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CosFace)《CosFace: Large Margin Cosine Loss for Deep Face Recognition》
论文信息
论文标题:CosFace: Large Margin Cosine Loss for Deep Face Recognition
论文作者:H. Wang, Yitong Wang, Zheng Zhou, Xing Ji, Zhifeng Li, Dihong Gong, Jin Zhou, Wei Liu
论文来源:2018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论文地址:download
论文代码:download
引用次数:1594
1 介绍
当前提出的损失函数缺乏良好的鉴别能力,所以本文基于 “最大化类间方差和最小化类内方差” 的思想提出了 大边际余弦损失(LMCL)。
2 方法
2.1 引入
$\text{Softmax}$ 损失函数【指交叉熵损失函数】:
$L_{s}=\frac{1}{N} \sum_{i=1}^{N}-\log p_{i}=\frac{1}{N} \sum_{i=1}^{N}-\log \frac{e^{f_{y_{i}}}}{\sum_{j=1}^{C} e^{f_{j}}} \quad\quad(1)$
其中,
$f_{j}=W_{j}^{T} x=\left\|W_{j}\right\|\|x\| \cos \theta_{j}$
Note:$\theta_{j}$ 代表了 权重向量 $W_{j}$ 和 $x$ 之间的夹角;
分类任务的期望,是使得各个类别的数据均匀分布在超球面上。
NSL 损失:【 固定权重向量 $W$ 的模长 $\|W\|=s$ 和特征向量 $x$ 的模长 $\|x\|=s$】
通过固定 $\|x\|=s$ 消除径向的变化,使得模型在角空间中学习可分离的特征。
例如,考虑二分类的情况,设 $\theta_{i}$ 表示特征向量与类 $C_{i}$($i = 1,2$)权重向量之间的夹角。NSL 强制 $C_{1}$ 的 $\cos \left(\theta_{1}\right)>\cos \left(\theta_{2}\right)$,$C_{2}$ 也是如此,因此来自不同类的特性被正确地分类。
由于 NSL 学习到的特征没有足够的可区分性,只强调正确的分类。所以,本文在分类边界中引入余弦间隔,纳入 Softmax 的余弦公式中。
为开发一个大间隔分类器,进一步需要 $\cos \left(\theta_{1}\right)-m>\cos \left(\theta_{2}\right) $ 及 $\cos \left(\theta_{2}\right)-m>\cos \left(\theta_{1}\right)$,其中 $m \geq 0$ 是一个固定参数来控制余弦间隔的大小。由于$\cos \left(\theta_{i}\right)-m$ 低于 $\cos \left(\theta_{i}\right)$,因此对分类的约束更加严格,推广到多类:
${\large L_{l m c}=\frac{1}{N} \sum_{i}-\log \frac{e^{s\left(\cos \left(\theta_{y_{i}, i}\right)-m\right)}}{e^{s\left(\cos \left(\theta_{y_{i}, i}\right)-m\right)}+\sum_{j \neq y_{i}} e^{s \cos \left(\theta_{j, i}\right)}}} \quad\quad(4)$
其中,
$\begin{array}{l}W =\frac{W^{*}}{\left\|W^{*}\right\|}\\x =\frac{x^{*}}{\left\|x^{*}\right\|}\\\cos \left(\theta_{j}, i\right) = W_{j}^{T} x_{i}\end{array} \quad\quad(5)$
2.2 方法对比

$\text{Softmax}$ 的决策边界:【$magin< 0$】
$\left\|W_{1}\right\| \cos \left(\theta_{1}\right)=\left\|W_{2}\right\| \cos \left(\theta_{2}\right)$
边界依赖于权重向量的大小和角度的余弦,这导致在余弦空间中存在一个重叠的决策区域。
$\text{NSL}$ 的决策边界:【$magin= 0$】
