缩到了 20 元。
现在给定n个人和m条债务关系。小G想找到一种新的债务方案,使得每个人欠钱的总数不变,或被欠钱的总数不变(但是对象可以发生变化),并且使得总债务规模最小。
输入格式
输入文件第一行两个数字 n, m,含义如题目所述。
接下来 m 行,每行三个数字 ai, bi, ci ,表示 ai欠 bi的钱数为 ci
注意,数据中关于某两个人 A 和 B 的债务信息可能出现多次,将其累加即可。
如”A 欠 B 20 元”、”A 欠 B 30 元”、”B 欠 A 10 元”,其等价为”A 欠 B 40 元”。
输出格式
输出文件共一行,输出最小的总债务规模。
样例输入 1
5 3
1 2 10
2 3 1
2 4 1
样例输出 1
10
样例输入 2
4 3
1 2 1
2 3 1
3 1 1
样例输出 2
0
数据范围
对于 30% 的数据,1 ≤ n ≤ 10,1 ≤ m ≤ 10。
对于 60% 的数据,1 ≤ n ≤ 100, 1 ≤ m ≤ 104
对于 80% 的数据,1 ≤ n ≤ 104,1 ≤ m ≤ 104
对于 100% 的数据,1 ≤ n ≤ 106,1 ≤ m ≤ 106
对于所有的数据,保证 1 ≤ ai, bi≤ n, 0 < ci≤ 100。
 
说简单点,就是让我们简化一下这些欠债和被欠债的关系,使得每个人欠钱或者被欠钱的总钱数不变,并且总债务之和最小。
这题在考场上想了好长时间,愣是没想出应该用什么做。。不过应该有一个结论能想出来:无论有多少欠钱和被欠钱的关系,债务规模应该是守恒的。这也就是说,我们优化之前和优化之后的债务规模应该是相等的。
我们设可能的最小债务规模为 总欠钱量/总被欠钱量,它应该被满足最优性和可行性才能作为一个最小债务规模。
通过画图模拟还钱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我们怎样考虑等价债务关系,总会有一个方案,使得没有任何方案会比这个方案所等价出的债务规模更小。
同时我们发现,这应该是最小债务规模。如果债务规模还要比这更小,那钱根本就凑不齐,也就不符合题意了。
m只有10^6的规模 ,可以考虑O(m)去模拟这个过程。
我们假设每个人初始都有一定量的钱。
其实没必要非得给所有人加一些钱,初值为0就好。我们要计算的是等价到的债务而不是所有人具体有多少钱。
然后我们读入债务关系,如果a欠b c元钱,那么我们就模拟着让a去还给b c元钱,可以开一个数组记录w每个人初始拥有的钱数,每次读到a欠b c元,就让w[a]-=c,w[b]+=c,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还钱。
全部操作完之后,也就是相当于所有人都对自己的债主还了钱之后,我们去统计每个人剩下的钱。
如果有人现在手里还剩下钱,那么统计这些钱的总值,这个值就是最小的债务规模。
这样做为什么正确?可能这样做有一点抽象,但它的确是对的。
想一下我们最初的目的,我们要统计的是最小的债务规模,而不用去关心到底要怎么去等价。如果有人把这个题想成一个图论题,那可能就gg了。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cmath>
#include <cstdlib>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_n = 1e6 + ;
const int max_m = 1e6 + ;
int a[max_n]; inline int getnum()
{
int ans = ; bool flag = false;
char c;
while ((c = getchar()) == ' ' || c == '\n' || c == '\r');
if (c == '-') flag = true;
else ans = c - '';
while (isdigit(c = getchar()))
ans = ans * + c - '';
return ans;
} int main()
{
freopen("debt.in", "r", stdin);
freopen("debt.out", "w", stdout);
int n = getnum();
int m = getnum();
for (int i = ; i <= m; i++)
{
int aa, bb, c;
aa = getnum(); bb = getnum(); c = getnum();
a[aa] += c; a[bb] -= c;
}
int ans = ;
for (int i = ; i <= n; i++)
if (a[i] > ) ans += a[i];
cout << ans << endl;
}
 
 
 
