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的变量的作用范围可以在整个顶层环境,而=仅仅在一个局部环境。
但要<-创建的变量如果是在函数实参传递的时候创建的,其的作用范围可以在整个顶层环境,有一个前提条件:对应的形参在函数内部被用到了。
 
(一)
一般情况下我觉得使用<-合适,但当给函数参数传值,以及创建对象,对行/列/组件命名的时候用等号
如:
  1. person <-list(name="payal", x=2,
  2.                 y=9, year=1990)
  3. person
  4. $name
  5. [1]"payal"
  6.  
  7. $x
  8. [1]2
  9.  
  10. $y
  11. [1]9
  12.  
  13. $year
  14. [1]1990
否则,如果写成:
  1. person <-list(name,
  2.                y=9, year=1990)
则运行完后,结果看起来一致,但在内存中多了一个name变量,且我们在顶层空间即可访问。
而我们用的
  1. person <-list(name,
  2.                y=9, year=1990)
这些name,y,year就不能直接在顶层访问了,而需要通过$符号。
 
(二)
简单点说,=和<-这两个赋值操作符的区别在于其作用域。
 
What’s the difference?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assignment operators is scope(作用范围). It’s easiest to see the difference with an example:
        ##Delete x (if it exists)
        > rm(x)
        > mean(x=1:10) #[1] 5.5
        > x #Error: object 'x' not found
        Here x is declared within the function’s scope of the function, so it doesn’t exist in the user workspace. Now, let’s run the same piece of code with using the <- operator:
 
        > mean(x <- 1:10)# [1] 5.5
        > x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This time the x variable is declared within the user workspace.
        When does the assignment take place?
 (三)
        In the code above, you may be tempted to thing that we “assign 1:10 to x, then calculate the mean.” This would be true for languages such as C, but it isn’t true in R. Consider the following function:
        > a <- 1
        > f <- function(a) return(TRUE)
        > f <- f(a <- a + 1); a
        [1] TRUE
        [1] 1
 
        Notice that the value of a hasn’t changed! In R, the value of a will only change if we need to evaluate the argument in the function. This can lead to unpredictable behaviour:
        > f <- function(a) if(runif(1)>0.5) TRUE else a
        > f(a <- a+1);a
        [1] 2
        > f(a <- a+1);a
        [1] TRUE
        [1] 2
        > f(a <- a+1);a
        [1] 3
 
(四)
让我仔细的举几个例子吧
让我来告诉你什么时候会用到吧:
  1. 例子1
  2. > a <-1
  3. > f <- function(a)return(TRUE)
  4. > f <- f(a <- a +1);
  5. > a
  6. [1]1
  7. > f
  8. [1] TRUE
a <- a + 1这条语句并没有被执行。
如上面的解释,这是因为,需要的时候,这个语句才会执行。
我们看以下几个例子。
  1. 例子2
  2. > a <-1
  3. > f <- function(a)return(1+2)
  4. > f <- f(a <- a +1);
  5. > a
  6. [1]1
  7. > f
  8. [1]3
  9. > a <-1
  10. > f <- function(a){
  11. +1+10
  12. +return(1+2)
  13. +}
  14. > f <- f(a <- a +1);
  15. > a
  16. [1]1
  17. > f
  18. [1]3
发现,a <- a + 1还是没有被执行
注意,下面这个例子中,a <- a + 1被执行了
  1. 例子3
  2. > a <-1
  3. > f <- function(a){
  4.  
  5. +   print(a)
  6. +   return(1+2)
  7. +}
  8. > f <- f(a <- a +1);
  9. [1]2
  10. > a
  11. [1]
  12. > f
  13. [1]3
为什么这个例子中,a <- a + 1被执行了呢,按照在函数中需要的时候才计算值的的逻辑,就是,我们的函数体中用到了这个形参a,所以对于的实参被计算了。
还有一点,我们为什么说print中打印的是形参a呢?可以看如下代码:
  1. 例子4
  2. > a <-1
  3. > f <- function(x){
  4. +   print(a)
  5. +   return(1+2)
  6. +}
  7. > f <- f(a <- a +1); 
  8. [1]1
  9. > a
  10. [1]1
  11. > f
  12. [1]3
看吧,a <- a + 1还是没执行了呢,所以说,例子3中的形参,本身作为一个局部变量,是会覆盖全局变量中的a的
 
那么下面的代码为什么还是没执行a <- a + 1呢,因为a<-5这一句,是新生成了一个局部变量a。
  1. 例子5
  2. > f <- function(a){
  3. +   a<-5
  4. +   return(1+2)
  5. +}
  6. > f <- f(a <- a +1); 
  7. > a
  8. [1]1
  9. > f
  10. [1]3
 
再来一个强力的佐证,下面的a<-a+5右侧的a就是形参中的a,所以a <- a + 1再一次被执行了
  1. 例子6
  2. > a <-1
  3. > f <- function(a){
  4.  
  5. +   a<-a+5
  6. +   return(1+2)
  7. +}
  8. > f <- f(a <- a +1);
  9. > a
  10. [1]2
  11. > f
  12. [1]3
 
 
(五)
再来验证下,一开始的结论,我们一开始的结论是<-创建的变量的作用范围可以在整个顶层环境,而=仅仅在一个局部环境。
注意,运行下述例子之前,先清空内存中的a。
  1. 例子7
  2. > f <- function(a){
  3.  
  4. +   a<a+6
  5. +   return(1+2)
  6. +}
  7. > f <- f(a <-1:5);
  8. > a
  9. [1]12345
  10. > f
  11. [1]3
这个单独的例子中,我们事先并没有创建a,但是由于a <- 1:5语句执行了,我们发现我们在函数外的环境,仍然能访问到a。
(这是因为a+6用到了形参a,所以a <- 1:5执行了)
 
