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配置wcf
老老实实学WCF
第二篇 配置WCF
在上一篇中,我们在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中编写了一个简单的WCF服务并承载了它。先回顾一下服务端的代码:
- using System;
-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 using System.Linq;
- using System.Text;
- using System.ServiceModel;
- using System.ServiceModel.Description;
- namespace HelloWCFService
- {
- class Program
- {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Uri baseAddress = new Uri("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 ServiceHost host = new ServiceHost(typeof(HelloWCFService), baseAddress);
- host.AddServiceEndpoint(typeof(IHelloWCFService), new WSHttpBinding(), "HelloWCFService");
- ServiceMetadataBehavior smb = new ServiceMetadataBehavior();
- smb.HttpGetEnabled = true;
- host.Description.Behaviors.Add(smb);
- host.Open();
- Console.WriteLine("Service is Ready");
- Console.WriteLine("Press Any Key to Terminate...");
- Console.ReadLine();
- host.Close();
- }
- }
- [ServiceContract]
- interface IHelloWCFService
- {
- [OperationContract]
- string HelloWCF();
- }
- public class HelloWCFService : IHelloWCFService
- {
- public string HelloWCF()
- {
- return "Hello WCF!";
- }
- }
- }
所有的这些代码都写在program.cs中,干净清爽。
我们稍微审视一下这段程序会发现,我们用了很多的代码来定制服务的特性,例如基地址、终结点、绑定、行为等。这些都叫做配置。而真正对服务的本身的定义是很少的(主逻辑就是返回一个字符串而已),因此我们不难看出,WCF的编程中配置占了很大的比重。
WCF的配置选项是很多的,我们这里只考虑最简单的情况。我们在定义和实现了服务协定后,至少应该做哪些配置才能让服务运行起来呢?
(1) 依据服务实现类配置一个服务(ServiceHost)。
(2) 指定一个基地址(如果终结点中指定了绝对地址,这步可以省略)。
(3) 建立一个终结点,并为其指定地址、绑定和服务协定。
(4) 建立一个元数据交换终结点。
(5) 为服务添加一个行为来启用元数据交换。
虽然在.Net 4.0下微软提供了简化配置,我们甚至可以一行配置都不做,但是为了搞清楚配置的基本原理,我们暂时不考虑简化配置的情况。
以下这些配置是我们必须要做的,我们从代码中可以看到以上几种配置相应语句:
建立基地址:
- Uri baseAddress = new Uri("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建立服务:
- ServiceHost host = new ServiceHost(typeof(HelloWCFService), baseAddress);
建立终结点并指定地址、绑定和服务协定:
- host.AddServiceEndpoint(typeof(IHelloWCFService), new WSHttpBinding(), "HelloWCFService");
添加元数据交换终结点并添加启用元数据交换行为
- ServiceMetadataBehavior smb = new ServiceMetadataBehavior();
- smb.HttpGetEnabled = true;
- host.Description.Behaviors.Add(smb);
看上去清楚明白,但是只是看上去很美,这样的配置方式存在弊端,例如基地址,如果当服务部署之后迁移了服务器,基地址发生变化,我们必须修改源程序并重新编译重新部署才能实现这个要求。对于其他的配置选项亦是如此。这对于产品环境是不能接受的。好在WCF提供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配置文件。
我们把对服务的配置写在应用程序的配置文件中(IIS程序是web.config 其他程序是app.config),当配置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就不用重新编译程序集了。
配置文件的写法很复杂,有很多选项,为了便于上手,我们先从跟本例相关的选项开始。
在配置文件中,根节是<configuration>,所有的配置元素都位于其中。对于WCF服务的配置部分,最外层的节是<system.serviceModel>,所以配置文件中至少先应该是这个样子: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 <configuration>
- <system.serviceModel>
- </system.serviceModel>
- </configuration>
现在我们准备开始配置一个服务,服务配置元素标签为<services></services>,是<system.serviceModel>的子节,在一个宿主上可以承载许多服务,每一个服务用<service></service>来配置,它是<services>的子节。在配置<service>前,我们还要先添加一个基地址配置,基地址用<baseaddress>描述,他是<host>的子节,<host>是<service>的子节。
晕了么...慢慢来。
先把<services>节加上,这里可以容纳许多服务,注意这个是带s的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 <configuration>
- <system.serviceModel>
- <services>
- </services>
- </system.serviceModel>
- </configuration>
在<services>的怀抱中,我们添加一个<service>,这是我们要配置的服务本体,注意这个是不带s的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 <configuration>
- <system.serviceModel>
- <services>
- <service>
- </service>
- </services>
- </system.serviceModel>
- </configuration>
在<service>中,添加一个基地址,先添加一个<host>再添加一个<baseaddress>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 <configuration>
- <system.serviceModel>
- <services>
- <service>
- <host>
- <baseAddresses>
- <add baseAddress="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 </baseAddresses>
- </host>
- </service>
- </services>
- </system.serviceModel>
- </configuration>
到这里,基地址的部分已经完成,对应代码中的位置你找到了么?
