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下流式处理平台Flink
浅谈一下流式处理平台(Flink)
大数据框架听过很多,比如 Hadoop,HDFS...不过自己的项目都没有上过
为什么突然提到 Flink,因为最近一个项目需要用到,所以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项目驱动
以前总觉得自己要学会了某样东西再去做,等学会了,也许又用不上,久而久之,又忘了
下面我结合项目,浅谈一下 Flink
01、Flink 入门
百度一下:Flink 是什么?

上面的介绍我们每个字都看得懂,但连在一起就看不懂了。
不管怎么样,至少我们知道了:Flink 是一个分布式的计算处理引擎。
- 分布式:它的存储或计算交由多台服务器完成,最后汇总起来达到最终的效果。
- 实时:处理速度是毫秒或者秒级的。
- 计算: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对数据进行处理。

什么是有边界和无边界?
Apache Flink 是一个框架和分布式处理引擎,用于在*无边界和有边界*数据流上进行有状态的计算。
官网其实也有介绍,但对初学者来说不太好理解,我来幼儿园化一下。
大家应该都用过消息队列吧,Producer 生产数据,发给 Broker,Consumer 消费,完事。
在消费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 Producer 发了多少条消息吗?什么时候发的吗?不需要吧。反正你来一条,我就处理一条,没毛病吧。
这种没有做任何处理的消息,默认就是无边界的。
那有边界就很好理解了嘛:无边界的基础上加上条件,那就是有边界的。
加什么条件呢?比如我要加个时间:我要从3月22号到3月23号的数据,那就是有边界的。
什么时候用有边界,什么时候用无边界?那也很好理解,
我做数据清洗:来一条,我处理一条,这种无边界就好了。
我要做数据统计:每小时的pv(page view)是多少,那我就设置1小时的边界,攒够1小时我再来处理。
在Flink上,设置“边界”这种操作叫做开窗口(window),窗口可以简单分为两种类型:
时间窗口(
TimeWindow):按照时间窗口对数据进行聚合,比如上面说的1小时一次。计数窗口(CountWindow):按照指定的条数来做聚合,比如攒够10条数据处理一次。
听着就很人性化(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需要聚合了)
不仅如此,在Flink使用窗口聚合的时候,还考虑到了数据的准确性问题。
比如:我在 11:06分 产生了5条数据,在11:07产生了4条数据,我现在是按时间窗口每分钟来做聚合的。
理论上来讲:Flink应该在 11:06分聚合了5条数据,在11:07聚合了4条数据。
但是,可能由于网络的延迟性原因,导致11:06分有3条数据在11:07才接收到,如果不做处理,就造成了 06分处理3条,07分处理7条。
这个结果对于需要准确性的场景来说,就太不合理了。所以Flink可以给我们指定时间语义,不指定默认是数据到Flink的时候(Process Time)来进行处理。我们可以指定聚合时间为事件发生的时间(Event Time)来进行处理。
事件发生时间就是:日志真正记录的时间。
2020-11-22 00:00:02.552 INFO [http-nio-7001-exec-28] c.m.t.rye.admin.web.aop.LogAspect
虽然指定了聚合时间为事件发生的时间(Event Time),但还是没解决数据乱序的问题(06分产生了5条数据,实际上06分只收到了3条,而剩下的两条在07分才收到,那此时怎么办呢?在06分时该不该聚合,07分收到的两条06分数据怎么办?)
Flink又给我们设置了水位线(waterMarks)
Flink的意思就是:存在网络延迟等情况导致数据接受不是有序,这种情况我能理解,那你设置一个延迟时间吧,等延迟时间到了,我再做统一聚合。
比如我设置延迟时间为1分钟,等到07分的时候,我再对 06分的窗口做聚合处理。
什么叫有状态?
Apache Flink 是一个框架和分布式处理引擎,用于在无边界和有边界数据流上进行有状态的计算。
无状态我们可以理解为:每次的执行都不会依赖以前的执行结果,每次的执行都是独立的。
有状态就很好理解了:每次的执行都依赖上一次的执行结果。
举个栗子:我们现在要统计文章的阅读pv(page view),现在只要有一个点击了文章,在kakfa中就会有一条消息。现在我要在流式处理平台上进行统计,那此时是有状态还是无状态的?
比如说:我用Redis对结果进行存储,来一条数据,我就先查一下Redis目前的值是多少,然后在当前值的基础上累加一下就完事了。
假设用Flink做,Flink本身就提供了这种功能给我们使用,我们可以依赖Flink的“存储”,将每次的处理结果交给Flink处理。

