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回顾:什么是大语言模型(LLM)?

在进入注意力机制的细节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大语言模型(LLM)。简单来说,LLM是一种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训练的大规模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处理和生成自然语言。LLM可以应用于各种任务,如文本生成、机器翻译、问答系统等。

LLM之所以能够如此强大,离不开其庞大的参数量和复杂的架构。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是LLM的两个核心组件,它们分别处理输入数据和生成输出。在此基础上,注意力机制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LLM的性能和表达能力。

编码和解码的基础概念

在大型语言模型中,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是两个核心组件,它们分别处理输入数据和生成输出。通常来说,LLM中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使用Transformer架构,以下是它们的基本概念:

编码器(Encoder)

作用:编码器负责将输入序列(例如,一段文本)转换为一种可以被解码器理解的内部表示形式。它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处理输入数据,使模型能够捕捉上下文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应用阶段:输入编码阶段。在这个阶段,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理解输入序列的每个词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捕捉上下文信息,理解句子的含义。

解码器(Decoder)

作用:解码器从编码器生成的内部表示形式中生成输出序列(例如,翻译后的文本)。解码器在生成每个输出词时,都会参考输入序列和已经生成的部分输出序列。

应用阶段:输出生成阶段。在生成输出时,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重点关注输入序列中的关键部分,从而生成高质量、连贯的输出。

通过理解编码器和解码器的作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注意力机制在大型语言模型中的关键作用。

注意力机制应用阶段和意义

输入编码阶段(Input Encoding):在这个阶段,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理解输入序列的每个词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每个词的注意力权重,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上下文信息,理解句子的含义。

中间层(Intermediate Layers):在大语言模型的各个中间层,注意力机制起到了全局信息传递和整合的作用。自注意力机制使得每个词能够“看到”整个输入序列中的其他词,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上下文。这在处理长序列数据时尤为重要,因为模型需要捕捉远距离词之间的依赖关系。

输出生成阶段(Output Generation):在生成输出时,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重点关注输入序列中的关键部分,从而生成高质量、连贯的输出。这对于机器翻译、文本生成等任务尤为重要。例如,在机器翻译中,模型需要根据源语言句子的不同部分生成目标语言的翻译,而注意力机制正是实现这一点的关键。

各种注意力机制及其优缺点和历史背景

加性注意力(Additive Attention)

加性注意力就像你在写一篇文章时挑选最相关的参考资料。它不仅计算精准,还适用于不同维度的查询和键。但有时候,它会显得有些慢热。它由Bahdanau等人在2014年提出,开启了神经机器翻译的新时代。

乘性注意力(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

乘性注意力就像你在观看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只关注场上最出色的球员。计算效率超高,但要注意适时地缩放得分,以免陷入梯度消失或爆炸的泥潭。Vaswani等人在2017年将其引入Transformer模型,使其迅速成为主流选择。

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

自注意力犹如你在回忆一次难忘的旅行,每个细节都在你脑海中浮现。它能捕捉全局上下文信息,但对内存和计算资源的需求不容小觑。同样由Vaswani等人在2017年提出,自注意力成为了Transformer的核心。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多头注意力就像你在组织一场盛大的派对,需要同时关注不同的细节。它增强了模型的表达能力,但计算复杂度也随之上升。同样由Vaswani等人在2017年提出,多头注意力让模型具备了多任务处理的超能力。

Flash Attention

Flash Attention是注意力机制中的超级英雄,它能迅速找到关键信息,且内存利用效率高。虽然实现起来有些复杂,但它依赖底层硬件优化,使得计算速度飞快。这种机制旨在解决传统注意力机制在处理长序列时的性能瓶颈。

嵌入维度的选择

选择嵌入维度就像给模型挑选一副合适的眼镜。它决定了模型能看到多细致的语义信息。嵌入维度越高,模型的表现力越强,但计算负担也会增加。反之,较低的嵌入维度计算更快,但可能无法捕捉复杂的语义关系。这个重要的设计决策需要根据具体任务和数据特点进行权衡和优化。

一个具体的例子:向量化过程
假设我们有一句话:“我和同桌约好了明天在他家玩游戏。”

1. 词嵌入(Word Embedding)
首先,句子中的每个词会被转换为一个固定长度的向量。例如,假设我们选择嵌入维度为4:

"我" -> [0.1, 0.2, 0.3, 0.4]
"和" -> [0.5, 0.6, 0.7, 0.8]
"同桌" -> [0.9, 1.0, 1.1, 1.2]
"约好" -> [1.3, 1.4, 1.5, 1.6]
"了" -> [1.7, 1.8, 1.9, 2.0]
"明天" -> [2.1, 2.2, 2.3, 2.4]
"在" -> [2.5, 2.6, 2.7, 2.8]
"他家" -> [2.9, 3.0, 3.1, 3.2]
"玩" -> [3.3, 3.4, 3.5, 3.6]
"游戏" -> [3.7, 3.8, 3.9, 4.0]

这些向量捕捉了每个词的语义信息。

2. 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
由于句子中的词序很重要,我们需要将位置信息加入向量表示中。假设位置编码向量如下:

位置1 -> [0.01, 0.02, 0.03, 0.04]
位置2 -> [0.05, 0.06, 0.07, 0.08]
...

