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金 | 突破最强算法模型!!学会随机森林,你也能发表高水平SCI
大侠幸会,在下全网同名「算法金」 0 基础转 AI 上岸,多个算法赛 Top 「日更万日,让更多人享受智能乐趣」
就在去年下半年,如果你在 Google Scholar 上以 "Random Forest" 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按时间排序:
你会看到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包括 GIS、环境科学和遥感等。发表的期刊涵盖了从《Frontiers》到《Remote Sensing》(MDPI)以及《环境科学》期刊等。有不少中上水平的期刊,覆盖从一区到四区。为什么这种方法始终受到欢迎?
1.1 什么是随机森林算法
随机森林算法是一种 集成学习方法,通过构建多个 决策树 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2 随机森林算法的应用领域
随机森林算法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
- 金融:信用评分、风险预测
- 医疗:疾病预测、诊断辅助
- 营销:客户分类、市场细分
- 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数据分析
- 环境科学:生态系统建模、气候变化研究
更多内容,见免费知识星球
2. 随机森林的基本概念
2.1 决策树概述
决策树 是一种树形结构的模型,用于进行分类和回归任务。它通过一系列的 决策节点 将数据集划分为更小的子集,直到所有数据都被正确分类或达到了最小叶节点的要求。每个节点代表数据集中的一个特征,每个分支代表这个特征的可能取值,每个叶节点代表最终的分类结果或回归值。
决策树的优点:
- 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解释
- 可以处理数值型和分类型数据
- 可以处理缺失值和不均衡数据
决策树的缺点:
- 容易过拟合
- 对于微小数据变化敏感
2.2 随机森林的定义
随机森林 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每棵树都是在不同的子数据集和特征子集上训练的,最终的预测结果是所有树的预测结果的 平均值(回归问题)或 多数表决(分类问题)。
2.3 随机森林的优点和缺点
随机森林的优点:
- 高准确性:通过集成多个决策树,减少单一模型的过拟合现象,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 鲁棒性:对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不敏感。
- 处理高维数据:能够处理具有大量特征的数据集。
- 并行处理:可以并行训练多个决策树,提高计算效率。
随机森林的缺点:
- 模型复杂性:由于包含大量决策树,模型可能会变得非常复杂。
- 训练时间长:训练多个决策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计算资源。
- 可解释性差:相比单一决策树,随机森林的模型较难解释。
3. 随机森林的工作原理
3.1 集成学习的概念
集成学习 是一种通过结合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来提高整体预测性能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若干个基学习器(如决策树)结合起来,从而获得一个性能优于任何单一基学习器的模型。常见的集成学习方法包括 Bagging、Boosting 和 Stacking。
3.2 Bagging 技术
Bagging,全称为 Bootstrap Aggregating,是一种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重采样来生成多个子数据集的方法。每个子数据集都用于训练一个基学习器,最终的预测结果通过所有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进行平均(回归问题)或多数表决(分类问题)得到。Bagging 可以有效降低模型的方差,减少过拟合。
Bagging 的步骤:
- 从原始数据集通过有放回抽样生成若干个子数据集。
- 在每个子数据集上训练一个基学习器。
- 对新数据进行预测时,将所有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进行平均或多数表决。
3.3 随机子空间法
随机子空间法 是一种在每次分裂节点时随机选择特征子集的方法。传统的决策树在分裂节点时会考虑所有特征,而随机子空间法则仅选择一部分特征,从而增加了模型的多样性。
随机森林 结合了 Bagging 和随机子空间法,即在构建每棵决策树时:
- 通过 Bagging 方法生成不同的子数据集。
- 在每个节点分裂时,随机选择一部分特征进行选择。
这种方法不仅降低了过拟合风险,还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4. 随机森林的数学基础
4.1 信息增益和基尼系数
信息增益 是衡量一个特征对数据集分类纯度提高程度的指标。信息增益越大,特征的分类效果越好。决策树在每个节点选择特征时,通常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进行分裂。
信息增益的计算公式:
基尼系数 是另一种衡量分类纯度的方法,基尼系数越小,纯度越高。决策树在每个节点选择特征时,也可以选择基尼系数最小的特征进行分裂。
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
4.2 多样性和独立性
随机森林通过引入多样性和独立性来提高模型的性能。通过对数据集进行重采样(Bagging)和对特征进行随机选择(随机子空间法),每棵树都在不同的数据和特征子集上训练,从而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4.3 随机森林中的数学公式
随机森林的预测结果是所有决策树的预测结果的 平均值(回归问题)或 多数表决(分类问题)。假设有 棵决策树,每棵树的预测结果为 ℎ()ℎ(),则随机森林的最终预测结果 ()() 为:
分类问题:
回归问题:
5. 随机森林的代码示例
5.1 使用 scikit-learn 实现随机森林
我们将使用 scikit-learn 库来实现随机森林,并展示其在分类问题中的应用。我们将使用一个自制的包含武侠元素的数据集。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 生成一个包含武侠元素的模拟数据集
def create_wuxia_dataset():
np.random.seed(42)
# 创建分类数据集,增加一些武侠元素的变量(例如内力、轻功、武器)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500, n_features=5,
n_informative=3, n_redundant=0, n_clusters_per_class=1, random_state=42)
feature_names = ['Neili', 'Qinggong', 'Weapon', 'Experience', 'Strategy']
return X, y, feature_names
X, y, feature_names = create_wuxia_dataset()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 初始化随机森林分类器
clf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random_state=42)