T2:排列
题目描述
小 G 喜欢玩排列。现在他手头有两个 n 的排列。n 的排列是由 0, 1, 2, ..., n − 1这 n 的数字组成的。对于一个排列 p,Order(p) 表示 p 是字典序第 Order(p) 小的排列(从 0 开始计数)。对于小于 n! 的非负数 x,Perm(x) 表示字典序第 x 小的排列。
现在,小 G 想求一下他手头两个排列的和。两个排列 p 和 q 的和为 sum = Perm((Order(p) + Order(q))%n!)。
输入格式
输入文件第一行一个数字 n,含义如题。
接下来两行,每行 n 个用空格隔开的数字,表示小 G 手头的两个排列。
输出格式 
输出一行 n 个数字,用空格隔开,表示两个排列的和。
样例输入 1
2
0 1
1 0
样例输出 1
1 0
样例输入 2
3
1 2 0
2 1 0
样例输出 2
1 0 2
数据范围
1、2、3、4 测试点,1 ≤ n ≤ 10。
5、6、7 测试点,1 ≤ n ≤ 5000,保证第二个排列的 Order ≤ 105
8、9、10 测试点,1 ≤ n ≤ 5000。
 
Order和Perm可以理解为,他俩互为“反函数”。这句话怎么解释呢?Order(x)传入一个排列,返回的是这个排列的字典序。Perm(x)传入的是一个字典序的值,返回的值是一个排列。
暴力做法很简单,可以拿40分。
STL里头有一个algorithm头文件,里面有一个可以求全排列的函数next_premutation,那么我们根据题意去模拟这个过程就可以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进这个暴力做法呢?对于5,6,7测试点,数据范围给出了提示:保证第二个排列的Order≤10^5,我们可不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探究呢?
当然可以!我们可以用next_permutaition计算出第二个排列的Order,然后对排列一做Order次next_permutaition,便可大大减少计算量。
你看,稍微一考虑,暴力就能拿70了,岂不是美滋滋。
好了,说正解。
很显然对于这道题,我们应该要尽量在O(n)的时间复杂度内求出一个排列的字典序的值。
我们设一个数组rank[n],表示从n位置上的数字在a[1]~a[n]上的排名,从0开始计数。
然而n很大,我们算出来的Order也必定很大,所以直接计算是不可行的。
什么?高精度?。。。。你不嫌麻烦吗?
喂。。我只是说高精度麻烦,并不是说不让你们用啊喂!
怎么用?我觉得得稍微改改。具体的请参见代码。你可以将两个数相加,但不能将两个排列相加。所以我们可以把原先的排列转化为一个Rank数组,两个排列的Rank用一个类似高精度加法的方式相加。最后通过这个新的Rank数组就可以推出答案的排列。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cmath>
#include <cstdlib>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_n = 5e4 + ;
int cnt[max_n], p1[max_n], p2[max_n], pp1[max_n], pp2[max_n], ans[max_n];
int n; inline int getnum()
{
int ans = ; char c; bool flag = false;
while ((c = getchar()) == ' ' || c == '\n' || c == '\r');
if (c == '-') flag = true; else ans = c - '';
while (isdigit(c = getchar())) ans = ans * + c - '';
return ans * (flag ? - : );
} int main()
{
freopen("perm.in", "r", stdin);
freopen("perm.out", "w", stdout);
n = getnum();
for (int i = n; i >= ; i--) p1[i] = getnum();
for (int i = n; i >= ; i--) p2[i] = getnum(); for (int i = ; i <= n; i++)
for (int j = ; j < i; j++)
if (p1[j] < p1[i]) pp1[i]++;
for (int i = ; i <= n; i++)
for (int j = ; j < i; j++)
if (p2[j] < p2[i]) pp2[i]++; for (int i = ; i <= n; i++)
{
ans[i] += pp1[i] + pp2[i];
ans[i + ] += ans[i] / i;
ans[i] %= i;
} for (int i = n; i >= ; i--)
{
int _ = -;
while (ans[i] >= )
{
_++;
if (!cnt[_]) ans[i]--;
}
printf("%d ", _);
cnt[_] = ;
}
}
   int _ ...你是真滴皮
 
T3:剪树枝
(据说做完题后,有同学在群里高呼“我要砍掉rzyz所有的苹果树!”
(这可能是我做的第一道树形DP题
(这段掐了别播
 
题目描述
rzyz 有一棵苹果树。苹果树有 n 个节点(也就是苹果),n − 1 条边(也就是树枝)。调皮的小 G 爬到苹果树上。他发现这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有两种:一种是黑苹果,一种是红苹果。小 G 想要剪掉 k 条树枝,将整棵树分成 k + 1 个部分。他想要保证每个部分里面有且仅有一个黑苹果。请问他一共有多少种剪树枝的方案?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一个数字 n,表示苹果树的节点(苹果)个数。
第二行一共 n − 1 个数字 p0, p1, p2, p3, ..., pn-2,pi 表示第 i + 1 个节点和 pi节点之间有一条边。注意,点的编号是 0 到 n − 1。
第三行一共 n 个数字 x0, x1 , x2 , x3 , ..., xn-1 。如果 x 是 1,表示 i 号节点是黑苹果;如果 x 是 0,表示 i 号节点是红苹果。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数字,表示总方案数。答案对 109+ 7 取模。
样例输入 1
3
0 0
0 1 1
样例输出 1
2
样例输入 2
6
0 1 1 0 4
1 1 0 0 1 0
样例输出 2
1
样例输入 3
10
0 1 2 1 4 4 4 0 8
0 0 0 1 0 1 1 0 0 1
样例输出 3
27
数据范围
对于 30% 的数据,1 ≤ n ≤ 10。
对于 60% 的数据,1 ≤ n ≤ 100。
对于 80% 的数据,1 ≤ n ≤ 1000。
对于 100% 的数据,1 ≤ n ≤ 105
对于所有数据点,都有 0 ≤ pi≤ n − 1,xi = 0 或 xi = 1。
特别地,60% 中、80% 中、100% 中各有一个点,树的形态是一条链。
 