我们将词嵌入向量和位置编码向量相加,得到新的词向量:

"我" -> [0.1+0.01, 0.2+0.02, 0.3+0.03, 0.4+0.04] -> [0.11, 0.22, 0.33, 0.44]
"和" -> [0.5+0.05, 0.6+0.06, 0.7+0.07, 0.8+0.08] -> [0.55, 0.66, 0.77, 0.88]
...

3.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在多头注意力机制中,我们将向量分为多个子空间(head),并在每个子空间上并行计算注意力。

例如,我们使用三个例如,我们使用三个子空间来演示:
Head 1:计算查询(Query)和键(Key)的点积并缩放,生成注意力权重,然后对值(Value)进行加权求和。
Head 2:重复上述过程,但在另一个子空间中进行。
Head 3:再次重复上述过程。

假设每个子空间计算出的注意力权重如下:

Head 1:
"我" -> 0.3, "和" -> 0.2, "同桌" -> 0.4, ... Head 2:
"我" -> 0.1, "和" -> 0.5, "同桌" -> 0.3, ... Head 3:
"我" -> 0.4, "和" -> 0.3, "同桌" -> 0.1, ...

每个子空间的加权求和结果如下:

Head 1:
"我" -> [0.11*0.3, 0.22*0.2, 0.33*0.4, 0.44*0.1] -> [0.033, 0.044, 0.132, 0.044] Head 2:
"我" -> [0.11*0.1, 0.22*0.5, 0.33*0.3, 0.44*0.1] -> [0.011, 0.11, 0.099, 0.044] Head 3:
"我" -> [0.11*0.4, 0.22*0.3, 0.33*0.1, 0.44*0.2] -> [0.044, 0.066, 0.033, 0.088]

最后,我们将所有子空间的结果拼接在一起,得到最终的向量表示:

"我" -> [0.033, 0.044, 0.132, 0.044, 0.011, 0.11, 0.099, 0.044, 0.044, 0.066, 0.033, 0.088]

这种多头注意力机制使得模型能够同时关注输入数据的不同方面,从而增强模型的表达能力。

注意力机制的演变和发展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注意力机制的发展历史及其创新点:

加性注意力(Additive Attention)

提出时间:2014年
发明者:Bahdanau等人
背景:在神经机器翻译任务中,加性注意力首次被引入,旨在解决传统编码器-解码器模型无法捕捉长序列依赖的问题。
创新点:加性注意力通过计算查询(Query)和键(Key)之间的加性关系来获得权重,从而更加稳定地处理不同维度的数据。

乘性注意力(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

提出时间:2017年
发明者:Vaswani等人
背景:在Transformer模型中,乘性注意力被广泛应用,用于提高计算效率和模型性能。
创新点:乘性注意力通过计算查询和键的点积得分,并进行缩放,以避免梯度消失或爆炸的问题。

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

提出时间:2017年
发明者:Vaswani等人
背景:自注意力机制是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能够在全局范围内捕捉输入数据中的上下文信息。
创新点:自注意力允许每个词与输入序列中的其他词进行关联,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上下文。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提出时间:2017年
发明者:Vaswani等人
背景:在Transformer模型中,多头注意力被引入以增强模型的表达能力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创新点:多头注意力通过在多个子空间上并行计算注意力,使模型能够同时关注输入数据的不同方面。

Flash Attention

提出时间:2024年
创新点:Flash Attention通过利用底层硬件优化和分块处理技术,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内存效率,解决了传统注意力机制在处理长序列时的性能瓶颈。
注意力机制的实际应用
注意力机制在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几个常见应用:

1.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应用场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实现方式:通过注意力机制,模型能够根据源语言句子的不同部分生成目标语言的翻译,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2. 文本生成(Text Generation)

应用场景:生成自然流畅的文本,例如诗歌、小说、对话等。
实现方式: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重点关注输入序列中的关键部分,从而生成高质量、连贯的输出。

3. 语音识别(Speech Recognition)

应用场景: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文本。
实现方式:通过注意力机制,模型能够在长时间的音频信号中识别出重要的语音特征,从而提高识别准确性。

4. 图像描述(Image Captioning)

应用场景:为图像生成描述性文字。
实现方式: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关注图像中的关键区域,从而生成准确的描述。

多头注意力机制在句子向量化中的应用图示

                      +-------------------------+
| 输入句子: |
| "我和同桌约好了明天在他家玩游戏" |
+-------------------------+
|
v
+--------------------------------+
| 词嵌入(Word Embedding) |
| 每个词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向量 |
+--------------------------------+
|
v
+--------------------------------+
| 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
| 加入位置信息的词向量 |
+--------------------------------+
|
v
+---------------------------+
|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
| 多个子空间并行计算注意力 |
+---------------------------+
|
v
+--------------------------------------+
| 最终向量表示 |
| 每个词的向量结合多个注意力头的结果 |
+--------------------------------------+

解密注意力机制:为什么Flash Attention这么屌?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关于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深度学习做NLP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先将句子分词,然后每个词转化为对应的词向量序列.(https://kexue.fm/archives/4765) 第一个思路是RNN层,递归进行,但是RNN无法很好地 ...

