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教程系个人原创,并完整发布在个人官网刘江的博客和教程

所有转载本文者,需在顶部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及www.liujiangblog.com官网地址。


模型的元数据,指的是“除了字段外的所有内容”,例如排序方式、数据库表名、人类可读的单数或者复数名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非必须的,甚至元数据本身对模型也是非必须的。但是,我要说但是,有些元数据选项能给予你极大的帮助,在实际使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实际应用的‘必须’。

想在模型中增加元数据,方法很简单,在模型类中添加一个子类,名字是固定的Meta,然后在这个Meta类下面增加各种元数据选项或者说设置项。参考下面的例子: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class Ox(models.Model):
horn_length = models.IntegerField() class Meta: # 注意,是模型的子类,要缩进!
ordering = ["horn_length"]
verbose_name_plural = "oxen"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为模型Ox增加了两个元数据‘ordering’和‘verbose_name_plural’,分别表示排序和复数名,下面我们会详细介绍有哪些可用的元数据选项。

强调:每个模型都可以有自己的元数据类,每个元数据类也只对自己所在模型起作用。


abstract

如果abstract=True,那么模型会被认为是一个抽象模型。抽象模型本身不实际生成数据库表,而是作为其它模型的父类,被继承使用。具体内容可以参考Django模型的继承。


app_label

如果定义了模型的app没有在INSTALLED_APPS中注册,则必须通过此元选项声明它属于哪个app,例如:

app_label = 'myapp'

base_manager_name

自定义模型的_base_manager管理器的名字。模型管理器是Django为模型提供的API所在。Django1.10新增。


db_table

指定在数据库中,当前模型生成的数据表的表名。比如:

db_table = 'my_freinds'

友情建议:使用MySQL数据库时,db_table用小写英文。


db_tablespace

自定义数据库表空间的名字。默认值是工程的DEFAULT_TABLESPACE设置。


default_manager_name

自定义模型的_default_manager管理器的名字。Django1.10新增。


default_related_name

默认情况下,从一个模型反向关联设置有关系字段的源模型,我们使用<model_name>_set,也就是源模型的名字+下划线+set

这个元数据选项可以让你自定义反向关系名,同时也影响反向查询关系名!看下面的例子: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class Foo(models.Model):
pass class Bar(models.Model):
foo = models.ForeignKey(Foo) class Meta:
default_related_name = 'bars' # 关键在这里

具体的使用差别如下:

>>> bar = Bar.objects.get(pk=1)
>>> # 不能再使用"bar"作为反向查询的关键字了。
>>> Foo.objects.get(bar=bar)
>>> # 而要使用你自己定义的"bars"了。
>>> Foo.objects.get(bars=bar)

get_latest_by

Django管理器给我们提供有latest()和earliest()方法,分别表示获取最近一个和最前一个数据对象。但是,如何来判断最近一个和最前面一个呢?也就是根据什么来排序呢?

get_latest_by元数据选项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指定一个类似 DateFieldDateTimeField或者IntegerField这种可以排序的字段,作为latest()和earliest()方法的排序依据,从而得出最近一个或最前面一个对象。例如:

get_latest_by = "order_date"

managed

该元数据默认值为True,表示Django将按照既定的规则,管理数据库表的生命周期。

如果设置为False,将不会针对当前模型创建和删除数据库表。在某些场景下,这可能有用,但更多时候,你可以忘记该选项。


order_with_respect_to

这个选项不好理解。其用途是根据指定的字段进行排序,通常用于关系字段。看下面的例子: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class Question(models.Model):
text = models.TextField()
# ... class Answer(models.Model):
question = models.ForeignKey(Question, on_delete=models.CASCADE)
# ... class Meta:
order_with_respect_to = 'question'

上面在Answer模型中设置了order_with_respect_to = 'question',这样的话,Django会自动提供两个API,get_RELATED_order()set_RELATED_order(),其中的RELATED 用小写的模型名代替。假设现在有一个Question对象,它关联着多个Answer对象,下面的操作返回包含关联的Anser对象的主键的列表[1,2,3]:

>>> question = Question.objects.get(id=1)
>>> question.get_answer_order()
[1, 2, 3]

我们可以通过set_RELATED_order()方法,指定上面这个列表的顺序:

>>> question.set_answer_order([3, 1, 2])

同样的,关联的对象也获得了两个方法get_next_in_order()get_previous_in_order(),用于通过特定的顺序访问对象,如下所示:

>>> answer = Answer.objects.get(id=2)
>>> answer.get_next_in_order()
<Answer: 3>
>>> answer.get_previous_in_order()
<Answer: 1>

这个元数据的作用......还没用过,囧。


ordering

最常用的元数据之一了!