可以简单的认为:Flink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存储”的功能,我们的每次执行是可以依赖Flink的“存储”的,所以它是有状态的。
那Flink是把这些有状态的数据存储在哪的呢?
主要有三个地方:
- 内存
- 文件系统(HDFS)
- 本地数据库


如果Flink挂了,可能内存的数据没了,磁盘可能存储了部分的数据,那再重启的时候,就不怕数据丢失吗?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在别的地方看过Flink的另外一个比较出名的特性:精确一次性(exactly once)
什么是精确一次性(exactly once)?
众所周知,流的语义性有三种:
- 精确一次性(exactly once):有且只有一条,不多不少
- 至少一次(at least once):至少有一条,只多不少
- 最多一次(at most once):最多有一条,可能没有
Flink的精确一次性指的是:状态(这个状态指上面提到的有状态)只持久化一次到最终介质中(本地数据库/HDFS...)

以上图为例:假设我的 source 有以下数字21,13,8,5,3,2,1,1,然后在Flink中做一个累加操作。
现在已经处理完2,1,1了,所以累加的 sum = 4,现在Flink把状态 sum 已经存储到最终介质中去了
然后开始处理5,3,得到的 sum = 12,但是 Flink还没来得及把 12存储到最终介质中 就挂了。
Flink重启后会重新把系统恢复到 sum = 4 的状态,所以5,3得继续计算一遍。
所以 Flink的精确一次性指的就是:状态只持久化一次到最终介质中(本地数据库/HDFS...)
至于Flink是在多长时间存储一次,是我们自己手动配置的。

根据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发现,设置存储的时间在Flink中叫做 CheckPoint。
所谓的 CheckPoint就是 Flink会在指定的时间段上保存状态的信息,如果Flink挂了,可以直接将上一次保存的状态信息捞出来,继续执行计算,最终实现(exactly once)。
那CheckPoint是怎么实现的呢?
想想我们使用 kafka 在业务上的至少一次是怎么实现的:我们从 kafka 上面拉取数据,处理完业务后,手动提交 offset(告诉kafka 我已经处理完了)

我们是做完了业务后才将offset进行 commit 的, checkpoint其实也是一样的(等拉下来的数据全部处理完,才进行真正的 checkpoint)
那Flink是怎么知道拉下来的数据已经走完了呢?
Flink在流处理过程中插入了 barrier,每个环节处理到 barrier 都会上报给 sink,等所有的 barrier 都上报了,说明这次的 checkpoint已经走完了

02、什么是流式处理平台
举个例子,比如商家要在平台上投放广告,我们要给商家看到广告带来的效果,最核心的就是 「曝光量」「点击量」「订单量」
下面来聊一下这个「发展历程」,看完这个过程或许可以更好的了解为什么需要流式处理平台
1、PHP阶段:在最初时,业务以及系统结构都比较简单,直接把「曝光量」「点击量」「订单量」存入数据库,再一把梭通过定时任务进行全量聚合,得到最终的效果数据。
在这个阶段里,由于数据量不大,通过定时任务全量来做聚合数据也不算不可以,那时候商家都能接受业务的延迟性,大概5min出数据。
2、Java阶段:随着业务发展,数据量日益提升,站内中间件服务平台也发展起来了。通过中间件团队提供的消费 binlog框架,从架构上改变聚合模式。这个阶段可以更快的给商家展示效果数据,大概1min出数据。
3、流式处理平台阶段:流式处理平台是对「计算」或者说是处理数据时的抽象,在这抽象基础上,它更能充分利用系统的资源(一个大的任务拆分成多个小任务,分发到不同的机器上执行),大概秒级出数据。
02、项目哪些地方用到了 Flink
我所做的项目是一个消息发送系统,Flink 用于对「消息发送者」「模板消息」等维度作聚合处理,得到的数据再给到接口去展示或者排查问题使用,能大大提高排查方和业务方的使用效率