  2. (转)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本文转自:http://www.cnblogs.com/robert-dlut/p/5952032.html  近年来,深度 ...

  3.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深度学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各个领域也都获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基于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神经网络成为了 ...

  4. 深度学习之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和Seq2Seq

    这篇文章整理有关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 )的知识,主要涉及以下几点内容: 1.注意力机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来的? 2.软性注意力机制的数学原理: 3.软性注意力机制. ...

  5.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应用——自然语言处理(NLP)

    近年来,深度学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各个领域也都获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基于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神经网络成为了最近神经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下面是一些基于attention机制的神经网络在 ...

  6.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local Attention、self Attention、Hierarchical attention

    一.编码-解码架构 目的:解决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知识问答等输出输入序列长度不相等的任务. C是输入的一个表达(representation),包含了输入序列的有效信息. 它可能是一个向量,也可能是一 ...

  7. 自然语言处理中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使用Multi-head Self-Attention进行自动特征学习的CTR模型 https://blog.csdn.net/u012151283/article/details/85310370 ...

  8. 吴恩达《深度学习》-第五门课 序列模型(Sequence Models)-第三周 序列模型和注意力机制(Sequence models & Attention mechanism)-课程笔记

    第三周 序列模型和注意力机制(Sequence models & Attention mechanism) 3.1 序列结构的各种序列(Various sequence to sequence ...

  9. CVPR2021| 继SE,CBAM后的一种新的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

    前言: 最近几年,注意力机制用来提升模型性能有比较好的表现,大家都用得很舒服.本文将介绍一种新提出的坐标注意力机制,这种机制解决了SE,CBAM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了更好的效果,而使用与SE,CBA ...

  10.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Augmen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注意力机制之Attention Augmen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原始链接:https://www.yuque.com/lart/papers/aaconv 核心内容 ...

随机推荐

  1. node 生成api文档 使用apidoc

    先给大家看一下使用apidoc生成文档之后的视图,如果是所需的样子,可以继续往下看, 开始操作 1. 需要全局安装apidoc npm i apidoc -g 2. 生成配置文件 两种方法(用哪个都可 ...

  2. 在 .net core 与 .net framework 应用之间共享库

    如果你对 .net core 做了任何重要的提交,你就需要为 .net framework 共享同样的库,因为,.net core 是一个新兴的系统生态系统,仍然缺失很多部分. 在混合系统中,你有两个 ...

  3. mybatis-plus多表联合分页查询

    1.entity层要写个Vo实体类 2.controller @AutoLog(value = "员工CURD-分页列表查询")@ApiOperation(value=" ...

  4. Qt/C++通用跨平台Onvif工具/支持海康大华宇视华为天地伟业等/云台控制/预置位管理/工程调试利器

    一.前言 在安防视频监控行业,Onvif作为国际标准,几乎主要的厂商都支持,不仅包含了国内的厂商,也包括主要的国际厂商,由于有了这个标准的存在,使得不同设备不同安防平台之间,能够接入各个厂家的硬件设备 ...

  5. UML之集合类型

    无论何时当我们要使用一个多值对象时,我们必须要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这些值的顺序重要吗?二是允许重复值的存在吗?在编程语言中还会有其他的明确的信息,在UML中,只需明确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即可确定对应的集合类 ...

  6. asp.net mvc中换肤机制类库 ThemedViewEngines

    制作blog系统或者通用cms系统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Theme功能.asp.net mvc中的一种实现方式,是继承实现RazorViewEngine即可. 这是在GitHub中找到的一个示例:ht ...

  7. 安装docker-compose v1

    1.首先要确保已经安装docker 2.下载docker-compose二进制文件,并移动到适当的目录 sudo curl -L "https://github.com/docker/com ...

  8. python基础学习4

    打开文件的方式 # 第一种 f = open('C:\project\pycharmprojects\\bigdata33\day05/cars.csv', mode='r', encoding='U ...

  9. Zookeeper、Eureka、Consul、Nacos、Etcd全方位对比

    前三篇博文分别记录了Eureka.Zookeeper.Consul三个服务中心,那么他们之前有何区别呢? 一: 因为不会同时存在或者同时满足C.A.P三个方面,所以只能存在cp,ap,ca三种体系, ...

  10. 直播预览层(AVCaptureVideoPreviewLayer)底层实现

    分析sampleBuffer(帧数据) 通过设置AVCaptureVideoDataOutput的代理,就能获取捕获到一帧一帧数据 [videoOutput setSampleBufferDeleg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