通过去除径向变化,NSL 能够在余弦空间中完美地分类测试样本。然而,由于没有决策边际,它对噪声的鲁棒性并不大:决策边界周围的任何小的扰动都可以改变决策。
$\text{A-Softmax}$ 的决策边界:
对于 $C_{1}$,需要 $\theta_{1} \leq \frac{\theta_{2}}{m}$。然而问题是 $\text{Margin}$ 随着 $W_1$ 和 $W_2$ 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如果两个类的样本区分难度很大,导致 $W_1$ 和 $W_2$ 夹角很小,可能会出现 $\text{Margin}$ 很小的情况。
$\text{LMCL }$ 的决策边界:
$\begin{array}{l}C_{1}: \cos \left(\theta_{1}\right) \geq \cos \left(\theta_{2}\right)+m \\C_{2}: \cos \left(\theta_{2}\right) \geq \cos \left(\theta_{1}\right)+m\end{array}$
因此,$\cos \left(\theta_{1}\right)$ 被最大化,而 $\cos \left(\theta_{2}\right)$ 被最小化,使得 $C_{1}$ 执行大边际分类。$\text{Figure 2}$ 中 $\text{LMCL}$ 的决策边界,可以在角度余弦分布中看到一个清晰的 $\text{Margin}$( $\sqrt{2} m$)。这表明 LMCL 比 NSL 更健壮,因为在决策边界(虚线)周围的一个小的扰动不太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决策。余弦裕度一致地应用于所有样本,而不考虑它们的权值向量的角度。
2.3 特征归一化
特征归一化的必要性包括两个方面:
- 没有归一化之前的 $\text{Softmax}$ 损失函数会潜在地学习特征向量的 $L_{2}$ 模长和角度余弦。由于 $L_{2}$ 模长的增大,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函数的值,这样会削弱余弦约束;
- 同时希望所有数据的特征向量都具有相同的二范数,以至于取决于余弦角来增强判别性能。在超球面上,来自相同类别的特征向量被聚类在一起,而来自不同类别的特征向量被拉开;
比如假设特征向量为 $\mathrm{x}$,让 $\cos \left(\theta_{i}\right)$ 和 $\cos \left(\theta_{j}\right)$ 代表特征与两个权重向量的余弦,如果没有归 一化特征,损失函数会促使 $\|x\|\left(\cos \left(\theta_{i}\right)-m\right)>\|x\|\left(\cos \left(\theta_{j}\right)\right)$ ,但是优化过程中如果 $\left(\cos \left(\theta_{i}\right)-m\right)<\cos \left(\theta_{j}\right)$ ,为了降低损失函数,用 $\|x\|$ 的增加来换取损失函数的降低也是很可能的,所以会导致优化问题产生次优解。
此外尺度参数 $s$ 应该设置足够大,对于 NSL,太小的 $s$ 会导致收敛困难甚至无法收敛。在 LMCL,我 们需要设置更大的 $s$ 才能保证在预设的 Margin 以及在足够大的超球面空间来学习特征。
接下来分析 $s$ 应该有一个下界来保证获得期望的分类性能。给定归一化的学习特征向量 $x$ 和单位权重向量 $W$,用 $C$ 表示类别总数,假设学习到的特征分别位于超平面上,以相应的权重向量为中心。$p_{W}$ 表示类里面期望的最小的后验概率(也就是与 $W$ 重合的特征的后验概率), $s$ 下界为:
$s \geq \frac{C-1}{C} \log \frac{(C-1) P_{W}}{1-P_{W}} \quad\quad(6)$
可以分析出,如果在类别数保持一定情况下,想要得到最佳的 $p_{W}$,$\mathrm{~s}$ 要足够大。此外,如果固定 $p_{W}$,随着类别数的增加,也需要增大 $\mathrm{s}$ 值,因为类别数的增加会提升分类的难度。
2.4 LMCL的理论分析
选择合适的 $\text{Margin}$ 很重要,分析超参数 $\text{Margin}$ 的理论界限很有必要。
