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106 从中序和后序序列构造二叉树
题目描述:
根据一棵树的中序遍历与后序遍历构造二叉树。
注意:
你可以假设树中没有重复的元素。
例如,给出
中序遍历 inorder = [9,3,15,20,7]
后序遍历 postorder = [9,15,7,20,3]
返回如下的二叉树:
3
/ \
9 20
/ \
15 7
/**
*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
* struct TreeNode {
* int val;
* TreeNode *left;
* TreeNode *right;
*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 right(NULL) {}
* };
*/
/*
算法思想:
由于后序的顺序的最后一个肯定是根,所以原二叉树的根节点可以知道,题目中给了一个很关键的条件就是树中没有相同元素,有了这个条件我们就可以在中序遍历中也定位出根节点的位置,并以根节点的位置将中序遍历拆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对其递归调用原函数。
需要小心的地方就是递归时postorder的左右index很容易写错,比如 pLeft + i - iLeft - 1, 这个又长又不好记,首先我们要记住 i - iLeft 是计算inorder中根节点位置和左边起始点的距离,然后再加上postorder左边起始点然后再减1。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如果根节点就是左边起始点的话,那么拆分的话左边序列应该为空集,此时i - iLeft 为0, pLeft + 0 - 1 < pLeft, 那么再递归调用时就会返回NULL, 成立。如果根节点是左边起始点紧跟的一个,那么i - iLeft 为1, pLeft + 1 - 1 = pLeft,再递归调用时还会生成一个节点,就是pLeft位置上的节点,为原二叉树的一个叶节点。
*/
//算法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buildTree(vector<int> &inorder, vector<int> &postorder) {
return buildTree(inorder, 0, inorder.size() - 1, postorder, 0, postorder.size() - 1);
} TreeNode *buildTree(vector<int> &inorder, int iLeft, int iRight, vector<int> &postorder, int pLeft, int pRight) {
if (iLeft > iRight || pLeft > pRight)
return NULL;
TreeNode *cur = new TreeNode(postorder[pRight]);
int i = 0;
for (i = iLeft; i < inorder.size(); ++i) { //通过后序序列最后一个结点位置,在中序序列中找根节点
if (inorder[i] == cur->val)
break;
}
cur->left = buildTree(inorder, iLeft, i - 1, postorder, pLeft, pLeft + i - iLeft - 1);
cur->right = buildTree(inorder, i + 1, iRight, postorder, pLeft + i - iLeft, pRight - 1);
return cur;
}
}; /*
算法思想:
与中序遍历和前序遍历构造二叉树的过程类似。只不过对于后序遍历来说,根节点是最后一个被访问的节点。
*/
//算法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buildTree(vector<int> &inorder, vector<int> &postorder) { //以向量形式给出中序和后序序列
if(postorder.size()==0||inorder.size()==0){ //序列有一个为空,构建的树为空
return NULL;
}
if(postorder.size()!=inorder.size()){ ////序列长度不相同,构建的树为空
return NULL;
} vector<int> inorder_l,inorder_r,postorder_l,postorder_r; ////辅助空间,存放被分割开的中序和后序遍历的序列
int root_index=-1,len = postorder.size();
TreeNode* root=new TreeNode(postorder[len-1]); //根节点即后序尾结点 for(int i=0;i<len;i++){ //在中序队列中找出根节点位置
if(postorder[len-1]==inorder[i]){
root_index=i;
break;
}
} for(int i=0; i<root_index; i++) { // 左右子树的后序、中序序列
postorder_l.push_back(postorder[i]);
inorder_l.push_back(inorder[i]);
}
for(int i=root_index+1; i<inorder.size(); i++) {
postorder_r.push_back(postorder[i-1]); //这里要注意
inorder_r.push_back(inorder[i]);
}
root->left=buildTree(inorder_l, postorder_l); //递归重建左子树
root->right=buildTree(inorder_r, postorder_r); //递归重建右子树
return root;
}
};
LeetCode106 从中序和后序序列构造二叉树的更多相关文章
- LeetCode106. 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106. 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描述 根据一棵树的中序遍历与后序遍历构造二叉树. 注意: 你可以假设树中没有重复的元素. 示例 例如,给出 中序遍历 inorder = [9,3,15,20 ...
- [Swift]LeetCode106. 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 Construct Binary Tree from Inorder and Postorder Traversal
Given inorder and postorder traversal of a tree, construct the binary tree. Note:You may assume that ...
- 【2】【leetcode-105,106】 从前序与中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105. 从前序与中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没思路,典型记住思路好做) 根据一棵树的前序遍历与中序遍历构造二叉树. 注意:你可以假设树中没有重复的元素. 例如,给出 前序遍历 preorder = [ ...
