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步编程中,除了竟态处理、资源利用以外,另外一个难点就是流程管理。在拥有匿名函数、闭包这些特性的编程语言中,我们通常可以使用回调函数来做一个异步任务完成或失败时的处理。但当我们的业务逻辑逐渐复杂时,就会产生回调嵌套,整个事件流将十分混乱。相信大家对 Node.js 的回调陷阱一定有所耳闻了。于是各种各样事件流处理的库就产生了,比如 NPM.js 社区中著名的 qbluebird 都是用来解决回调陷阱的,它们所采用的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 Promise,也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模式。当然异步流程处理的方式远不止 Promise 这一种,在支持生成器语义的语言里我们还能用 yield + generator 来实现协程,co就是这种思想。但是 Swift 并不支持,所以我们就不讨论了。

Getting Started

相信大家在日常开发中对下面这种模式已经不陌生了:

dispatch_async(dispatch_get_global_queue(QOS_CLASS_USER_INITIATED, 0)) {
// Do something in background.
dispatch_async(dispatch_get_main_queue()) {
// Update the UI.
}
}

类似用法的还有诸如权限认证NSURLSession,都有这样的回调,如果逻辑稍微复杂一些就会出现回调陷阱。下面我们应用 Promise 来将它们平坦化,通过连接就可以实现链式的事件响应。

我们先看看用了 Promise 后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doSomething()
.then( doAnotherThing )
.then( doSomethingElse )
.success( someHandler )

是不是瞬间清晰了很多?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何实现。
首先,doSomething() 会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Promise 对象在构造函数中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这个函数就是用来启动异步任务的。而这个函数又有两个参数,分别是成功时的回调和失败时的回调。

我们下面就来实现这个 Promise 类:

class Promise<T> {
typealias ResolveCallback = (T) -> Void
typealias RejectCallback = (ErrorType) -> Void
typealias AsyncTask = (ResolveCallback, RejectCallback) -> Void let task: AsyncTask var resolveCallback: ResolveCallback?
var rejectCallback: RejectCallback? init(_ task: AsyncTask) {
self.task = task
}
}

通过泛型表示异步任务最终得到的结果的类型,对于失败的情况,传递一个实现 ErrorType 协议的对象作为错误的原因。

下面我们看如何响应结果并启动任务:

    ...

    func success(callback: ResolveCallback) {
self.resolveCallback = callback
self.task({ self.resolve($0) }, { self.reject($0) })
} func failed(callback: RejectCallback) {
self.rejectCallback = callback
} ...

我这里采用了冷启动的方式,也就是说仅当有响应函数被挂载时才启动异步任务,如果你想在 Promise 一被创建时就启动异步任务(也就是热启动),就需要用一个属性来存放任务的结果,以免响应函数还没被挂载,这个异步任务就完成了,这样这个结果就丢失了。

异步任务启动的方式是将 resolvereject 作为参数传给异步任务启动函数,当异步任务自身的回调调用时,这个 Promise 对象就能做出响应处理,将这个事件传递给它的响应函数。

当然,resolvereject函数也很简单,就是执行回调:

    private func resolve(result: T) {
self.resolveCallback?(result)
} private func reject(error: ErrorType) {
self.rejectCallback?(error)
}

链式调用

到现在我们并没有实现 Promise 的精髓,还不能链式调用。所谓的链式调用就是当一个 Promise 完成时,立即用一个变换函数将结果传给下一个 Promise 去执行,以此类推,这样我们构造一串操作之后再一并启动,实现上面我说到的冷启动。

那么这个核心函数就是 then,这个函数接受一个变换函数作为参数,这个变换函数接受 Promise 结果然后构造出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然后返回。由于 then 返回的也是 Promise 因此我们可以用链式语法不断连接多个操作,十分方便。

那么连接后的启动顺序回事怎样的呢?举个例子:

promise1.then(genPromise2).then(genPromise3).success(...)

