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L是当前进程的权限级别(Current Privilege Level),是当前正在执行的代码所在的段的特权级,存在于cs寄存器的低两位。

RPL说明的是进程对段访问的请求权限(Request Privilege Level),是对于段选择子而言的,每个段选择子有自己的RPL,它说明的是进程对段访问的请求权限,有点像函数参数。而且RPL对每个段来说不是固定的,两次访问同一段时的RPL可以不同。RPL可能会削弱CPL的作用,例如当前CPL=0的进程要访问一个数据段,它把段选择符中的RPL设为3,这样虽然它对该段仍然只有特权为3的访问权限。

DPL存储在段描述符中,规定访问该段的权限级别(Descriptor Privilege Level),每个段的DPL固定。

当进程访问一个段时,需要进程特权级检查,一般要求DPL >= max {CPL, RPL}

下面打一个比方,中国官员分为6级国家主席1、总理2、省长3、市长4、县长5、乡长6,假设我是当前进程,级别总理(CPL=2),我去聊城市(DPL=4)考察(呵呵),我用省长的级别(RPL=3 这样也能吓死他们:-))去访问,可以吧,如果我用县长的级别,人家就不理咱了(你看看电视上的微服私访,呵呵),明白了吧!为什么采用RPL,是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就好像你明明对一个文件用有写权限,为什么用只读打开它呢,还不是为了安全!

全面解释:

     RPL是段选择子里面的bit 0和bit 1位组合所得的值,但这里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段选择子,根据Intel 的文件(IA-32 IntelR Architecture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 Volume 3System Programming Guide)它是一个16Bit identifier (原文:A segment selector is a 16-bit identifier for a segment). 但 identifier 又是什么. identifier 可以是一个变数的名字( An identifier is a name for variables), 简单的说它可以就是一般意义的变数. 这里 16-bit identifier for a segment 可以就是一个一般意义的16bit变数但同时要求对它的值解释的时候必须跟据Intel定下的规则---也就是bit 0和bit 1位的组合值就是RPL等等… 因此在程序里如果有需要的话你可以声明一个或者多个变数来代表这些段选择子,这样的话你的程序在某一时刻就可以有很多段选择子,当然有那么多段选择子就有那么多RPL.可以这样说程序有多少个是RPL是你怎样看待你自己声明的变数. |

     程序的CPL(CS.RPL)是CS register 里bit 0和bit 1 位组合所得的值.在某一时刻就只有这个值唯一的代表程序的CPL.

  

     而DPL是段描述符中的特权级, 它的本意是用来代表它所描述的段的特权级. 一个程序可以使用很多段(Data,Code,Stack)也可以只用一个code段等.在正常的情况下当程序的环境建立好后,段描述符都不需要改变-----当然DPL也不需要改变.

   一、对数据段和堆栈段访问时的特权级控制:

     要求访问数据段或堆栈段的程序的CPL≤待访问的数据段或堆栈段的DPL,同时选择子的RPL≤待访问的数据段或堆栈段的DPL,即程序访问数据段或堆栈段要遵循一个准则:只有相同或更高特权级的代码才能访问相应的数据段。这里,RPL可能会削弱CPL的作用,访问数据段或堆栈段时,默认用CPU和RPL中的最小特权级去访问数据段,所以max {CPL, RPL} ≤ DPL,否则访问失败。

   二、对代码段访问的特权级控制(代码执行权的特权转移):

     让我们先来记一些“定律”:

    所有的程序转跳,CPU都不会把段选择子的RPL赋给转跳后程序的CS.RPL. .

