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操作—aggregate、aggregateByKey详解
https://blog.csdn.net/u013514928/article/details/56680825
1. aggregate函数
将每个分区里面的元素进行聚合,然后用combine函数将每个分区的结果和初始值(zeroValue)进行combine操作。这个函数最终返回的类型不需要和RDD中元素类型一致。
seqOp操作会聚合各分区中的元素,然后combOp操作把所有分区的聚合结果再次聚合,两个操作的初始值都是zeroValue. seqOp的操作是遍历分区中的所有元素(T),第一个T跟zeroValue做操作,结果再作为与第二个T做操作的zeroValue,直到遍历完整个分区。combOp操作是把各分区聚合的结果,再聚合。aggregate函数返回一个跟RDD不同类型的值。因此,需要一个操作seqOp来把分区中的元素T合并成一个U,另外一个操作combOp把所有U聚合。
例子程序:
- scala> val rdd = List(1,2,3,4,5,6,7,8,9)
- rdd: List[Int] = List(1, 2, 3, 4, 5, 6, 7, 8, 9)
- <span style="color:#330000;">
- scala> rdd.par.aggregate((0,0))(
- (acc,number) => (acc._1 + number, acc._2 + 1),
- (par1,par2) => (par1._1 + par2._1, par1._2 + par2._2)
- )
- res0: (Int, Int) = (45,9)
- scala> res0._1 / res0._2
- res1: Int = 5
- 过程大概这样:
- 首先,初始值是(0,0),这个值在后面2步会用到。
- 然后,(acc,number) => (acc._1 + number, acc._2 + 1),number即是函数定义中的T,这里即是List中的元素。所以acc._1 + number,acc._2 + 1的过程如下。
- 1. 0+1, 0+1
- 2. 1+2, 1+1
- 3. 3+3, 2+1
- 4. 6+4, 3+1
- 5. 10+5, 4+1
- 6. 15+6, 5+1
- 7. 21+7, 6+1
- 8. 28+8, 7+1
- 9. 36+9, 8+1
- </span><strong><span style="color:#ff0000;">结果即是(45,9)</span></strong><span style="color:#330000;">。这里演示的是单线程计算过程,实际Spark执行中是分布式计算,可能会把List分成多个分区,假如3个,p1(1,2,3,4),p2(5,6,7,8),p3(9),经过计算各分区的的结果(10,4),(26,4),(9,1),这样,执行(par1,par2) =>(par1._1 + par2._1, par1._2 + par2._2)就是(10+26+9,4+4+1)即(45,9),再求平均值就简单了。</span>
2. aggregateByKey函数:
对PairRDD中相同的Key值进行聚合操作,在聚合过程中同样使用了一个中立的初始值。和aggregate函数类似,aggregateByKey返回值的类型不需要和RDD中value的类型一致。因为aggregateByKey是对相同Key中的值进行聚合操作,所以aggregateByKey'函数最终返回的类型还是PairRDD,对应的结果是Key和聚合后的值,而aggregate函数直接返回的是非RDD的结果。
例子程序:
- <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8px;">import org.apache.spark.SparkConf
- import org.apache.spark.SparkContext
- object AggregateByKeyOp {
- def main(args:Array[String]){
- val sparkConf: Spark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AggregateByKey").setMaster("local")
- val sc: SparkContext = new SparkContext(sparkConf)
- val data=List((1,3),(1,2),(1,4),(2,3))
- val rdd=sc.parallelize(data, 2)
- //合并不同partition中的值,a,b得数据类型为zeroValue的数据类型
- def combOp(a:String,b:String):String={
- println("combOp: "+a+"\t"+b)
- a+b
- }
- //合并在同一个partition中的值,a的数据类型为zeroValue的数据类型,b的数据类型为原value的数据类型
- def seqOp(a:String,b:Int):String={
- println("SeqOp:"+a+"\t"+b)
- a+b
- }
- rdd.foreach(println)
- //zeroValue:中立值,定义返回value的类型,并参与运算
- //seqOp:用来在同一个partition中合并值
- //combOp:用来在不同partiton中合并值
- val aggregateByKeyRDD=rdd.aggregateByKey("100")(seqOp, combOp)
- sc.stop()
- }
- }</span>
运行结果:
将数据拆分成两个分区 //分区一数据
(1,3)
(1,2)
//分区二数据
(1,4)
(2,3) //分区一相同key的数据进行合并
seq: 100 3 //(1,3)开始和中立值进行合并 合并结果为 1003
seq: 1003 2 //(1,2)再次合并 结果为 10032 //分区二相同key的数据进行合并
seq: 100 4 //(1,4) 开始和中立值进行合并 1004
seq: 100 3 //(2,3) 开始和中立值进行合并 1003 将两个分区的结果进行合并
//key为2的,只在一个分区存在,不需要合并 (2,1003)
(2,1003) //key为1的, 在两个分区存在,并且数据类型一致,合并
comb: 10032 1004
(1,100321004)
Spark操作—aggregate、aggregateByKey详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 Spark算子篇 --Spark算子之aggregateByKey详解
一.基本介绍 rdd.aggregateByKey(3, seqFunc, combFunc) 其中第一个函数是初始值 3代表每次分完组之后的每个组的初始值. seqFunc代表combine的聚合逻 ...
