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注意力机制:为什么Flash Attention这么屌?
背景回顾:什么是大语言模型(LLM)?
在进入注意力机制的细节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大语言模型(LLM)。简单来说,LLM是一种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训练的大规模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处理和生成自然语言。LLM可以应用于各种任务,如文本生成、机器翻译、问答系统等。
LLM之所以能够如此强大,离不开其庞大的参数量和复杂的架构。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是LLM的两个核心组件,它们分别处理输入数据和生成输出。在此基础上,注意力机制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LLM的性能和表达能力。
编码和解码的基础概念
在大型语言模型中,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是两个核心组件,它们分别处理输入数据和生成输出。通常来说,LLM中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使用Transformer架构,以下是它们的基本概念:
编码器(Encoder)
作用:编码器负责将输入序列(例如,一段文本)转换为一种可以被解码器理解的内部表示形式。它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处理输入数据,使模型能够捕捉上下文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应用阶段:输入编码阶段。在这个阶段,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理解输入序列的每个词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捕捉上下文信息,理解句子的含义。
解码器(Decoder)
作用:解码器从编码器生成的内部表示形式中生成输出序列(例如,翻译后的文本)。解码器在生成每个输出词时,都会参考输入序列和已经生成的部分输出序列。
应用阶段:输出生成阶段。在生成输出时,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重点关注输入序列中的关键部分,从而生成高质量、连贯的输出。
通过理解编码器和解码器的作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注意力机制在大型语言模型中的关键作用。
注意力机制应用阶段和意义
输入编码阶段(Input Encoding):在这个阶段,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理解输入序列的每个词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每个词的注意力权重,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上下文信息,理解句子的含义。
中间层(Intermediate Layers):在大语言模型的各个中间层,注意力机制起到了全局信息传递和整合的作用。自注意力机制使得每个词能够“看到”整个输入序列中的其他词,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上下文。这在处理长序列数据时尤为重要,因为模型需要捕捉远距离词之间的依赖关系。
输出生成阶段(Output Generation):在生成输出时,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重点关注输入序列中的关键部分,从而生成高质量、连贯的输出。这对于机器翻译、文本生成等任务尤为重要。例如,在机器翻译中,模型需要根据源语言句子的不同部分生成目标语言的翻译,而注意力机制正是实现这一点的关键。
各种注意力机制及其优缺点和历史背景
加性注意力(Additive Attention)
加性注意力就像你在写一篇文章时挑选最相关的参考资料。它不仅计算精准,还适用于不同维度的查询和键。但有时候,它会显得有些慢热。它由Bahdanau等人在2014年提出,开启了神经机器翻译的新时代。
乘性注意力(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
乘性注意力就像你在观看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只关注场上最出色的球员。计算效率超高,但要注意适时地缩放得分,以免陷入梯度消失或爆炸的泥潭。Vaswani等人在2017年将其引入Transformer模型,使其迅速成为主流选择。
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
自注意力犹如你在回忆一次难忘的旅行,每个细节都在你脑海中浮现。它能捕捉全局上下文信息,但对内存和计算资源的需求不容小觑。同样由Vaswani等人在2017年提出,自注意力成为了Transformer的核心。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多头注意力就像你在组织一场盛大的派对,需要同时关注不同的细节。它增强了模型的表达能力,但计算复杂度也随之上升。同样由Vaswani等人在2017年提出,多头注意力让模型具备了多任务处理的超能力。
Flash Attention
Flash Attention是注意力机制中的超级英雄,它能迅速找到关键信息,且内存利用效率高。虽然实现起来有些复杂,但它依赖底层硬件优化,使得计算速度飞快。这种机制旨在解决传统注意力机制在处理长序列时的性能瓶颈。
嵌入维度的选择
选择嵌入维度就像给模型挑选一副合适的眼镜。它决定了模型能看到多细致的语义信息。嵌入维度越高,模型的表现力越强,但计算负担也会增加。反之,较低的嵌入维度计算更快,但可能无法捕捉复杂的语义关系。这个重要的设计决策需要根据具体任务和数据特点进行权衡和优化。
一个具体的例子:向量化过程
假设我们有一句话:“我和同桌约好了明天在他家玩游戏。”
1. 词嵌入(Word Embedding)
首先,句子中的每个词会被转换为一个固定长度的向量。例如,假设我们选择嵌入维度为4:
"我" -> [0.1, 0.2, 0.3, 0.4]
"和" -> [0.5, 0.6, 0.7, 0.8]
"同桌" -> [0.9, 1.0, 1.1, 1.2]
"约好" -> [1.3, 1.4, 1.5, 1.6]
"了" -> [1.7, 1.8, 1.9, 2.0]
"明天" -> [2.1, 2.2, 2.3, 2.4]
"在" -> [2.5, 2.6, 2.7, 2.8]
"他家" -> [2.9, 3.0, 3.1, 3.2]
"玩" -> [3.3, 3.4, 3.5, 3.6]
"游戏" -> [3.7, 3.8, 3.9, 4.0]
这些向量捕捉了每个词的语义信息。
2. 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
由于句子中的词序很重要,我们需要将位置信息加入向量表示中。假设位置编码向量如下:
位置1 -> [0.01, 0.02, 0.03, 0.04]
位置2 -> [0.05, 0.06, 0.07, 0.08]
...
