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avel 5系列教程四:数据库和Eloquent
免费视频教程地址https://laravist.com/series/laravel-5-basic
上一篇写了一些Laravel Blade的基本用法和给视图传递变量的几种方式,
这一节我们来说说跟数据库打交道的数据库配置和Laravel强大的Eloquent。
Laravel的数据库配置
本部分内容为下节做准备
Laravel的配置文件都是在项目目录的config/文件夹之下,这里也就是在blog/config文件夹之下,你可以打开这个文件夹看看,你面有很多配置文件:如mail.php(配置邮件发送服务的)和database.php(配置数据库的),我们这里就是来看看这个database.php配置文件:
'connections' => [
'mysql' => [
'driver' => 'mysql',
'host' => env('DB_HOST', 'localhost'),
'database' => env('DB_DATABASE', 'forge'),
'username' => env('DB_USERNAME', 'forge'),
'password' => env('DB_PASSWORD', ''),
'charset' => 'utf8',
'collation' => 'utf8_unicode_ci',
'prefix' => '',
'strict' => false,
]
//...
]
打开文件,你可以看到里面只是返回简单地php数组而已,我们目前只是关心connections这个数组。上面的代码并没给出所有的数据库配置,你可以自己看,由于博主使用的是mysql,所以这里会给出mysql的配置,其他数据库你可以参照着来,后续的教材博主也会依旧使用mysql。
那这里说到的配置,基本上就是对下面四个变量的配置:
'host' => env('DB_HOST', 'localhost'),
//如果.env文件没有DB_HOST配置,则取localhost,后面的一样
'database' => env('DB_DATABASE', 'forge'),
'username' => env('DB_USERNAME', 'forge'),
'password' => env('DB_PASSWORD', ''),
这里的env()方法是读取到.env (位于blog/.env) 这个文件里面的配置项

打开这个文件,你可以看到一些常用的配置,包括debug模式和开发环境,你也可以看到我们下面这几个需要操作的选项:
DB_HOST=localhost
DB_DATABASE=homestead
DB_USERNAME=homestead
DB_PASSWORD=secret
由于这里我使用的是Homestead的开发环境,所以才有了上面的配置(Homestead的默认用户名和密码为homestead和secret),如果你是直接使用php artisan serve这种方式开启服务来开发的话,相应地修改你的配置。
Laravel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配置呢?很大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考虑到文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这样我们在需要将代码推送到coding或者Github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ignore这个.env文件,不必担心我们的核心信息呗泄露。在部署应用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在服务器创建一个.env文件,写上对应的配置项就OK了。
就这样,只要我们正确配置信息,我们就连接上数据库了,当然,你得首先创建一个homestead数据库。
使用Migration
连接好数据库之后,我们就需要创建相对应的数据表了,在没有使用Laravel之前,你可能都是直接手动创建数据表的,比如我们这个blog项目,你会到数据库中手动创建一个articles数据表,但是在Laravel的项目中,我极力推荐你使用Migration,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其实你可以将Migration看做一个数据库的版本管理工具,就如git对于我们的项目文件的版本管理,你可以rollback,你可以reset等,它给予你一种代码实现和命令行结合的方式来管理你的数据库,如果你在blog/目录下,命令行执行 php artisan ,你可以看到很多命令行,下面这几个就是我们这里谈到的rollback和reset等:

红色框框这几个基本就是比较常用的,如果这里我还没有说服使用migration,那么我们来将这个过程走一遍: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migration文件,也就是定义一张表的schema,命令行执行:
php artisan make:migration create_articles_table --create='articles'