- Spark算子之aggregateByKey详解
一.基本介绍 rdd.aggregateByKey(3, seqFunc, combFunc) 其中第一个函数是初始值 3代表每次分完组之后的每个组的初始值. seqFunc代表combine的聚合逻 ...
- Spark log4j日志配置详解(转载)
一.spark job日志介绍 spark中提供了log4j的方式记录日志.可以在$SPARK_HOME/conf/下,将 log4j.properties.template 文件copy为 l ...
- IOS数据库操作SQLite3使用详解(转)
iPhone中支持通过sqlite3来访问iPhone本地的数据库.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添加开发包libsqlite3.0.dylib首先是设置项目文件,在项目中添加iPhone版的sqlite3的数 ...
- [Spark内核] 第36课:TaskScheduler内幕天机解密:Spark shell案例运行日志详解、TaskScheduler和SchedulerBackend、FIFO与FAIR、Task运行时本地性算法详解等
本課主題 通过 Spark-shell 窥探程序运行时的状况 TaskScheduler 与 SchedulerBackend 之间的关系 FIFO 与 FAIR 两种调度模式彻底解密 Task 数据 ...
- [转]使用python来操作redis用法详解
转自:使用python来操作redis用法详解 class CommRedisBase(): def __init__(self): REDIS_CONF = {} connection_pool = ...
- C语言对文件的操作函数用法详解2
fopen(打开文件) 相关函数 open,fclose 表头文件 #include<stdio.h> 定义函数 FILE * fopen(const char * path,const ...
- C语言对文件的操作函数用法详解1
在ANSIC中,对文件的操作分为两种方式,即: 流式文件操作 I/O文件操作 一.流式文件操作 这种方式的文件操作有一个重要的结构FILE,FILE在stdio.h中定义如下: typedef str ...
- python操作redis用法详解
python操作redis用法详解 转载地址 1.redis连接 redis提供两个类Redis和StrictRedis用于实现Redis的命令,StrictRedis用于实现大部分官方的命令,并使用 ...
- iBatis——自动生成DAO层接口提供操作函数(详解)
iBatis——自动生成DAO层接口提供操作函数(详解) 在使用iBatis进行持久层管理时,发现在使用DAO层的updateByPrimaryKey.updateByPrimaryKeySelect ...
随机推荐
- VB.NET使用TagLib#读取MP3中的ID3v2标签
Taglib#是一个为.NET开发的元数据读取类库,为一个开源项目,可以在他们的官网上获取windows版本的源码包或者编译好的类库:http://download.banshee.fm/taglib ...
- Android 4 学习(13):Local Broadcast Manager & Intent Filter
参考<Professional Android 4 Development> Local Broadcast Manager 简介 Local Broadcast Manager由Andr ...
- PHP的Enum(枚举)的实现
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sxfbj/p/php_enum.html PHP其实有Enum类库的,需要安装perl扩展,所以不是php的标准扩展,因此代码的实 ...
- Spark的几个问题
1.application是由driver和executor组成的,executor可以分成task,task又可以分成为stage.当一个任务提交给spark之后,spark机群的主节点会出现dri ...
- 斐波那契数列,跳台阶(dp思想)
一 . 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 即后一项是前两项的和.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 public: Solution() { memset(ar ...
- Windows 环境下于虚拟环境中源码安装 cx_oracle
安装前提条件: (1).安装 instantclient-basic-nt (2).安装 instantclient-sdk-nt (3).安装 Microsoft Visual C++ Compil ...
- 【codevs2495】水叮当的舞步
题目描述 Description 水叮当得到了一块五颜六色的格子形地毯作为生日礼物,更加特别的是,地毯上格子的颜色还能随着踩踏而改变.为了讨好她的偶像虹猫,水叮当决定在地毯上跳一支轻盈的舞来卖萌~~~ ...
- laravel 验证表单信息
1控制器验证 $this->validate($request,[ 'Student.name'=>'required|min:2|max:20', 'Student.age'=>' ...
- IFC标准是为了满足建筑行业的信息交互与共享而产生的统一数据标准,是建 筑行业事实上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本文概要介绍了IFC标准的产生及发展 历程,IFC的整体框架结构,简要说明了IFC标准的实现方法和过程,描述了 当前的应用以及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利用IFC标准为建筑软件行业服务。
- fopencookie函数详解
今天看DPDK时,看到了fopencookie函数,以前基本没有用过该函数,乘此机会好好看看如何使用. 1. 函数头文件与函数原型 函数头文件: #include <stdio.h> 函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