     转跳后程序的CPL(CS.RPL)只会有下面的俩种可能

     转跳后程序的CPL(CS.RPL) = 转跳前程序的CPL(CS.RPL)

     或

     转跳后程序的CPL(CS.RPL) = 转跳后程序的CodeDescriptor.DPL

     以 Call 为例(只能跳到等于当前特权级或比当前特权级更高的段):

     怎样决定这两种选择,这就要首先知道转跳后程序的段是一致代码段还是非一致代码段.其实也很简单,规则如下:

     如果能成功转跳到一致代码段, 转跳后程序的CPL(CS.RPL) = 转跳前程序的CPL(CS.RPL),(转跳后程序的CPL继承了转跳前程序的CPL)

     如果能成功转跳到非一致代码段, 转跳后程序的CPL(CS.RPL) =转跳后程序的Descriptor.DPL。(转跳后程序的CPL变成了该代码段的特权级.我在前面提到DPL是段描述符中的特权级, 它的本意是用来代表它所描述的段的特权级)怎样才能成功转跳啦?

     这里有四个重要的概念:

     1).段的保护观念是高特权级不找低特权级办事,低特权级找高特权级帮忙,相同的一定没问题.(这样想逻辑是没错,事实对不对就不知道.)也就是县长不找乡长,乡长不求农民,反过来农民求乡长,乡长找县长.这个概念是最重要的。

     2) 一致代码段的意义: 让客人很方便的利用主人(一致代码段)的东西为自己办事.但客人这身份没有改变NewCS.RPL=OldCS.RPL所以只能帮自己办事。比方说乡长有一头牛,农民可以借来帮自己种田,但不能种别人的田.但是如果你是乡长当然可以种乡里所有的田。

     3) 非一致代码段的意义:主人(非一致代码段)可以帮客人但一定是用自己的身份NewCS.RPL= DestinationDescriptorCode.DPL这里可能有安全的问题, 搞不好很容易农民变县长。主人太顽固了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身份,有什么方法变通一下,来个妥协好不好。好的,它就是RPL的用处。

     4) RPL: 它让程序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表示一个特权级更低的身份Max(RPL,CPL)而不会失去本身的特权级CPL(CS.RPL),有需要的时候是指要检查身份的时候。事实上RPL跟段本身的特权级DPL和当前特权级CPL没有什么关系,因为RPL的值在成功转跳后并不赋给转跳后的CS.RPL。

     还是要问怎样才能成功转跳啦?这里分两种情况:

     普通转跳(没有经过Gate 这东西):即JMP或Call后跟着48位全指针(16位段选择子+32位地址偏移),且其中的段选择子指向代码段描述符,这样的跳转称为直接(普通)跳转。普通跳转不能使特权级发生跃迁,即不会引起CPL的变化,看下面的详细描述:

         目标是一致代码段:

              要求:CPL(CS.RPL)>=DestinationDescriptorCode.DPL ,其他RPL是不检查的。

              转跳后程序的CPL(NewCS.RPL) = 转跳前程序的CPL( OldCS.RPL)

              上面的安排就是概念1,2的意思,此时,CPL没有发生变化,纵使它执行了特权级(DPL)较高的代码。若访问时不满足要求,则发生异常。

         目标是非一致代码段:

              要求:CPL(CS.RPL)=DestinationDescriptorCode.DPL AND RPL≤CPL(CS.RPL)

              转跳后程序的CPL(NewCS.RPL) = DestinationDescriptorCode.DPL

              上面的安排就是概念3的意思和部分1的意思----主人(一致代码段)只帮相同特权级的帮客人做事。因为前提是CPL=DPL,所以转跳后程序的CPL(NewCS.RPL) = DestinationDescriptorCode.DPL不会改变CPL的值,特权级(CPL)也没有发生变化。如果访问时不满足前提CPL=DPL,则引发异常。