顺利执行之后,我们会得到一个migration文件,这个文件位于database/migrations/下面,打开这个文件夹,你可以看到Laravel本来就有两个migration文件,users表和password-reset表,我们在这个项目中目前还不用这两个文件。所以可以直接删掉,然后打开我们刚刚生成的migration文件:create_articles_table这个文件
public function up()
{
Schema::create('articles', function (Blueprint $table) {
$table->increments('id');
$table->timestamps();
});
}
/**
* Reverse the migrations.
*
* @return void
*/
public function down()
{
Schema::drop('articles');
}
这里有两个方法:up()和down()。up()方法是执行php artisan migrate的时候调用的,这个方法会创建一个articles数据表,而down()方法则是在php artisan migrate:rollback的使用执行的,这里会直接删除articles这个数据表。
但是,这里先不要急着执行php artisan migrate,我们还需要为articles的增加几个字段:
public function up()
{
Schema::create('articles', function (Blueprint $table) {
$table->increments('id');// 主键 自增
$table->string('title');
$table->text('intro');
$table->text('content');
$table->timestamp('published_at');
$table->timestamps(); // 自动创建的两个字段:created_at 和 updated_at
});
}
这里我们的intro字段是文章的简介,published_at字段是文章的发表日期,这样做对我们写博客有很大的好处,你可以将博客的发表日期控制起来,因为有一些我写好的但是还没有到发表日期的,还不想让用户看到的文章我就可以用published_at来控制了。这样之后,我们来执行一下php artisan migrate:

然后,articles这个表就创建成功了。

这个时候你可能还没有体会到migration的好处,想象下面两个场景:
1. 在进行团队开发的时候,团队成员将我们的代码pull下来之后,怎么可以拿到一样的数据库表设计呢?难道要我们将表 export 出来,给每一个成员import一次?这显然不够明智,如果使用的migration,就一行命令,直接`php artisan migrate`,就可以拿到一样的数据库表了。
2.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发现articles这个表的有一个字段写错了,比如我们的intro字段写错,它应该命名为introduction的,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直接手动改数据库的表?那么回到第一个场景,你的团队成员也需要手动改?这显然也不是我们喜欢的方式,这个时候,migration的优势就来了
比如我们这里演示一下怎么解决第二个场景:
我们只需要命令行执行:
php artisan migrate:rollback

然后修改up()方法的intro字段:
$table->text('introduction');
然后再执行php artisan migrate:

大工告成,更多特性请看文档:
http://laravel.com/docs/5.1/migrations
使用Eloquent
上面我们创建好了articles数据表之后,我们就可以为这个表写一个Model类了,你可以手动创建,也可以使用artisan命令行来创建一个model,比如你在命令行敲php artisan,你会看到make下面会有很多命令,而make:model就是我们需要使用的命令:

就像解释的一样:Create a new Eloquent model class
很多时候,在Laravel中,我们在创建一个model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命名方法:
如果说我们有一个articles数据表,我们的model相对应就命名为Article;
如果说我们有一个users的数据表,我们的model对应就命名为User;
就是基本上遵守数据表复数而model单数大写就可以了。
所以根据这个规律我们来创建我们的Article Model,使用的是make:model命令:
php artisan make:model Article

这样一来,我们的Article Model就创建成功了,这个文件位于blog/app/Article.php,打开之,可以看到我们Laravel为我们生成的内容:
<?php
namespace App;
use Illuminate\Database\Eloquent\Model;
class Article extends Model
{
//
}
注意到Article这个类是继承与我们的Eloquent\Model 类,由于这个Eloquent\Model类实现了很多非常棒的方法供我们使用,我们可以来愉快地玩耍了。
首先开始玩耍的是,使用 php artisan tinker这个工具来play around,tinker提供了一个Eloquent跟数据库表交互的命令行界面,你可以在上面写一些简单地php操作,比如:

所以,我们来实例化一个Article吧:
$article = new App\Article

这样就相当于我们实例化了一个Article类了,我们可以在后面的操作中进行字段具体化。
在上面我们创建表的时候,我们有以下几个字段:
$table->increments('id');
$table->string('title');
$table->text('intro');
$table->text('content');
$table->timestamp('published_at');
$table->timestamps();
于是我们可以用tinker来设置以下上面的$article的各个字段,就如设置属性一样简单。
比如设置$article的title可以这样:
$article->title = 'Router Views Controllers';