# 训练模型
clf.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
y_pred = clf.predict(X_test)
# 评估模型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Accuracy: {accuracy}')
# 可视化特征重要性
importances = clf.feature_importances_
indices = np.argsort(importances)[::-1]
plt.figure(figsize=(10, 6))
plt.title("Feature Importances")
plt.bar(range(X.shape[1]), importances[indices], align='center')
plt.xticks(range(X.shape[1]), [feature_names[i] for i in indices])
plt.xlabel("Feature")
plt.ylabel("Importance")
plt.show()
5.2 参数调优和模型评估
随机森林有许多可调节的参数,比如树的数量(n_estimators)、每棵树的最大深度(max_depth)等。通过调节这些参数,可以提高模型的性能。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 定义参数网格
param_grid = {
'n_estimators': [50, 100, 200],
'max_depth': [None, 10, 20, 30],
'min_samples_split': [2, 5, 10],
'min_samples_leaf': [1, 2, 4]
}
# 使用网格搜索进行参数调优
grid_search = GridSearchCV(estimator=clf, param_grid=param_grid, cv=3, n_jobs=-1, verbose=2)
grid_search.fit(X_train, y_train)
# 最佳参数
print(f'Best parameters found: {grid_search.best_params_}')
# 使用最佳参数进行预测
best_clf = grid_search.best_estimator_
y_pred_best = best_clf.predict(X_test)
# 评估最佳模型
best_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_best)
print(f'Best Accuracy: {best_accuracy}')
5.3 随机森林的可视化
我们可以通过可视化特征重要性来理解模型的决策过程。特征重要性表示每个特征对模型预测的重要程度。
# 可视化特征重要性
importances = best_clf.feature_importances_
indices = np.argsort(importances)[::-1]
plt.figure(figsize=(10, 6))
plt.title("Feature Importances")
plt.bar(range(X.shape[1]), importances[indices], align='center')
plt.xticks(range(X.shape[1]), [feature_names[i] for i in indices])
plt.xlabel("Feature")
plt.ylabel("Importance")
plt.show()
以上是随机森林的代码示例部分的内容,包含了从模型训练、参数调优到特征重要性可视化的完整流程。
[ 抱个拳,总个结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随机森林算法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数学基础,并通过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scikit-learn 实现随机森林。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简要回顾:
1. 引言
- 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它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营销、生物信息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2. 随机森林的基本概念
- 决策树是一种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的树形结构模型。
- 随机森林通过结合多棵决策树来提高模型的性能,具有高准确性、鲁棒性和处理高维数据的能力。
3. 随机森林的工作原理
- 集成学习通过结合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来提高整体预测性能。
- Bagging 技术通过重采样生成多个子数据集,每个子数据集训练一个基学习器。
- 随机子空间法在每次分裂节点时随机选择特征子集,增加模型的多样性。
4. 随机森林的数学基础
- 信息增益和基尼系数是衡量特征分类纯度的指标。
- 随机森林通过引入多样性和独立性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 随机森林的预测结果是所有决策树预测结果的平均值(回归问题)或多数表决(分类问题)。
5. 随机森林的代码示例
- 使用 scikit-learn 实现随机森林,通过自制的武侠元素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和评估。
- 通过网格搜索进行参数调优,寻找最佳参数组合。
- 可视化特征重要性,理解模型的决策过程。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大侠能够对随机森林算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在实际应用中熟练运用这种强大的机器学习方法。
[ 算法金,碎碎念 ]
全网同名,日更万日,让更多人享受智能乐趣
烦请大侠多多 分享、在看、点赞,助力算法金又猛又持久、很黄很 BL 的日更下去;
同时邀请大侠 关注、星标 算法金,围观日更万日,助你功力大增、笑傲江湖
算法金 | 突破最强算法模型!!学会随机森林,你也能发表高水平SCI的更多相关文章
- # 机器学习算法总结-第八天(SKlearn中的kmeans/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 这篇好好看看怎么调参的 我调的最佳参数如下,准确率为0.8428671546929973,细节看上篇文章: alg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 ...
- RandomForest 随机森林算法与模型参数的调优
公号:码农充电站pro 主页:https://codeshellme.github.io 本篇文章来介绍随机森林(RandomForest)算法. 1,集成算法之 bagging 算法 在前边的文章& ...
-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简称RF)和Bagging算法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简称RF) 随机森林就是通过集成学习的思想将多棵树集成的一种算法,它的基本单元是决策树,而它的本质属于机器学习的一大分支——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 ...