那么最终得到的 Promise 对象就是这样的:

promise3( promise2( promise1 ) )

最后一个 then 连接的 Promise 对象包裹了上一个对象,以此类推,那么在启动时,当然也是最后一个对象被启动,只不过由于这个 Promise 对象是被封装过的,所以它会先触发上一个对象,待拿到结果后再传递给自己执行,仍然以此类推,就能保证执行顺序是正确的。

说的很抽象,直接看代码吧:

    func then<U>(f: (T) -> Promise<U>) -> Promise<U> {
return Promise<U> { (resolve, reject) in
self.task(
{ (result) in
let wrapped = f(result)
wrapped.success { resolve($0) }
},
{ (error) in
reject(error)
})
}
}

可以看到我们在两个 Promise 对象之间又封装了一个 Promise 对象,作为协调者,它会先执行之前的异步任务,然后再传给下一个任务,那么这个函数就会返回封装后的 Promise 对象。

下面是完整的代码:

class Promise<T> {
typealias ResolveCallback = (T) -> Void
typealias RejectCallback = (ErrorType) -> Void
typealias AsyncTask = (ResolveCallback, RejectCallback) -> Void let task: AsyncTask var resolveCallback: ResolveCallback?
var rejectCallback: RejectCallback? init(_ task: AsyncTask) {
self.task = task
} private func resolve(result: T) {
self.resolveCallback?(result)
} private func reject(error: ErrorType) {
self.rejectCallback?(error)
} func success(callback: ResolveCallback) {
self.resolveCallback = callback
self.task({ self.resolve($0) }, { self.reject($0) })
} func failed(callback: RejectCallback) {
self.rejectCallback = callback
} func then<U>(f: (T) -> Promise<U>) -> Promise<U> {
return Promise<U> { (resolve, reject) in
self.task(
{ (result) in
let wrapped = f(result)
wrapped.success { resolve($0) }
},
{ (error) in
reject(error)
})
}
}
}

使用示例

下面我们试试怎么使用这个 Promise 对象,我首先定义三个操作:

func delay(secs: UInt64) -> Promise<Void> {
return Promise<Void> { (resolve, _) in
let time = dispatch_time(DISPATCH_TIME_NOW, Int64(NSEC_PER_SEC * secs))
dispatch_after(time, dispatch_get_main_queue()) {
resolve()
}
}
} func fetch(URL URL: NSURL) -> Promise<NSData?> {
return Promise<NSData?> { (resolve, reject) in
let task = NSURLSession.sharedSession().dataTaskWithURL(URL) { (data, response, error) in
if (error != nil) {
reject(error!)
} else {
resolve(data)
}
}
task.resume()
}
} func decodeToString(data: NSData?) -> Promise<String> {
return Promise<String> { (resolve, _) in
if (data == nil) {
resolve("")
} else {
resolve(String(data: data!, encoding: NSUTF8StringEncoding) ?? "")
}
}
}

这些操作里有异步操作,也有同步操作,但都能适应 Promise 模式,每个函数都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

然后我们构造一个链式操作:

delay(5)
.then { () -> Promise<NSData?> in
fetch(URL: NSURL(string: "https://www.zhihu.com")!)
}
.then { (data) -> Promise<String> in
decodeToString(data)
}
.success { (result) in
print(result)
} XCPlaygroundPage.currentPage.needsIndefiniteExecution = true

注意:我这个例子是在 Playground 里做的,所以为了让异步任务能够执行,我们需要设置一个属性,以免 Playground 在主线程完毕后结束程序。

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在 5 秒的延时之后,网络请求被执行,然后转码,最终打印出来。

总结

事实上,Promise 模式被利用得最好的应该是 JavaScript,我们只不过在其他语言中借鉴这种做法,然后给出响应的实现罢了。当然本文只是简单剖析 Promise 的内部原理,很多细节可能没有太完善,如果你喜欢这种编程方式,可以尝试一下成熟的 PromiseKit,它有 Objective-C 和 Swift 的实现。
当然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具有类似思想的反应式函数式编程框架,比如 ReactiveX

作者:Cyandev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268aa4e6b5b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Swift 中实现 Promise 模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iOS 中的 promise 模式

    1.概述 异步编程 App 开发中用得非常频繁,但异步请求后的操作却比较麻烦.Promise 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编程模型.其适用于 延迟(deferred) 计算和 异步(asynchronous)  ...