同理,我们也可以将intro和content字段设置:
$article->intro = 'Article 1 Intro';
$article->content = 'Article 1 Content';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published_at这个字段,这里我推荐使用一个很棒的时间处理库Carbon,因为像created_at和 updated_at这两个字段也是使用的Carbon类,这样在后面的处理中,我们会有很多好处,这里我们先直接使用Carbon:
$article->published_at = Carbon\Carbon::now();

而对于$table->timestamps()这个,Laravel会在我们插入数据的时候自动完成的,所以这里我们每个字段都赋值完毕之后,我们可以使用Eloquent的save()方法来向数据库的articles表插入一条数据了:
$article->save();

返回一个true的时候,表示我们成功插入数据了,我们来看看数据库:

以上,就是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使用tinker给Eloquent赋值的玩耍过程。
下面我们再来玩耍一会:
all()方法
all()方法会返回Article的所有记录:
$articles = App\Article::all();

find(),接受一个参数$id,比如查找id为1的一条记录:
$article = App\Article::find(1);
你也可以传入一个$id的数组,查找多条记录,不过这里我们只有一条数据,所以就这样了。不过我们也可以这样玩玩:
toArray()方法:
将一个Eloquent的对象转为数组:
$article = App\Article::find(1)->toArray();

toJson()方法
将一个Eloquent的对象转为json字串:
$article = App\Article::find(1)->toJson();

如果就简简单单这样的话,Eloquent也不能算很强大,我们在写代码过程中的where语句呢,这个也没有么?
不用担心,这个马上就有:
where()方法
$article = App\Article::where('title','=','Router Views Controllers')->get();

在使用where()的时候,往往需要用get()来获取记录集,这个返回的是一个Eloquent\Collection结果集,但是如果我就是想要满足条件的第一天记录呢,不需要结果集呢?
使用first()方法,在上面的基础上,get()换成first():
$article = App\Article::where('title','=','Router Views Controllers')->first();

到这里,一些简单地查找工作就可以告一段落了,而对于update呢,我们可以这样:
$article = App\Article::find(1);
$article->intro = 'Article 1 Intro Update!';
$article->save();

我们来看看有没有更新:
$article = App\Article::find(1);

也可以使用update()方法:
$article->update(['content'=>'Article 1 Content Update']);
正常情况下我们会得到一个MassAssignmentException with message:

文档看这里: http://laravel.com/docs/5.1/eloquent#mass-assignment
这个是因为Eloquent默认是不允许我们直接更新我们的数据的,这是出于可能出现数据覆盖的情况,但是如果我们确实是先要实现这样的功能,我们可以在Article这个model文件里面加一个$fillable数组:
class Article extends Model
{
protected $fillable = ['content'];
}
然后再执行一次看看:

这里需要Ctrl + C 退出tinker在重新进来一次。
查找,更新之后,借着我们在聊到MassAssignment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来聊聊create()这个方法了,这个方法可以在不用声明new Article()的情况下创建一条数据,比如:
App\Article::create(['title'=>'Article 2','intro'=>'intro 2','content'=>'Article 2 content','published_at'=>Carbon\Carbon::now()]);
然后我们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并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我们只有content这个字段正确有了值,title,intro,published_at都没有值,这是为什么了?其实也是因为MassAssignment的缘故,我们可以参照content的时候,在Article里面的$fillable设置我们的可以填充的字段:
class Article extends Model
{
protected $fillable = [
'title',
'intro',
'content',
'published_at'
];
}
然后再执行一次:

成功创建了一条数据,然后我们发现第二条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来删除它:
使用delete()方法:
$article = App\Article::find(2);
$article->delete();

我们用all()来检查一下:

这里也可以使用destroy(),这个方法可以接受一个$id或者一个数组$ids:
App\Article::destroy(3);

