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t系列一:《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论文解读
论文创新点:
- 多头注意力
- transformer模型

Transformer模型
上图为模型结构,左边为encoder,右边为decoder,各有N=6个相同的堆叠。
encoder
先对inputs进行Embedding,再将位置信息编码进去(cancat方式),位置编码如下:

然后经过多头注意力模块后,与残余连接cancat后进行一个Norm操作,多头注意力模块如下:

左图:缩放点乘注意力,这就是个平常的注意力机制,只不过多了scale和mask(仅对于decoder下面橙色框部分),使用的是dot-product attention,原文还提到另一种additive attention。
右图:多头注意力实现。每个Q,K,V都经过h个(不同)线性结构,以捕获不同子空间的信息,经过左图结构后,对h个dot-product attention进行concat后,再经过一个线性层。
之后,再通过一个有残余连接的前向网络。
decoder
同样先经过Embedding和位置编码,输入outputs右移了(因为每一个当前输出基于之前的输出)。
下面的橙色框:
之后也经过一个多头的self-attention,不同的是,它多了个mask操作。
这个mask操作是什么意思呢?注意我们的self-attention是一句话中每个词向量都与句子中所有词向量有关,对于encoder这没问题,而对于decoder,我们是根据之前的输出预测下一个输出。
举个例子,在BiLSTM中(当然这里是Transformer模型),假设我们decode时输入为A-B-C-D序列,在B处解码下一个输出时,我们根据之前的输出进行预测,但是这是双向模型,
即我们存在这样的一个之前的输出C-B-A-B,那么这个之前的输出里居然包含了我们下一个需要正确预测的C!这就是“自己看见自己”问题。
所以,mask操作是掩盖掉之后的位置(原文leftward,即向左流动的信息)的影响,原文是置为负无穷。这个橙色框我觉得可以称为half-self-attention。
最上面的橙色框:
它就不能叫self-attention结构了,因为它的K和V来自encoder的输出,Q是下面橙色框的输出。到这步为止,我们的输入inputs是完整的self-attention了,我们的输出outputs也是half-self-attention了。
好了,前戏准备完毕,开始短兵相接了。
这里的K和V一般相同,表示经过self-attention的隐藏语义向量,Q为经过half-self-attention的上一个输出,此处即为解码操作。经过一个有残余连接的前向网络,一个线性层,再softmax得到输出概率分布。
至此,Transformer模型描述完毕。
我们再看看self-attention模块,我之前一直不明白这些Q,K,V是啥东东。此处也是我个人推断。
在self-attention中,K,V表示当前位置的词向量,Q表示所有位置的词向量,用Q中每一个词向量与K进行操作(类似上面缩放点乘注意力截止到softmax),得到L个(L为句子单词数)权重向量。
此时应该有2种操作,一种是对L个权重向量相加,一种是取平均。得到的结果权重向量与V点乘,即为有self-attention后的词向量。
其余的实验及结果部分不再讲述,没什么难点。
这里再提下另一篇论文《End-To-End Memory Networks》中的一个模型结构。因为这篇论文被上面论文提到,对于理解上面论文有所帮助。

上图左边为单层,右边为多层版本。
单层的输出为:

Embedding B和C用于将输入x和问题q转化为嵌入向量,Embedding A用另一套参数将输出x转化为嵌入向量,与问题q共同决定注意力权重。
因为右图涉及到众多参数,为了简化模型,作者提出2种方案,这里直接上图:

这篇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右图的多层版本类似RNNs,运算复杂度也比拟RNNs,避免了RNNs存在的一些问题。在QA问题上取得不错的成绩。
bert系列一:《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论文解读的更多相关文章
- Bert系列 源码解读 四 篇章
Bert系列(一)——demo运行 Bert系列(二)——模型主体源码解读 Bert系列(三)——源码解读之Pre-trainBert系列(四)——源码解读之Fine-tune 转载自: https: ...
- Bert系列(三)——源码解读之Pre-train
https://www.jianshu.com/p/22e462f01d8c pre-train是迁移学习的基础,虽然Google已经发布了各种预训练好的模型,而且因为资源消耗巨大,自己再预训练也不现 ...
- bert系列二:《BERT》论文解读
论文<BERT: Pre-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以下陆续介绍ber ...
- Bert系列(二)——源码解读之模型主体
本篇文章主要是解读模型主体代码modeling.py.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希望读者们对bert的相关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transformer的结构原理,网上的资料很多,本文内容对原理部分就不做过多 ...
- nlp任务中的传统分词器和Bert系列伴生的新分词器tokenizers介绍
layout: blog title: Bert系列伴生的新分词器 date: 2020-04-29 09:31:52 tags: 5 categories: nlp mathjax: true ty ...
- Java容器--2021面试题系列教程(附答案解析)--大白话解读--JavaPub版本
Java容器--2021面试题系列教程(附答案解析)--大白话解读--JavaPub版本 前言 序言 再高大上的框架,也需要扎实的基础才能玩转,高频面试问题更是基础中的高频实战要点. 适合阅读人群 J ...
- 论文解读(FedGAT)《Federated Graph Attention Network for Rumor Detection》
论文信息 论文标题:Federated Graph Attention Network for Rumor Detection论文作者:Huidong Wang, Chuanzheng Bai, Ji ...
- BERT论文解读
本文尽量贴合BERT的原论文,但考虑到要易于理解,所以并非逐句翻译,而是根据笔者的个人理解进行翻译,其中有一些论文没有解释清楚或者笔者未能深入理解的地方,都有放出原文,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多包含,并 ...
-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论文笔记
主流的序列到序列模型都是基于含有encoder和decoder的复杂的循环或者卷积网络.而性能最好的模型在encoder和decoder之间加了attentnion机制.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网络结构,摒弃 ...
随机推荐
- 关于redis的主从、哨兵、集群(转)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本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c295477887/article/de ...
- 【WinForm-TreeView】实现Win7 Areo效果
效果图: 新建一个继承自TreeView的控件类,代码如下: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
- 【原创】谈一个数学教育专业的IT职业生涯
2003年,有许多值得记住,第一个是非典,第二个就是高考数学卷.直到今年2019年,时隔16年,有人说2019年高考数学卷难度堪比2003年,但还没难到2003年的程度. 我,2003年高考,进考场先 ...
- cogs908. 校园网
908. 校园网 ★★ 输入文件:schlnet.in 输出文件:schlnet.out 简单对比时间限制:1 s 内存限制:128 MB USACO/schlnet(译 by Fel ...
- Android学习_7/27
一. 自定义控件 1. 引入布局 多个活动需要相同的布局时,使用引入布局的方式来实现代码复用. activity_main.xlm中加入<include la ...
- Android学习_7/25
常用控件 Android控件使用规律:先定义id,再指定宽度和高度,然后适当加入一些控件特有的属性 1. TextView 在界面上显示一段文本 2. Button ...
- UEFI和GPT
好就没用linux了,这几天在win8笔记本上用虚拟机装了下,也准备装到硬盘上和win8双系统使用,发现一些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一个是在虚拟机中装的时候,分配了虚拟硬盘分区时,提示选择分区表类型, ...
- LeetCode 199. 二叉树的右视图(Binary Tree Right Side View)
题目描述 给定一棵二叉树,想象自己站在它的右侧,按照从顶部到底部的顺序,返回从右侧所能看到的节点值. 示例: 输入: [1,2,3,null,5,null,4] 输出: [1, 3, 4] 解释: 1 ...
- 离线安装nuget包EPPlus
1先去https://www.nuget.org/packages/EPPlus/4.1.0下载,epplus.4.1.0.nupkg 2找到本地文件位置:H:\DOWNLOAD\ 3在vs的程序包管 ...
- [转]Cookie详解
从事 Web 开发已有近17个月:在学以致用的工作学习里,对于不怎么使用的部分,多少有些雾里探花的窘迫感-差不多是了解一二,然而又非真切的明晰:这就使得再用的时候,总要去再搜索一番:如此颇为难受,倒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