我们将词嵌入向量和位置编码向量相加,得到新的词向量:
"我" -> [0.1+0.01, 0.2+0.02, 0.3+0.03, 0.4+0.04] -> [0.11, 0.22, 0.33, 0.44]
"和" -> [0.5+0.05, 0.6+0.06, 0.7+0.07, 0.8+0.08] -> [0.55, 0.66, 0.77, 0.88]
...
3.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在多头注意力机制中,我们将向量分为多个子空间(head),并在每个子空间上并行计算注意力。
例如,我们使用三个例如,我们使用三个子空间来演示:
Head 1:计算查询(Query)和键(Key)的点积并缩放,生成注意力权重,然后对值(Value)进行加权求和。
Head 2:重复上述过程,但在另一个子空间中进行。
Head 3:再次重复上述过程。
假设每个子空间计算出的注意力权重如下:
Head 1:
"我" -> 0.3, "和" -> 0.2, "同桌" -> 0.4, ... Head 2:
"我" -> 0.1, "和" -> 0.5, "同桌" -> 0.3, ... Head 3:
"我" -> 0.4, "和" -> 0.3, "同桌" -> 0.1, ...
每个子空间的加权求和结果如下:
Head 1:
"我" -> [0.11*0.3, 0.22*0.2, 0.33*0.4, 0.44*0.1] -> [0.033, 0.044, 0.132, 0.044] Head 2:
"我" -> [0.11*0.1, 0.22*0.5, 0.33*0.3, 0.44*0.1] -> [0.011, 0.11, 0.099, 0.044] Head 3:
"我" -> [0.11*0.4, 0.22*0.3, 0.33*0.1, 0.44*0.2] -> [0.044, 0.066, 0.033, 0.088]
最后,我们将所有子空间的结果拼接在一起,得到最终的向量表示:
"我" -> [0.033, 0.044, 0.132, 0.044, 0.011, 0.11, 0.099, 0.044, 0.044, 0.066, 0.033, 0.088]
这种多头注意力机制使得模型能够同时关注输入数据的不同方面,从而增强模型的表达能力。
注意力机制的演变和发展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注意力机制的发展历史及其创新点:
加性注意力(Additive Attention)
提出时间:2014年
发明者:Bahdanau等人
背景:在神经机器翻译任务中,加性注意力首次被引入,旨在解决传统编码器-解码器模型无法捕捉长序列依赖的问题。
创新点:加性注意力通过计算查询(Query)和键(Key)之间的加性关系来获得权重,从而更加稳定地处理不同维度的数据。
乘性注意力(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
提出时间:2017年
发明者:Vaswani等人
背景:在Transformer模型中,乘性注意力被广泛应用,用于提高计算效率和模型性能。
创新点:乘性注意力通过计算查询和键的点积得分,并进行缩放,以避免梯度消失或爆炸的问题。
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
提出时间:2017年
发明者:Vaswani等人
背景:自注意力机制是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能够在全局范围内捕捉输入数据中的上下文信息。
创新点:自注意力允许每个词与输入序列中的其他词进行关联,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上下文。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提出时间:2017年
发明者:Vaswani等人
背景:在Transformer模型中,多头注意力被引入以增强模型的表达能力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创新点:多头注意力通过在多个子空间上并行计算注意力,使模型能够同时关注输入数据的不同方面。
Flash Attention
提出时间:2024年
创新点:Flash Attention通过利用底层硬件优化和分块处理技术,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内存效率,解决了传统注意力机制在处理长序列时的性能瓶颈。
注意力机制的实际应用
注意力机制在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几个常见应用:
1.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应用场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实现方式:通过注意力机制,模型能够根据源语言句子的不同部分生成目标语言的翻译,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2. 文本生成(Text Generation)
应用场景:生成自然流畅的文本,例如诗歌、小说、对话等。
实现方式: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重点关注输入序列中的关键部分,从而生成高质量、连贯的输出。
3. 语音识别(Speech Recognition)
应用场景: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文本。
实现方式:通过注意力机制,模型能够在长时间的音频信号中识别出重要的语音特征,从而提高识别准确性。
4. 图像描述(Image Captioning)
应用场景:为图像生成描述性文字。
实现方式: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关注图像中的关键区域,从而生成准确的描述。
多头注意力机制在句子向量化中的应用图示
+-------------------------+
| 输入句子: |
| "我和同桌约好了明天在他家玩游戏" |
+-------------------------+
|
v
+--------------------------------+
| 词嵌入(Word Embedding) |
| 每个词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向量 |
+--------------------------------+
|
v
+--------------------------------+
| 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
| 加入位置信息的词向量 |
+--------------------------------+
|
v
+---------------------------+
|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
| 多个子空间并行计算注意力 |
+---------------------------+
|
v
+--------------------------------------+
| 最终向量表示 |
| 每个词的向量结合多个注意力头的结果 |
+--------------------------------------+
解密注意力机制:为什么Flash Attention这么屌?的更多相关文章
- 关于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深度学习做NLP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先将句子分词,然后每个词转化为对应的词向量序列.(https://kexue.fm/archives/4765) 第一个思路是RNN层,递归进行,但是RNN无法很好地 ...