     通过调用门的跳转:当段间转移指令JMP和段间转移指令CALL后跟着的目标段选择子指向一个调用门描述符时,该跳转就是利用调用门的跳转。这时如果选择子后跟着32位的地址偏移,也不会被cpu使用,因为调用门描述符已经记录了目标代码的偏移。使用调门进行的跳转比普通跳转多一个步骤,即在访问调用门描述符时要将描述符当作一个数据段来检查访问权限,要求指示调用门的选择子的RPL≤门描述符DPL,同时当前代码段CPL≤门描述符DPL,就如同访问数据段一样,要求访问数据段的程序的CPL≤待访问的数据段的DPL,同时选择子的RPL≤待访问的数据段或堆栈段的DPL。只有满足了以上条件,CPU才会进一步从调用门描述符中读取目标代码段的选择子和地址偏移,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从调用门中读取到目标代码的段选择子和地址偏移后,我们当前掌握的信息又回到了先前,和普通跳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普通跳转一开始就得到了目标代码的段选择子和地址偏移),有所不同的是,此时,CPU会将读到的目标代码段选择子中的RPL清0,即忽略了调用门中代码段选择子的RPL的作用。完成这一步后,CPU开始对当前程序的CPL,目标代码段选择子的RPL(事实上它被清0后总能满足要求)以及由目标代码选择子指示的目标代码段描述符中的DPL进行特权级检查,并根据情况进行跳转,具体情况如下:

         目标是一致代码段:

              要求:CPL(CS.RPL)≥DestinationDescriptorCode.DPL ,RPL不检查,因为RPL被清0,所以事实上永远满足RPL≤DPL,这一点与普通跳转一致,适用于JMP和CALL。

              转跳后程序的CPL(NewCS.RPL) = 转跳前程序的CPL( OldCS.RPL),因此特权级没有发生跃迁。

             

         目标是非一致代码段:

                当用JMP指令跳转时:

                     要求:CPL(CS.RPL)=DestinationDescriptorCode.DPL AND RPL<= CPL(CS.RPL)(事实上因为RPL被清0,所以RPL≤CPL总能满足,因此RPL与CPL的关系在此不检查)。若不满足要求则程序引起异常。

                     转跳后程序的CPL(NewCS.RPL) = DestinationDescriptorCode.DPL

                     因为前提是CPL=DPL,所以转跳后程序的CPL(NewCS.RPL) = DestinationDescriptorCode.DPL不会改变CPL的值,特权级也没有发生变化。如果访问时不满足前提CPL=DPL,则引发异常。

                当用CALL指令跳转时:

                     要求:CPL(CS.RPL)≥DestinationDescriptorCode.DPL(RPL被清0,不检查),若不满足要求则程序引起异常。

                     转跳后程序的CPL(NewCS.RPL) = DestinationDescriptorCode.DPL

                     当条件CPL=DPL时,程序跳转后CPL=DPL,特权级不发生跃迁;当CPL>DPL时,程序跳转后CPL=DPL,特权级发生跃迁,这是我们当目前位置唯一见到的使程序当前执行忧先级(CPL)发生变化的跳转方法,即用CALL指令+调用门方式跳转,且目标代码段是非一致代码段。

     总结:以上介绍了两种情况的跳转,分别是普通跳转和使用调用门的跳转,其中又可细分为JMP跳转和CALL跳转,跳转成功已否是由CPL,RPL和DPL综合决定的。所有跳转都是从低特权级代码向同级或更高特权级(DPL)跳转,但保持当前执行特权级(CPL)不变,这里有点难于区别为什么说向高特权级跳转,又说特权级没变,这里“高特权级”是指目标代码段描述符的DPL,它规定了可以跳转到该段代码的最高特权级;而后面的CPL不变才真正说明了特权级未发生跃迁。我们可以看到,只有用CALL指令+调用门方式跳转,且目标代码段是非一致代码段时,才会引起CPL的变化,即引起代码执行特权级的跃迁,这是目前得知的改变执行特权级的唯一办法。

感谢!

DPL,RPL,CPL 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保护模式特权级别DPL,RPL,CPL 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RPL是段选择子里面的bit 0和bit 1位组合所得的值,但这里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段选择子,根据Intel 的文件(IA-32 IntelR Architecture Software Develo ...