用于指定该模型生成的所有对象的排序方式,接收一个字段名组成的元组或列表。默认按升序排列,如果在字段名前加上字符“-”则表示按降序排列,如果使用字符问号“?”表示随机排列。请看下面的例子:

ordering = ['pub_date']             # 表示按'pub_date'字段进行升序排列
ordering = ['-pub_date'] # 表示按'pub_date'字段进行降序排列
ordering = ['-pub_date', 'author'] # 表示先按'pub_date'字段进行降序排列,再按`author`字段进行升序排列。

permissions

该元数据用于当创建对象时增加额外的权限。它接收一个所有元素都是二元元组的列表或元组,每个元素都是(权限代码, 直观的权限名称)的格式。比如下面的例子:

permissions = (("can_deliver_pizzas", "可以送披萨"),)

default_permissions

Django默认给所有的模型设置('add', 'change', 'delete')的权限,也就是增删改。你可以自定义这个选项,比如设置为一个空列表,表示你不需要默认的权限,但是这一操作必须在执行migrate命令之前。


proxy

如果设置了proxy = True,表示使用代理模式的模型继承方式。具体内容与abstract选项一样,参考模型继承章节。


required_db_features

声明模型依赖的数据库功能。比如['gis_enabled'],表示模型的建立依赖GIS功能。


required_db_vendor

声明模型支持的数据库。Django默认支持sqlite, postgresql, mysql, oracle


select_on_save

决定是否使用1.6版本之前的django.db.models.Model.save()算法保存对象。默认值为False。这个选项我们通常不用关心。


indexes

Django1.11新增的选项。

接收一个应用在当前模型上的索引列表,如下例所示: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class Customer(models.Model):
first_nam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100)
last_nam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100) class Meta:
indexes = [
models.Index(fields=['last_name', 'first_name']),
models.Index(fields=['first_name'], name='first_name_idx'),
]

unique_together

这个元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它等同于数据库的联合约束!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张用户表,保存有用户的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和籍贯等等信息。要求是所有的用户唯一不重复,可现在有好几个叫“张伟”的,如何区别它们呢?(不要和我说主键唯一,这里讨论的不是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设置不能有两个用户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时刻出生并且都叫“张伟”,使用这种联合约束,保证数据库能不能重复添加用户(也不要和我谈小概率问题)。在Django的模型中,如何实现这种约束呢?

使用unique_together,也就是联合唯一!

比如:

unique_together = (('name', 'birth_day', 'address'),)

这样,哪怕有两个在同一天出生的张伟,但他们的籍贯不同,也就是两个不同的用户。一旦三者都相同,则会被Django拒绝创建。这一元数据经常被用在admin后台,并且强制应用于数据库层面。

unique_together接收一个二维的元组((xx,xx,xx,...),(),(),()...),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元组,表示一组联合唯一约束,可以同时设置多组约束。为了方便,对于只有一组约束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地使用一维元素,例如:

unique_together = ('name', 'birth_day', 'address')

联合唯一无法作用于普通的多对多字段。


index_together

即将废弃,使用index元数据代替。


verbose_name

最常用的元数据之一!用于设置模型对象的直观、人类可读的名称。可以用中文。例如:

verbose_name = "story"
verbose_name = "披萨"

如果你不指定它,那么Django会使用小写的模型名作为默认值。


verbose_name_plural

英语有单数和复数形式。这个就是模型对象的复数名,比如“apples”。因为我们中文通常不区分单复数,所以保持和verbose_name一致也可以。

verbose_name_plural = "stories"
verbose_name_plural = "披萨"

如果不指定该选项,那么默认的复数名字是verbose_name加上‘s’


label

前面介绍的元数据都是可修改和设置的,但还有两个只读的元数据,label就是其中之一。

label等同于app_label.object_name。例如polls.Question,polls是应用名,Question是模型名。


label_lower

同上,不过是小写的模型名。

模型的元数据Meta -- Django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第一章:模型层model layer -- Django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该系列教程系个人原创,并完整发布在个人官网刘江的博客和教程 所有转载本文者,需在顶部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及www.liujiangblog.com官网地址. 题外话: Django的教程写到这里,就进入 ...

  2. 模型的继承 -- Django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该系列教程系个人原创,并完整发布在个人官网刘江的博客和教程 所有转载本文者,需在顶部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及www.liujiangblog.com官网地址. Python及Django学习QQ群:453 ...