服务的配置还差一点,我们在代码中为服务指定了实现类型,在配置文件中如何指定呢?就用<service>标签的name属性,指定的时候后要用完全限定名(带着命名空间)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 <configuration>
- <system.serviceModel>
- <services>
- <service name="HelloWCFService.HelloWCFService">
- <host>
- <baseAddresses>
- <add baseAddress="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 </baseAddresses>
- </host>
- </service>
- </services>
- </system.serviceModel>
- </configuration>
我这个例子举的不好了,命名空间和实现类型是一个名字,要注意区分。
到这里,服务也配置完了,对应代码的位置翻上去找一下。
接下来配置终结点,终结点用<endpoint>元素表示,正如代码实现中的参数,在配置中也需要一一指定地址、绑定和服务协定接口,分别用address、binding和contract属性来表示,当然<endpoint>也是<service>的子节,毕竟他是属于服务的嘛。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 <configuration>
- <system.serviceModel>
- <services>
- <service name="HelloWCFService.HelloWCFService">
- <host>
- <baseAddresses>
- <add baseAddress="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 </baseAddresses>
- </host>
- <endpoint address="HelloWCFService" binding="wsHttpBinding" contract="HelloWCFService.IHelloWCFService" />
- </service>
- </services>
- </system.serviceModel>
- </configuration>
这里用了相对地址"HelloWCFService",他会和基地址组合在一起(排在后面)成为终结点的地址,这里也可以指定为空字符串"",此时基地址(即服务地址)就是终结点的地址,还可以指定一个绝对地址,那样他会覆盖基地址,基地址对这个终结点来说就不起作用了,这里可以看出,终结点的地址是独立的,可以是基地址的子地址,也可以独立使用另一个地址,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链接。
这里的contract 同<service>里面一样,也要使用完全限定名称(带上命名空间)。
注意,在使用IIS承载的时候,必须使用相对地址,也就是终结点必须是基地址的子地址,这是由IIS的部署结构决定的。
到这里终结点也配置完成,对应代码的位置找到了吗?
接下来是最后一步(或者说两步),配置元数据交换终结点并开启元数据交换行为。这个过程,代码中用了三行,实际上代码这三行仅仅是添加了元数据交换行为,并没有配置元数据交换终结点,运行时系统为我们自动添加了终结点。这两点缺一不可,虽然系统会为我们添加,我们还是要知道这个配置的写法。这个很重要。
开启元数据交换从原理上应该是两件事,第一是服务允许元数据交换,第二是服务提供元数据交换方式,第一条就是添加元数据交换行为,表示服务允许这样的请求,第二条就是服务告诉你如何请求,客户端是通过一个固定的终结点去请求的,这个终结点的地址、绑定和协定都是固定的,我们不能更改,这个是框架的约定,我们只能按要求配置。
首先,第一条,允许元数据交换,这个是通过为服务添加一个行为来实现的,行为是用来描述服务的特性的,不同的服务可能有相同的行为,行为并不是归某服务独有的,因此行为被定义为<system.serviceModel>节的子节,可以被不同的服务引用,他的定义有些像服务,外面是带s的,里面是不带s的,毕竟可能有许多的行为定义嘛。
先定义个行为: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 <configuration>
- <system.serviceModel>
- <services>
- <service name="HelloWCFService.HelloWCFService">
- <host>
- <baseAddresses>
- <add baseAddress="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 </baseAddresses>
- </host>
- <endpoint address="HelloWCFService" binding="wsHttpBinding" contract="HelloWCFService.IHelloWCFService" />
- </service>
- </services>
- <behaviors>
- <serviceBehaviors>
- <behavior name="metaExchange">
- <serviceMetadata httpGetEnabled="true"/>
- </behavior>
- </serviceBehaviors>
- </behaviors>
- </system.serviceModel>
- </configuration>
因为存在服务行为和终结点行为之分,所有<behaviors>和<behavior>之间又套了一个<serviceBehaviors>,表示这个是服务行为,我们为行为制定了名字,好让<service>可以引用,也可以不指定,那么所有服务都会应用。交换元数据的行为有固定的标签描述,就是<serviceMetadata>,对着代码看,很熟悉吧。