考虑二分类问题,类别分别是 $\mathrm{C}_1$ 和 $\mathrm{C}_2$,归一化特征为 $x$,归一化权重向量 $W_{i}$,$W_{i}$ 与 $x$ 之间的夹角为 $\theta_{i}$,对于NSL而言,决策边界 $\cos \left(\theta_{1}\right)=\cos \left(\theta_{2}\right)$ 等同于 $W_{1}$ 和 $W_{2}$ 的角平分线。对于 $\mathrm{LMCL}$,对于 $\mathrm{C}_1$ 类样本它会驱使决策边界 $\cos \left(\theta_{1}\right)-m=\cos \left(\theta_{2}\right)$ 的形成,这样会导致 $\theta_{1}$ 比 $\theta_{2}$ 小的多。因此类间差异扩大,类内差异缩小。
我们发现 Margin 与 $W_{1}$ 和 $W_{2}$ 之间的角度有关系。当 $W_{1}$ 和 $W_{2}$ 都给定的时候,余弦 Margin 具有范围的限制。具体而言,假设一个场景,即属于第 $i$ 类的所有特征向量与第 $i$ 类的相应权重向量 $W_{i}$ 完全重叠。 换句话说,每个特征向量都与类 $i$ 的权重向量相同,并且显然,特征空间处于极端情况,其中所有特征向量都位于其类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边界的 Margin 已最大化(即,余弦 Margin 的严格上限)。
理论上 $m$ 的范围是: $0 \leq m \leq\left(1-\max \left(W_{i}^{T} W_{j}\right)\right), i \neq j$ ,$\text{softmax}$ 损失尝试使来自任意两个类的两个权重之间的角度最大化,以执行完美分类。很明显,softmax 损失的最佳解决方案应将权重向量均匀分布在单位超球面上。引入的余弦 Maging 的可变范围可以推断如下:
$\begin{array}{l}0 \leq m \leq 1-\cos \frac{2 \pi}{C}, \quad(K=2) \\0 \leq m \leq \frac{C}{C-1}, \quad(C \leq K+1) \\0 \leq m \ll \frac{C}{C-1}, \quad(C>K+1)\end{array} \quad\quad(7)$
$C$ 是训练类别数,$K$ 是学习特征的维度。这个不等式意味着随着类别数目越多,$\text{Margin}$ 的设置上界相应减少,特别是类别数目超过特征维数,这个上界允许范围变得会更小。在实践中 $m$ 不要取理论上界,理论上界是一种理想的情况(所有特征向量都根据相应类别的权重向量居中在一起),这样当 $m$ 太大模型是不会收敛的,因为余弦约束太严格,无法在现实中满足。其次过于严格的余弦约束对噪声数据非常敏感,影响整体性能。
作者做了一个小实验验证了这些思想,取了 8 个人的人脸数据,用原始的 $\text{Softmax}$ 损失和本文提出的 LMCL 损失函数训练样本,然后将特征提取并可视化,$m$ 应该小于 $1-\cos \left(\frac{2 \pi}{8}\right)$,大约 $0.29$ ,分 别设置 $ \mathrm{m}=0,0.1,0.2$ 三种情况,可以观察到原始的 $\text{softmax}$ 损失在决策边界上产生了混淆,而提出的 LMCL 则表现出更大的优势。随着$m$ 的增加,不同类别之间的角度 $\text{Margin}$ 已被放大。

论文解读(CosFace)《CosFace: Large Margin Cosine Loss for Deep Face Recognition》的更多相关文章
- cosface: large margin cosine loss for deep face recognition
目录 概 主要内容 Wang H, Wang Y, Zhou Z, et al. CosFace: Large Margin Cosine Loss for Deep Face Recognition ...
- Large Margin Softmax Loss for Speaker Verification
[INTERSPEECH 2019接收] 链接:https://arxiv.org/pdf/1904.03479.pdf 这篇文章在会议的speaker session中.本文主要讨论了说话人验证中的 ...
- 基于Caffe的Large Margin Softmax Loss的实现(中)
小喵的唠叨话:前一篇博客,我们做完了L-Softmax的准备工作.而这一章,我们开始进行前馈的研究. 小喵博客: http://miaoerduo.com 博客原文: http://www.miao ...