- LeetCode(106):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Medium! 题目描述: 根据一棵树的中序遍历与后序遍历构造二叉树. 注意:你可以假设树中没有重复的元素. 例如,给出 中序遍历 inorder = [9,3,15,20,7] 后序遍历 posto ...
- [leetcode]从中序与后序/前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根据一棵树的中序遍历与后序遍历构造二叉树. 注意: 你可以假设树中没有重复的元素. 例如,给出 中序遍历 inorder = [9,3,15,20,7] 后序遍历 po ...
- Leetcode:105. 从前序与中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106. 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Leetcode:105. 从前序与中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106. 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Leetcode:105. 从前序与中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106. 从中序与后序 ...
- Java实现 LeetCode 106 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106. 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根据一棵树的中序遍历与后序遍历构造二叉树. 注意: 你可以假设树中没有重复的元素. 例如,给出 中序遍历 inorder = [9,3,15,20,7] 后序 ...
- 106 Construct Binary Tree from Inorder and Postorder Traversal 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给定一棵树的中序遍历与后序遍历,依据此构造二叉树.注意:你可以假设树中没有重复的元素.例如,给出中序遍历 = [9,3,15,20,7]后序遍历 = [9,15,7,20,3]返回如下的二叉树: ...
- 【构建二叉树】02根据中序和后序序列构造二叉树【Construct Binary Tree from Inorder and Postorder Traversal】
我们都知道,已知中序和后序的序列是可以唯一确定一个二叉树的. 初始化时候二叉树为:================== 中序遍历序列, ======O=========== 后序遍 ...
随机推荐
- 什么时候使用transition?什么时候使用animation?
不同点: 1. 触发条件不同.transition通常和hover等事件配合使用,由事件触发.animation则和gif动态图差不多,立即播放. 2. 循环. animation可以设定循环次数. ...
- Markdown 公式指导手册
本文为 Markdown 环境下的常用语法指引.Typora 编辑阅读器支持 \(\LaTeX\) 编辑显示支持,例如:\(\sum_{i=1}^n a_i=0\),访问 MathJax 以参考更多使 ...
- P6007 [USACO20JAN]Springboards G
本题解仅用与作者加深算法理解,也欢迎大家的阅读 做题背景 原本关于二维的点的 \(dp\) 问题一直都没有什么想法,昨天晚上再做一道 \(cdq\) 的题目的时候被同学询问了这道题,发现可以用二维偏序 ...
- 基于menu小插件探索工程实践
目录 一.准备工作 1.C/C++环境搭建 2.VSCode的配置 (1) 安装插件: (2) 设置配置文件: 二.工程化编程实战 1.模块化设计 2.可重用设计:进一步抽象 menu的进一步优化 可 ...
- 冰河,能不能讲讲如何实现MySQL数据存储的无限扩容?
写在前面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企业中沉淀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这就对数据存储层的扩展性要求越来越高.当今互联网企业中,大部分企业使用的是MySQL来存储关系型数据.如何实现MySQL数据存储层的高度可扩 ...
- 个人微信公众号搭建Python实现 -个人公众号搭建-运行run方法的编写(14.3.3)
@ 目录 1.主要逻辑 2.代码 关于作者 1.主要逻辑 使用的是flask服务器 就使用一个函数处理请求 第一个是验证服务器,返回微信服务器给的字符串就表示验证成功 第二是要处理微信服务器发送过来的 ...
- matplotlib的学习13-subplot分格显示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figure()#创建一个图像窗口 # 使用plt.subplot2grid来创建第1个小图, (3,3)表示将整个图像窗口分成 ...
- SQL注入练习第一天
MySQL 相关知识 在MySQL中,把[INFORMATION_SCHEMA] 看作是一个数据库,确切说是信息数据库.其中保存着关于MySQL服务器所维护的所有其他数据库的信息.如数据库名,数据库的 ...
- 利用基于Go Lang的Hugo配合nginx来打造属于自己的纯静态博客系统
Go lang无疑是目前的当红炸子鸡,极大地提高了后端编程的效率,同时有着极高的性能.借助Go语言我们 可以用同步的方式写出高并发的服务端软件,同时,Go语言也是云原生第一语言,Docker,Kube ...
- 爬取并分析一下B站的最热视频排行榜,看看大家都喜欢看什么视频
前言 现在大家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离不开B站了,2020年的第一季度,B站月活跃用户达到了1.72亿,日活跃用户也已经突破了5000万个用户.源源不断的流量让B站的up主们也是粉丝数目不断暴涨,百万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