最后还是放一下官方文档:http://laravel.com/docs/5.1/eloquent
Laravel 5系列教程四:数据库和Eloquent的更多相关文章
- 黄聪:Microsoft Enterprise Library 5.0 系列教程(四) Logging Application Block
原文:黄聪:Microsoft Enterprise Library 5.0 系列教程(四) Logging Application Block 企业库日志应用程序模块工作原理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 ...
- CRL快速开发框架系列教程四(删除数据)
本系列目录 CRL快速开发框架系列教程一(Code First数据表不需再关心) CRL快速开发框架系列教程二(基于Lambda表达式查询) CRL快速开发框架系列教程三(更新数据) CRL快速开发框 ...
- C#微信公众号开发系列教程四(接收普通消息)
微信公众号开发系列教程一(调试环境部署) 微信公众号开发系列教程一(调试环境部署续:vs远程调试) C#微信公众号开发系列教程二(新手接入指南) C#微信公众号开发系列教程三(消息体签名及加解密) C ...
- Android Studio系列教程四--Gradle基础
Android Studio系列教程四--Gradle基础 2014 年 12 月 18 日 DevTools 本文为个人原创,欢迎转载,但请务必在明显位置注明出处!http://stormzhang ...
- NGUI系列教程四(自定义Atlas,Font)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怎么自定义NGUIAtlas,制作属于自己风格的UI.第一部分:自定义 Atlas1 . 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些图标素材,也就是我们的UI素材,将其导入到unity工程中.2. 全选我们需 ...
- Fastify 系列教程四 (求对象、响应对象和插件)
Fastify 系列教程: Fastify 系列教程一 (路由和日志) Fastify 系列教程二 (中间件.钩子函数和装饰器) Fastify 系列教程三 (验证.序列化和生命周期) Fastify ...
- webpack4 系列教程(四): 单页面解决方案--代码分割和懒加载
本节课讲解webpack4打包单页应用过程中的代码分割和代码懒加载.不同于多页面应用的提取公共代码,单页面的代码分割和懒加载不是通过webpack配置来实现的,而是通过webpack的写法和内置函数实 ...
- Laravel 5系列教程五:MVC的基本流程
免费视频教程地址https://laravist.com/series/laravel-5-basic 期间受到很多私事影响,终于还是要好好写写laravel的教程了. 上一篇我们说了数据库和Eloq ...
- Influx Sql系列教程四:series/point/tag/field
influxdb中的一条记录point,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必须存在的time(时间),string类型的tag,以及其他成员field:而series则是一个measurement中保存策略和tag集 ...
随机推荐
- linux服务与进程
linux服务与进程 http://www.cnblogs.com/jamesbd/p/3567654.html linux服务与进程 1.应用程序 2.服务脚本 3.配置文件 4.查看进程 5.查看 ...
- 细说robots.txt
robots.txt Robots协议(也称为爬虫协议.机器人协议等)的全称是“网络爬虫排除标准”(Robots Exclusion Protocol),网站通过Robots协议告诉搜索引擎哪些页面可 ...
- Docker Ubuntu容器安装ping(zz)
更新apt-get的软件包信息,然后再安装 sudo docker run ubuntu apt-get update sudo docker run ubuntu apt-get install i ...
- admin管理工具
admin组件使用 Django 提供了基于 web 的管理工具. Django 自动管理工具是 django.contrib 的一部分.你可以在项目的 settings.py 中的 INSTALLE ...
- axis2
下载axis2-1.5.4-bin.zip文件并解压. 设置axis2的环境变量,如下图所示: 利用axis2中的wsdl2java.bat生成客户端程序. 先启动Tomcat7并在IE里运行http ...
- win7 安全模式开启声音
下载运行这个reg文件 http://files.cnblogs.com/files/bushe/Activate_Sound_in_SafeMode.rar
- POJ 1163.The Triangle-动态规划
The Triangle Time Limit: 1000MS Memory Limit: 10000K Total Submissions: 50122 Accepted: 30285 De ...
- android studio中timber的配置
在你项目的module级别的build.gradle中加入 compile 'com.jakewharton.timber:timber:3.1.0' 然后Timber的依赖就添加进来了.
- Codeforces Round 254 (Div. 2)
layout: post title: Codeforces Round 254 (Div. 2) author: "luowentaoaa" catalog: true tags ...
- ganglia笔记:rrd数据库
为了给ganglia监控的数据加上报警的功能,在jenkins里加了一个定时job,运行报警的脚本.脚本需要对ganglia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下是一点粗浅的理解. rrdtool的本质是用于画图的 ...