注意,运行下述例子之前,先清空内存中的a。
  1. 例子8
  2. > f <- function(a){
  3. + a<-6
  4. +return(1+2)
  5. +}
  6. > f <- f(a <-1:5);
  7. > a
  8. Error: object 'a'not found
  9. > f
  10. [1]3
(同理,没用到a,所以a <- 1:5没执行)
 
我们的结论是:
<-创建的变量的作用范围可以在整个顶层环境,而=仅仅在一个局部环境。
但要<-创建的变量如果是在函数实参传递的时候创建的,其的作用范围可以在整个顶层环境,有一个前提条件:对应的形参在函数内部被用到了。
 

R中的<-和=赋值符号的细致区别的更多相关文章

  1. 【Makefile】Makefile中的赋值符号=、:=、?=、+=

    Makefile中主要有四个赋值符号: = 是最基本的赋值:= 是覆盖之前的值?= 是如果没有被赋值过就赋予等号后面的值+= 是添加等号后面的值 1.“=” “=”赋值:make会将整个makefil ...

  2. shell中常用的特殊符号

    在shell中常用的特殊符号罗列如下: # ; ;; . , / \ 'string'| ! $ ${} $? $$ $* "string"* ** ? : ^ $# $@ `co ...

  3. R中的sub替换函数【转】

    R中的grep.grepl.sub.gsub.regexpr.gregexpr等函数都使用正则表达式的规则进行匹配.默认是egrep的规则,也可以选用Perl语言的规则.在这里,我们以R中的sub函数 ...

  4. shell脚本中的一些特殊符号

    在shell中常用的特殊符号罗列如下:  # ;   ;; . , / \\ 'string'| !   $   ${}   $? $$   $*  \"string\"* **  ...

  5. 简单介绍一下R中的几种统计分布及常用模型

    统计学上分布有很多,在R中基本都有描述.因能力有限,我们就挑选几个常用的.比较重要的简单介绍一下每种分布的定义,公式,以及在R中的展示. 统计分布每一种分布有四个函数:d――density(密度函数) ...

  6. R中逻辑运算

    一.是否相等的判断的方法 (1)判断字符串是否相等is.null(x) (2)判断x的每个元素是否在y中出现: x %in% y (3)判断判断每个相对应的元素是否相等: x == y (4)判断近似 ...

  7. R中基本函数学习[转载]

    转自:https://www.douban.com/note/511740050/ 1.数据管理 numeric:数值型向量 logical:逻辑型向量 character:字符型向量list:列表 ...

  8. R语言编程艺术(2)R中的数据结构

    本文对应<R语言编程艺术>第2章:向量:第3章:矩阵和数组:第4章:列表:第5章:数据框:第6章:因子和表 ======================================== ...

  9. (2)R中的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

    R中的数据结构主要面向<线性代数>中的一些概念,如向量.矩阵等.值得注意的是,R中其实没有简单数据(数值型.逻辑型.字符型等),对于简单类型会自动看做长度为1的向量.比如: > b= ...

随机推荐

  1. 将Apache手动安装成Windows的服务

    将Apache手动安装成Windows的服务 可以选择在安装Apache时自动将其安装为一个服务.如果选择"for all users",那么Apache将会被安装为服务. 如果选 ...

  2. 架构实例之Demo_JSP

    架构实例之Demo_JSP 1.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       开发工具: MyEclipse10,JDK1.6.0_13(32位),Tomcat7.0(32位),mysql5.7.13 开发环境:W ...

  3. Citrix Xen Desktop安装配置

    Citrix虚拟化的东西其实和我现在做的东西完全没有关系的.反正接到通知要搭一个Citrix Xen Desktop那就做. 先放几个教程: :跟着图片通过XenDesktop7发布Win8桌面 这个 ...

  4. java基础算法之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

  5. frakti && RunPodSandbox 源码分析

    listen = flag.String("listen", "/var/run/frakti.sock", "...") hyperEnd ...

  6. NOIP2010关押罪犯[并查集|二分答案+二分图染色 | 种类并查集]

    题目描述 S 城现有两座监狱,一共关押着N 名罪犯,编号分别为1~N.他们之间的关系自然也极不和谐.很多罪犯之间甚至积怨已久,如果客观条件具备则随时可能爆发冲突.我们用“怨气值”(一个正整数值)来表示 ...

  7. NOIP模拟赛20161007

    %hzwer http://hzwer.com/7602.html 题目名称 “与” 小象涂色 行动!行动! 输入文件 and.in elephant.in move.in 输出文件 and.out ...

  8. 第6章 Java类中的方法

    1.如何定义java的方法 什么是方法:方法使用来解决一类问题的代码集合,是一个功能模块在类中定义个方法的方法是: 访问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方法体 } 1.访问修饰符,是限制该方 ...

  9. HTML 学习笔记 JavaScript (String)

    String对象用于存储字符串的数据.这里我们做了JavaScript的String字符串对象常用操作总结. 创建String对象的方式 声明:String 对象的方法也可以在所有基本字符串值中访问到 ...

  10. android第一行代码-6.自定义控件的实现

    0.假设一个应用中标题栏控件都是共用的,如果每个activity都需要设置button,绑定方法,那代码就会很臃肿.那我们可以自定义控件,然后继承这个控件就行了. 自定义控件为TitleLayo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