- (转)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本文转自:http://www.cnblogs.com/robert-dlut/p/5952032.html 近年来,深度 ...
-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深度学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各个领域也都获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基于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神经网络成为了 ...
- 深度学习之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和Seq2Seq
这篇文章整理有关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 )的知识,主要涉及以下几点内容: 1.注意力机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来的? 2.软性注意力机制的数学原理: 3.软性注意力机制. ...
-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应用——自然语言处理(NLP)
近年来,深度学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各个领域也都获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基于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神经网络成为了最近神经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下面是一些基于attention机制的神经网络在 ...
-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local Attention、self Attention、Hierarchical attention
一.编码-解码架构 目的:解决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知识问答等输出输入序列长度不相等的任务. C是输入的一个表达(representation),包含了输入序列的有效信息. 它可能是一个向量,也可能是一 ...
- 自然语言处理中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使用Multi-head Self-Attention进行自动特征学习的CTR模型 https://blog.csdn.net/u012151283/article/details/85310370 ...
- 吴恩达《深度学习》-第五门课 序列模型(Sequence Models)-第三周 序列模型和注意力机制(Sequence models & Attention mechanism)-课程笔记
第三周 序列模型和注意力机制(Sequence models & Attention mechanism) 3.1 序列结构的各种序列(Various sequence to sequence ...
- CVPR2021| 继SE,CBAM后的一种新的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
前言: 最近几年,注意力机制用来提升模型性能有比较好的表现,大家都用得很舒服.本文将介绍一种新提出的坐标注意力机制,这种机制解决了SE,CBAM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了更好的效果,而使用与SE,CBA ...
-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Augmen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注意力机制之Attention Augmen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原始链接:https://www.yuque.com/lart/papers/aaconv 核心内容 ...
随机推荐
- 鸿蒙应用开发从入门到入行 - 篇3:ArkUI布局基础与制作可交互页面
鸿蒙应用开发从入门到入行 - 篇3:ArkUI布局基础与制作可交互页面 导读:在本篇文章里,您将掌握事件.装饰器.双向绑定等相关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做一个待办列表的案例. 练手案例:登录界面 开始之前 ...
- 2024年1月Java项目开发指南1:环境与工具准备
准备工作 基础能力 开发能力的事咱先不谈,有两个基础技能要学一下. 1.学习使用Markdown编写文档 2.学会使用git拉取代码和提交代码 软件准备 电脑需要安装以下软件: IDEA 2023.2 ...
- Linux 查看 && 修改端口范围限制
1.显示当前临时端口的范围: sysctl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或 cat /proc/sys/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一般情形下: ...
- Qt音视频开发49-通用截图截屏
一.前言 采用了回调方式的视频通道,截图只需要对解析好的QImage对象直接保存即可,而对于句柄的形式,需要调用不同的处理策略,比如vlc需要用它自己提供的api接口函数libvlc_video_ta ...
- C#使用Tesseract C++ API过程记录
Tesseract Tesseract 是一个开源的光学字符识别(OCR)引擎,最初由 Hewlett-Packard(惠普)实验室开发,后来由 Google 收购并继续维护和开源贡献.Tessera ...
- Windows10中安装了ubuntu虚拟机后xshell无法连接到ubuntu
安装了ubuntu虚拟机后发现shell无法连接到ubuntu的排查步骤: 步骤 1: 检查虚拟机网络配置确认虚拟机网络模式:确认虚拟机的网络模式是否设置为桥接模式或NAT模式.桥接模式可以让你的虚拟 ...
- 即时通讯技术文集(第19期):IM架构设计基础知识合集 [共13篇]
为了更好地分类阅读 52im.net 总计1000多篇精编文章,我将在每周三推送新的一期技术文集,本次是第19 期. [-1-] 微信后台基于时间序的新一代海量数据存储架构的设计实践 [链接] htt ...
- Pytorch Layer层总结
卷积层 nn.Conv1d 对由多个输入平面组成的输入信号应用一维卷积. nn.Conv2d 在由多个输入平面组成的输入信号上应用 2D 卷积. nn.Conv3d 对由多个输入平面组成的输入信号应用 ...
- python基础应用
pip的使用 升级pip python3 -m pip install --upgrade pip 镜像源设置 查看镜像源 pip config list 指定镜像源更新依赖 pip3 install ...
- 高通MSM8909 Mutil-HAL Sensor 调试
Mutil-HAL的介绍: Sensors Multi-HAL 是一个框架,允许传感器 HAL 与其他传感器 HAL 一起运行. Sensors Multi-HAL 动态加载作为动态库存储在供应商分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