noip式懵逼.jpg
如果不是正解告诉我要用树形DP做,我一定想不起来。。。
我直接按着课件上的思路说吧……我DP学瞎了。
我们先考虑暴力做法,搜索要删除的边,然后再检查每一部分是不是满足有且只有一个黑点。
正解是树上DP,也称树形DP。
既然是DP问题,那么我们就要考虑状态的转移。
影响我们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1.当前位于哪一棵子树
2.当前联通块中有没有黑苹果。
设dp[i][0]表示以i为根的这棵子树,最上面的那个联通块,没有黑点的方案数。dp[i][1]表示以i为根的子树,最上面那个联通块有一个黑点的方案数。
这样,初状态便是dp[i][0]=1,dp[i][1]=0。
对于每一个dp[i][1],有两种情况:
    1. i点是黑色的,所有i的子树v和i相接,必须接dp[v][0]。
    2. i点是红色的,所有i的子树,有一棵接dp[v][1],其余的接dp[v][0]。
对于dp[i][0],有三种情况:
    1. i点是黑色的,所有i的子树v和i相接,必须接dp[v][0],并且i上面的那条边得割断。
    2. i点是红色的,所有i的子树,有一棵接dp[v][1],其余的接dp[v][0],且i上面的那条边得割断。
    3. i点是红色的,所有i的子树v和i相接,都接dp[v][0]。
总体来说就分两种情况:
    1. 子树全都用dp[v][0]。
    2. 子树一棵用dp[v][1],其余用dp[v][0]。
先用dp[i][0]存第一种情况,dp[i][1]存第二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只需要把所有的dp[v][0]乘起来就可以了。
对于第二种情况,一种笨办法是枚举哪一个是dp[v][1],然后再乘上其余的dp[v][0]。这样的话效率最坏到O(n2)。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math>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cstdlib>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ll long long
const int MAXN = 1e5 + ;
const int MOD = 1e9 + ; ll f[MAXN][];
int point[MAXN] = {}, nxt[MAXN * ] = {}, v[MAXN * ] = {}, tot = ;
bool color[MAXN] = {};
int n; inline void addedge(int x, int y)
{
tot++;
nxt[tot] = point[x]; point[x] = tot; v[tot] = y;
} void dfs(int now, int father)
{
f[now][] = ;
f[now][] = ;
for (int tmp = point[now]; tmp; tmp = nxt[tmp])
if (v[tmp] != father)
{
dfs(v[tmp], now);
f[now][] = (f[now][] * f[v[tmp]][]) % MOD;
f[now][] = (f[now][] + f[now][] * f[v[tmp]][]) % MOD;
f[now][] = (f[now][] * f[v[tmp]][]) % MOD;
}
if (color[now])
f[now][] = f[now][];
else
f[now][] = (f[now][] + f[now][]) % MOD;
} int main()
{
freopen("tree.in", "r", stdin);
freopen("tree.out", "w", stdout);
scanf("%d", &n);
for (int i = ; i <= n; i++)
{
int x;
scanf("%d", &x);
addedge(i, x + ); addedge(x + , i);
}
for (int i = ; i <= n; i++)
{
int x;
scanf("%d", &x);
if (x == ) color[i] = true;
else color[i] = false;
}
dfs(, );
cout << f[][] << endl;
}
 
 
啊。。如果有哪位大佬能想出T3更好的解释方法的话请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本蒟蒻表示不胜感激。。
 

夏令营提高班上午上机测试 Day 2 解题报告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夏令营提高班上午上机测试 Day 3 解题报告

    今天的题的确水.T3还是一道NOIP原题. 嘛,多刷点水题也不是什么坏事嘛. 说来也快,夏令营结束了整一星期了呢.大家也都回到了日常的暑假生活呢. 今天学业水平测试出成绩了...嗯结果还算满意呢,至少 ...