  3. Part 2:模型与后台管理admin站点--Django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该系列教程系个人原创,并完整发布在个人官网刘江的博客和教程 所有转载本文者,需在顶部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及www.liujiangblog.com官网地址. Python及Django学习QQ群:453 ...

  4. 模型和字段 -- Django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该系列教程系个人原创,并完整发布在个人官网刘江的博客和教程 所有转载本文者,需在顶部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及www.liujiangblog.com官网地址. Python及Django学习QQ群:453 ...

  5. 用包来组织模型 -- Django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该系列教程系个人原创,并完整发布在个人官网刘江的博客和教程 所有转载本文者,需在顶部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及www.liujiangblog.com官网地址. 在我们使用python manage.py ...

  6. Part 7:自定义admin站点--Django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该系列教程系个人原创,并完整发布在个人官网刘江的博客和教程 所有转载本文者,需在顶部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及www.liujiangblog.com官网地址. Python及Django学习QQ群:453 ...

  7. 查询集API -- Django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该系列教程系个人原创,并完整发布在个人官网刘江的博客和教程 所有转载本文者,需在顶部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及www.liujiangblog.com官网地址. Python及Django学习QQ群:453 ...

  8. Django中不返回QuerySets的API -- Django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该系列教程系个人原创,并完整发布在个人官网刘江的博客和教程 所有转载本文者,需在顶部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及www.liujiangblog.com官网地址. Python及Django学习QQ群:453 ...

  9. Part 5:Django测试--Django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

    该系列教程系个人原创,并完整发布在个人官网刘江的博客和教程 所有转载本文者,需在顶部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及www.liujiangblog.com官网地址. 本节将简要介绍Django的自动化测试相关内 ...

随机推荐

  1. python的运维交流学习笔记

    #!/usr/bin/env | #!/usr/bin/python#coding:gbk #python 运维练习 #需求: #1.利用python实现自动监控服务器性能 #2.并将监控到的数据进行 ...

  2. Shell脚本之反引号【``】和 $()

    一.奇怪的返回 今天在搞监控的时候,修改一个老脚本,主要是通过对操作系统进行判断来获取不同的监控参数.(获取top参数在不同操作系统上也有个坑,会在另外一篇里面写) 脚本如下,非常简单: #处理Cen ...

  3. python os 模块

    os.getcwd() 获取当前工作目录,即当前python脚本工作的目录路径os.chdir("dirname") 改变当前脚本工作目录:相当于shell下cdos.curdir ...

  4. 【Java学习笔记之二十】final关键字在Java继承中的用法小结

    谈到final关键字,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在使用匿名内部类的时候可能会经常用到final关键字.另外,Java中的String类就是一个final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final这个关键字的用法. ...

  5. 【Java学习笔记之十九】super在Java继承中的用法小结

    1)有人写了个很好的初始化属性的构造函数,而你仅仅想要在其中添加另一些自己新建属性的初始化,这样在一个构造函数中调用另外一个构造函数,可以避免重复的代码量,减少工作量: 2)在一个构造函数中调用另外一 ...

  6. [51nod1407]与与与与

    有n个整数,问从他们中取出若干个数字相与之后结果是0的有多少组. 答案比较大,输出对于 1,000,000,007 (1e9+7)取模后的结果. Input 第一行输入一个整数n.(1<=n&l ...

  7. 51nod1649- 齐头并进-最短路

    1649 齐头并进 题目来源: CodeForces 基准时间限制:1 秒 空间限制:131072 KB 分值: 10 难度:2级算法题 在一个叫奥斯汀的城市,有n个小镇(从1到n编号),这些小镇通过 ...

  8. codeforce 375_2_b_c

    codeforce 375_2 标签: 水题 好久没有打代码,竟然一场比赛两次卡在边界条件上....跪 b.题意很简单...纯模拟就可以了,开始忘记了当字符串结束的时候也要更新两个值,所以就错了 #i ...

  9. c#中winform窗口的隐藏与显示

    最近在做一个C# 的winform客户端程序,要实现在打开新的窗口时将原来打开的窗口关闭,但是想在关闭新打开的窗口是将原来的那个窗口再次打开,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找了很多代码,都是通过窗口.Hide( ...

  10. VMWare 安装ubuntu,虚机设置静态IP接入公网

    本文提供的kafka安装配置为Linux(ubuntu-16.04.3) 1.首先安装VMarea(14.0.0 build-6661328) 2.到http://www.ubuntu.or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