建立了行为以后,要让我们刚才建立的服务去引用他,用<service>的behaviorConfiguration属性: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 <configuration>
- <system.serviceModel>
- <services>
- <service name="HelloWCFService.HelloWCFService"behaviorConfiguration="metaExchange">
- <host>
- <baseAddresses>
- <add baseAddress="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 </baseAddresses>
- </host>
- <endpoint address="HelloWCFService" binding="wsHttpBinding" contract="HelloWCFService.IHelloWCFService" />
- </service>
- </services>
- <behaviors>
- <serviceBehaviors>
- <behavior name="metaExchange">
- <serviceMetadata httpGetEnabled="true"/>
- </behavior>
- </serviceBehaviors>
- </behaviors>
- </system.serviceModel>
- </configuration>
接下来第二步,建立元数据交换终结点,建立的位置和我们刚才建立的终结点位置相同,但是属性是固定的,大小写都不能写错。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 <configuration>
- <system.serviceModel>
- <services>
- <service name="HelloWCFService.HelloWCFService" behaviorConfiguration="metaExchange">
- <host>
- <baseAddresses>
- <add baseAddress="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 </baseAddresses>
- </host>
- <endpoint address="HelloWCFService" binding="wsHttpBinding" contract="HelloWCFService.IHelloWCFService" />
- <endpoint address="mex" binding="mexHttpBinding" contract="IMetadataExchange"/>
- </service>
- </services>
- <behaviors>
- <serviceBehaviors>
- <behavior name="metaExchange">
- <serviceMetadata httpGetEnabled="true"/>
- </behavior>
- </serviceBehaviors>
- </behaviors>
- </system.serviceModel>
- </configuration>
到这里,配置文件就写完了。我们把它放到程序里面去,打开上一篇中建立的服务端程序,为程序添加一个配置文件
右键点击项目->添加->新建项->应用程序配置文件,名字系统会起好(app.config)。把上面的配置写进去,保存。
既然我们已经有了配置文件,就不需要(也不应该)在代码中配置了。代码中的配置会覆盖掉配置文件中的配置。所以我们要对代码修改一下。
main函数中只留下这么几行:
- ServiceHost host = new ServiceHost(typeof(HelloWCFService));
- host.Open();
- Console.WriteLine("Service is Ready");
- Console.WriteLine("Press Any Key to Terminate...");
- Console.ReadLine();
- host.Close();
其中,建立SeviceHost 那行被修改了,去掉了baseAddress的参数,但是我们仍需要告诉host 我们要寄存的服务类的类型。
F5运行起来。
然后在浏览器中访问一下服务试试
- 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是不是和昨天的结果一样呢。
(CSDN的传图好象挂了哩...)
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
我们使用配置文件的方法完成了对WCF服务的配置,从中接触到了服务、终结点和行为的配置方法。配置文件的元素还有许多,像绑定、安全性等等特性。在今后学到的时候再慢慢展开,配置文件的每一个元素都应该力求背着写下来,一行一行的写,在写的过程中体会,而不是四处复制和粘贴,这样才能对配置文件的写法有深刻的印象。
相关资源
徐长龙老师播讲的《跟我一起从零开始学WCF系列课程》
http://msdn.microsoft.com/zh-cn/hh148206
MSDN技术资源库中的WCF参考
第二篇 配置wcf的更多相关文章
- [老老实实学WCF] 第二篇 配置WCF
老老实实学WCF 第二篇 配置WCF 在上一篇中,我们在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中编写了一个简单的WCF服务并承载了它.先回顾一下服务端的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 ...
- 老老实实学习WCF[第二篇] 配置wcf
老老实实学WCF 第二篇 配置WCF 在上一篇中,我们在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中编写了一个简单的WCF服务并承载了它.先回顾一下服务端的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 ...