  2. 夏令营提高班上午上机测试 Day 4 解题报告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今天的题难度算挺适中的. *标程来自高天宇哥哥 T1:小G的字符串 题目描述 有一天,小 L 给小 G 出了这样一道题:生成一个长度为 n 的.全由小写英文字母构成的字符串,只能使用 ...

  3. 夏令营提高班上午上机测试 Day 1 解题报告

    Day 1的题难度上来说不算太高,但是T2和T3还是有一定的思维量的. 一个比较好的开始.虽然AK的人只有几个.. (懒得去翻result了..忘了当时拿了多少分了 (哦,前两天我们机房是没有成绩的, ...

  4. nowcoder(牛客网)OI测试赛3 解题报告

    昨天因为胡搞了一会儿社团的事情,所以错过(逃过)了nowcoder的测试赛..... 以上,听说还是普及组难度qwq,而且还有很多大佬AK(然而我这么蒻肯定还是觉得有点难度的吧qwq) 不过我还是日常 ...

  5. 牛客OI赛制测试赛3 解题报告

    前话: 话说考试描述:普及难度. 于是想在这场比赛上涨点信心. 考出来的结果:Point:480     Rank:40 然而同机房的最好成绩是 510. 没考好啊!有点炸心态,D题一些细节没有注意, ...

  6. nowcoder(牛客网)提高组模拟赛第四场 解题报告

    T1 动态点分治 就是模拟..... 但是没有过!! 看了题解之后发现.... 坑点:有可能 \(x<=r\),但是

  7. nowcoder(牛客网)OI测试赛2 解题报告

    qwq听说是一场普及组难度的比赛,所以我就兴高采烈地过来了qwq 然后发现题目确实不难qwq.....但是因为蒟蒻我太蒻了,考的还是很差啦qwq orz那些AK的dalao们qwq 赛后闲来无事,弄一 ...

  8. nowcoder 提高组模拟赛 最长路 解题报告

    最长路 链接: https://www.nowcoder.com/acm/contest/178/A 来源:牛客网 题目描述 有一张 \(n\) 个点 \(m\) 条边的有向图,每条边上都带有一个字符 ...

  9. [jzoj 4668] [NOIP2016提高A组模拟7.19] 腐败 解题报告(质数分类+慢速乘)

    题目链接: http://172.16.0.132/senior/#main/show/4668 题目: 题解: 考虑把A数组里的每个元素分解质因数,对于每个质因数开一个vector存一下包含这个质因 ...

随机推荐

  1. Spark算子--mapPartitions和mapPartitionsWithIndex

    mapPartitions--Transformation类算子 代码示例 result   mapPartitionsWithIndex--Transformation类算子 代码示例 result ...

  2. Mybatis框架 基础

    思维导图 @有对应的例子 @1接入数据库 配置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DOC ...

  3. CGI,FAST-CGI,PHP-FPM的区别

    http://blog.csdn.net/xsgnzb/article/details/52875331 CGI全称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即公共网关接口,它遵循cgi规范,定 ...

  4. android 基础04-BroadCastReceiver

    Android 系统中的广播(BroadCast) 是组件与组件进行的一种可跨线程的通信方式.类似于 广播者-订阅者(publish-subscribe) 的实现,当系统或者某个应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 ...

  5. 苹果内购服务器验证之receipt返回多组in_app思考

    最近有部分用户反映,苹果内购充值失败,经过测试总结有几个关键点出现问题 1.app购买成功苹果没有返回票据,属于票据遗漏(取决于苹果服务器的响应状况),只能客户端进行监听刷新等处理 2.app连续购买 ...

  6. C#编译成以管理员身份运行程序

    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babycool/p/3569183.html 在使用winform程序获取调用cmd命令提示符时,如果是win7以上的操作系统,会需要必须以管理 ...

  7. 简单的线性规划-scipy

    根据描述,我们用线性规划带约束来求解问题 # coding=utf-8 from scipy.optimize import linprog import numpy as np def maxGai ...

  8. python_如何在一个for循环中迭代多个可迭代对象?

    案例: 某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数学.英语分别存储在3个列表中,同时迭代三个列表.,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并行) 某年级有4个班,某次英语成绩分别记录在4个列表中,依次迭代每个列表,统计全年级高于9 ...

  9. 关于支付时rsa加密解密的函数

    <?php //加密 function _checkPadding($padding, $type) { if ($type == 'en') { switch ($padding) { cas ...

  10. libev学习笔记

    转 libev的使用--结合Socket编程 作者:cxy450019566 之前自己学过一些libev编程的基础,这次写压测刚好用上了,才算真正动手写了些东西,在这里做一些总结.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用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