  2. 详解 RPL、DPL、CPL 的关系

    保护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通过分级把代码隔离了起来,不同的代码在不同的级别,使大多数情况下都只和同级代码发生关系.Intel的80286以上的cpu可以识別4个特权级(或特权层) ,0级到3级.数 ...

  3. <Java中的继承和组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Java中的继承和组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本例是继承 class Animal { private void beat() { System.out.println("心胀跳动...& ...

  4. sql语句中left join、right join 以及inner join之间的使用与区别

    sql语句中left join.right join 以及innerjoin之间的使用与区别 left join(左联接) 返回包括左表中的所有记录和右表中联结字段相等的记录  right join( ...

  5. UIView的alpha、hidden和opaque属性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转]

    UIView的alpha.hidden和opaque属性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作者:wangzz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wzzvictory/article/details/ ...

  6. 常见Linux的发行版有哪些?并描述不同发行版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按系列罗列linux的发行版,并描述不同发行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Linux发行版=Linux内核+商业软件 linux的发行版: RedHat.Fedora.suse.红旗.debian.Ubun ...

  7. C# 多线程、异步、同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C# 多线程.异步.同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假设这样一个例子: 我想炒五样菜,但是只有两个炉子可以用,只能同时炒两样. 炉子就是线程,那同步跟异步怎么解释比较好? 同时炒是不是算异步? 如果是的话,那什 ...

  8. CPU保护模式DPL、CPL简易理解

    现代INTEL CPU都有保护模式,实模式这两种CPU运行模式.当CPU加电,CPU初始化时就运行在是模式下,然后现代操作系统会从实模式跳转到保护模式! 为什么需要保护模式? 在最开始编程的汇编时代, ...

  9. STL,ATL,WTL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STL即 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 (标准模板库) STL是惠普实验室开发的一系列软件的统称.它是由Alexander Stepanov.Meng Lee和David R M ...

随机推荐

  1. C++语法小记---智能指针

    智能指针 用于缓解内存泄露的问题 用于替代原生指针 军规:只能指向堆空间中的对象或变量 方法 在智能指针的析构函数中调用delete 重载"->"操作符,只能重载成成员函数, ...

  2. From 表单序列化为json对象(代码片段)

    $.fn.serializeJson=function(){ var serializeObj={}; var array=this.serializeArray(); $(array).each(f ...

  3. ContiPerf

    概述 ContiPerf 是一个轻量级的单元测试工具,基于JUnit 4二次开发,使用它基于注解的方式,快速在本地进行单元压测并提供详细的报告. Example 1. 新建 SpringBoot 工程 ...

  4. PHP array_pop() 函数

    实例 删除数组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php$a=array("red","green","blue");array_pop($a); ...

  5. PHP jdmonthname() 函数

    ------------恢复内容开始------------ 实例 返回 1998 年 1 月 13 日这天的格利高里历法的月份简写字符串: <?php$jd=gregoriantojd(1,1 ...

  6. PHP stristr() 函数

    实例 查找 "world" 在 "Hello world!" 中的第一次出现,并返回字符串的剩余部分: <?php高佣联盟 www.cgewang.com ...

  7. 最新 laravel5.8 连接redis集群

    简介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高级键值对存储数据库.由于它包含 字符串 , 哈希 , 列表 , 集合 , 和 有序集合 这些数据类型,所以它通常被称为数据结构服务器. 在使用 Laravel 的 R ...

  8. Electron构建、打包总结

    提示:Application entry file "main.js" does not exist 解决: package.json中的build模块,添加files " ...

  9. react-router-dom中Switch和exact

    路由地址: 内容: / 根 /user  用户 /user/hh 用户笑了 先说exact:(此时没有Switch),给 / 设置exact精确匹配 地址栏: /user/hh 渲染2个组件 : 用户 ...

  10. C 语言学习 --2

    memset Declaration: void *memset(void *str, int c, size_t n); Copies the character c (an unsigned 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