- (转)[老老实实学WCF] 第二篇 配置WCF
第二篇 配置WCF 在上一篇中,我们在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中编写了一个简单的WCF服务并承载了它.先回顾一下服务端的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
- (转)[老老实实学WCF] 第二篇 配置WCF
在上一篇中,我们在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中编写了一个简单的WCF服务并承载了它.先回顾一下服务端的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 ...
- WCF学习第二篇:WCF 配置架构。这有助于对wcf配置的理解和记忆
使用 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WCF) 配置元素,您可以配置 WCF 服务和客户端应用程序. 可以使用配置编辑器工具 (SvcConfigEditor.ex ...
- 跟我学PHP第二篇- 配置Mysql以及PHP WampServer篇(1)
大家好,昨天我给大家介绍了如何去安装ZEND STUDIO,下面昨天文章的链接: http://www.cnblogs.com/kmsfan/p/zendStudio.html 本节为配置的第一部分, ...
- 小白学Maven第二篇配置Ecilpse
Maven:里面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央仓库,本地仓库,私服: 中央仓库:是Maven通过一个地址索引去(http://mvnrepository.com/)下载需要的架包: 本地仓库:是Mave ...
- SpringBoot之旅第二篇-配置
一.引言 虽然springboot帮我们进行了自动配置,但配置还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最简单的端口号,数据库连接.但springboot的配置一般不用xml进行配置,而是yml和properties,选择 ...
- elasticsearch 第二篇(配置篇)
配置 在es启动之前可以通过设置启动命令行启动参数.环境变量.文件等方式优化和配置es进行参数 环境变量 名称 示例 说明 ES_MIN_MEM 256M 用于配置java进程分配的最小内存 ES_M ...
随机推荐
- (趣味哈哈镜)JMF中摄像头相关的问题
JMF已经非常古老了.最近由于做实验的需要,不得不使用JMF处理视频.开发使用win10系统和eclipse.使用中的问题如下: 1.首先想要使用JMF需要必须安装32位JDK,同时编译软件也需要是3 ...
- 初识ABP vNext(5):ABP扩展实体
Tips:本篇已加入系列文章阅读目录,可点击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目录 前言 开始 扩展实体 路由整理 最后 前言 上一篇实现了前端vue部分的用户登录和菜单权限控制,但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用户头 ...
- muduo源码解析3-currentthread命名空间
CurrentThread 作用: CurrentThread并不是一个类,而是一个命名空间,在mymuduo内部,目的是提供对于当前线程的管理操作. 内部变量: __thread int t_cac ...
- java爬取图片示例
爬虫是什么 这里引用一下 wiki 中关于 网络爬虫的定义,相信大家看过后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网络爬虫(英语:web crawler),也叫网络蜘蛛(spider),是一种用来自动浏览万维网的网络机器 ...
- Python post请求模拟登录淘宝并爬取商品列表
一.前言 大概是一个月前就开始做淘宝的爬虫了,从最开始的用selenium用户配置到selenium模拟登录,再到这次的post请求模拟登录.一共是三篇博客,记录了我爬取淘宝网的经历.期间也有朋友向我 ...
- Labview学习之路(二)截屏时弹出来的窗口总是关闭
当屏幕上存在一些弹出来的窗口时,总是会出现一按下截图快捷键那些窗口就关闭的情况,开始我也很苦恼,后来我发现,只要按顺序按下 Ctrl Alt A 就可以让那些窗口不关闭,记住一定 ...
- Android开发禁止首次进入activity弹出软键盘,限制屏幕只能竖屏或者横屏展示
作者:程序员小冰,CSDN博客:http://blog.csdn.net/qq_21376985 只需在在Manifest.xml中设定activity的属性为: android:windowSoft ...
- c# 可获取系统环境
c# 可获取系统环境, 启动进程执等 *.shell [MenuItem("Tools/DesignHelper/Clean and Pull")] private sta ...
- Lua C API 书籍
https://www.oreilly.com/library/view/creating-solid-apis/9781491986301/ https://www.lua.org/notes/lt ...
- uniapp 获取元素高度 距离顶部高度等
let _this=this let height="" const query = uni.createSelectorQuery() query.select('#u-dr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