- 基于Caffe的Large Margin Softmax Loss的实现(上)
小喵的唠叨话:在写完上一次的博客之后,已经过去了2个月的时间,小喵在此期间,做了大量的实验工作,最终在使用的DeepID2的方法之后,取得了很不错的结果.这次呢,主要讲述一个比较新的论文中的方法,L- ...
- 论文解读《Understanding the Effective Receptive Field in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感知野的概念尤为重要,对于理解和诊断CNN网络是否工作,其中一个神经元的感知野之外的图像并不会对神经元的值产生影响,所以去确保这个神经元覆盖的所有相关的图像区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对输出图像的单个像素进 ...
- [论文解读] 阿里DIEN整体代码结构
[论文解读] 阿里DIEN整体代码结构 目录 [论文解读] 阿里DIEN整体代码结构 0x00 摘要 0x01 文件简介 0x02 总体架构 0x03 总体代码 0x04 模型基类 4.1 基本逻辑 ...
- 自监督学习(Self-Supervised Learning)多篇论文解读(下)
自监督学习(Self-Supervised Learning)多篇论文解读(下) 之前的研究思路主要是设计各种各样的pretext任务,比如patch相对位置预测.旋转预测.灰度图片上色.视频帧排序等 ...
- 论文解读(SDNE)《Structural Deep Network Embedding》
论文题目:<Structural Deep Network Embedding>发表时间: KDD 2016 论文作者: Aditya Grover;Aditya Grover; Ju ...
- 论文解读第三代GCN《 Deep Embedding for CUnsupervisedlustering Analysis》
Paper Information Titlel:<Semi-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with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Aut ...
- 论文解读(IDEC)《Improved Deep Embedded Clustering with Local Structure Preservation》
Paper Information Title:<Improved Deep Embedded Clustering with Local Structure Preservation>A ...
随机推荐
- 解决tomcat8080端口占用问题
解决tomcat8080端口占用问题 1. 使用管理员权限打开cmd 2. 输入 netstat -ano | findstr 8080 找出占用8080端口的进程pid netstat -ano | ...
- C语言ll一作业01
1. 作业头 |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zswxy/SE2020-3 | | ---- | ---- | ---- | | 这个作业目 ...
- 2202.10.11 CSP-S 2021 测试总结
2022.10.11 CSP-S 2021 测试总结 这场打的好心累, \(T1\) 想了 \(1\) 个多小时才想出来的, \(T2\),\(T4\)题意赛时还没读明白. \(T1\):廊桥分配 \ ...
- SpringCloud框架开发
1.是什么微服务 是一种架构模式,他提倡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的相互配合.互相协调. 2.Spring Cloud简介 SpringClound等于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
- springboot项目记录2用户注册功能
七.注册-业务层 7.1规划异常 7.1.1用户在进行注册的时候,可能会产生用户名被占用的错误,抛出一个异常: RuntimeException异常,作为该异常的子类,然后再去定义具体的异常类型继承这 ...
- 如何卸载cad 2022?怎么把cad 2022彻底卸载删除干净重新安装的方法【转载】
标题:cad 2022重新安装方法经验总结,利用卸载清理工具完全彻底排查删除干净cad 2022各种残留注册表和文件.cad 2022显示已安装或者报错出现提示安装未完成某些产品无法安装的问题,怎么完 ...
- spring cloud alibaiba的POM引入
POM添加spring cloud alibaba相关jar包 1 <dependency> 2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 ...
- 任意的形如 z = F(x,y)的曲面生成与显示---基于OpenGL Core Profile
运行结果: (圆锥面) (抛物面) (马鞍面) 其中的做法是:从顶部看上去就是一个平面网格.每个点的 z.x的位置都是程序细分出来的(指定起始.结束.步长).比较固定.但高度 y 的计算使用 用户 ...
- Maven 中央仓库配置
Maven 中央仓库配置 Maven 中央仓库地址大全 <!-- 1.阿里中央仓库(首推1) --> <repository> <id>alimaven</i ...
- porps传参
porps传参(最常用的 布尔传值)(基于前面的步骤进行修改) ①index.js //定义动态路由 props:trueconst routes =[ {path:"/user/: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