  2. JS 中Promise 模式

    异步模式在web编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web主流语言Javscript来说,这种模式实现起来不是很利索,为此,许多Javascript库(比如 jQuery和Dojo)添加了一种称为promise ...

  3. angularJS中的Promise对象($q)的深入理解

    原文链接:a better way to learn AngularJS - promises AngularJS通过内置的$q服务提供Promise编程模式.通过将异步函数注册到promise对象, ...

  4. Swift中的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 对软件设计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这个术语是由埃里希·伽玛等人(Erich Gamma,Richard Helm,Ralph Johnson ...

  5. [转载]JavaScript异步编程助手:Promise模式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3-08-12/2816527-JavaScript-Promise http://www.cnblogs.com/hustskyking ...

  6. JavaScript异步编程的Promise模式(转)

    异步模式在web编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web主流语言Javascript来说,这种模式实现起来不是很利索,为此,许多Javascript库(比如 jQuery和Dojo)添加了一种称为promis ...

  7. 【并发编程】Future模式添加Callback及Promise 模式

    Future Future是Java5增加的类,它用来描述一个异步计算的结果.你可以使用 isDone 方法检查计算是否完成,或者使用 get 方法阻塞住调用线程,直到计算完成返回结果.你也可以使用  ...

  8. JavaScript异步编程助手:Promise模式

    :Promises是一种令代码异步行为更加优雅的抽象,它很有可能是JavaScript的下一个编程范式,一个Promise即表示任务结果,无论该任务是否完成. 异步模式在Web编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 ...

  9. 关于Promise模式 整理中。。。

    http://blog.csdn.net/womendeaiwoming/article/details/49849055 研究了几天Promise模式,因为在项目里也遇到了所谓的“回调陷阱”,就是多 ...

随机推荐

  1. C#第四节课

    分值语句(1) 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 ...

  2. cat和cp的神奇用法:制作U盘安装盘

    使用U盘安装debian,U盘的制作方法: 方法一: https://www.debian.org/doc/manuals/debian-handbook/installation.zh-cn.htm ...

  3. 阿里云 全部端口port

  4. Feign 负载均衡

    一.是什么 Feign 是一个声明式 WebService 客户端.使用 Feign 能让编写 Web Service 客户端更加简单,他的使用方法是定义一个接口,然后在上面添加注解.同时也支持 JA ...

  5. C语言——定义&&声明

    1.变量的定义&声明 变量的声明有两种情况: <1>一种是需要建立存储空间的.例如:int a 在声明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存储空间. <2>另一种是不需要建立存储空间的. ...

  6. 时序图与状态图(Rose) - Windows XP经典软件系列

    以CAN转UART(串口)为例. 功能简单介绍: 当主程序收到CAN口的数据后:依据按键的不同来选择是使用CAN口发送,还是使用UART口发送. 一.图片 时序图 watermark/2/text/a ...

  7. Java系列之JDBC和ODBC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JDBC简单介绍 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数据库连接)是一种用于运行SQL语句的Java API,它是Java十三个规范之中的一个.能够为多种关系数据 ...

  8. 齐头并进完成任务——Java多线程(一)

    多线程(Multithread)指的是在单个进程中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线程,执行不同的任务.多线程意味着一个程序的多行语句块并发执行. 一.实现多线程 1.通过继承Thread类实现多线程. Threa ...

  9. 火云开发课堂 - 《使用Cocos2d-x 开发3D游戏》系列 第一节:3D时代来临!

    <使用Cocos2d-x 开发3D游戏>系列在线课程 第一节:3D时代来临.Cocos2d-x程序猿的机遇和挑战! 视频地址:http://edu.csdn.net/course/deta ...

  10. MySQL主从复制和读写分离

    我们知道应用对数据库的訪问通常情况下大部分都是读操作,写仅仅占非常少一部分.因此读写分离(read-write-splitting)能有效减少主库压力,从而解决站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第一次数据库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