最后,给大家安利一个公众号:Java3y,备注【项目】,进群一起跟着 3y 做项目,项目就是当前的消息发送系统,公众号上还有很多面试资料,快冲啊。
浅谈一下流式处理平台Flink的更多相关文章
- 浅谈Vue响应式(数组变异方法)
很多初使用Vue的同学会发现,在改变数组的值的时候,值确实是改变了,但是视图却无动于衷,果然是因为数组太高冷了吗? 查看官方文档才发现,不是女神太高冷,而是你没用对方法. 看来想让女神自己动,关键得用 ...
- 浅谈Storm流式处理框架(转)
Hadoop的高吞吐,海量数据处理的能力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处理海量数据.但是,Hadoop的缺点也和它的优点同样鲜明——延迟大,响应缓慢,运维复杂. 有需求也就有创造,在Hadoop基本奠定了大数据霸 ...
- 浅谈Storm流式处理框架
Hadoop的高吞吐,海量数据处理的能力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处理海量数据.但是,Hadoop的缺点也和它的优点同样鲜明——延迟大,响应缓慢,运维复杂. 有需求也就有创造,在Hadoop基本奠定了大数据霸 ...
- 浅谈html5 响应式布局
一.什么是响应式布局? 响应式布局是Ethan Marcotte在2010年5月份提出的一个概念,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网站能够兼容多个终端——而不是为每个终端做一个特定的版本. 这个概念是为解决移动互联 ...
- 【浅谈html5 响应式布局之自动适应屏幕宽度】
允许网页宽度自动调整 “自适应网页设计”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并不难. 首先,在网页代码的头部,加入一行viewport元标签.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 ...
- 浅谈PHP在各系统平台下的换行符
<?php echo 'aaa\n';//用于linux.unix平台C的换行也是如此 echo 'bbb\r';//用于mac平台 echo 'ccc\r\n';//用于windows平台 / ...
- 浅谈APP流式分页服务端设计(转)
http://www.jianshu.com/p/13941129c826 a.cursor游标式分页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id >cursor limit pa ...
- 浅谈vue响应式原理及发布订阅模式和观察者模式
一.Vue响应式原理 首先要了解几个概念: 数据响应式:数据模型仅仅是普通的Javascript对象,而我们修改数据时,视图会进行更新,避免了繁琐的DOM操作,提高开发效率. 双向绑定:数据改变,视图 ...
- 【Linux】浅谈段页式内存管理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在早期的计算机中,程序是直接运行在物理内存上的.换句话说,就是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访问的都是物理地址.如果这个系统只运行一个程序,那么只要这个程序所需的内存不要超过该机器的物理内存 ...
随机推荐
- 顺序表的插入和删除(基于c语言)
插入:在下标p处插入数据x:返回是否成功(0/1) 几个注意点:1.还能否插入数据:2.给的下标p是否是错误的以及p的范围:3.移动时的易错点(从下标大的元素开始):4.n与palist->n; ...
- python 命令行参数学习(一)
用了这么久,还没怎么学习python的命令行参数,是在惭愧. 参考文章地址:http://www.cnblogs.com/jianboqi/archive/2013/01/10/2854726.htm ...
- python练习册 每天一个小程序 第0009题
1 ''' 2 题目描述: 3 找出一个html文件中所有的url 4 5 思路 : 6 利用正则表达式进行匹配 7 8 ''' 9 10 11 import re 12 13 14 with ope ...
- TransactionScope是什么
TransactionScope使用说明 TransactionScope是.Net Framework 2.0滞后,新增了一个名称空间.它的用途是为数据库访问提供了一个"轻量级" ...
- I 安装饮水机 中国石油大学新生训练赛#10
问题 I: 安装饮水机 时间限制: 1 Sec 内存限制: 128 MB提交 状态 题目描述 为倡导城市低碳生活,市文明办计划举办马拉松比赛,为确保比赛安全,沿途设置了一些观察点.每个观察点派一个观 ...
- 初识$router和$route
初识\(router和\)route 一.前言 vue框架中单页面富应用可以说是其最大的优点功能之一了,应用起来简单直观,说起单页面富应用那就必须得联想到\(router**,但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
- 使用过滤器获取系统目录或文件名(java.io)
import java.io.File;import java.io.FilenameFilter; File[] file = new File("D:\\"); //使用Fil ...
- Filter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Filter是过滤器,在请求到达Servlet之前或者响应到达客户端之前截获请求或者响应,对之进行相应的处理.Struts2的控制器就是使用一个Filter实现的.
- 租户的概念和MybatisPlus实现
租户的概念: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5945681925384464&wfr=spider&for=pc MybatisPlus框架的租 ...
- 什么是Spring beans?
Spring beans 是那些形成Spring应用的主干的java对象.它们被Spring IOC容器初始化,装配,和管理.这些beans通过容器中配置的元数据创建.比如,以XML文件中 的形式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