- 机器学习——Bagging与随机森林算法及其变种
Bagging算法: 凡解:给定M个数据集,有放回的随机抽取M个数据,假设如此抽取3组,3组数据一定是有重复的,所以先去重.去重后得到3组数据,每组数据量分别是s1,s2,s3,然后三组分别训练组合 ...
- 机器学习之——集成算法,随机森林,Bootsing,Adaboost,Staking,GBDT,XGboost
集成学习 集成算法 随机森林(前身是bagging或者随机抽样)(并行算法) 提升算法(Boosting算法) GBDT(迭代决策树) (串行算法) Adaboost (串行算法) Stacking ...
- 机器学习中的算法(1)-决策树模型组合之随机森林与GBDT
版权声明: 本文由LeftNotEasy发布于http://leftnoteasy.cnblogs.com, 本文可以被全部的转载或者部分使用,但请注明出处,如果有问题,请联系wheeleast@gm ...
- 机器学习中的算法——决策树模型组合之随机森林与GBDT
前言: 决策树这种算法有着很多良好的特性,比如说训练时间复杂度较低,预测的过程比较快速,模型容易展示(容易将得到的决策树做成图片展示出来)等.但是同时,单决策树又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比如说容易over- ...
- 机器学习中的算法-决策树模型组合之随机森林与GBDT
机器学习中的算法(1)-决策树模型组合之随机森林与GBDT 版权声明: 本文由LeftNotEasy发布于http://leftnoteasy.cnblogs.com, 本文可以被全部的转载或者部分使 ...
- R语言︱决策树族——随机森林算法
每每以为攀得众山小,可.每每又切实来到起点,大牛们,缓缓脚步来俺笔记葩分享一下吧,please~ --------------------------- 笔者寄语:有一篇<有监督学习选择深度学习 ...
- 随机森林算法原理及OpenCV应用
随机森林算法是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内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算法.它不仅可以用来做分类(包括二分类和多分类),也可用来做回归预测,也可以作为一种数据降维的手段. 在随机森林中,将生成很多的决策树,并不 ...
随机推荐
- 微信小程序报错:Expecting 'STRING', got INVALID
具体错误如下图: 这是因为在微信小程序的 app.json 文件中是不能包含有注释的,只需要把注释去掉就可以了.
- Thinkphp5.x全漏洞复现分析
基础知识 命名空间和子命名空间 我们可以把namespace理解为一个单独的空间,事实上它也就是一个空间而已,子命名空间那就是空间里再划分几个小空间,举个例子: <?php namespace ...
- 力扣627(MySQL)-变更性别(简单)
题目: Salary 表: 请你编写一个 SQL 查询来交换所有的 'f' 和 'm' (即,将所有 'f' 变为 'm' ,反之亦然),仅使用 单个 update 语句 ,且不产生中间临时表. 注意 ...
- 剑指offer42(Java)-连续子数组的最大和(简单)
题目: 输入一个整型数组,数组中的一个或连续多个整数组成一个子数组.求所有子数组的和的最大值. 要求时间复杂度为O(n). 示例1: 输入: nums = [-2,1,-3,4,-1,2,1,-5,4 ...
- 力扣640(java)-求解方程(中等)
题目: 求解一个给定的方程,将x以字符串 "x=#value" 的形式返回.该方程仅包含 '+' , '-' 操作,变量 x 和其对应系数. 如果方程没有解,请返回 "N ...
- 力扣479(java)-最大回文数乘积(困难)
题目: 给定一个整数 n ,返回 可表示为两个 n 位整数乘积的 最大回文整数 .因为答案可能非常大,所以返回它对 1337 取余 . 示例 1: 输入:n = 2输出:987解释:99 x 91 = ...
- 【开发者成长】喧哗的背后:Serverless 的挑战
作者 | 许晓斌 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目前负责阿里集团 Serverless 研发运维平台建设,<Maven 实战>作者,曾经是 Maven 中央仓库的维护者. 导读:本文作者作为阿里集 ...
- WPF 自定义控件入门 可重写的各个方法或属性的意义
本文属于 WPF 自定义控件入门系列博客.本文整理在 WPF 里面,自定义控件,非用户控件时,可以重写基类的许多方法和属性,这些方法和属性的作用和含义.方便让大家了解到自定义控件时,有哪些方法或属性可 ...
- WPF 已知问题 某些设备上的应用在 WindowChromeWorker 抛出 System.OverflowException 异常
准确来说,这个不算是 WPF 的问题,而是系统等的问题.在某些设备上的使用了 WindowChrome 功能的 WPF 应用,将在运行过程,在 WindowChromeWorker 类里面抛出 Sys ...
- 5.k8s Service四层负载:服务端口暴露
题目一:暴露服务service 设置配置环境: [candidate@node-1] $ kubectl config use-context k8s Task 请重新配置现有的 deploy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